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如曹操一樣,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暇滿本初


從相權超越、甚至是凌駕於皇權之上這一點來看,諸葛亮與曹操是一樣的。

但說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諸葛亮與曹操就大不相同了。

獻帝是天子,是天下人之天子,不管漢室是否已經名存實亡,但名義上還是天下的共主,許多的人還是買賬的,或者是出於道義,或者是出於利益考慮,畢竟這也算是一張牌。

曹操借用天子的名義,發號施令,還起到一定的作用,起碼在赤壁之戰前,三國鼎立的基本格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這一招還是有一些作用的。

赤壁之戰後,基本就是曹、孫、劉三家諸侯勢力在爭霸,其他的諸侯勢力如馬超、韓遂、張魯等,雖然也頗具實力,但從後期的發展來看,都不是主要力量。

到了這時,各諸侯勢力已經徹底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名義上的尊重都沒有了。曹操已經不能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以天子的名義發號施令,已經沒有任何作用,天下都知道曹操已經取代了漢室。所有歸順的人,比如張魯,歸順的是曹操,並非漢室;所有反對的人,反對的是曹操,也不再是漢室。

曹操沒有稱帝,其實是他想留下更好的名聲,並非顧及漢室及天下諸侯的態度。

諸葛亮的執政卻不是這個情況,他從沒有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葛亮主政時期,天下的諸侯除了蜀漢,就只有魏吳,最多還算上公孫淵建立的燕國,也算一方諸侯。諸葛亮能號令誰呢?誰也號令不動。

至於說諸葛亮以劉禪的名義,號令蜀漢百官,勉強說得過去。但實質上,就連劉禪都懼怕諸葛亮七分,諸葛亮似乎沒必要也基本沒有以天子劉禪的名義來威懾百官。

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諸葛亮的丞相生涯,的確恰如其分。

《三國志·後主傳》注引《魏略》記載,劉禪曾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意思是說,除了祭祀這種事,政事全部由諸葛亮打理。劉禪是否存在情緒不好說,有人認為劉禪不稱呼相父而直呼葛氏,顯得很不尊重,有點小情緒。

但諸葛亮的確做到了事無鉅細,無論大事小情,都親自過問、處理。

雖然是為了蜀漢,為劉禪減輕了負擔,但畢竟也剝奪了劉禪的決策權。也就是相權凌駕於皇權之上,皇權僅僅剩下了祭祀權。劉禪這個皇帝,整天還提心吊膽,生怕哪一天丞相不高興,就以先帝的名義把他給廢了。這個皇帝還有啥樂趣可言,這與獻帝劉協有啥區別?

有人不服,說諸葛亮沒有篡位,那麼曹操也沒有篡位。

有人說曹操沒篡,其子曹丕篡了,但諸葛亮的兒子卻沒有篡。

這都是史實,但有兩點不同:

第一,蜀漢沒有一統天下的可能,諸葛亮去篡它幹嘛,徒留後世罵名嗎?

第二,諸葛亮那個兒子諸葛瞻掌控不了啊,不要說篡位,就是把皇位傳給他,他未必守得住。

是不是如此,不好確定,但的確存在這兩方面的因素。歷史沒有如果,只能就事論事。

因此,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點看,諸葛亮是沒有資格的,天下諸侯沒有人能買這個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做到了,也是後世的評價,但曹操也是盡心盡力了,他願做周公三哺,後世是否承認,他不在乎。

但從獻帝與劉禪的角度去體驗,諸葛亮與曹操一樣,都讓他們不爽。或許劉協感覺還會比劉禪好一些,因為曹氏改朝換代是早晚的事,他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劉禪不同,他一直在想相父會不會取而代之,啥時候取而代之。因為不確定,心裡更擔心。這就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的緣故吧。

直到相父去世,劉禪才算鬆了一口氣。劉禪也沒其父那個大志,也沒有那個能力,但他也想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做事。應該說諸葛亮去世,劉禪會感覺心裡輕鬆許多。

從劉禪在諸葛亮死後,炒了他的家來看,還是有一肚子不滿的。

或許有人會說,都是一些人對諸葛亮不滿而導致的。但如果劉禪還存有像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一樣,對諸葛亮有敬畏之心,任何人都不能脅迫劉禪去抄諸葛亮的家。

這就是說,諸葛亮或許是出於對蜀漢、對劉備、對劉禪的一片忠心,但在劉禪的感覺上並非如此。

作為身外人,只能說:“阿斗這個孩子不懂事,不知好歹。”

但這畢竟是人家老劉家的家事,豹眼就不多囉嗦了,對錯曲直,友友們自己感知吧。


豹眼看歷史


諸葛亮不但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軍師!

