無奈被送入宮中的美人,卻因為他的一句話,李世民不得不送走

貞觀二年,李世民與王珪閒坐交談,旁邊有一位美人侍立伺候。這位美人本是廬江王李瑗的姬妾,李媛因謀反被誅,這位姬妾便被送入宮中充作美人。李世民聊天時候有感而發,指著這位美人對王珪說:“廬江王不道,殺掉了這個人的丈夫而奪人之妻,以小見大,這樣殘暴不仁的君主哪有不敗亡的道理!”

無奈被送入宮中的美人,卻因為他的一句話,李世民不得不送走

王珪當即反問李世民:“那麼陛下以為廬江王殺人奪妻是對還是不對?”李世民說:“這當然是不對的,哪有殺人而娶其妻的道理,愛卿這麼問是什麼意思?”王珪就對李世民講了一段歷史,春秋時齊國國君恆公到了郭國,問當地百姓郭國因何故而亡?百姓紛紛回答說:“郭君因喜善而恨惡,導致滅亡。”齊恆公說:“若按你們的說法,郭君應是一位賢君,何至於滅亡呢?”

無奈被送入宮中的美人,卻因為他的一句話,李世民不得不送走

說到這裡,接著王珪話鋒一轉,對李世民說:“現在這個婦人仍在陛下宮中,故臣竊以為陛下口頭上說廬江王殺人奪妻不對,然而實際的做法,表現的卻是心中潛意識認為可以這樣子做,如果陛下是真的認為這樣子不對,那就和郭君一樣明明知道錯誤而不去改正。”

無奈被送入宮中的美人,卻因為他的一句話,李世民不得不送走

李世民聽到這裡才知道王珪是在勸諫自己,他認為王珪的話很有道理,也十分高興地覺得自己有著這樣一位敢於直言勸諫的臣子是自己的幸運。於是從善如流,很快便安排人將這位美人送出宮去,交給了她的親屬妥善安置了。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倡導臣下積極諫諍,自己則也能夠虛心地納諫。

無奈被送入宮中的美人,卻因為他的一句話,李世民不得不送走

如果只是做給別人看,並不打算認真實施,也無承認和改正錯誤的勇氣,那麼就會使諫諍流於形式。從李世民即位以來的情況看,他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只要發現自己做錯的事,都能當著大臣的面公開承認過錯,從不文過飾非,作為一個帝王來說,這是十分可貴的。而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貞觀盛世。

無奈被送入宮中的美人,卻因為他的一句話,李世民不得不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