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身草莽,为何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草根出身为何能取天下

汉高祖刘邦作为汉民族的始作俑者,这位出身布衣的草根英雄,身无长物,却能手提三尺利剑斩蛇起义,一统天下。刘邦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刘邦出身草莽,为何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草根出身为何能取天下

公元前198年5月,洛阳正在开一场庆功大会。此时距离当年举兵起事已过去12年,大会的主角汉高祖,这个男人58岁了。他是得意的。白手起家,搅动风云,一介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四海之内,几人能够?但他似乎又有点伤感,这一路走来,眼见多少白云苍狗变幻,白发黄沙沉埋,才一步步走到今天,走到权力的顶点。我为什么能成功,老对手项羽为什么失败?他想要一个答案。

刘邦出身草莽,为何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草根出身为何能取天下

一、善于用人

刘邦出生民间,是一介平民百姓,身上并没有闪亮的发光点。但他的出身他没办法去改变,但他可以改变他的未来。刘邦非常清楚自己在各方面都逊于项羽。他曾说过,比起智谋,他不如张良,比起治理国事,他比不上萧何,在很多方面也比不过国士无双的韩信。就是这样的刘邦,他却有一样是项羽怎么也比不了的东西。那就是他的善于用人。各方面的人才刘邦都很愿意接纳,而且对他们还都很好。像是樊哙,本来是个屠夫,但刘邦丝毫没有介意。刘邦不仅是招揽人才,还将他们都用在合适的位置上。对于能争善战的韩信,带兵打仗的将军职位在适合不过。刘邦带领的这支队伍,外观看是一个混编的农民队伍,但是里面卧虎藏龙。再说项羽,虽然武官非常多,但是没有一个头脑机智的谋士。就连曾经可独当一面的范增,也被项羽给气走了。就这样一只队伍,怎么可能打得过人才济济的刘邦大军呢?项羽一直都很在意自己背景,用的人也都是看中门第,这一点和刘邦完全相反。任何大的事情,都是由小细节决定的,整个用人细节,就决定了两人的未来。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刘邦却可以一统天下。

二、刘邦比项羽狠的多。

帝王无情,似乎是大家公认的,所谓的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想要做大事,尤其是皇帝,肯定是不能犹豫不决妇人之仁,项羽却就是这样的人。项羽的心慈手软,是被大家公认的。比如当年项羽就错失了除掉刘邦的机会,几次机会都让项羽错失,比如围困住刘邦之后而不消灭他。这简直就是铲除刘邦的大好机会,是个聪明人都知道把握时机吧。刘邦去到鸿门宴中,心里忐忑不安,他知道宴无好宴,选择服软做小。项羽中了刘邦的计自己全然不知,看到刘邦实在可怜,便慷慨的让刘邦离开了,再次痛失除去刘邦契机。但刘邦不会感念项羽的心慈手软,他对项羽的反击从来都是猛烈的。垓下之战是这场战役的大逆转,刘邦将项羽团团包围,丝毫没有让他喘息。所用计谋也都非常狠毒,四面楚歌,涣散军心,设下重赏,用来求取项羽的人头。就这样,被逼到绝路的西楚霸王,最终是自刎于乌江边。双方的斗争,最后以刘邦胜出而结局。

三、有远见

战斗只在乎一时间的输赢,战争在乎的则是长久的成王败寇。楚汉之战历史长河中,起初刘邦接连失败,被打得很惨。例如在楚汉战争中就是如此,在很多战斗中,项羽都把刘邦打得大败。对打仗方面,刘邦对战斗处理比较到位。在战略上,刘邦比较灵活。进行了综合的统筹,合理的布置。面对敌人强大的的正面进攻,刘邦采取灵活出击、侧面袭扰、背后牵制,多种战术方法,形成了有利于自己的局面。当项羽稍微一出现颓势,立即全军出击,趁势拿下主动权。在楚军陷入衰弱的时候,刘邦立即集中优势兵力。而这样的眼界,是骄傲的项羽所不能及的。项羽的盲目自大,让他鼠目寸光,看不到前面的走向。虽然他从小就跟范增学习兵法,但一直都没有认真。他是个勇猛的将士,却不是个优秀的指挥官,因为他缺乏大局观。在军事战争中,也只会打仗,不会出谋划策,设下鸿门,千载难逢的机会被他轻易放弃,还不觉严重。这就看得出来,项羽和刘邦在眼界上的差距了。这两大势力最终的结局也是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徒留霸王威名。完美的全局观,加上对于人才的运用,让刘邦最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刘邦出身草莽,为何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草根出身为何能取天下

这种戏剧性的结局,是我们大家所没有想到的。身为名门望族之后的楚霸王项羽最终却败给了一个贫民百姓出生的刘邦。根据小编得知的消息,根据项羽应该是先天条件比较占优势的胜利者,但是富裕的生活条件下,也让他呈现出超出常人的缺憾:不能容忍他们,也不会选择合适人选,性情孤僻,重视爱情。作为英雄,他是伟岸高大的,浪漫唯美的,作为帝王,他却是不合格的。都说刘邦的一生是传奇,确实是这样的,他最开始是一个贫民百姓,最后却披上了黄袍,小说都不敢这样写。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了解更多古代野史秘闻,关注我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