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二十四味系列 其二 家常味型,回锅肉

序言

川菜:兼容并蓄 博采众家之长


四川,天府之国,自古以来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盛产粮油、蔬果、家畜、家禽,为川菜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在味字上尤为突出,以味多、味广、味厚著称。

川菜的烹饪技艺历史悠久,自西汉便有有“蜀人喜滋味,好辛香。”之记载。至清朝初年,因明末的战乱,川中人丁稀少,朝廷从湖广迁入大量的人口,使得川中五方杂处,各地移民又带来了各地的烹饪技艺。

因此,四川厨师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吸收南北菜肴烹饪技术之长,取长补短,达成了北菜川烹,南菜川味。近现代川菜,更是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了大发展,其最直接的动力就是30年代开始接收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四川厨师对待菜肴,从来不拘泥不化,不会厚古薄今,到一地,就以当地人的口味为服务对象,通过川菜的技法和味型,为各地爱川菜的朋友带去一道道美味。在这背后,则是川菜本身的众多味型支撑了四川厨师技艺多变。只有在这么多味型里体验过学习过,才能造就四川厨师们的五彩缤纷。


当今川菜,常用的味型有二十四个之多,是目前全国各菜系中味型最多的一个,享有“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美誉。


咸鲜酸甜类型的有:咸鲜、家常、豉汁、茄汁、醇甜、荔枝和糖醋味型。

辛香类型的有:蒜泥、姜汁、芥末、麻酱、烟香、酱香、五香、、椒盐、糟香味型。

麻辣类型的有:麻辣、红油、糊辣、酸辣、椒麻、鱼香、陈皮、怪味等味型。

我们川菜二十四道风味系列,将一一为您详解这二十四道川味味型,每个味型还会为大家带来一道代表菜。


川菜二十四味系列 其二 家常味型,回锅肉


二十四味其二:家常味型


此味型为家常,意为“居家常有”,其特点是咸鲜微辣,略有回甜或者略有醋香,多用于小炒热菜,是家常菜中应用最广泛的。

家常味型的代表菜,亦是川菜的代表菜,回锅肉。川渝人家有多喜欢吃这道菜,看每次的川菜评选回锅肉都稳居前三,大部分时候第一就知道了。说句玩笑话,川渝人均猪肉消耗量全国第一,跟回锅肉这道菜的关系应该很大。

代表作:回锅肉、盐煎肉、粉蒸肉


川菜二十四味系列 其二 家常味型,回锅肉

盐煎肉


回锅肉

原料:猪腿肉(二刀坐墩)1斤

配料:青蒜苗100克

调味料:郫县豆瓣25克,甜面酱10克,酱油10克,油50克。

制作过程:

1. 将肉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熟至皮可以被筷子轻松插透,捞出冷却后,切成5厘米长4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青蒜苗切成马耳朵形。

成都清末有位翰林,发明了隔水蒸熟猪肉而不用煮的方法来制作,成为旱蒸回锅肉,据说这样减少了可溶性蛋白的溶解损失,保持肉质原味不减,鲜香更浓,一时名噪蓉城。

2. 炒锅置于旺火上,下油至六成热,下肉片炒至吐油,成灯盏窝状时,下剁茸的豆瓣酱炒至上色,放入甜面酱炒香,再加酱油炒匀,最后放入青蒜苗颠锅断生即可起锅。


川菜二十四味系列 其二 家常味型,回锅肉


制作要点:

灯盏窝,是形容肉片吐油后微微有点卷的模样,比喻为灯盏,真是妙。不过现在的人大多数没见过灯盏,那就想象为小酒窝也行。

回锅前用热汤将肉片泹散

肉片炒至吐油,但不能太过干,否则就像盐煎肉不是回锅肉了。

下甜面酱时火候一定不能大,大就糊底。

农村柴灶炒这个菜时,称为熬锅肉,说明炒这个菜的火候整体不能大,

单只有肉片,这道菜就不美,必须有类似青蒜苗的配菜,如果买不到青蒜苗,蒜薹也将就,但是有的地方拿洋葱替代,就不怎么对头。


川菜二十四味系列 其二 家常味型,回锅肉

回锅肉中最大肉 连山回锅肉


川菜二十四味系列 其二 家常味型,回锅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