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冰说海洋|沈葆桢与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青”号

向冰说海洋|沈葆桢与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青”号

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青”号(资料图片)

1868年1月18日,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青”号开始建造时,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这与晚清第一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努力不可分割。

一、中法合作 引入洋匠

1867年,晚清政府船政建设进入最困难时期。

为争取法国政府支持合作办厂,清政府主动派人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白莱尼会谈,表达希望与法国合作,而不愿意与英国合作的意愿。法国权衡利弊后声明:法国政府不干涉船政事务。成功引进西方科技来创办中国自己的近代船厂后,为日后成批生产国产轮船铺平道路。

设置在福州的船政也是继晚清江南制造局之后最大的一所近代机器工厂,共招收近3000名工人。还从广州、上海、厦门、福州等通商口岸外资船坞,雇佣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从上海、宁波等港埠及广东各口岸、南洋华侨招收了一些曾在外国轮船上工作过的水手和舵工。为便于管理,沈葆桢把把工人编成班组,像军队一样统管起来。

为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清政府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洋员洋匠来船政。比如:洋监督日意格月薪高达1000两白银,而船政大臣沈葆桢月薪仅600两白银。其他洋教师、工头、监工月薪200-250两白银,中国本土工头却只有28-35两白银。

二、秉公执政 赏罚分明

沈葆桢对外籍员匠,也赏罚分明。在日意格与外国员工签订的合同里明确规定:日意格是船政大臣的下属,只是作为船政大臣的代表与外国员工签订合同,应募者由中国招募,从属于船政。

外籍工人白尔思拔不服从匠头管理,沈葆桢便令日意格,根据合同第10款,予以开除,令他回国。

1869年,法国总监工达世博在法国驻福州领事巴世栋的唆使下,在竣工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轮试航时,拒绝登船参加试航。

针对飞扬跋扈的外籍员匠,沈葆桢义正言辞地指出:“船政为中国工程,中国有大臣主之,若法国领事可以任意把持,则是法国船政,非中国船政也。监督有约束外国员匠之责,员匠不遵约束,监督理应检举,至撤与不撤,本大臣自有权衡,非监督所能专擅也”[1]。

在沈葆桢的坚持下,心怀叵测的达世博被遣返回法国。

三、权自我操 由此肇端

沈葆桢始终抓住“权自我操”的政策,牢牢掌握着船政大权。经过众人苦心经营,船政陆续建成衙署、厂房、校舍、宿舍等80余栋大小房屋和车间。规模超过同时期的日本横须贺造船厂,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近代造船厂。有外国军官评价:“这个造船厂和外国其他造船厂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别。”

“兵船为御侮之资,不容因惜费而过少耳”,强调“厂中多造一船即愈精一船之功,海防多得一船即多收一船之效”。沈葆桢认为,中国的造船事业应立足自力更生,走购买与自造相结合的道路。据《闽厂轮船续行兴造片》载:“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于己”,他还乐观地认为,中国的造船事业完全可以实现“由熟生巧,由旧悟新,即铁甲之法,亦可由此肇端”[2]。

在西方,富尔顿于1807年发明蒸汽轮船,用明轮推进。1837年又有人发明螺旋桨推进装置,蒸汽机开始搬上军舰。

西方先进科技的引进,使福建船政的技术水平大为提高。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青”号于1868年1月18日开始建造时,沈葆桢亲自为它安装了第一根龙骨。该船长约72米,宽约8米,吃水约4米,排水量1370吨,载重50吨,螺旋桨推进,备有风帆助力,航速10节,即每小时10海里。



[1] 转引自吴红兵:《试论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局》,载《镇江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第24页。

[2] 转引自苏读史:《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载《军事历史》2000年第4期,第38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