也是個閒遊,智仁志士者,匡扶漢室,盡心盡力,以智謀取人定勝天!

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恰到好處,忠臣也!

曹操也是三國裡的佼佼者,詭計多端,心胸狹窄,唯我獨君者,不折不扣的奸臣也!



草原雄鷹684


按現在觀點衡量,諸葛亮是個非常出色的職業經理人,而曹操天生就個地地道道的企業創始人!諸葛亮集一生所學,就是為了報效這個朝廷,或者代表這個朝廷的主公,這是由那個時代主流文化儒學所決定的!標準臺是“達濟天下,獨善其身”!曹操卻不然,打小就研究兵法,出道就是唯我獨尊,應當屬於極端的法家出身,或許遇到強勢皇帝,或許屈尊做個能臣,時逢亂世,必然謀求霸業!經典口號就是“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志”!

可見,諸葛亮與曹操不是同類人,按理說是不應該有人會將他倆放在一起對比的,更不會說他倆人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同道!因為兩人的性格秉性,是迥然不同的!


一、孔明太善,曹操太兇

諸葛亮在臥龍崗修學時,對天下英雄進行了逐個分析,所得出的結論,與曹操驚人相似,正應了那句老話“英雄所見略同”!天下真正的英雄,唯操與使君也!諸葛亮未有追隨曹操,比如去離許都近一點地方務農,並不是說因為曹操身邊謀士太多,諸葛亮去了沒有用武之地!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想想,連司馬懿這樣其父得罪過曹操的人,最後都混得有聲有色,何況毫無私心、乾乾淨淨、才華出眾的諸葛亮,受到曹操重用是自然而然的事!說實話,曹營中謀士,新陳代謝快,除了曹操用心變異外,謀士身上的缺點也很明顯。許攸愛財、郭嘉好色、荀彧保皇、程昱明哲,像諸葛亮這樣乾淨無私、鞠躬盡瘁的謀士,還真的沒有多少,才是曹操心中最愛的軍師!理論上說,三國君臣的最佳組合,就是曹操與諸葛亮!

然而,曹操在諸葛亮家鄉徐州屠城,給善良的諸葛亮留下了“噁心”的印象,所以坐等劉備三顧茅廬,便成為諸葛亮出山的唯一選擇!說諸葛亮善,其實很容易!七擒七縱孟獲,打仗不用間計,不打傷亡太大的惡仗,更沒有虐俘殺俘、搶劫民財的作戰手法!一個有善良潔癖的軍師,不太可能在一個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的君王手下存活的!比如陳宮寧死不從曹操!



二、孔明太廉,曹操太貪

想說明曹操太貪,真的不用費什麼口舌!娶了二十幾個絕色美女做妻妾,蓋銅雀臺三臺,封地上萬戶!接著要封公爵,再封魏王,索取魏國內封侯封官權力,最後還要享受天子的旗號儀仗!恢復古九州制,將幷州、幽州全部併入他的封地冀州,天下十三州他一人獨得三州,領地內稅賦收入都歸曹家所有了!

上述的貪婪,只能說是泛泛之談的,但凡老闆都有這樣癖好!舉個觸及靈魂的例子,說明曹操貪得無恥!曹劉圍攻下邳時,關羽看上杜氏,兩次跟曹操招呼,拿下下邳,想娶秦宜祿美妾杜氏為妻!曹操欣然答應。因為曹營之外,他心儀的大將就是關羽與張遼!說白了,為了拉攏關羽,就是生搶也要把杜氏搶來送給關羽!可是看著關羽瀟灑的背影,貪婪的曹操好奇暴增,關羽看上的美女會是怎樣的美女!

