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紅樓夢》是一部不完整的小說,因為種種原因,其內容並不像其它小說一般完整,因此,更需要讀者“自行”理會其間的奧秘。或許,這也是《紅樓夢》之所以如此風靡的原因吧。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相信讀過《紅樓夢》的人,大多對賈府的衰敗、尤其是對賈寶玉和黛玉、寶釵三人之間的婚戀,有莫大的遺憾。對黛玉的芳年早逝、不能和寶玉結成連理心有憾焉。

然而,藏在寶黛釵三人轟轟烈烈的愛情糾葛之下,其實也隱藏著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作者通過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由盛及衰,旁敲側擊地表達出對文化的崇尚,對粗魯的不屑。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或許有人認為,不至於有這麼嚴重的觀點。但是,只要我們好好對比一下書中的幾戶人家,從他們的某些細節上,分明可以看到,作者“欲說還羞”的褒貶之心。

就以賈寶玉這個男主角所在的賈府而言。到賈寶玉這一代,已經“已歷四世”了。從最初的賈演賈源寧榮二公開始,那可是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才博取的爵位。寧國公、榮國公之名,放之全國也是翹楚。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然而,賈府後人,是如何“繼承”祖宗的蔭庇的呢?之後的賈代善兄弟,頂多只能算是勉強守成,並未能在父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賈府作為軍功立業的家族。在太平時期,沒有了“本職”,無法帶兵征討建功立業,卻又未能轉型從文。因此,只能“逐代而衰”,寧國公榮國公的爵位,竟然只保持了一代,到賈代善就已經是“一等虎威將軍”,到賈赦這一輩,已經是“三等將軍”了。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那麼,到賈寶玉這一代繼承爵位時,還會有什麼轉機嗎?如果沒有,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什麼五品的虛職將軍。

而賈府唯一有點出息的,就是寧府的賈敬,好不容易中了進士,卻又未能堅持上進,對家族沒有半點貢獻。難怪在秦可卿的判詞裡,會有“造孽開端實在寧”的文字。

賈府的衰敗,不是沒有原因的。一介武夫之家,和平時期無法帶兵打仗,必然需要修文進舉。文可安邦定國,古人之言。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賈府這樣的武將,或許也就是高級一點的“勞力者”。當一身蠻力沒有了用武之地,便只能眼睜睜地消亡。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反觀黛玉所在的林家。很多人以為,王夫人不喜歡黛玉做兒媳,是因為林家的家世不能匹配上賈府的緣故。這樣的看法,其實是很膚淺的。

姑蘇林家,本來也是列侯之家。古代獲爵的習慣,一般都有武封公、文封侯的做法。林家能獲得列侯之爵,說明黛玉的祖上,一定是文采出眾的人,甚至很有可能還比寧榮二公的資歷更老。

雖然爵位上比賈府低了一級,但林家的列侯,可是繼承了五代之久,並沒有逐代而衰。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也就是說,到林如海的父輩,林家還是列候,此時,和賈府這樣的“一等將軍”比起來,賈敏嫁給林如海,已經算是高嫁了,並沒有半點的委屈。

更何況,林如海自己也爭氣,不但考取了進士,還高中探花。這個可不得了,全國文人舉子裡的第三名,何等的文化水平?

所以,和賈府的大手大腳、只知道享樂不同,林家數代以來,以文化為根基的傳統是沒有丟的。這樣,即使只有黛玉這個女兒,林家也依然無所畏懼。林如海心中,並沒有為自己的子嗣而擔憂。甚至從來沒有過續絃的念頭。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或許,我們也可以用林家一貫的文化傳統來解釋。林家數代單傳,人丁並不旺盛。即使這樣,也從來沒有出現過什麼強娶強買的行徑。所謂熟讀聖賢之書,自有讀書人對世事的一份洞察與明瞭。文化的底蘊,由此一覽無餘。

這樣的文化底蘊,才能培養出黛玉這麼優秀的女兒。在母親亡故之後,6歲的黛玉千里迢迢來到外婆家,身邊僅帶著兩個傭人。而6歲的她,表現出來的成熟與冷靜,遠非賈府那樣的“粗魯”之家所能望其項背的。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比如黛玉剛進府,賈寶玉從外面回來。就已經換了外衣,而且還是風風火火地直接往賈母懷裡鑽。雖然都是小孩子,但黛玉比他還小,為何能表現得如此文雅?

連整個賈府最有文化的賈寶玉尚且如此,那麼賈環會如何?賈赦會怎麼樣?這一切,其實都是作者在表達自己的褒貶之情。林家的文化傳承,並不是賈府所能比擬的。

甚至連很多人都頗有微詞的史湘雲史家,這一點也比賈府做得要好。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史家也是列侯,自古的婚姻嫁娶,兒要低娶,女要高嫁。所以,列侯之家的史老太君才嫁入賈府,當時寧榮二公尚且健在,史家的目光獨到,也才成全了後來的賈母。

雖然,史家也有點後繼乏力,但因為也是文官的身份,因此,史家的侯爵,即使到史湘雲的叔叔這一代,也還沒有丟。甚至還額外恩賜了一個侯爵。

這份榮耀,是賈府所沒有的。整個賈府,除了老老實實繼承了祖先遺留下來、逐代而衰的“三等將軍之外,還與誰有爵位?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很受大家詬病的史湘雲做針線事件,以史家侯爺之家,卻要安排嫡出的小姐做針線活,這在賈府眼裡是不敢想象的。

殊不知,正是史家這份”抱殘守缺”,知道自家已經開始衰落,才收縮開支,以期維持更久。實際上,史家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也就獲得了另外一個侯爵的恩賜,並外放給一方大員。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相比史家的戰略收縮不同。賈府也知道自己實力不濟,也知道入不敷出,更清楚自己的恩寵即將完結。但整個賈府,從賈母開始,賈赦賈政第三代,到賈璉賈寶玉賈環這第四代,有誰想過要扳回一局?

王熙鳳等人還是在肆無忌憚低地斂財,賈赦還是在裝模作樣地胡作非為,而賈寶玉更是心有“缺誰的也不會少我們的份”這樣的心態。甚至長期將功名看作糧蠹。這樣的心態是如何養成的?還不是賈府一貫粗魯的後果?

黛玉的林家、寶玉的賈府、湘雲的史家,看出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差別

​所以,《紅樓夢》給人的思考是全方位的。作者對於人性的分析,就在有文化和沒文化這樣的比對之下,讓大家看清楚,無論是一個家族還是一個人,文化的重要性,可能決定著數代人的人生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