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習過負荊請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書中對此記載的也很簡單,"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就是負荊請罪的原文,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歷史上廉頗與藺相如的結局如何呢?史記的出現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所瞭解,現如今的人們對司馬遷這個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的一段大亂世,同時也是大分裂時期,這時候天下還沒有統一。
廉頗是歷史上的名將,生活在戰國末期的趙國,戰國時期 ,出現了戰國四大名將,這其中就有廉頗。由於廉頗的功績突出,他被封為了上卿,在朝中地位極高。廉頗的戰鬥力毋庸置疑,驍勇善戰,否則廉頗也不會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長平之戰前期,廉頗奉命抵擋了秦軍的進攻,可是到了之後,趙括取代了廉頗,結果可想而知,導致了長平之戰的失敗。作為名將的廉頗,一生為趙國征戰沙場,可是一個叫做藺相如的人出現後,廉頗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藺相如出身低微。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藺相如都不如廉頗重要。藺相如有何作為呢?首先藺相如替趙國"完璧歸趙",之後又在"澠池會"中,面對秦王的無賴行徑臨危不亂,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總的來說,藺相如沒有替趙國征戰沙場,只是"動動嘴皮子"。
維護了趙王的尊嚴,趙王封了藺相如為上大夫,再拜為上卿。廉頗也是上卿,可是藺相如的排名要做廉頗之前。這就讓廉頗非常不滿意,畢竟廉頗是征戰沙場的人,可是藺相如就不是這樣了。廉頗對此深為不服,認為自己有攻城之功,怎麼是藺相如能夠相比的呢?
那麼藺相如是如何處理廉頗這件事的呢?廉頗不服氣藺相如,可是在這之後,藺相如見到廉頗都是躲得遠遠的,這就讓人產生了懷疑,藺相如的門生大部分開始認為藺相如怕廉頗。後來藺相如解釋說:"秦王要比廉頗威嚴,我卻能夠羞辱他,我還有什麼怕廉頗的?"
假如藺相如與廉頗爭鬥,結局可想而知,兩虎相鬥,必有一亡,正中敵人下懷。所以藺相如選擇了忍讓廉頗,為的就是不能夠讓敵人得逞。當廉頗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慚愧,這時候的廉頗大為感動,於是廉頗做出了一件事,就是身背荊條,在賓客的帶領下來到相如門庭請罪。由此廉頗與藺相如成為生死之交了。這樣的事蹟被後世廣為傳頌。
藺相如的結局不太好,被處以極刑。對於藺相如的死,有兩種說法,第一是藺相如和太子郚被派往了秦國作為人質,結果到了秦國,太子郚死了,藺相如因此獲罪,被處以極刑。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長平之戰期間,秦軍與趙軍鏖戰。這時候的趙王選擇了撤下廉頗,這讓藺相如很是不滿意。趙王沒有聽從藺相如的建議,最終的長平之戰失敗,藺相如憂憤之下病故。史學家們對於藺相如的死,更偏向第二種說法。相比於藺相如來說,廉頗的結局就應該算是不錯的了。長平之戰後,燕進攻趙國,這時候的廉頗奉命抵抗燕軍。這一仗讓燕國大敗,燕國提出了割讓五座城池求和,趙國難得打了一次勝仗。本以為廉頗的結局是在趙國結束自己的一生,可是萬萬想不到,趙悼襄王繼位,讓廉頗的好日子走到頭了。
趙悼襄王聽信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從這之後廉頗受到了排擠,後來廉頗選擇了投靠魏國。到了魏國之後,廉頗肯定是沒有用武之地的,畢竟這是趙國的大將,魏國國君對此肯定是不放心的。就這樣,在魏國的國土上,廉頗終老。公元前243年,廉頗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廉頗去世沒多久,趙國就被秦國所滅。
閱讀更多 腳印記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