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李唐家族的塵封往事——出賣長輩投靠楊堅,誰知大隋倒得這樣快

前文提要:李世民帶領三萬人馬親自掛帥,前往河東與劉武周決戰。在前期付出慘重的代價後,才阻止住了劉武周的南下攻勢,並重創其手下猛將尋相和尉遲敬德。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武周派出的另一員猛將宋金剛陷入了後勤危機,只好與尋相、尉遲敬德一同撤退,李世民大舉追擊,不僅大敗劉軍,還招降了尉遲敬德,徹底解決了劉武周的力量。


簡單介紹了河東道方面的局勢發展後,我們接下來看看襄州道(山南道)和益州道方向的情況。


不妨從李淵的家族譜系開始:


關於李氏家族的族源流傳,對於李虎之前的那幾代,學界可以說一直爭議不斷,然則李虎之後的各房譜系算來應該還是比較清晰的。


李唐家族的塵封往事——出賣長輩投靠楊堅,誰知大隋倒得這樣快

▲唐太祖李虎的永康陵,圖/網絡。


有位同仁曾經提到過,李安(李孝恭的爸爸, 李瑗的伯伯)這一支系在李氏家族中的處境其實相當的尷尬。在北周的末代,李安的叔叔李璋(李虎的兒子,李孝基的爸爸)曾經參加了趙王宇文招試圖謀殺楊堅的事件。而向楊堅告發李璋的就是李安。這一事件導致了後來李璋的被處死。(只留下一個兒子)而因此事件,李安卻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不久就官開府,封趙郡公。後除郢州刺史轉鄧州刺史。除左領左右將軍。遷右領軍大將軍。(事見《隋書.列傳第十五.李安傳》)


靠出賣自己家族中的長輩來獲取高官厚祿,無論如何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而李安是李蔚(也是李虎的兒子)的兒子,李孝恭和李瑗、李琛都是李蔚的孫子。(李孝恭和李瑗是堂兄弟)。


那麼做出出賣親族的事情的李蔚這一系(尤其是李安一系)的子孫會不會被大家族內的其他房系的人鄙視呢???此處先存疑。


李虎家族的子孫情況,我們不妨列一個表吧


No.1,李延伯

No.2,李真

No.3,李昺No.4,李璋No.5,李繪No.6,李禕No.7,李蔚No.8,李亮


李唐家族的塵封往事——出賣長輩投靠楊堅,誰知大隋倒得這樣快

▲圖/網絡。


先來插一段陳年往事。


曾有一篇文章分析西魏,北周,隋三代的政治變革的文章,認為在西魏內部至少存在著以宇文泰為首的關中集團和以獨孤信賀拔氏為首的荊州集團之間的鬥爭。(西魏的各勢力集團的詳細分佈其實參看毛漢光先生的著作。)這兩大集團的鬥爭,在第一代人以宇文泰的獲勝而告終。而荊州集團的二代目楊堅(楊堅的爸爸是楊忠, 荊州集團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之一)最終在荊州集團各大派系的支持下推翻宇文氏集團而建立楊隋。即將西魏北周的政局演變歸結於這兩大集團的鬥爭。


那麼當楊堅立國後,尤其是楊廣繼位以後,楊廣有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不願意待在長安,而將帝國的實際行政中心事實上搬到了洛陽,在楊廣執政的後期,楊廣甚至洛陽也不願意待,而逗留於中國東南角的江都。


楊廣的這種行為,在當時就招致了極大的非議——它明顯是違背關隴集團的本位意識的。因此從一個方面來說,隋楊帝國之所以滅亡的這麼快,也正是因為楊廣反對關隴本位意識而招致了關隴集團對他的集體拋棄。


李唐家族的塵封往事——出賣長輩投靠楊堅,誰知大隋倒得這樣快

▲圖/網絡。


最終率領關隴集團拋棄隋楊的李氏家族是不是宇文泰集團的三代目或者四代目呢???


