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覺得有些好孩子步入社會,承擔了更多錯誤,面對了過多詆譭,你覺得呢?

趣味神秘人


剛步入社會的孩子,很多時候確實是受到異樣的目光。社會是一個複雜群體,利益衝突相當明顯,社會環境也不像在校園裡可以輕鬆交友,無利益衝突,或者承擔了不平等待遇,或者承擔了不該承擔的責任。

回想我剛進社會不久,就因幫別的部門同事打印一份材料,結果材料裡面的內容排版錯了,她自己出去辦事碰壁,回來把我罵得狗血淋頭。至今依然記憶猶新,這種人真的非常可恥,她跟我不同部門也不是我的領導,材料是她發給我幫打印的,其次我也不熟悉她的材料及工作內容,我沒有責任與義務去幫她檢查材料,她唯一長氣勢就是比我大幾年,社會經驗豐富,她行為就是欺負我的弱小無知,欺負我的友好善良,因為是分公司每個部門人員少,都是單幹的多,也沒有領導給我撐腰,最終我還是靠自己把她甩得遠遠的,在工作上被公司領導重視後,她開始來巴結我.....我都懶得理,能保持多遠距離就保持多遠距離,仇我當然要記,但更多原因是遠離小人,哪天再來捅我一刀得不償失。社會上這種人多得是,如果我們能力還不足以懲罰她,人品不端正的自然會有有能力的人懲罰他。

願每一個剛步入社會的人都能保護好自己,並保持自己的品性,待到花開時,自然有回報。


童年在長大


我讀書的時候就屬於別人眼裡的好孩子一枚,走入社會之後,確實覺得自己曾經走了一些彎路,自我總結原因如下,

1.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所謂的好孩子,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學習成績好,比較聽話比較守規矩。成績好的學生,相對來說是比較自律的,譬如課堂紀律阿,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等,我都會做得比較好。這同時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對於自我要求太高。不允許自己失敗。比較清高。

2.大家都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一旦一個學生成績好,事實上她的其他方面會被老師家長忽略,老師家長會覺得她很懂事,不會在其他方面過高要求她,比較寬容。譬如你在家裡,學習好嘛,家長以為你忙於學習,你就可以少幹家務了。學校裡,老師對你的態度明顯就比較寬容。這樣一來,好學生的性格容易比較獨,比較脫離群眾,她不需要重視人際交往,就已經在交往中佔據了先機。

所以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人到了社會以後會遇到什麼問題,

1.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不知道怎麼與人相處,得到別人的喜愛。

2.對自己要求太高,過於敏感,也容易感覺到痛苦。

一旦不能與社會融合,與自己和解,你就容易感到社會在針對你,你覺得你受到打壓和不公平待遇。

那麼怎麼克服呢?

1.與人相處時,把自己姿態放低,學會換位思考,儘可能去幫助別人。只有這樣,才能與別人實現良好的互動。試想一個自私自我,對別人毫無用處的人,怎麼可能得到對方的喜愛?

2.自我體驗一塊,學會對自己寬容,允許自己犯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意識到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並沒有那麼重要。所以不要把自己的一些錯誤太當一回事,也不要以為別人會那麼關注你,降低自己的敏感度。

其實學習好的孩子本質上還是聰明的,也善於思考,只要她在人情世故,為人處世方面想明白,學會在各種環境中與自己自處,看清自己與世界的連接的存在和意義,說白一點,明白社會的遊戲規則和個人生存法則,她還是可以擺脫成長的烙印,取得一定的成績的。


kelly在迪拜


首先來看看你這個問題本身是不是有問題。什麼叫做一些好孩子受到了過多的詆譭?承擔了更多的錯誤?

一個人在步入社會的時候,本來就會存到很多錯誤,遭受很多詆譭。就拿現在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來說吧。在一些單位。是不是有這樣一種說法?做的多錯的多,不做的反而還沒錯。其實這就是一個很正常的社會現象。如果你覺得這也是一個好的孩子,他又積極向上,他又要去做事情的話,他肯定遇到的事情就會比較多。他能夠遇到的人也會更多。所以你才會覺得他遭到了更多的詆譭,承擔了更多的錯誤。如果你一個人好吃懶做啥都不做。那麼他就不會去遇到這些人,也不會遇到這些事。當然就不會承受這麼多的東西。但是同樣的這樣的人他不可能去成長。他也不可能在某一個領域越幹越好。這個世界是公平的。當你付出了足夠多的東西。即使是在你的經濟上得不到太大的提升。但在你的閱歷,你的能力上肯定都會有幫助的。所以不要覺得這個世界很殘酷,也不要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即使是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那也是他們的父母奮鬥在前面去了。這才是現實社會。


安利馬喬



易醫文化交流


什麼叫好孩子?什麼叫壞孩子?怎樣評論好壞的標準。精準的尺度是什麼?不偷不搶,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不做違法事情,他們都是好孩子,有些孩子很乖,出來社會,沒有經驗,社會閱歷淺薄,被人誘惑,被人下套,被人挖坑,他們是怎麼跳下去,自己還不知道,難道,他們就不是好孩子嗎?

