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株洲90後男護士奮戰“湖南ICU”與死神賽跑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1月25日,大年初一,

株洲市中心醫院重症科90後護士王嘉銘,

深夜10點55分乘坐高鐵抵達武漢,

隨後坐大巴前往黃岡進行醫療支援。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

他堅持了46個日日夜夜。

幫助了哪些人?

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

感动 |“出发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株洲90后男护士奋战“湖南ICU”与死神赛跑

王嘉銘“出征”前將頭髮剪短。 通訊員 供圖

3月10日,

記者對話王嘉銘,

聆聽他逆行中的點滴故事。

出征:將銀行卡密碼告訴家人

28歲的王嘉銘,在株洲市中心醫院重症科工作。

出發前,看到新聞中報道武漢疫情,王嘉銘非常擔心。1月23日,聽說醫院組建援助湖北應急隊,他立馬報名。得知兒子報名後,王爸爸還算支持,媽媽卻偷偷哭了一晚上。

“出發前,把銀行卡密碼都告訴家人了。”王嘉銘很理解媽媽的擔心,當時疫情非常嚴重,隊員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1月25日,湖南首批援助黃岡醫療隊137人出發,王嘉銘便是其中之一。他還記得,在武漢下高鐵時,整個高鐵站見不到乘客,

只有幾名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噴灑消毒液。陰雨綿綿的天,冷清的車站,空氣中瀰漫的消毒水味道,原本還交談的隊員,頓時都沉默了

武漢轉黃岡的大巴上,沒有一個人說話。

奮戰:重症病房中與死神賽跑

2月14日,湖南援助黃岡醫療隊成立“湖南ICU”,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王嘉銘報名前往,被任命為小組長,帶著4名組員護理16位危重症病人。

“在這裡,我也會恐懼。”王嘉銘坦言,特別是每次給患者做開放性操作,例如用氣管給患者吸痰,感染的風險很大。

但每次遇到患者危急時刻,從死神手裡“搶人”的時候,就顧不上恐懼了。

感动 |“出发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株洲90后男护士奋战“湖南ICU”与死神赛跑

王嘉銘(右)與湖南醫療隊“戰友”合影。

“那是46天來,我最忙的一個夜班。”2月19日凌晨4點多,王嘉銘發現17床的爺爺血氧飽和度下降。情況危急!他馬上通知醫生。經B超機檢查肺部,發現患者有氣胸,王嘉銘立即協助醫生進行引流。半個小時後,患者血氧飽和度升高,情況暫時穩定下來。但王嘉銘還沒來得及喘口氣,15床的奶奶又出現氣胸、氧合下降、心衰等病情變化。經過高頻輸氧無效之後,醫生決定進行有創吸氧,建立人工氣道。在給奶奶建立中心靜脈置管時,王嘉銘發現她的氣管插管裡有大量痰液,需要馬上將痰液吸出。雖然感染風險非常大,王嘉銘來不及多想,立即用電動吸痰器為奶奶吸痰。最終,奶奶成功獲救,一旁的他早已全身溼透。

與死神賽跑。那個夜班,王嘉銘和同事從凌晨一直忙到10點30分。

感悟:窗邊那個背影,是牽掛與擔憂

在株洲市中心醫院重症科工作4年,王嘉銘見過很多生命的離開與重生。在黃岡這46天,他有了更深的人生感悟。

在王嘉銘分管的病房,曾經有一對夫妻,身患多種基礎疾病的妻子病重,進了重症監護室。原本健談的丈夫,在妻子轉病房後,每天都沉默不語。只是常常站在窗戶邊,望向重症病房。患者的女兒,也經常來電話,殷殷期待父母的痊癒。

“窗邊的背影,那種家人的牽掛與擔憂,讓人心酸。我們只有盡全力去救治。”王嘉銘坦言,每個患者身後,都是一個家庭,有人愛,有人期待。因此,每一個生命都很珍貴,救治患者雖然辛苦,卻非常值得,這是一名醫護人員的本能。

王嘉銘還記得,病房中有一個兵哥哥,他身體素質很好,痊癒也比較快。出院那天,面對著送別自己的醫護人員,兵哥哥挺直腰板,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王嘉銘很感動,他和“戰友們”也彎下腰,給對方回了一個禮。

“雖然沒有多說感謝的話,只是叮囑他居家隔離,但有被尊重的感覺。”王嘉銘說,這是一種特別好的醫患關係。

疫情連線

26天來,她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感謝”

醫生,我能說話了,感謝你們,湖南醫生好樣的。”11日上午,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湖南ICU(重症病房),湖南援黃岡醫療隊隊員、湖南省胸科醫院醫生張輝在查房時,08床患者吳某笑著對他致謝。

雖然是隻言片語,卻是吳某經歷了26天的煎熬才換來的。

52歲的吳某是黃岡人,患有新冠肺炎合併重度氣管狹窄。剛入院時,氣促非常嚴重,完全不能開口說話,醫生查房,只能用手進行簡單的比劃,或者是醫生寫好文字,患者用點頭或搖頭來回應,即便是這樣,患者仍然感到很費力。

感动 |“出发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株洲90后男护士奋战“湖南ICU”与死神赛跑

“新冠肺炎引起肺部病變,氣管狹窄達到了80%,萬一痰液堵住狹窄處,隨時可能發生窒息。”張輝介紹,患者由於呼吸極度困難,入院後曾發生過心跳驟停,幸虧醫務人員及時搶回了生命。湖南ICU的醫護人員一方面予以抗病毒、抗炎排痰等對症支持治療,另一方面加強重症監護,嚴格監測生命體徵。目前,吳某呼吸急促明顯好轉,能夠進行簡短的語言交流了。

“等她的病情穩定後,下一步再進行內鏡手術解決氣道狹窄的根本問題,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結果。”張輝說,由於之前的病情並不樂觀,患者情緒不穩定,今天查房,也是第一次看到她“吝嗇了許久”的笑容。

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隨時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心肺復甦等大搶救,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和風險都非常大。隔一天就要上一個夜班,張輝的作息也是“日夜不分,黑白顛倒”。對生命的敬畏,早已戰勝了內心的恐懼。這裡的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是生死之交,甚至每一分鐘和死神賽跑。最重要的是,在治病的同時,還

要將“信心和希望”傳遞給患者。這是已在該ICU工作了近20天的張輝,最真切的感受。

“我只是做了一名醫生該做的。”看著一個個瀕危的患者,在這裡病情好轉,轉入到普通病房;聽著監護儀和呼吸機的機械聲外,還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傾心的交流,張輝覺得,所有的辛勞都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