雖然一般認為李虎並不是宇文泰集團的成員,而可能是比較靠近魏帝的又在兩大集團之間處於較為中立的地位。(李虎本來在北魏的時候只是六鎮集團中的一個很小的官,是後來跑到關中之後在賀拔嶽手下幹活,賀拔嶽把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他跟賀拔勝關係大概一般,賀拔嶽被殺之後,他跑去荊州找賀拔勝,兩人並沒有建立強有力的主從或者同盟關係,賀拔勝沒有抓住機會接收關中,李虎後來反而又跑回關中去了。)也就是說在當年的西魏集團內部,除去荊州和宇文泰兩大集團之外,還存在著一些傾向並不明顯的勢力派系。這些人,無疑也是西魏集團的一分子,他們未必一定喜歡跟隨宇文泰家族,但是當楊隋政權的執政者出現明顯的反關中傾向的時候,關隴世家抱團反對楊氏政權的傾向應該是很明顯的。(當然,按照毛漢光先生的意思,西魏關隴集團是由六大軍事集團組成不同的派系.)


好了。回到正題。


現在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以大歷史的視角來觀察李安出賣李璋的事情,那麼這一事件將顯得更加的嚴峻,即李安的出賣,不但是對李氏家族親情的背棄,也是對自李虎以來李氏家族政治立場的背棄。即使拋開所有的這些大道理,無論如何,出賣家族長輩,無論如何都是件遭人鄙視的事情。更何況其實當年宇文招謀殺楊堅的時候其實還是北周時代,楊堅以外戚殺親王是造反。李安在這件事上, 既不孝(出賣叔父)不悌(拉兄弟下水),又不忠不義(投靠楊堅,出賣皇室),遭人鄙視是應該的。


李唐家族的塵封往事——出賣長輩投靠楊堅,誰知大隋倒得這樣快

▲圖/網絡。


後來隋朝楊氏當道,李家的人大概也不會有勇氣去當面指責李安一系的後人。但是隨著楊隋政權的倒臺,作為李氏的族長的李淵及其所代表的李氏家族的主流派對於李安子孫的態度恐怕要受影響吧。


那麼在李唐政權內部,李蔚房系的子孫比其他房系晚了四個月才獲得晉升爵位恐怕還真是有這個方面的原因。


說起來李孝恭的趙郡公的爵位和李瑗的黃臺公的爵位都是在隋朝的時候他們的長輩所獲得的,他們也只是繼承而已。——光就這一點,李孝恭和李瑗這二位與李氏家族中的其他大多數人比起來,起點就高了不少。


在李淵佔據關中之後的大業十三年(義寧元年)的年底,李孝恭被委以襄州道招慰大使的職務,名義上負責襄州道的全道的招撫工作。而他自己則翻越秦嶺,進入陝南的金州(今漢水流域的安康)、商洛一帶,並試圖完成對三峽以下地區的招撫。在李孝恭南下大約半年之後,李瑗也跟著南下,並擔任信州總管(武德二年改為夔州)的職務,武德二年, 李瑗又被北調回金州(安康地區),而由李孝恭接任夔州總管。李瑗的回調, 疑似在襄州道的範圍內轉而主要針對襄陽方向的王世充勢力。


李唐家族的塵封往事——出賣長輩投靠楊堅,誰知大隋倒得這樣快

▲李孝恭畫像,圖/網絡。


從一些跡象來看,李淵可能是想利用李孝恭這一系在這一地區的家族人脈關係。


算起來,李淵家族的先輩對於襄州道東部的這一片區域的經營也有好幾代了。


即使不算李虎從關中跑來向賀拔勝求救的那段日子,李虎的其中一個兒子也就是李淵的爸爸李昺就曾經擔任今武漢北面的安陸地區的地方長官。李淵同學小時候就是在安陸學習的——和許紹是同學。


李淵的堂兄,也就是李孝恭的爸爸李安曾經擔任郢州刺史和鄧州刺史,這兩個地方也都是在安陸附近。李氏家族在這一地區已經至少經營了兩代人。


李淵的爸爸在安州當官都是四五十年以前的事情了,關係未必牢靠,李安的關係好歹卻是近一些。


因此,以李孝恭作為家族的第三代經營者來經營這一地區在李唐看來應該是比較合適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