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看古人的豁達之情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827—835)年間登進士第,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註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杜牧《山行》,看古人的豁達之情

在我們現在人看來,這首詩是寫景的。整篇詩裡面有石徑、白雲、人家、楓林。完全給我們描述了一幅風景優美的畫面。一個穿著古裝的男子,晚秋時分出行,看著遠處山上石頭砌成的路彎彎曲曲一直通向山頂,看著遠處遠處望去農家的院子飄著縷縷炊煙,坐下來欣賞著漫山遍野紅色的楓葉,就好像看到春天花開時的景色,色彩斑斕。多麼美妙的一幅畫面啊!

這是一個多麼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美男子,把這秋天的景色描寫的栩栩如生。

杜牧這個人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權貴,仕途也不是得意,就對社會政治一直保持批判的態度。但抱負難以施展的苦悶,又造成他縱情聲色、頹廢放任的生活作風,有一些“風流豔事”流傳。這也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工作中不順利從而就對公司產生了抱怨,一直傳播公司負面的信息,到後面甚至也就破罐子破摔,一幅愛幹不幹,愛咋咋滴的態度。

杜牧做官的時候已經到了晚唐時期,那會國力已經衰退,杜牧看著這些情況心中甚是不開心,他苦於自己滿腹才華,卻無用武之地,也沒有能力去扭轉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他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寫了《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中篇尾寫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他的意思也是想表達給當時的統治者,滅大唐的並不是其他人,而是唐朝自己。如果統治者能解決好內部問題,則唐朝能更長久的統治下去,我們應該從古代的事情中,吸取教訓,改變自己的做法,這樣最後不管什麼結果自己也不會覺得惋惜!

《阿房宮賦》整篇文筆犀利,直入問題的核心,引經據典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對於《山行》這首詩,更多的是充滿了一種悲壯的色彩,晚唐時期國家內憂外患,看到眼前此番景色如此迷人,漫山遍野的紅楓葉,讓他聯想到二月百花爭豔的情景。這漫山遍野的紅楓葉象徵著大唐這片疆土已經被血染,而“二月花”也包含著詩人對大唐盛世的緬懷和期望。

這首詩整體還是挺悲壯的,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心中百感交集,估計也是很難受。但被這位大才子寫出來後,反而是一幅風景誘人,美輪美奐的景象。

由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豁達,古人的愛國之情。在國破山河之際還有如此心態,如此胸襟!

杜牧《山行》,看古人的豁達之情
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下方留言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