秦宜祿為了活命,將呂布的赤兔馬與杜氏一同送往曹操中軍帳。曹操為了滿足好奇,決定暫不通知關羽,自己看上一眼,再送不遲。等將高順、陳宮、呂布問斬,忙完公務,回到營中,便想起美人在帳。踏夜探望,一看美人梨花帶雨,便忘了諾言,再無情義與倫常,直接擁懷品嚐!按照古代,最高長官同意,這個女子便是關羽的老婆,在貪婪的曹阿瞞眼裡,先下手為強,總是真理!

縱觀三國,諸葛亮是最清貧寡欲!曹操擁有二十幾個老婆,二十幾個兒子,看看諸葛亮就一個老婆,二個兒子,這就不用多說,諸葛亮太清廉了!諸葛亮死後,劉禪覺得諸葛亮上表的財產有點虛,命人查看。結果發現實際財產比申報的還少,頓時嚎啕大哭,良心倍受責備!從這一點上說,曹操比劉禪還貪婪還無恥!


三、孔明忠誠,曹操奸詐

儘管劉備託孤時交代:“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典型的欲擒故縱,從此牢牢將諸葛亮這批老馬拴在了劉氏這架破車上!一代名臣諸葛亮,為這西蜀絕望的戰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這並非是劉備的聰明,而是諸葛亮的忠誠。不要說劉備、諸葛亮這樣高人,估計就是黃皓這樣的庸臣,都看出來劉禪的是否“可輔”!劉備託孤說這樣話,估計神志不清了!

劉禪在西蜀,就是個無能之主,說白了就是白吃乾飯的!諸葛亮假如“協劉禪以令諸侯”,等於拉低智商,不亞於頂個水桶上山砍材,找死的節奏!按照今天的組織法則,諸葛亮取代劉禪,是對劉備家族最大幫助,至少屬於君主立憲!只要西蜀存在,或者統一全國,劉備家族始終吃香喝辣,至少不用“樂不思蜀”當亡國奴!但是,忠誠的諸葛亮,不會這麼做,寧可選擇“毫無勝算”的六出祁山,期待奇蹟來臨,以期統一中原,讓國家穩定到符合劉禪智商水平的可統治程度。不可為而為之,活活把自己累死!

曹操則不然,在他封公爵之前,他天天拿著“天子”、“國家”、“王師”的招牌,去打擊自己的對手。他對張遼說:“與我一起報銷國家如何?”抱著必死、追隨呂布的張遼聽完後血脈僨張!曹操為了拉攏西涼名將段煨,親自陪同段煨拜見劉協,當面請求天子給段煨加官!官渡之戰,袁紹八萬將士被曹操忽悠歸順朝廷,多麼天經地義!誰知轉眼被曹操坑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候就是曹操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



按照不同的職業要求,諸葛亮是完美的職業經紀人,曹操更是出色的企業創始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這兩位有事業心人而言,基本上都是做到了!想想,六十多歲的曹操,身患中風,騎馬都困難,依然發動第四次南征,逼得孫權稱臣,六年未敢進犯江北;然後率軍西征漢中,雖失敗但穩住涼雍局勢;接著回軍襄樊,聯手東吳滅了荊州關羽,次年回到洛陽病逝!與諸葛亮一樣的累死在沙場!

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忠臣的諸葛亮來說是毫無現實意義,諸葛亮是心甘情願的供天子驅使,萬死不辭;但對於心懷異心的曹操而言,就是一塊得心應手的遮醜布與核武器,那是曹操發家的獨門秘笈!


