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深處有人家”?錯,別誤讀了杜牧的《山行》

“白雲深處有人家”?錯,別誤讀了杜牧的《山行》

杜牧的《山行》這首詩一般認為有兩個版本,其中“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無論是古籍版本還是現代辭書教材都是“生處”和“深處”兩說並存,人民文學出版的《唐詩選》用的是“生處”,但在註解中也標明“生處,一作深處”。那麼到底應該是“生處”還是“深處”呢?學術界爭論也在兩可之間。其實只要對全詩作正確解讀,就會明白“深處”是誤讀,應該是"生處”。

要把這個問題搞明白,首先得把杜牧這首詩的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意思弄清楚。如果你以為這一句的意思是作者登上了寒山,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因為後面明明說“停車坐愛楓林晚”,作者是坐車出遊,他怎麼可能經過石徑上山呢?他只是望著寒山石徑斜而已。那個“上”字是指的石徑蜿蜒而上,而不是作者自己登上。

杜牧開頭是把他看到的情景,描繪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寒山石徑蜿蜒曲折,山間白雲生髮的地方,還隱隱約約看見有人家。後面,作者又在這幅畫上濃墨重彩的添上紅於二月花的楓葉,那該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啊!

把第一句搞清楚了,那麼第二句“白雲生處有人家”就應該也是作者望見的情景。他看到山間飄浮著白雲,是從有人家的地方生髮而起的。這個“生”字就顯得很妥帖了。如果認為這句是“白雲深處有人家”,那就很不合情理了。因為按照常情,如果山間飄遊著白雲,那麼這些白雲就會把後面的景物擋住,遊人在遠處是不可能看到“白雲深處”的人家的。就是白雲隨風飄移可以露出後面的人家,那也不能說是“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只能說是白雲過處有人家。杜牧寫詩不會這麼飄浮吧。

當然,像杜牧詩中所描寫的這種山區,整個兒都雲霧濛濛的情況也是有的,那就是賈島在《尋隱者不遇》中所說的“雲深不知處”。他是進入山中尋問的,但是杜牧這首詩說的顯然不是這種情況,他是在山外觀望,哪裡會整個兒都籠罩在白雲深處呢?

如果進一步追究,我們還可以認為這山間人家處生髮的白雲,多半不是雲彩,而是暮靄和炊煙。事實上,山中生髮白雲一般都是早晨,而詩中所述的是一個山區的晴晚,此刻正是山間人家做晚飯的時候,炊煙升起,加上晚間山林的霧氣暮靄,往往貌似生髮起一片片白雲,於是出現杜牧說是“白雲生處有人家”的情景。

這種情況不僅是現在有山區實際生活的人會有體驗,古代也早就有人指出過。比如在《唐三體詩評》就說:“白雲”即是炊煙,已起“晚”字。在詩文的內在邏輯上,前面的“白雲生”和結句的“楓林晚”是互相照應的,都是講的傍晚的山間景觀。

同時,就詩句的意境來看,“白雲生處”也比“白雲深處”更富有動感,更富有生機。“白雲深處”看似玄幻深邃,其實是故弄玄虛。

最重要的是,杜牧這首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是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結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這首詩的詩眼,是很富有人生哲理的。它寫出了在秋寒之際生命力的頑強和美好。因此,只有傍晚炊煙升起生氣蓬勃的“白雲生處有人家”,才能在意蘊上和“霜葉紅於二月花”統一,表現出一種人生的樂觀和生活的自信。

因此,我認為採用“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有道理的,而“白雲深處”只是一種誤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