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耗费3000万两白银,背后竟是保护大清“龙脉”

《书剑恩仇录》,作为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大致描写乾隆与陈家洛二人之间的纠葛。本篇小说中,金庸先生直言不讳认为,乾隆乃是正统汉人之后,同时乾隆六次下江南,也是为了找寻亲生父母所在。正史记载,乾隆南巡至1751年开始,至1784年结束,总历时33年。有专家推测,乾隆这六次南巡,耗费大清约2年全年税收。可是乾隆多次下江南,到底是否为了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笔者认为,乾隆此举或许有其他隐情。

乾隆六下江南,耗费3000万两白银,背后竟是保护大清“龙脉”

乾隆父亲是大名鼎鼎雍正皇帝,不过乾隆并不像雍正那样,通过“九子夺嫡”历经生死考验才得到皇帝宝座。乾隆是雍正起初就点名的皇位接班人,且到了乾隆即位时,满清朝四海升平,国库充盈。加上乾隆素慕风雅,文治武功俱全,因此乾隆皇帝真可谓满清史上最幸福的一任帝王。然而坊间传闻,乾隆并非是雍正皇帝的亲生儿子,康熙五十年8月13日这天,海宁陈氏所生儿子,不知怎么跑到了北京雍亲王府上,而陈氏后人所诞儿子就是乾隆。因此乾隆即位之后六下江南,为了就是找到亲生父母。

乾隆六下江南,耗费3000万两白银,背后竟是保护大清“龙脉”

笔者认为,这其实都是坊间野史闲谈,并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金庸先生所著小说,只是基于历史典故合理提出的延伸。然而乾隆为何要大张旗鼓六下江南?笔者认为乾隆通过下江南,背后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大清“龙脉”。笔者这里所说的“龙脉”并不是任何封建迷信。江南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清史稿》记载,江南每年财政税收,达到全国70%甚至75%以上。乾隆历时33年多次下江南,就是为了沿着运河南下,途经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又返回,这样乾隆便可以近距离体察民情。或许有不少朋友会觉得:乾隆下江南和保护“龙脉”有什么关系?如果乾隆真的想体察民情,为何他不会像电视上那样演的微服私访?

乾隆六下江南,耗费3000万两白银,背后竟是保护大清“龙脉”

其实江南就是大清所谓“龙脉”,一旦江南出现岔子,大清每年财政税收,将会呈现断崖式下滑。且古时帝王不太可能微服私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差点让大明朝断档。所以电视剧当中的微服私访,都是经过人为加工,乾隆只能通过多次南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比如乾隆第三次南巡时,削减了江苏,安徽,等三个省份所欠下地丁钱粮。且免除了江苏,安徽两省近两年粮食税务。并且乾隆多次从江浙选拔人才,鼓励江南学子多参加乡试,以科举考试,特殊选拔等等方式,从江南一带获得了不少人中龙凤。

乾隆六下江南,耗费3000万两白银,背后竟是保护大清“龙脉”

同时乾隆多次南巡期间,还惩办了不少贪官污吏,兴修浙江海宁等等基建设施,赈济灾民。最关键的一点,乾隆最后一次南巡期间,要求浙江,江苏等地富商,各级官员筹措资金,修建黄河堤坝断绝水患。这种种举措,让江浙一带文化、经济、基建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清朝建立初期,江南一带受到不少满清旗人的残杀,乾隆多次下江南,也能加强爱新觉罗对此地的控制,以及起到皇恩浩荡,震慑宵小之辈的作用。总结起来,乾隆只要能保得江南稳定,那么大清便可以高枕无忧。所以乾隆不惜耗费4000多万两白银的巨额资金,动用不下百万人力物力也要六下江南。

乾隆六下江南,耗费3000万两白银,背后竟是保护大清“龙脉”

因此乾隆南巡具有很高社会意义,却也花出去不少真金白银。连乾隆本人也认为:“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但乾隆不得不如此行事。当然乾隆并非真没有私心,这位皇帝属于呆不住的主,六下江南可以起到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还能满足乾隆多次南巡外出游玩的想法。据记载,乾隆总共有四次南巡都带了不少女眷,沿途上不仅乾隆可以体察民情,还可以与爱妃共同欣赏美景,公事私事一起办了,真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乾隆六下江南,耗费3000万两白银,背后竟是保护大清“龙脉”

因此笔者认为,乾隆六下江南根本不是去找什么浙江海宁陈氏父母,就是为了保护大清在江南一带的统治力。江南能保得住,大清的“龙脉”便不会断,更能加强清朝时期封建统治者的独断专行。总的来说,乾隆这六次南巡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大致还是功过相抵。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要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