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陰陽理論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寒勝則浮”

浮,浮腫或虛脹。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陰邪盛 陽氣虛,則水溼運行不暢,故出現脹滿浮腫。如脾陽虛的腹脹便溏,脾腎陽虛的水腫等,均屬寒證。

解密陰陽理論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風勝則動

氣之與風,實則為一,區別在於:靜則為氣,動則為風,氣的 流動便產生了風。風的正常運行體現著自然界正常的四季寒暑 交替。風氣過勝,則為風邪,風邪太過在自然則可見變動的徵 象,法於人體則見肢體振掉動搖或頭目眩暈,或全身筋脈痙攣、 強直不能彎曲。風在體為肝,外風合於內則為肝風,此與《素 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及“諸暴強直,皆屬於 風”意同。

熱勝則腫

指陽熱偏勝出現腫痛的病理。熱屬陽邪,能使陽氣內鬱,血脈壅滯,故火熱太過,局部充血,可發生紅腫。如癰瘡、皮膚炎症等病症。

燥勝則幹

指燥氣偏勝出現乾燥的病理。燥氣太過,就會耗傷津液,出現口唇鼻咽乾燥,皮膚燥裂,乾咳,大便乾結等傷津症狀。

溼勝則濡瀉

指溼氣偏勝出現大便洩瀉的病理。脾喜燥而惡溼,溼氣偏勝,則脾陽不脈,運化水溼的功能障礙,就會產生“濡瀉”。濡瀉,是腸鳴腹瀉,瀉出稀爛大便而腹不痛的症狀。:“故溼之氣,……相乘而為五變,其化在天為雨,在地為泥,在人為脾,甚則為洩。

解密陰陽理論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內經》曰:春傷於風,夏必飱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溼,冬必咳嗽。冬傷於寒,春必病溫。自王叔和編次仲景《傷寒論》原文,自己加上傷寒例曰,中而即病為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於是後世遂謂冬日受有寒氣,藏在人身,至春變成溫病。春日受了風氣,藏在人身,至夏變成飧洩。夏日受了暑氣,藏在人身,至秋變成病瘧。秋日受了溼氣、藏在人身,至冬變成咳嗽。

果然如此,試問如何用藥。治夏日飧洩,豈不要用散風的藥乎。治秋日瘧病,豈不要用清暑的藥乎。治冬日咳病,豈不要用去溼的藥乎。洽春日溫病,豈不要用搜寒追毒的藥乎。如此用藥,必定要將病治重的。世人治溫病喜用大清大下之劑者,其根據即在叔和冬日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一語。而且因此根據,並認《內經》春傷於風,夏生飱洩云云,實系風藏在人身,至夏變為飱洩云云了,學中醫者,容易學錯,此其大概也。如要學不錯,必須將大氣升浮降沉中的圓運動,按著春夏秋冬五行六氣的原理,整個的實地體驗明白,自然瞭解《內經》文義之所在。

蓋風者,春木疏洩之氣也。平人大便不病飱洩,全在小便清通。小便清通,全在木氣疏洩。春日損傷了風木之氣,當春之時,風木當令,雖或被傷,仍能疏洩,小便清通,故不病飧洩。到了夏令,風木氣退,無力疏洩水分,水分混入大腸,故飱洩也。所以治之之法,必用疏洩助木氣之藥。

暑者,夏火燔灼之氣也。平人汗孔開通,榮衛無阻,不病痎瘧。汗孔開通,全在火氣充足,夏日傷損了火氣,汗孔不開,當夏之時,火氣雖傷,汗孔雖閉,大氣尚未收斂,故不病瘧。到了秋令,火氣已退,汗孔不開。秋金收斂,將榮衛之間所停積的汙垢,斂於血管之中,阻礙榮衛的運行,遂成瘧病。瘧病的寒熱往來,即榮衛阻而復通,通而復阻之故也。所以治之之法,必用開通肺金之藥。

溼者,土氣運化之津液也。平人肺家滋潤,收斂下行,氣道流通,不病咳嗽。秋日燥金司令,溼氣全收。秋時傷損了溼土的津液,當秋之時,燥氣雖然司令,白露尚未成霜,肺家津液,尚未枯澀,肺氣下行,尚能通利。到了冬令,陽熱歸下,萬物堅實,肺家津液枯澀,氣降不下,陽熱逆衝,故病咳嗽。所以治之之法,必用潤脾肺助津液之藥。

解密陰陽理論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寒者,冬水封藏之氣也。平人水氣能藏,陽根不洩,養成木氣,交春陽和上升,化生心火,煦和暢遂[爛衫居士26],不病溫也。陽根者,藏則為生氣,不藏則化邪熱。冬日傷損了水的藏氣,陽根外洩化熱。洩之盛者,在本冬即病冬溫,洩之不盛者,冬時木氣未動,尚未發生疏洩作用。一交春令,木氣疏洩,將木氣本已根氣,搖洩而起。木氣失根,故病溫病。溫病都是虛證,原因即在於此。所以治之之法,必用培養木氣之藥。

所以《內經》又曰:冬不藏精,春必溫病。凡冬時咳嗽不寐出汗勞心多欲等事,皆不藏精的事。人在冬令,如能藏精。交春令後,本身的木氣,根本深穩,不隨時令疏洩之氣搖動起來,方不病溫也。叔和蒐集《傷寒論》原文,厥功大矣。妄加序例,其罪不小。

況且《內經》有云,風寒傷人,使人毫毛畢直。如何能藏在人身,安然無事,等到來春,才發作乎。毒字一層,惟多日陽氣甫藏,即洩動出來,明年歲氣,根本動搖,大反造化的常規,這才是毒氣。所以冬溫之病,人死甚速且多。地下無陽,成了毒氣,鼠先感受,故鼠先死,才是毒氣也。

《內經》又曰: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人又抓住此條。認為是王叔和伏寒變溫病的鐵證,其實不然也。《難經》曰,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溼溫,四曰熱病,五曰溫病。這二曰傷寒的傷寒二字,才是麻黃湯證的傷寒。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乃外感的通稱。《內經》病傷寒而成溫的傷寒二字,就是同《難經》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是一樣意義。言先夏至日病外感謂之病溫,後夏至日病外感謂之病暑。並非冬日病麻黃湯證的傷寒,冬日不發作,到夏至前變成溫,到夏至後變成暑也。至於溫病舌絳熱深,乃本已肝腎先熱,又病溫病,故熱較深,謂為本身伏熱則可耳。經文的讀法,應當如此,便合圓運動的原理,將冬傷於寒的寒字認定是藏字,便合圓運動的原理。益寒益藏,乃造化自然之事也。合圓運動雲者,合宇宙造化也。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