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最后王牌精锐 刘邦吸收助得天下

西楚霸王项羽,史上名声极高,当年巨鹿之战以三万人战胜三十万人。到了彭城之战,也是三万人,打赢刘邦五十万诸侯联军,刘邦差点保不住命。但到最后他最终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告终,尸体还被吕马童、王翳、杨喜、杨武、吕胜五人瓜分。

秦帝国最后王牌精锐 刘邦吸收助得天下

电影《鸿门宴》中的项羽。 (网上图片)

刘邦为甚么最终能够战胜项羽,除了韩信的加入是重点,而瓜分项羽尸体的五人也不能忽视,因为他们五人都有共通点,就是都是秦朝旧将,是秦朝的内史部队,背后代表的是原秦军的精锐部队,他们都是刘邦胜利的关键,否则刘邦不可能战胜项羽。

当年,大秦武功强大,他们灭掉六国,北逐匈奴、南扫百越,战斗力惊人。据了解,秦帝国的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中央军和地方军,秦国以中央军为主力,分为南部军、北部军、中部军和内史部队。

秦帝国最后王牌精锐 刘邦吸收助得天下

影视中的刘邦 (网上图片)

南部军就是横扫百越后驻扎在了百的部队。当秦末之乱爆发,驻防岭南南部军采取安土保民政策,封锁五岭边界,断绝与北部地区的交通,几乎没有介入战争。后来,南部军统帅赵佗宣布独立,建立了南越国。支撑南越独立建国的基本军事力量就是南部军。

至于北部军,就是北去匈奴的部队,后来由蒙恬统帅,不过公子扶苏去世,蒙恬被杀后,这支部队在王离统领下,内调平乱,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另外中部军则是由章邯带领军团,在秦末新组建,数量在二十余万左右,除了章邯,知名将领有司马欣和董翳。这支由战俘组成的中部军战斗力普通,后来跟着章邯投降项羽,终被项羽全部坑杀。

秦帝国最后王牌精锐 刘邦吸收助得天下

所以,在秦初中央四大军圑中,最有实力的是北部军、南部军和内史部队,当北部军全军覆没、南部军独立了,关键就剩下内史部队,成为秦帝国最后一支王牌部队。这支部队就是拱卫秦帝国京师地区,行政上称为内史。当秦末天下动乱时,出事的主要是秦国以外的征服区,即六国旧地,旧秦国本土地区一直非常稳定,没有任何反叛和动乱,就是因为精锐主力内史部队的驻守,维系首都安全。

据了解,内史部队主要有三支,分别为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卫尉军负责首都咸阳内外各个宫城进出以及宫城内的保卫,人数大概两万。中尉军为首都地区卫戍部队,由中尉统领,人数大概五万,一支精锐的野战部队。秦帝国的内史部队大概有七八万人,很具实力。

秦帝国最后王牌精锐 刘邦吸收助得天下

兵马俑士 (网上图片)

秦末天下大乱,他们一直负责保卫京城,也没有卷入关东地区的战事,不过这支军队,在朝政混乱时没有发挥余地,依然没能阻止刘邦攻入。刘邦进入咸阳后,和平接管秦国政府和秦国本土,秦京师军各部也被接管,成为刘邦军的一部分。后来,实力更强的项羽来到关中,刘邦只能拱手相让,将所接管的秦国政权全部交出,秦内史部队也交由项羽处置。

项羽分封天下后,旧秦国的关中地区被分为雍国、塞国和翟国,史称三秦,秦京师军被编入三秦的军队。刘邦还定三秦后,部队又重新归顺到刘邦麾下。当刘邦确定以旧秦国为根基,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随着战争持续、征兵制执行,旧秦军将士、旧秦国本土出身的秦人,都加入汉军,成为汉军主要兵源,甚至主力。

秦帝国最后王牌精锐 刘邦吸收助得天下

项羽与刘邦最后一场大战 - 垓下之战 (网上图片)

彭城之战后,惨败的刘邦汲取教训,将原来的秦朝内史部队全部抽了出来,组建了灌婴骑兵军团,灌婴将部队当年雄风充分发挥,屡建奇功,成为汉军精锐机动部队。到了垓下之战,围战项羽就是这支部队,后来还瓜分项羽尸体。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清,秦亡后军队的分布,精华被刘邦吸收后,靠他们来夺取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