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比飛機更小,為何沒有隱身導彈?

一代天蕉194719518


現代已經有一部分導彈採用了隱身化設計,比如:AGM–158(JASSM)巡航導彈,從外表來看它的彈體截面呈“矩形”、彈頭部分呈不規則的多稜形,擊中目標後有助於產生更大的“剪切效應”。由於採用了隱身化設計使得AGM–158這型長4.26米、寬0.55,重達1噸多的重型航空彈藥的雷達反射面積只有0.1平方米,大大的提高了導彈的突防能力...但是,目前導彈隱身設計只有AGM–158或者“金牛座”這類的大型對地/對海巡航導彈,其他種類的導彈仍舊採用截面圓形設計。


F–16機翼下掛載的依次是:AIM–120中距離攔截彈、“響尾蛇”格鬥彈、“哈姆”反輻射導彈,這幾型導彈仍然採用傳統的氣動佈局。

那麼,為何部分對地/對海導彈可以採用隱身設計,而大多數其它型號的導彈還是傳統設計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了飛行器氣動佈局(導彈也是飛行器)的問題,也就是說:飛行器在空中飛行時外表越光滑,它飛行阻力就越小,飛行阻力小飛行速度就會更快,同時也節省燃料使導彈的飛行距離就會更遠,而截面圓形設計會使導彈的內部空間更大一些,所安裝的設備和戰鬥部裝藥也會更多...所以,現在的空對空導彈、反輻射導彈、地空導彈、地對地彈道導彈...等,這類需要高速飛行的導彈還是傳統的中規中矩的氣動佈局設計,如果採用非傳統的“異性氣動佈局”最顯著的影響就是:飛行速度變慢、射程變短、飛行機動能力變壞...所以絕大多數的導彈都是傳統氣動佈局。
而AGM–158等少數空對地巡航導彈採用“隱身


異性化設計”,是因為它們都是在空中發射的,首先:就是導彈不需要最消耗燃料的爬升加速階段,這會節省較多的燃料,對射程影響不是太大,另外彈體很大所裝的燃料也會很多,飛行距離有保證;第二點:這類導彈飛行速度並不太快,因為它們是根據事先裝定好的航行路徑來飛行的,甚至要“貼地面”,速度太快對於飛控系統是不利的!彈載雷達/影像跟蹤系統和彈載計算機有可能反應不過來,導彈就一頭紮在地面或者撞山了,所以這類導彈在不追求高速飛行的原則下導彈的氣動佈局可以放寬;第三:對地/對海攻擊導彈要求有更高的突防能力,現代防空系統的雷達和導彈性能非常高!並且發射頻率和火力密度也高的驚人,毀傷非隱身武器的能力大為提高...所以,要求將對地/對海彈藥進行隱身化處理,目的是為了減小敵方雷達的探測距離和壓縮敵方防空武器的反應時間。

雖然導彈隱身化處理有不少好處,但目前導彈還是以傳統氣動佈局為主,隱身化處理不但設計複雜,並且僅限於大型導彈,其它中小型導彈沒這個必要。

至於說飛機隱身處理,是因為飛行的體積要比導彈大了很多,可以有“內置彈倉”消除彈藥的雷達反射面積,飛機體積大不影響燃油裝載量對航程影響很低,還有隱身戰鬥機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亞音速飛行,隱身轟炸機更是不具備超音速飛行的能力!現代戰機已經不要求“高空高速飛行”了,對速度要求不高採用隱身化氣動佈局,也是要降低敵方防空系統的探測距離和壓縮反應時間。

其實,隱身戰鬥機也分作戰對象的,它只是對作戰能力強大的對手隱身,對於大多數中小國家來說,防空能力是很孱弱的,也沒必要將所有的彈藥都安裝在內置彈倉內,就算是外掛彈藥也能較順利的突防。
但是任何事物都要講“一個度
”,過於突出某一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就會讓武器裝備的整體效能變得很差!圖片上的F–117戰鬥機就是一個實例,它是目前世界上隱身效果最強的飛機,甚至好於B–2轟炸機,但是它片面的追求隱身導致飛行性能非常差,根本不具備空戰能力、機翼面積太小根本不能外掛彈藥,只能使用內置彈倉,彈藥攜帶量很低...結果導致了它在服役期間出勤率極低,維護保養費用卻是極高,是一種性價比非常差的武器裝備,美軍也迫不得已將它提早退役!總結經驗教訓後,在後來的F–22和F–35戰鬥機的研製當中才沒有“出格”的追求隱身效果。