無論是好是壞,孩子們步入社會,遇到挫折,遇到詆譭,太正常,這是人生必經之路,成長的過程,當然有荊棘叢生,怎樣克服?需要身邊人親人,朋友,父母的指導,開解,同時也要學會接受現實,而不是一顆玻璃心,別人說什麼,自己無法釋放,耿耿於懷,心情不爽,它看不清,詆譭你,只要沒有侵犯到你的人身權益同經濟利益,不計較,哪個人前不說人。

人,就像一枚硬幣,兩面都有不同的圖案,有的說正面好看,有的說反面好看,你聽正當還是反方?一個人,有主見,不管正方還是反方,無所謂,自己認為好就行,何必在意別人的碎碎叨叨,如果一點承受力都沒有,別人一句話就能影響你的情緒,是自己承受力太差,再自身找原因。

當一個人看不清,詆譭你,你要振作起來,活的更加有精神,更加有力度,等你成長起來,做出過樣子給他看,讓他明白,鼠目寸光,眼光短淺,欺負人是什麼感覺,人生有句古語,寧欺白頭翁,不欺少年頭。

被人欺負,一定要學會忍,小不忍則亂大謀,成長路上的提升,等到許多年後,釋然,你會感激那些看不起你的人,詆譭你的人,是他們嫌棄的眼神讓你成長,正是這些不容易的經濟,讓你成長更快,把錯誤,詆譭,當做成長的墊腳石,未來的路會越走越穩,願你活出個樣子給自己看。


書香藤院


我就是這個人[流淚]剛剛步入社會工作,經常被別人說我工作偷懶,我一直都在努力工作,就是休息一下全讓主管都看到了。

回到家裡休息,不想去做事,在家待幾個月,又被同村的說我不務正業,在在外面偷雞摸狗。


愛我請別錯過


我們說的好孩子一般都是比較乖巧,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他們的基本都是表揚,一直到長大,他們都很順利,父母都很省心。而那些所謂的壞孩子就不一樣了,一般他們都比較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所以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受到批評挖苦,這也算是一種抗挫折經歷吧,這樣的孩子一般情商和逆商都比較高一點。

社會對待每一個人都是非常公平的,它不會去適應任何一個人,只有人去適應社會。所以當好孩子,感覺到社會的不公平時,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勇敢的投身與社會的熔爐中,去鍛鍊自己。


豔如血


這是每一個人成長都要經歷的,那有什麼好孩子和壞孩子之分?只有你這個小編這樣提問才是居心叵測的不知道要幹嗎?反正我就覺得你是不安好心,強行把孩子分為好孩子還壞孩子,應抓去槍斃了吧


我不裸奔


這種現象的確普遍存在。

世俗之中的好孩子,無外乎學習好、乖巧聽話、中規中矩、單純實在。

擁有這些特質的孩子大多情況下都能獲得認可與看好。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

是孩子,就會有貪玩、都會有叛逆、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而那些所謂的好孩子,起先緣於家人的期望、最後迫於周圍人給的壓力,所以他們大多時候只能將自己的天性遏制、把內心的想法打壓。

長此以往,這些好孩子容易變得唯唯諾諾、不善變通、敏感脆弱。

呆在象牙塔裡的他們,或許還能擁有更多成就感,但步入社會後,一些長期以來形成的性格短板就會顯露出來。

所以他們往往會承擔更多的錯誤、揹負更多的詆譭,甚至與社會格格不入。

這也是如今社會“高學歷低能力”現象屢見不鮮的原因吧。


滾滾紅塵一往情深


首先,題目的背後有一個“好孩子”定性的問題。對於人包括事物的判斷是不能單純用好壞來評判的。比如說,你很討厭狗屎,但它同時也是肥料。但就對孩子的判斷來說它也是不全面和準確。只能說是我們大多數人眼中認為的好孩子。比如學習成績好、待人禮貌、誠實等等。其實這些也只是我們看到的所謂的“好孩子”的一面而已。人是多面的、多變的、複合的,除了學習成績、道德品質以外,還有應變能力、溝通能力、持續關注能力等等,這些其實也應該是“好孩子”判斷的標準。

其次,“步入社會”的背後有一個適應能力問題。社會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你是所謂的“好孩子”“壞孩子”的標籤就優待誰、不待見誰。它始終有一個潛在的標準,那就是誰能適應社會。我們都知道,社會這個東西摸不著看不到,但他就真實存在在那裡。有約定俗稱的評判標準以外,它也是一個萬花筒、練兵場、名利場、競技場。進入社會以前,“好孩子”只是家庭和學校裡面定製的產品而已,只是暫時符合出廠標準的半成品。這個產品還要到社會上去精雕細琢的打磨和修飾。按照孔子的觀點從十有五而致於學,到七十而從心所欲……它是終身而為的事情。相較於智商,情商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

另外,“更多錯誤和詆譭”的後面有判斷這自己的主觀心理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站在“好孩子”的角度提出來的,是以“好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的。“更多的錯誤”的背後除了確定的客觀事實外,更多的是心理反差問題。“壞孩子”犯錯千百遍,大家都視而不見,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他本來就是“壞孩子”。“好孩子”一旦犯錯就會被放大,“好孩子”怎麼能到錯誤呢?無論自己也好,旁觀者也好,都會對“好孩子”更加關注、出於關心也好,嫉妒也罷,不自覺地放大其錯誤的影響力。在我看來,剛進入社會的孩子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只有所謂的素質和適應能力區別。什麼時候,當“好孩子”變成了“成熟男女”的時候,評價和判斷才更加客觀和現實吧。

做好準備,收起“好孩子”的標籤,向“成熟男女”邁進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