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很多朋友在考慮香港保險時,比較擔憂的因素之一就是理賠的問題。

其實消費者的擔憂不難理解,一方面由於香港保險公司在內地沒有鋪設網點與門店,理賠需要遠程操作,心裡不踏實;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外匯管制,外幣出入境會受到一些限制。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講一講香港保險理賠款的支付事宜。


香港保險的理賠款支付


香港保險的理賠款、保單現金價值提取的方式多種多樣,而且為了打開內地市場,各香港保險公司也在為內地客戶拓展更多的支付方式。一般來說,更注重內地業務增長、對內地客戶管理服務更完善的香港保險公司所擁有的支付方式更加多樣化。


舉例來說,英國保誠剛剛公佈了公司對內地客戶的最新支付政策,包括:

  1. 在香港渣打銀行以非劃線支票領取款項;
  2. 以電匯的形式向內地客戶的境內銀行賬戶打款。


香港友邦同樣總結了對內地客戶的支付方式,包括:

  1. 在香港花旗銀行兌現支票;
  2. 以電匯的形式向內地客戶的境內銀行賬戶打款;
  3. 向客戶發出中國銀行匯票,客戶按公司的“中國銀行匯票內地分行名冊”選擇分行將匯票存入自己的銀行賬戶。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理賠款究竟可否合法入境


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它是大部分消費者是否有必要購買香港保險的一個重要決定因子,因為如果連理賠款或分紅都無法入境,那麼除非你有海外身份或打算擁有海外身份,否則你買香港保險將毫無意義,因為你都用不上這筆錢!


由於香港保險的保費通常用美金(或港幣)結算,那麼對於香港保險理賠款能否順利結匯入境呢?這種問題當然是要找國家權威機構——國家外匯管理局來做客觀公正的答覆;


國家外管局的官宣是這樣的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官宣是很直接、很明確的:境外人壽保險、投資分紅類保險的理賠款、分紅、利息都無法入境。


但是需要解釋一下,所謂的無法入境,其實是無法【直接】入境


如果客戶開立了香港賬戶,那麼當客戶收到理賠支票,以美金或港幣入賬香港賬戶後,就相當於理賠成功,這筆錢已經歸屬客戶,那麼怎麼用這筆錢,能不能兌回內地使用這筆錢,就跟香港的保險公司無關了,是客戶自己要想辦法的事情。而這種操作其實已經脫離了:「香港保險的理賠款或年金生存金/分紅能否合法入境」的問題。已經轉變為,如何從自己海外銀行的賬戶將一筆款項轉回國內的問題。


以上的內容,客觀、實際,也是我目前的實際感觸。而且從實操角度而言,香港的保險款項真的無法直接匯入國內,外管申報時無此科目!




但是有一派看似也很官方性、威懾力的言論,在港險圈傳播。究竟是真是假?!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這套言論的官方依據,來自外管局的另一篇規定通知。


這點外管局已經明文規定,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十九條規定:“境內個人作為保險受益人所獲外匯保險項下賠償或給付的保險金,可以存入本人外匯儲蓄賬戶,也可以結匯。”所以賠償金匯入款入賬沒有任何問題,正常做外匯申報即可。而且我們就此事諮詢過中國銀行,經確認人壽保險賠償金是可以正常做支票託收服務的。另外5萬美元的外匯限制只是結受匯額度,和匯入款金額無關。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客觀的分析下,究竟這個看似官方的通知說明。為何和上面的言論自相矛盾!


核心就在於一個前提假設,定語修飾 ----【外匯保險業務】


第十九條提到「外匯保險」項下賠款可以結匯,這裡的「外匯保險」就是境外保險嗎?是指港險嗎?答案是否定的!


外管局於2015年1月6日發佈的《保險業務外匯管理指引》中第六條,對「外匯保險」業務有明確說明,如下圖: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文中可以很明確的一點,「外匯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在境內開展的業務,跟香港保險或境外保險沒有任何關係。


因此外匯保險業務能夠正常結匯,是因為其業務壓根就屬於境內保險公司的一項業務,跟香港保險能否結匯沒有半毛錢關係!


