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武松在孟州牢城為何不給錢而寧願捱打?

李聰


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第一,武松本來可以算是無業遊民,本以為打死了人才逃到柴進莊上避難,後來知道只是昏迷了,所以從滄州回清河縣的途中路過陽穀縣景陽岡,在這裡趁著酒勁打死了猛虎,這一下就出名了,成為人人稱頌的打虎英雄,接著被陽穀縣知縣提拔為都頭,雖然在官場沒什麼地位,但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普通老百姓,這使得武松以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官方和民間的雙重認可,使得武松內心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武松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以後,世俗更多給予的是對武松的同情,並認為武松的殺人是情有可原,使得武松內心並沒有感覺到多大的罪惡感,反而受到知縣的從輕發落,刺配孟州。

第三,武松在十字坡與孫二孃一番打鬥以後,認了張青和孫二孃為兄嫂,剛沒了兄嫂,現在又認了兄嫂,使得武松感受到了來自江湖上的義氣,帶給自己的溫暖。

第四,以上武松的種種遭遇其實對於武松自身而言都沒有任何的打擊和內心的摧毀,加之武松性格中的驕傲和炫耀,自我感覺良好和迷之自信,使得武松到達孟州牢城以後,才表現出無比的無知和傲慢,根本沒有認識到牢城的厲害和殘酷,才會覺得自己有能力抗住殺威棒和牢獄的酷刑。從後面武松被張督監陷害入牢獄看出,在百般的折磨下武松根本受不了,反觀林沖和宋江就比較懂事了。

第五,武松在孟州不願意給錢,個人以為就是他自己的性格加上他的經歷所造成的,人一直處於被認可和同情的境況中,容易出現自以為是,而喪失理智的舉動,總之是武松性格里面的要強和剛毅,以及過於自信和驕傲使然。幸虧有了施恩,才不至於他這麼慘。如果不驕傲,不傲慢,也就不是武松了。





小白文史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看看金聖嘆對武松的評價:“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斷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什麼意思?就是說武松有魯智深的寬闊胸懷,有林沖的誓死拼命,有楊志的正氣凜然,有柴進的忠厚善良,有阮小七的快速迅捷,有李逵的光明磊落,有吳用的深謀遠略,有花榮的高雅颯爽,有石秀的機智警覺,更具有盧俊義的義薄雲天。金聖嘆對此評價之高,驚為天人。

被金聖嘆評為天人的武松什麼性格?我認為是,“尊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武松曾說過:″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之人!”可見他是有著是非觀念,從不向惡人低頭,又懂得權變的好漢(否則會被張都監在牢房打死)。

武松打傷人命(實際未死)流落江湖後,曾在小旋風柴進莊上避難。如此境遇之時,也不曾見武松甘為輕賤,低三下四求人。柴進莊客惹了他,他一樣舉起拳頭教訓他們。

後武松景陽岡打虎,成為了武都頭,又為報兄仇,鬥殺了西門慶。雖淪為罪犯,卻早已名滿天下(否則菜園子張青、金眼彪施恩和獨火星孔亮怎能一聽納頭便拜)。此時的武都頭和原來流落江湖、寂寂無名的武二郎已不可同日而語。

試想一下,被金聖嘆評為天人的武松,在困頓之時也不曾甘為下流,在名滿天下之後又豈能做那猥猥瑣瑣向人行賄之事。這既不符合武松的性格,更對不住施老爺子對他精彩的刻畫![呲牙]


濁世清音1314


武松是一個可愛的人:話都說出口了,寧死也不想打自己臉。

武松也不想捱打

武松號稱《水滸傳》第一好漢,他身高體壯肉多又結實,這身體不是常人所能比的,比如張青店裡的兩個夥計怎麼抬也抬不動這個胖大漢子。但是,武松並非金剛之軀,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樣承受不了疼痛,比如後來被包道乙偷襲砍掉一隻胳膊,武松當時就暈了過去。

一百殺威棒,輕打也是一百,重打也是一百,萬一遇到不識趣的執行官差,說不定能把一百的效果打成五百的威力。所以,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給自己找不快?剛進去的武松聽了其他犯人的提醒,他就表示了:

感謝你們眾位指教我。小人身邊略有些東西。若是他好問我討時,便送些與他;若是硬問我要時,一文也沒。

至少在本能上,武松並不想挨這一百棒。

武松很在乎別人態度

當初柴進不待見,武松也懶得巴結他,所以住了一年多,柴進就沒見武松露出什麼真本事,否則還能有洪教師什麼事?武松就是這樣一個人,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比如宋江一見面就客客氣氣的“江湖久聞武二郎大名”,一句話就把武松說得暖暖的,反過來尊宋江了;比如在十字坡,對武松低聲下氣、百般討好的張青夫婦,到頭來成了武松的大哥大嫂;又比如陽穀縣令,雖說在武松眼裡是“狗官”,但這個縣令懂做人,不僅對武松客客氣氣,而且還當著百姓的面捧起打虎英雄,所以武松甘心當了他手下。

儘管不想捱打,但武松還是提前做了兩手準備:官差要是對他客氣點,那就給銀子消災;要是態度挺惡劣,一分也不給。

後來,官差的態度並不合武松胃口,於是他就槓上了。

武松要維護打虎英雄形象

武松自尊心強,是一個要面子的人,尤其是打出了“打虎英雄”這個名頭後,他很注意維護自己形象。施恩請喝酒時,武松被哄得開心就說開了:

我去年害了三個月瘧疾,景陽岡上酒醉裡打翻了一隻大蟲,也只三拳兩腳便自打死了,何況今日!

病了的時候,景陽岡的老虎都被我三拳兩腳打死了,其他人算什麼?怕施恩不信,武松還特地表演了搬巨頭絕活。

後來胖揍了蔣門神,武松又說了:

休言你這廝鳥蠢漢!景陽岡上那隻大蟲,也只三拳兩腳,我兀自打死了

可見,武松對自己打虎的威名很是得意,也很珍惜這個形象。至少在孟州,他不願讓人看著打虎英雄低聲下氣討饒的樣子。

話已出口,乾脆犟到底

在孟州牢城,官差一進來點名,當著眾人的面說了武松打虎和都頭的輝煌歷史,可愛的武松也在思量著:就看你們態度了。結果,來打招呼的官差很不懂事:

只道你曉事,如何這等不達時務!——你敢來我這裡!貓兒也不吃你打了!”

武松一聽不高興了,對我堂堂打虎英雄,竟然這麼說話!於是,他索性不給錢了,要打就打。官差一看這人不識好歹,於是叫來同伴開始走程序。

武松本來就是一個不喜歡打臉的人,當初的“三碗不過崗”酒家那裡,他自誇“有老虎也不怕”,非要過崗。後來看了官府文榜,武松第一反應就是有點後悔:

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轉身再回酒店裡來,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存想了一回,說道:“怕甚麼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

這就是武松的性格,話已說出口,就不想打臉被人恥笑,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

在孟州牢城也是這個道理,既然說了不給你們錢,要打就打吧。哪怕是後來官差都暗示關照了,武松也不肯順勢下坡,一犟到底,打吧打吧!弄得那幫官差都忍不住笑了。

《水滸傳》第一好漢武松不是神,他只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孟州牢城的這段描寫,進一步突出了武松這個人物可愛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