所以,不論是飛機還是導彈,需不需要進行隱身化處理,是要根據客觀情況和作戰要求而定,並不是所有的“高大上”技術就是好的。


皇家橡樹1972


所以包括中美俄等幾個軍事大國,早就已經開始了隱身導彈的研製,這裡面最具有代表性和最透明的就是美國,因為美國研製武器都比較高調,在武器的概念設計階段就選擇曝光出來。所以數據信息比較多,這裡我們就舉例說說美國的隱身導彈,下圖就是美國的F15E戰鬥機發射空射型號的AGM-158B輕型隱身空射巡航導彈:

先大致的一看,是不是發現這款隱身巡航導彈的外形和普通的巡航導彈不一樣,普通的巡航導彈,就比如說美國戰斧導彈幾乎是圓柱形的,如下圖:

其實這也是目前幾乎所有導彈所共有的外形,而美國的AGM-158B隱身巡航導彈,單獨拿出來看是下圖這樣的:

它的外形確實有別於普通的巡航導彈,而產生這樣的區別最大的考慮就是為了隱身。我們知道,雷達隱身主要是依靠兩個方式來完成的,第一就是在機身或者彈身表面塗抹隱身的吸波塗料。第二就是通過外形,利用外形來折射雷達波或者反射較少的雷達波,這樣就完成了雷達隱身。而美國的這款AGM-158B隱身巡航導彈,明顯就是採用了隱身設計。下圖是美國隱身巡航導彈攻擊目標前抓拍圖:

那麼有人要問了,既然導彈可以採用隱身的設計,為什麼不進行大規模的研製和裝備呢,因為不光是巡航導彈,還有反艦導彈和空空導彈等導彈按道理說也可以採用的!

我個人覺得導彈不大規模的採取隱身設計的具體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

1、成本

這是最重要的原因,一架隱身戰鬥機能夠抵好幾架非隱身戰鬥機,隱身導彈也是一樣,成本非常高,主要就是導彈上面的吸波材料很貴。而且還有致命的一點,就是導彈還不像隱身戰鬥機那樣可以多次重複使用,導彈是一次性用品,打出去不管是否命中,幾百萬或者幾千萬美元就沒了,成本太高。要是使用普通導彈,可能達到同樣的摧毀效果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成本甚至更低;

2、速度

很多導彈依靠的就是速度的優勢,比如說戰術型的防空和空空導彈以及戰略型的彈道導彈,依靠的都是速度來取勝!但是速度高了,對於吸波材料的要求就高了,目前的吸波材料很難在高溫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吸收雷達波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的隱身導彈幾乎全部是巡航導彈,因為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飛行。下圖就是美國另外一款AGM-129隱身巡航導彈,採用的也是亞音速飛行方式;

3、作戰

其實目前導彈的作戰實際情況,是不需要隱身導彈上場的,也就是普通的導彈上場就足夠了,比如現在的防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即使是被雷達發現了,也不存在攔截的可能性,也就是被發現了也沒用,導彈速度太快,瞬間就到了眼前。還比如反裝甲目標導彈,一共才幾秒的飛行時間,隱身根本就不需要;

4、作戰環境

另外目前的總體作戰環境下,導彈面臨的對手實力都比較差,也就是現在的戰爭幾乎都是不對稱的戰爭,普通的導彈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武器,對方根本就沒有辦法反制,使用隱身導彈就是浪費。就和隱身戰鬥機雖然面世十幾年了,但是美國在多場戰爭當中還是不會使用是一個道理。

甚至現在俄羅斯在敘利亞對付極端組織和反政府武裝,使用的大多還是普通的炸彈,精確制導炸彈都很少使用,更別說巡航導彈了,殺雞焉用宰牛刀!

