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六國滅亡,四海歸一,蜀山的樹木都被砍光了光禿禿的時候,阿房宮就建成了。阿房宮(從渭南到咸陽)覆蓋面積達三百多里,(樓閣層層疊疊)遮蔽了天日。

驪(lí)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阿房宮整體從驪山北邊建起,再往西轉,一直延伸到咸陽。渭水和樊川緩緩流入阿房宮圍牆內。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阿房宮內每隔五步一棟樓,每隔十步一座閣。走廊從中環繞,四周的屋簷突起如牙齒整齊排列,末端像高高向上噘起的鳥嘴。樓閣各自依照地形建造,像是互相環抱在一起,與中心相對映,又各佔一角相持。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其幾千萬落。

一圈一圈,左轉右旋,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有幾千萬座。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大橋橫臥在渭水的波濤之上,(人們看了定會驚奇的問:)天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樓閣間往返的通道橫空而過,(人們不禁驚歎:)不是雨過天晴,哪裡來的彩虹?樓閣有高有低,使人迷失方向,辨不清是東是西。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這邊歌臺上音樂響起,溫暖如融入了春光。那邊舞廳裡舞袖飄拂,寒冷像風雨時的淒涼。一天之內,一宮之中,天氣竟會如此不同。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朝歌夜弦(xián),為秦宮人。

六國王侯的宮妃、女兒、孫女,辭別本國的樓閣宮殿,乘著輦車來到秦國。早晚彈唱,成為秦王朝的宮女。(解讀:妃嬪媵嬙,指的是宮妃,按地位排妃、嬪、嬙,媵是陪嫁的宮女。)

明星熒(yíng)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huán)也;

如明星一般閃亮的,是鏡子前開始梳妝的宮女們;如烏雲一樣繚繞的,是她們早晨梳理的披肩長髮;

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那渭水河面上開始浮起一層油膩,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那空中斜飄的煙橫生的霧,是她們焚燒香料椒蘭的煙。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lù)轆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那如雷霆般使人驟然驚恐的響聲,是帝王的宮車馳過;那轆轆車聲漸行漸遠,杳然無聲也不知它駛到何處了。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那肌膚,那姿容,展盡嬌姿,極其嫵媚,依門而立,久久遠視,只盼望能得到帝王的寵幸。有沒被召見的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

燕、趙、韓、魏、齊、楚收藏的財寶,聚斂的金玉,搜求的珍奇,多少朝代多少年月,剽竊掠奪而來的,堆積得像山一樣。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l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一旦國破家亡,這些珠寶都被運進阿房宮。把寶鼎當作鐵鍋,把美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沙石,隨意丟棄,秦人看見了,難道也不覺得很可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唉!一個人的心,就是眾人的心啊。(解讀:所有人都想過富有的日子)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秦始皇喜愛奢侈,人們也顧念自己的家業。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

為什麼奪取時一分一釐都不放過,揮霍時卻像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chuán),多於機上之工女;

為何讓那負載大梁的柱子,比南方田地裡的農夫還多?讓那架起側梁的椽柱,比織布機邊的女工還多?

釘頭磷磷,多於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cēn cī ),多於周身之帛(bó)縷;

那顯眼的釘子,比穀倉裡的稻米還多?那橫直密佈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線還要多?

直欄橫檻(jiàn),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ōu)啞(yā),多於市人之言語。

那縱橫的欄杆,比天下的城郭還多?那樂器的演奏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這使得天下的人敢怒不敢言。而秦始皇獨佔天下的心,日益驕橫頑固。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戍(shù)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當防守的士兵奔走哀嚎,函谷關被攻破時,那楚人項羽的一把大火,只可惜阿房宮那片被燒焦的土地。

(解讀:指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攻入函谷關,迎霸王項羽後,項羽屠殺秦二世,任部下搶略咸陽,焚燒阿房宮,火焰三月不滅,百姓苦不堪言。)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唉!那使六國滅亡的原因在於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那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唉!如果六國統治者都能愛護本國老百姓,那麼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如果秦國統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秦就能多代相傳,甚至可以萬世為君,誰能夠得到天下滅掉秦國呢?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秦人已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再讓後世的人為後世哀嘆了。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解讀:

《阿房宮賦》作於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意在勸告唐朝的統治者唐敬宗李湛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興建宮殿以重蹈秦國滅亡的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起到挽救唐朝的國運。不到半個世紀,黃巢起義就敲響了唐王朝的喪鐘。

《阿房宮賦》中說阿房宮佔地三百多里,樓閣層層疊疊,且搜掠了全天下的奇珍異寶堆積如山,運來了六國的嬪妃無數秀色滿園,從早到晚歌舞昇平、揮金如土,只顧個人的奢華享受,不顧天下百姓的疾苦,終被“楚人一炬”燒為焦土。

建阿房宮的,奪天下之財,勞天下之力。燒阿房宮的,三月煙塵蔽日,那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仇恨之火,也是無視民生、強搶豪奪的霸道。項羽的殺光搶光的政策最終也讓其走迅速滅亡。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對照譯解)

是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國家的興盛、富強首先就應當是人民的富有。富有強大的國家,如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就是統治者的無能和無德,終會被人民推翻。如果國家強大了,人民也富有了,那就應當好好的珍惜,維護得之不易的和平,不要去聽信那所謂的民主、所謂的自由……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