雲子落


關於諸葛亮到底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如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

首先,站在整個蜀漢全國來看:

定下三分天下之策:

可以說劉備能建立蜀漢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諸葛亮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劉備建立蜀漢的整個計劃也是按照當初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定下的計策來執行的。

遊說孫權建立同盟,共同抵禦北方曹魏:

曹魏的勢力可以說是當時各大勢力集團中最強的一個,而當初劉備才剛剛起步勢力最弱到處逃躲,沒人沒地沒勢力。

又被曹操盯的死死的,經常懟這劉備幹,把劉備打的到處逃竄。還是後來諸葛亮去東吳勸說孫權獨立,建立東吳與劉備聯盟共同抵禦曹魏集團的進攻,在諸葛亮苦口婆心的勸說先孫權最終同意了諸葛亮的建議,開啟了劉備與孫權多年的聯盟關係,與曹魏斷交與劉備聯盟共同抵禦曹魏集團。

劉備這才在與孫吳聯盟的基礎上逐漸的發展強盛起來,也正是與孫吳的聯盟牽制了曹操的進攻,才能讓劉備發展壯大,並最終建立蜀漢集團。

平定南方四郡叛亂:

劉備死後不久,蜀漢南方的四郡出現了叛亂。諸葛亮出於,蜀國當時正處於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為了讓百姓休養生息,避免勞財傷命,又加上剛遇國喪便推遲派兵平定叛亂。

到了建興三年的春天三月,諸葛亮率軍征討南方四郡,直到秋天南方四郡叛亂被徹底平定,十二月諸葛亮班師回成都。

死於北伐征途:

劉備死後,諸葛亮當權,在平定南方四郡叛亂後大力發展國力,整頓訓練全蜀軍隊,為北伐做準備。

諸葛亮先後多次率軍北伐,並斬殺北魏多名將領,直到在北伐征途中患病去逝,享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率軍北伐途中,發明製作了木牛流馬、弓弩等先進武器裝備。

可以說諸葛亮從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一生為蜀漢,為蜀漢做了巨大的貢獻這是無法抹去的現實,說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為過。

從後主劉禪及蜀漢群臣的角度來看:

諸葛亮把持朝政:

劉備死後,諸葛亮作為蜀漢的託孤大臣,又讓劉嬋以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又擔任丞相一職統領蜀漢文武百官。

當劉禪還年幼的時候,諸葛亮以託孤大臣的身份把持朝政這沒話說,但當劉禪長大成人後,諸葛亮再抓著政權不放這就說不過去了。

劉禪為啥沒有作為,還不是政權一直被諸葛亮死死抓住不放嗎,劉禪手裡都沒什麼權力怎麼做出事蹟。

諸葛亮上表說教劉禪:

作為臣子上表勸諫主上這是做臣子的職責,但諸葛亮的上表中多是教育劉禪這該如何做那該如何做,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有失君臣的身份。

劉禪作為君主雖然口頭不說什麼,但面對諸葛亮的說教難免不會厭煩。別說劉禪作為君主會厭煩,就是我們普通人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說教,心裡或多或少也會感到不快。

諸葛亮自作主張北伐曹魏:

雖然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實現統一全國的目標,但多次北伐的失敗,大量消耗了蜀國的國力,當初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強大蜀國被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外戰大量消耗。

而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全是自作主張的行為,並未尋求劉禪的同意與否,由此可見諸葛亮確實有把劉禪當做傀儡,有與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嫌疑之舉。

總結:

說到底不管諸葛亮是不是與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諸葛亮並未做出曹操篡漢之舉篡奪蜀漢,諸葛亮最多就是把持蜀漢朝政,控制劉禪的大權臣而已。雖然諸葛亮是把持蜀漢朝政的大權臣,但諸葛亮確實對蜀漢忠心不二,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熠良晨


歷史上有“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的說法。伊尹是商朝初年的權臣,為了商朝的利益,他曾廢掉不理朝政的太甲,自己攝政,直到太甲改過自新才迎回他。伊尹的行為也遭遇了廣泛的置疑,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

諸葛亮大權在握,劉禪形同傀儡。但當時的人們以及後世主流觀點認為諸葛亮是堪稱萬世楷模的忠臣,當然少數人認為他有異志。尤其是近現代以來,諸葛亮受到更多置疑。討論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我以為可以看三點:

一、諸葛亮是否言行一致。他早年就約束自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一直這麼說也是這麼做。他還在《誡子書》要求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以身作則,嚴格自律,忠心無二。

