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 丨《山行》


第26期 丨《山行》 - 唐 - 杜牧


第26期 丨《山行》 - 唐 - 杜牧


第26期 丨《山行》 - 唐 - 杜牧

註釋:

山行:

山行:在山中行走。

遠上寒山石徑斜:

遠上:登上遠處的。

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石徑:石子的小路。

斜:為傾斜的意思。

白雲生處有人家:

生:產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雲的地方;“深”可理解為在雲霧繚繞的的深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

車:轎子。

坐:因為。

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霜葉紅於二月花: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後變成了紅色。

紅於: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於二月花。

第26期 丨《山行》 - 唐 - 杜牧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

在那白雲生出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

楓葉被秋霜染過,比二月的春花還要鮮豔美麗。

第26期 丨《山行》 - 唐 - 杜牧

賞析:

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深秋時節登山賞景,沉醉於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中,於是創作此詩以記之。

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是深秋時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白雲生處有人家”,這句是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裡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石徑”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了。白雲彷彿從山嶺中生出,飄浮繚繞,既可見山之高,又表現雲之淡白與山之蒼翠相映襯,點染出明快色調。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一定會有另一種景色。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表達的意思不過是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第26期 丨《山行》 - 唐 -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的孫子,杜從鬱的兒子。26歲,也就是唐文宗大和二年的時候考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杜牧因晚年住在長安南的樊川別墅,故後世稱之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在晚唐成就頗高,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第26期 丨《山行》 - 唐 - 杜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