所以綜合考慮起來,隱身導彈目前還不適合現在的總體作戰環境,隱身導彈只能用於執行一些特殊的任務,比如說攻擊一些高價值的重要目標,這樣才值得用高成本的隱身導彈!

當然在未來,隱身導彈還是一個發展趨勢,雖然現在隱身導彈不適合,但是不管是隱身導彈技術和反隱身導彈技術,在未來兩者肯定都會進步的,會出現更多類型的隱身導彈,不只是現在的隱身巡航導彈,像反艦導彈,在目前就可以進行隱身的設計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您的看法呢?


資訊所長


有好多網友認為,導彈比飛機更小巧,既然能有隱形飛機,為什麼不多搞一下隱身導彈呢?隱身導彈是未來戰爭必不可少的武器,誰說沒有隱身導彈呢,實際上,目前正在服役的隱身導彈型號數量比已服役的隱身戰鬥機型號數量還多呢!

目前已經服役或即將服役的隱身導彈,有挪威的NSW隱身導彈以及它的空射型號JSM聯合打擊導彈;美國方面有AGM-129隱身巡航導彈(已經全部封存)、AGM-158(JASSM)聯合防區外空地隱身導彈以及在它基礎上研發的AGM-158C(LRASM)遠程隱身反艦導彈;俄羅斯方面則有KH-101空射亞音速隱身巡航導彈。

此外還有由英、法、意等幾個國家合力研發的“風暴陰影”隱身巡航導彈,德國自己研發生產的“金牛座”隱身導彈……所以,今天隱身導彈早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從目前各國的新型巡航導彈研發計劃來看,巡航導彈正在逐步走向隱身時代。

目前各類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已經是越來越先進,傳統的巡航導彈面對現代防禦體系時,已經是越來越力不從心,單單依靠“蠻力”,是很難有效突破強大對手防禦體系的。

以目前比較熱門的超聲速反艦導彈為例,很多人都認為,超聲速反艦導彈飛行速度快,末端飛行速度可達4馬赫左右,速度之快是很多國家防空系統無法攔截的。

可是,對於一流海軍來說,攔截超聲速反艦導彈並非不可能。而且超音速反艦導彈因為超音速飛行時和空氣劇烈摩擦,它的紅外信號特徵、聲音多普勒效應都非常明顯,加上超音速反艦導彈體積偏大、需要設置比較顯眼的超音速進氣道……這些意味著它的雷達散射面積(RCS)也比較大,很容易被對方的雷達、光電等偵察探測設備發現,如果反艦導彈早早喪失了隱蔽性,那麼它的突防效果往往並不高。

隱身設計則給反艦導彈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突防思路,典型的隱身反艦導彈採用多稜面外形設計,而不是傳統巡航導彈常用的圓筒狀彈體設計,整個彈體截面近乎扁矩形。彈頭部分採用和隱身戰鬥機機頭類似的尖稜錐型設計、導彈尾翼也和隱身戰鬥機的V形垂尾別無二致,導彈的彈翼則採用可向後摺疊收起的大展舷比設計。

最終設計出來的導彈隱身性能非常出色,擁有比隱身戰鬥機更小的雷達散射面積(RCS),隱身導彈還把飛行速度控制在超音速以下,以減小導彈本身的紅外信號特徵,憑藉著極低的RCS值和紅外信號特徵,隱身導彈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對方艦艇發起攻擊,得手成功率要顯著高於依靠“蠻力”突防的超聲速反艦導彈。從時代潮流來看,未來巡航導彈隱身化將會非常普遍。


科羅廖夫


導彈當然有隱身設計,而且一般都是巡航導彈有隱身設計。

美國人AGM-129巡航導彈就是最有名的隱身導彈。

不同於彈道、防空導彈這些擁有火箭發動機的香港記者,因為快而難以攔截,巡航導彈一般都是使用渦扇發動機高亞音速飛行。

2012年就退役的AGM-129空射巡航導彈由B52在高空掛載發射。(真像椰子樹上的椰子啊)

美國人在1983年研發AGM-129之初就設想讓B52可以在敵(當然是蘇聯)火力範圍之外轉頭就跑,而AGM-129巡航導彈就要靠自己的有稜有角的斜面來減小雷達反射面。