二、諸葛亮是否謀求私利。諸葛亮個人崇尚節儉,勤於公事,沒有喜好享受及好色的汙點。他為國家建班子,不為個人建圈子,從不為個人及家庭謀求私利。臨終前仍上表劉禪,要求不要照顧家庭。

三、從劉備識人用人可以看岀。劉備可以歷經挫折,在艱難困苦中崛起,除了運氣之外,其識人用人的本事以及凝聚人心的能力很關鍵。劉備看清了諸葛亮,認可他的忠誠。


羽書遲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羅貫中美化的。

諸葛亮在南陽躬耕時,沒有投靠曹操與孫權,是因為此二人謀士如雲,猛將如雨,諸葛亮去了,確實會受到優待,但是想讓人家言聽計從,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諸葛亮選擇了劉備,只因劉備手下缺少謀士,所謂物以稀為貴。

為了讓自己賣個好價錢,諸葛亮讓人四處給他做廣告宣傳,下了血本。

後來劉備就是從水鏡先生口中知道的諸葛亮,但是,當劉備前來拜訪時,諸葛亮內心非常激動,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但是諸葛亮豈是凡夫俗子,他壓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故意讓劉備等人三顧茅廬。因為諸葛亮知道,輕易得到的不會珍惜。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輔佐之後,果然對其言聽計從,於是諸葛亮大顯神威,被曹操從新野追到江夏,有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

及至孫劉聯盟,由於曹操大軍遠道而來,後勤補給困難,且北方人不習水戰又水土不服,終於敗於赤壁。

此時,北方匈奴蠢蠢欲動,西部馬騰躍躍欲試,曹操被迫搬師,錯失統一江東的良機。

江夏地小,不足以大展鴻圖,也藏不住劉備這條真龍,於是劉備從東吳處借荊州,以荊州為基地,巧奪西川,此為龐統獻計,並死於徵川途中。

劉備佔領西川后,又派黃忠奪得漢中。

曹操死後,曹丕篡漢,封漢獻帝為山陽公。這可把劉備高興壞了,次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漢。

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為奪回荊州,御駕親征東吳,陸遜於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退回白帝城病逝。

劉禪繼位,然軍政大權皆在諸葛亮手中,劉禪敢怒不敢言,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只好與太監嬉戲。

諸葛亮不僅壓制劉禪,還團結荊州派打壓益州派。

諸葛亮在蜀地橫徵暴斂,丁男為兵,丁女為後勤,六出岐山,北伐曹魏,與魏國西部軍區打的難分難捨。

北伐的目的不是為了滅亡魏國,因為知道沒有這個能力,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掌握軍權,所以,魏延獻子午谷奇謀,真是個笑話,只懂軍事,不懂政治,早晚被玩死,

諸葛亮其實就是漢獻帝時的曹丞相,把控朝政,使蜀後主劉禪成為苦主。

後來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國上下都鬆了一口氣。劉禪終於掌權了,百姓再也不用受耕戰之苦了,從此過上了太平的生活。

綜上,諸葛亮不過是蜀漢版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將功成萬骨枯!






當代曹植


我是歷史痴,在我看來諸葛亮對於蜀漢是真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不是像一部分人所說的那樣,如曹操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什麼呢?

  • 1

自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深感劉備的知遇之恩,向來是竭盡所能為其出謀劃策。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劉備軍終於有了自己穩固的地盤,不再是劉跑跑了。

此後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中打敗來勢洶洶的曹操,三分天下終於初步成型。在此基礎上,奪荊州,取益州,整軍備武,發展民生。

  • 2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全面主持蜀漢朝政。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可以稱得上權勢滔天了,蜀漢幾乎所有的政令都是出自諸葛亮的丞相府。

