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曹妃甸:"五七" 的"望鄉臺"


「原創首發」曹妃甸: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曹妃甸這塊,一般如果有老人去世,家裡人都要給逝者舉辦祭奠儀式,通常七天為一個週期,民間風俗為頭七、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先後是四十九天。而在農村和漁村裡,五七的祭奠最認真最講究,來不得半點馬虎。

逝者的喪事結束後,家人在按民俗禮儀進行頭七到四七的祭奠中,一直精心籌備著五七的祭奠。這一天,家人在屋中央擺上桌子,桌子上放上一把椅子,搭一個"望鄉臺", 家裡所有的親人都要依規矩祭奠守夜。

"五七"和"望鄉臺" 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在祭奠中"五七" 最講究?"五七"裡面有什麼故事呢?

據老輩人說,宋朝前發葬老人去世的風俗中,五七在七四十九天分七祭奠裡並不是很重要。

清官包公一生剛直公正,壓邪氣鏟不平,殺惡人除貪官,做盡了好事,受到了百姓的愛戴。包公死後,魂魄到了閻王殿,閻王爺迫於包公的威名和人品,不敢擅自處理。他專程到凌霄殿,問玉皇大帝怎麼處置包公。

玉皇大帝想了想,說:"想那包公在陽世間兩袖清風,也是一個難得的奇才。這麼著吧,不得委屈他,找個合適的地方,讓他獨擋一面。"

閻王爺也敬重包公的為人,有了玉皇大帝的玉旨,他把包公放在頭殿,封包公為頭殿閻王。

頭殿,其實就是鬼門關。這個關口很重要,過世的人第一站都要經過這兒。在包公來之前的那個頭殿閻王,經常收錢放人。有此早該來地獄的惡人,只要有錢敢花,他就敢收,收了就敢偷著放回陽世間。有些窮人沒錢,本不該下地獄,他就敢提前索命,添充數量。也是因為壞事做的太多,有不少冤魂聯合著告他,閻王爺臉一黑,心一狠,把他下到了十八層地獄以外。

包公做了頭殿閻王后,秉性不改,還是他生在陽世間的樣子。每一個來到鬼門關的靈魂,他要親身過問,而且問得相當細,該收獄的堅決收獄,不該收獄的想進也不放。

有一天,陽世間的一個黑心船主因遇風暴,船翻人王。他連呼帶喊,整整鬧了半天,說啥也不進鬼門關。

包公令小鬼把黑心船主用鐵鏈索了起來,問:"難道你還有冤屈?"

黑心船主痛哭流涕,一臉委屈:"我家有萬貫財萬頃田,還沒享用呢,我不能死。"

包公翻著帳本,說:"人間有句俗語說,人做事、天在看,別以為你做的那些壞事神不知鬼不知。"

黑心船主自知罪惡難逃,馬上換了一付嘴臉,悄悄湊到包公跟前,說:"我最大的船翻在了渤海灣的東坑坨,船上裝滿了金銀財寶,如果你放我回到陽世間去,我把這次船寶物全給你。"

包公冷笑著,說:"你在陽世間做惡多端,你不下地獄誰下獄。"說著讓小鬼將他打入了地獄。

包公剛想喘口氣,門外亂哄哄嘈雜一片。

"報!有人闖關。"小鬼跪報。

包公讓小鬼把闖關人帶進來一看,是個中年男子,問:"別人讓進都不想進,你還自已闖?"

中年男子跪著說:"沒活路,死了死了,一死求百了。"

包公不解:"說說看。"

中年男子說:"租了一條船,潮汛不好,沒掙到錢不說,還欠下一屁股帳,財主逼帳沒辦法。"

包公問:"家中還有啥人?"

中年男子哭了:"上有六十多歲父母,下有妻兒三個。"

包公生氣了:"老的沒盡孝,小的義務沒做到,這麼多大事都末了,你來躲清靜,他們怎麼辦?"不管中年男子願意不願意,他一揮手,小鬼們把他轟出鬼門關。

包公的做法讓七殿中的五殿閻王看不慣,頭殿閻王是個肥差,他做夢都想當頭殿閻王。他偷著給包公記了一本帳,捎給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找到閻王爺,說:"有人想不死他讓死,有人想死他不讓死,你別讓包公當值鬼門關了。"

閻王爺其實知道包公幹得挺好,他很滿意,但玉皇大帝說得話就是聖旨,他不敢違背。他把包公和五殿閻王的位置換了一下。

鬼門關又回到了從前,依舊是有錢的不死,沒錢的充數。等冤魂到五殿包公處,剛好是五七三十五天。靈魂出殼後,凡胎肉體沒過三十五天就開始腐爛了,不論多冤多屈,包公就是想讓他們回陽世間,他們也回不去了,只有等待機會重新投胎轉世。

但有不少冤死的靈魂,只要見到包公就哭就鬧,求包公主持公道,可包公無奈,他就是不當五殿閻王,這些冤魂也回不去了。

時間一長,包公實在看不下去,找到玉皇大帝求情,為到五殿的冤魂修建了一個望鄉臺,讓回不到陽世間的靈魂在這兒最後望一眼家鄉和親人。

為了減少包公的麻煩,閻王爺在望鄉臺上裝了個照妖鏡,讓那些回望家鄉和親人的靈魂看到腐爛的肉體,斷了返回陽世間的念頭。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不管有沒有來世,下輩子都不會在見面。所以"五七" 是過世人與親人的最後一面,在世人都想把握好這一刻。

「原創首發」曹妃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