儘可能把蘇聯地面雷達的雷達波反射到自己腳底下去,而不是原路返回被雷達接收,來做到隱形。

而目前不止美國人研製成功過隱身巡航導彈,英法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

德國人的金牛座巡航導彈等等,也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的隱身設計在裡面。



瘋狗的輕武


不是沒有,而是有很多。只不過目前太多的先進巡航導彈都生活在戰斧的陰影下顯得不那麼出眾了。

隱身導彈多見於各種型號的亞音速巡航導彈。這類導彈飛行速度偏低,因此突防能力並不強。為了增加襲擊的突然性,在巡航導彈上增加隱身功能就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了。


通常的情況下,各個有巡航導彈研發能力的國家推出一款隱身巡航導彈並不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而且各個不同型號的隱身巡航導彈外形現在也開始趨同。

AGM-129是相對經典的隱身巡航導彈設計案例。通常很多的照片是上面的這張圖,由於塗黑,因此很難看清AGM-129的具體設計特性。W君找了一個“不黑”的來看看吧:

這種導彈採用了稜狀彈頭設計,取代了以前的巡航導彈的圓柱體彈頭。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AGM-19本身飛行高度在100米以內,因此這個稜錐體被設計的比通常的戰鬥機更加狹長。這樣就可以更加有效的折射低空的雷達波。


同時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這個導彈尾部的噴管也採用了矩形設計,皆在減少不必要的紅外線特徵。

類似的還有風暴影導彈,這也是按照普遍的隱身設計規則設計的一款巡航導彈。


這麼多的隱身並沒有特別的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也是情有可原的。目前的各種局部戰爭和反恐戰爭中大部分情況下的軍事對抗還是不對等的。這樣,更老更便宜的戰斧導彈就擔當了主要的打擊手段。

而新型的各種隱身巡航導彈就成了“試驗品”,只有少量發射和不多的戰績。


而對於射程相對較近的近程空空導彈、反坦克導彈,隱身的需求就不大了。從發射到命中目標也就是十幾秒的時間,隱身收益並不比想象的高。


再有就是彈道導彈了,這玩意無論如何也不能隱身。

大型的火箭發動機噴管溫度可以達到4000度以上,這樣的紅外輻射,在人造衛星的傳感器中在地球上是最明亮的目標,因此發射後在幾千公里之外都可以發現的。


軍武數據庫


只能說大部分導彈比有人駕駛的飛機小,遠程導彈、洲際導彈的個頭比飛機大多了,例如俄羅斯公佈的薩爾馬特液體燃料洲際導彈總重達208噸,長度35.5米,直徑3米,比大多數飛機大。但常見的戰役戰術類導彈,普遍比飛機小。

導彈不太注重隱身,主要還是成本考慮。導彈的裝備量通常要比飛機多得多,隱身設計將導致價格飛漲,裝備數量大的話就承受不了,但是減少裝備量又會導致打擊能力不足。再說了,大多數導彈突防比飛機要好,彈道導彈有極高的速度;對地巡航導彈能跟隨地形飛行,高度又非常低,高亞音速反艦導彈高度更是到了掠海飛行,超音速反艦導彈高度雖然高一點,但是速度很快。而且大多數導彈射程又不遠,發射後很快就到目標跟前了。此外,大多數導彈個頭小,就是發現,攔截難度也比飛機大得多。

射程較遠的導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防區外導彈其實很早就考慮隱身設計了,例如美國在冷戰時期發展的AGM-86空射巡航導彈,被放棄的AGM-129更是全隱身設計。而在進入21世紀之後,越來越多的防區外導彈採用隱身設計,像美國的AGM-158、德國的金牛座、歐洲MBDA的風暴陰影、挪威的NSM、挪威和美國聯合研製的JSM、土耳其的SOM等都拋棄了傳統的圓柱形彈體,採用了不規則彈體設計。挪威的NSM在發射時還是顛倒的,肚皮朝上,飛行一段之後才將彈體翻轉,使得進氣口朝下,這樣就能降低被雷達、紅外探測裝置的發現概率,至少可以降低發現距離。(S)