總而言之,目前外管局的官方認定還是:境外人壽保險、投資分紅類保險的理賠款、分紅、利息都無法直接入境。那我們該如何操作,下圖的一些具體方法,給到大家答疑解惑!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


支付方式介紹


▌通過VISA或MasterCard信用卡使用


其實就是客戶在VISA信用卡中存入美元,然後在內地用帶有VISA或MasterCard標誌的POS機刷卡消費,然後銀行們是這樣回覆的:按照VISA的規定,在全球範圍內,如果VISA信用卡內有美元存款餘額,那麼在刷卡的時候會優先扣取存款餘額,而且不受5萬美元的限制。


但問題是,內地銀行的VISA信用卡單次往往只能存入2500美元,上限是5萬美元。所以,通過VISA使用美元消費不受限,但是存入受限。你說,患了重疾,非得靠這筆理賠款支付醫療費時,遇到這樣的限制,非常尷尬。


目前這種支付方式較為花哨,存在部分香港保險業務人員故意誇大介紹信用卡的使用便利性。實際採用此方式的人非常之少,不建議選擇。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支票兌現


保單受益人攜帶保險公司所發出的支票親臨香港各大銀行,直接兌換現金(美元或港幣),或將支票存入自己的香港銀行賬戶。不同保險公司有不同的合作銀行,如友邦為花旗銀行,保誠為渣打銀行。


注:如果受益人有香港銀行賬戶,則可委託自己的保險代理人將支票直接存入自己的香港銀行賬戶,無需本人來港。


▌電匯收款


香港保險公司將理賠款通過電匯的形式轉入受益人的內地銀行外幣戶口(注意,香港保險公司只會電匯美元或港幣,人民幣無法跨境支付),受益人對外幣戶口中的美元或港幣進行結匯,轉換為人民幣(試想,如果假設有一天香港可以直接以RMB作為理賠貨幣,那真的是所有大陸投保者的福音


根據目前中國央行的結匯制度,每人每年有五萬美金的結匯額度,不能進行結匯的外幣將留存於受益人的內地銀行外幣戶口中,可於第二年再進行結匯(或直接用於境外消費等)。


注意,在當前央行施行嚴格外匯管制的情況下,部分銀行會對境外的電匯收款進行一定的“窗口指導”,因此並不保證所有銀行都可以進行“電匯收款”的操作,請大家諮詢身邊有經驗的代理人後再進行此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匯票收款


匯票收款是目前香港友邦特有的一種支付方式,目前可進行匯票收款的中國銀行分行共有280餘家,遍佈於中國各個省份地區。


匯票是出票人(香港友邦)簽發的,委託付款人(中國銀行)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受益人)的票據。受益人向香港友邦發出“匯票收款”申請後,香港友邦會向受益人郵寄匯票,受益人持匯票至指定中國銀行分行,可直接將外幣存入中國銀行的外幣戶口。

注意,在兌換匯票時,受益人往往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


▌支票託收


支票託收是香港保險公司支付理賠款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也是各家公司都具有的一種支付手段。收款人在收到香港保險公司簽發的境外銀行支票後,可在內地的銀行辦理“支票託收”業務,將外幣轉入自己的外幣賬戶(通常需要較久的時間,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在外匯管制下,部分銀行可能並不接納金融機構的支票託收,可多試幾家銀行)。


當然,與電匯收款、匯票收款一樣,將外幣賬戶的美元或港幣轉換為人民幣需要結匯,每人每年有五萬美元的限額。


總結

在央行施行“外匯管制”的非常時期,外幣的流入流出確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5萬美金額度的外匯管制,對於海外保險的繳費及理賠收取均受到一定的限制。


無論如何,我們都強烈建議辦理香港保險的朋友(尤其是保額較高、有儲蓄保單的朋友)開設一個境外銀行戶口,無論對未來的續期保費支付,還是理賠款與現金提取的收取,都是非常方便且可靠的。


而且長遠來看,海外保險的理賠款支付只會更加通暢(更何況保險理賠款理應是中國公民的合法收入,並非黑錢,並沒有限制的必要)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同時,此點的限制也能夠更清晰的認識海外保險的定位。如果您身價頗高並且已經有了境外身份,又或者子女已經有了境外身份,那麼這類問題,對您來說就不是問題了,因為您大可以在境外使用這筆錢,或者您的子女在境外可以使用這筆錢!


全球保保經常給諮詢客戶及身邊的朋友說「人在哪,險在哪」!您長期在國外,您有海外身份,那境外保險是您的不二選擇!如果您長期就在國內,也沒有境外身份,可以把這些投資當做是海外資產配置,在籃子裡多一些不同的幣種進行豐富,那是正確的、支持的,但是國內依然需要配置相應的保障險種。


畢竟真正為了尋求健康保障或養老/教育保障,一旦出現風險或尋求養老金/教育金支持,可以迅速領取理賠金或迅速領取年金分紅,以避免家庭經濟壓力或危機,合法合規的領取保險保障金是剛性需求!而人在內地,錢在香港這種尷尬局面明顯不適合內陸普通老百姓。


好在投保海外保險的絕大部分客戶都是極其理智的,能夠分析事情的正面與反面。目前唯一的限制主要還是在外匯管制的5萬美金額度的限制,當然,具體的實操也會有很多技巧性的地方。只要瞭解客觀限制,清晰遊戲規則,相信可以將海外保險玩轉的更加漂亮和有效!


祝好,Best Wishes!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香港保險拿不到賠款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