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姓名之疑:同为“仁”字辈,为何他的名字没有“仁”字


古史新谈/文

太平天国的领袖是天王洪秀全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起义成功,定都江宁,改名天京。后来天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就是著名的天京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人惨死于内部斗争,翼王石达开一家独大。

为了制衡石达开,洪秀全把自己的长兄洪仁发封为安王、次兄洪仁达封为福王,再后期又把自己的堂弟洪仁玕封为干王。对于太平天国诸王之间的权力纠葛我无意探讨,我想说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洪秀全的名字。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件事,洪秀全的两个哥哥分别叫洪仁发,洪仁达,他的亲堂弟叫洪仁玕。三个人的名字种都有一个“仁”字。这个显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仁”字是洪家的行辈,也就是说洪秀全他们这一辈应该是洪家的仁字辈。


洪秀全姓名之疑:同为“仁”字辈,为何他的名字没有“仁”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同为洪家的“仁”字辈,为何独独洪秀全的名字中没有“仁”字呢,他难道小时候就与众不同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洪秀全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后来改的,他原本另有其名。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乳名叫洪火秀。他的父亲有三子二女。洪秀全是他的小儿子。洪家祖上是写出《容斋随笔》的洪迈。洪父一心想供养出一个读书人,重续洪家的辉煌。但是天不遂人愿,洪秀全的两个哥哥都是天资平平,唯独洪秀全少年聪颖,与众不同,被村里人认为是个读书种子。

他因为家贫,一度学业中断,村里都觉得十分可惜,竟然凑钱一块供他读书,可见洪秀全幼时确实在学业上成绩出众。但这只是在他们那个小地方,踏上科举之路,洪秀全才知道被誉为读书种子的自己,和两个哥哥差距有限。

洪秀全屡试不第,从十六岁考到了31岁,考了十几年,连个秀才也考不上,沦为笑柄。


洪秀全姓名之疑:同为“仁”字辈,为何他的名字没有“仁”字


道光十六年(1836年),25岁的洪秀全到广州府进行府试,在此遇到了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此次在广州遇到了一名传教士,这位传教士,送给他一套书《劝世良言》。这本书是由中国传教士梁发编译的一些基督教的教义和故事。当时洪秀全并不知道这本书对自己后来的事业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粗粗翻看,就锁在柜子里。

“其一手持小书一部共九本,名《劝世良言》,其人将全书赠与秀全。秀全考毕即携之回乡间,稍一涉猎其目录,即便置之书柜中;其时并不重视之。——《太平天国起义记》

到了第二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洪秀全再次赴广州参加府试,结果再次落榜。此次对洪秀全的打击可谓巨大,他病倒了,最后被抬回了家。途中洪秀全写了一首四六不着的反诗,诗云: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这诗的水平堪比乾隆。


洪秀全姓名之疑:同为“仁”字辈,为何他的名字没有“仁”字


回家之后,洪秀全大病一场,昏睡40多天,洪秀全以为自己不行了,以至于都留下了遗言,结果竟然逢凶化吉。就是在此次病重,洪秀全半梦半醒,把自己看过的《劝世良言》中的故事和自己的幻想在梦中结结实实的容而为一,病愈后他并不认为那是自己的病中妄想,而认为却有其事。认为自己上过天堂。

在病梦中的天堂之中,洪秀全是耶和华的次子,耶稣的弟弟。耶和华告诉洪秀全他的名字和自己犯冲。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梁发翻译的时候把耶和华翻译为“爷火华”,写到上帝造人一节有“夫神爷火华所造田野各兽……”,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该是“夫神,爷火华……”,洪秀全误认为“夫神爷,火华……”,认为上帝的名字叫火华,而自己的名字叫“洪火秀”,既然自己是上帝之子,那么就应该避讳上帝的名字,所以这个火字是万万要不得的。

最后洪秀全自己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去掉了火字,加了一个全字,叫洪秀全。这个名字其实语有深意,全字可以拆为人王,所以洪秀全连起来就是一个叫洪秀的人间之王。从此之后洪火秀成为历史,洪秀全出世,最后成为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