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浩瀚青史,哪位詩人能如杜牧般傳奇的存在。

他是風流詩人,卻又忠君愛國;

他是富貴公子,卻又歷經坎坷;

他身負俠氣,卻又不乏文人儒雅;

... ...

那麼,真實的杜牧果真如此矛盾,糾結嗎?

讓我們一起讀著他的詩文,慢慢看來。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1、風流杜牧

風流才子,才子風流,不風流還能叫才子嗎?

杜牧風流,眾人皆知。

你看,人家杜牧自己,壓根兒也沒想藏著掖著,要說杜詩哪首流傳最廣,莫過於這首《遣懷》吧!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整首詩裡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為啥?

原來,此時杜牧在給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做秘書。

小杜每次風流去,好事者就會到牛僧孺處黑他,趕巧,牛老闆有個愛好,就是記賬。

現在,牛老闆拿著記滿杜牧黑材料的小本本,把杜牧炒了魷魚,臨別之際,杜牧寫就《遣懷》自嘲。

杜牧離開揚州,隨即準備趕赴京城改任監察御史。

別忙!一聽說杜牧要走,揚州的妓院炸了鍋,城門口一簇簇脂粉,一堵堵粉蝶,熙熙攘攘前來送別,驚得送別的同僚目瞪口呆。

《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好一句春風十里,也是自此之後,後世形容少女開始用“豆蔻年華”。

回到洛陽任職的杜牧,又遇到落魄歌妓——張好好。

回想當年,彼時杜牧高中進士,意氣風發,在江西做小官。

此時張好好十三歲,“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像極了孔雀開屏,又像極了荷花初開。

很快,這朵嬌豔欲滴的荷花,就被沈傳師的弟弟納妾。

而今,張好好被棄,正落魄洛陽,當壚賣酒。

杜牧看罷故人,百感交集,當即揮毫寫就長篇《張好好詩》。

而今,這件國寶級文物,就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默默注視著千年滄桑。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張好好詩》

02、才子杜牧

大唐最悲慘的職業,莫過於宮女。

終日當牛做馬,寂寞勞碌,一個不小心,還是會身首異處。

而杜牧,在《秋夕》中,對她們給予了深深的同情。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杜牧能被後世稱之為小李杜,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

他的詩歌,除去寫美女的詩,絕不乏憂國憂民、詠史懷古之詩,此外寫景抒懷、酬答寄贈之詩,也多如牛毛。

13歲,他註解《孫子兵法》,後寫有十三篇《孫子註解》。

23歲,他寫就千古奇文《阿房宮賦》!

26歲,他參加科考,主考官讀罷卷面,當即圈其為第五,他聞訊寫就: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03 、糾結杜牧

單看前半生,杜牧明明很牛的嘛!

有什麼可糾結的嘛!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命運啊,自我的奮鬥固然很重要,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杜牧可不想做什麼風流才子,他只想做國家棟梁的。

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

初來洛陽的杜牧,大膽陳詞,直抒弊病,甚至上書朝廷要求削藩,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唐王朝發生“甘露之變”。

皇帝準備除去宦官,結果失敗。

此後,宦官勢力極度囂張,閹黨“脅迫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就在杜牧惋惜張好好之際,一夜之間,洛陽新添了多少多少孤墳。

杜牧的好友李甘也因此喪命,為此,杜牧痛心疾首,在詩中大罵自己不作為“膽薄多憂懼”。

眼見國事動盪,好友喪命,自己滿腔才華卻無所作為,能不糾結、痛苦嗎?

好在,杜牧的世界還有詩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04 獨步晚唐

杜牧憂國憂民之句:

《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戰端一開,白骨蔽野,百姓好似鴻雁驚飛,四散逃亡。

這不正是《詩經》中的“比興“嗎。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這是為秦國滅亡而反思嗎?

這是給如今的皇帝看啊!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用大唐的罵大唐的皇帝驕奢淫逸!

能與杜牧一比的,也只有白居易了。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喪亂不忍細讀的晚唐,只因杜詩的存在,綻放出了最後一絲迷人的晚霞。

05、萬古一瞬

會昌四年(844年),池州(今安徽池州),刺史杜牧時年42歲。

那年清明,天雨濛濛,老杜途中欲借酒驅寒,卻沿途不見酒家。

笛聲從綠柳處飄出,一牧童給他指向杏花村。

清明穀雨,天氣氤氳,千古絕唱《清明》從他口中流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我風流!我糾結!我分裂!可我真的是位好詩人!

行人“欲斷魂”,所謂何事?

這行人,分明是杜牧自己啊。

眼見大唐日薄西山,老杜心有餘而力不足。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一月十一日,長安,樊川別墅。

杜牧做了個夢,他夢到自己寫了《詩經》中的一句話:“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而旁邊有個人說:“空谷真的空嗎?只怕是有白馬從中穿過,快如閃電,不能察覺吧!”

杜牧醒來,感慨人生忽如寄,於是點起火盆,審閱平生詩文,凡不滿意者,均付之一炬,最後餘下十分之二,交於侄子,後成《樊川文集》。

沒過多久,靜靜去世。

人生直做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

是啊,無論活一百歲,還是五十歲,都不過是萬古一瞬罷了。

而杜牧,註定如流星一般,用他的不朽詩文,劃過晚唐的天空,震鑠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