尤其是遭遇夷陵之戰的慘敗後,劉備白帝託孤,令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

表面上看,此時的諸葛亮與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非常類似。

但是,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首先,權力的獲取方式

曹操的權傾朝野完全是他通過自己強大的武力逼迫實現的,而非漢獻帝自己的意願,大臣們是敢怒不敢言。

而諸葛亮的權力,則是來自蜀漢先主劉備的臨終授權,是名正言順的。而且他輔佐劉備多年,功勳彪炳,除了得到劉備本人的高度認可,在蜀漢朝野同樣積攢了足夠的聲望。

曹操在獲取和維護其權力的過程中充斥著流血事件,忠於漢室的大臣們從未停止過抗爭。而諸葛亮的執政期間則沒有這樣的雜音。

其次,最終權力的歸屬

眾所周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所有的施政大方針都是以穩固他個人及其家族的權勢服務,且最終他兒子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權力,並取代了漢室,建立了曹魏政權。

反觀諸葛亮,一切都是為了蜀漢的強盛,而沒有參雜過多的個人及家族利益在其中,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油盡燈枯病逝五丈原。

雖然諸葛亮權傾朝野,但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其家族都保持著剋制,其子諸葛瞻也戰死沙場,為國捐軀。自始至終,劉禪都是蜀漢的最高決策者。

綜上所述,我認為諸葛亮是真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不是與曹操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歷史痴


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說他和曹操的職位都是丞相,但在歷史中定位不同。一個是正派,一個是反派,我信大部分人都這麼認為。

諸葛亮忠於劉備,忠於蜀國。即使劉備不在了,他依然沒有二心。眾所周知如果諸葛亮別有用心,那麼劉備死後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蜀國。

曹操就不同了,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的野心就是天下,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當時他手握重兵,在三國中實力最強,一個野心勃勃的軍事家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麼會不圖謀天下呢。


涅槃說事


歷史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很客觀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劉備死後,託孤給諸葛亮,諸葛亮總攝朝政,從這個角度看,諸葛亮是否也有像曹操那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嫌疑呢?

在我看來,並沒有這樣的嫌疑,我們可以結合當時的整體形勢和諸葛亮的所作所為來分析。

一、諸葛亮威望卓著

曹操挾天子,因為和他爭奪天下的,都是身份相當的諸侯,誰也不服誰,曹操需要藉助天子的大義來打壓別人。而作為一手將劉備集團從新野小縣城發展為跨有荊、益二州之勢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他擁有絕對的威望,劉備遺言讓劉禪兄弟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可以說整個季漢集團,上至劉禪,下至萬千子民,都對諸葛亮心服口服。

這樣一來,諸葛亮憑藉自己的威望,就足以凝結軍心民心,足以號令文臣武將,並不需要再要求劉禪做一些什麼。

二、諸葛亮並沒有欺凌後主

曹操為了掃清朝廷中的阻礙勢力,殺了董貴妃,還殺了伏皇后,強迫漢獻帝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后,處死了很多漢室忠臣。

諸葛亮並沒有如此,劉禪娶張飛之女為皇后,宮廷禁軍由趙雲後人統領,諸葛亮一直恪守臣子本分,品行高潔。

三、諸葛亮更像是一位師長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記載:“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說明諸葛亮一直在教導劉禪,劉備給自己的兒子挑了個好老師。

在名傳後世的《出師表》中,字裡行間,我們也能感受到,諸葛亮對後主的諄諄教誨,真的就像德高望重的老師,希望後主能早日成材。

所以說,諸葛亮是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手握大權,但並沒有逾越一步。


歷史都付笑談中


諸葛亮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曹操不一樣!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他幫助劉備成就了鼎足之勢。劉備視其為股肱,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

劉備死後,諸葛亮把劉備一統天下、匡扶漢室的遺願當作自身實踐的目標,以明“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心跡。從他在北伐前上的《出師表》看出端倪:區區六百餘字的篇幅裡,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也貫穿於諸葛亮的後半生。這實際是諸葛亮的又一次杜鵑啼血般的心靈表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聲稱“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所以,諸葛亮近乎蠻橫地力排眾議,固執地要出兵北伐。

諸葛亮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儘管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悠長的感慨!

而曹操呢?曹操舉孝廉出身,以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後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為了掃清朝廷中的阻礙勢力,殺了董貴妃,還殺了伏皇后,強迫漢獻帝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后,處死了很多漢室忠臣。

所以,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曹操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