聯合防務


隱形導彈是所謂隱形導彈,是改變己方武器裝備等目標的各種可探測信息特徵,從而降低目標被對方探測系統發現概率的導彈

能夠研製隱形導彈的國家並不多,就來說說比較出名的AGM-129和LRASM吧

AGM-129隱身巡航導彈,彈長6.37米,彈體最大直徑0.74米,發射質量1682千克,帶一顆當量為20萬噸級TNT的W80-1核彈頭,射程為3000千米,1991年開始裝備B-52戰略轟炸機,每架飛機可在翼下攜帶12枚導彈。

與AGM-86B空射巡航導彈比,AGM-129導彈的主要特點:一是採用獨特的隱身氣動外形設計和巧妙的結構佈局,使導彈具有較好的隱雷達、隱紅外和隱聲學的性能;二是彈體和翼面均採用吸收電磁波的複合材料和吸波塗料,大幅度減小了導彈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不容易被敵方的雷達探測到;三是採用耗油率低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並用氣冷式高壓渦輪葉片,可提高推力、增大射程,明顯降低紅外信號特徵;四是在慣性導航+地形匹配複合制導系統中使用激光雷達,提高了其測高儀的精度和地形分辨率,使導彈在超低空以高亞音速進行地形跟蹤和機動飛行,導彈的命中精度約16米;五是由於採用新技術較多,生產數量較少,導彈成本大幅度增加。AGM-86B採購單價為157.4萬美元,而AGM-129隱身巡航導彈的採購單價高達673.4萬美元。

LRASM。目前,美國LRASM隱身反艦導彈的研發已經取得了成功,該導彈是基於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研發的,也稱為AGM-158C,其最大射程達到了1000公里(空射版,艦載版450公里),可攜帶454千克重的高爆戰鬥部,可以說是全球反艦導彈射程最大的導彈之一。

LRASM隱身反艦導彈為了增加射程,所以只能以亞音速的速度飛行,不過其雷達反射截面只有普通導彈的十分之一,現存探測手段發現該導彈時已經是“近在咫尺”了,所以很難對復。

說說優點,LRASM隱身反艦導彈1000公里的射程,2.4米的命中精度,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可以不依賴GPS),可以做到反射後不管。前文提到LRASM導彈擁有454千克的高爆彈頭,所以美軍設定的該導彈的目標並非5000噸以下的軍艦,而是航母、兩棲攻擊艦、大型驅逐艦等噸位較大的軍艦。

筆者認為隱形導彈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據悉我國也在做相關的研究,期待我國的隱形導彈早日成功[贊]







晴空一鶴排雲上00


導彈本身Rcs很小,除巡航導彈外,大都是超音速,最關健是一次性的。而飛機在被擊落前要服役幾十年。費效比決定了一般不考慮隱身性。但美軍即將裝備的ALsM導彈則是隱身的空射型,射程達近1000千米。



紫氣東來八千里


世界上未來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如果我告訴你是隱身導彈,你會相信嗎?

大家都知道導彈的威力要遠遠大於飛機導彈,導彈的性價比要遠遠高於飛機。但是目前裝備的導彈有一個很大缺點,那就是導彈發射後能對方雷達系統會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採取有效的預警和攔截,使導彈威力大打折扣。

試想一下,未來如果有一款導彈穿上了隱身外衣,發射以後敵方雷達是完全看不到的。然後敵方導彈陣地、機場、港口、供應基地、軍營等設施被悄無聲息的來襲導彈摧毀,那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場景啊!



上世紀冷戰時期各國發展攻擊性武器,比如飛機、導彈追求的是“唯快不破”。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武器發展的潮流開始進入隱身化時代,武器研製都開始追求“唯隱不破“。

世界武器家族中,在戰場上擔任突防尖刀任務的戰鬥機是隱身武器的帶頭大哥。比如美國的F-22、F-35隱身戰機,還有上個世紀在海灣戰爭、南聯盟戰爭中大顯身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


美軍B-2戰略轟炸機首次投入實戰,就是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B-2轟炸機於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直接擊中了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

當時在館內的來自新華社的邵雲環、《光明日報》的許杏虎和朱穎三名中國記者當場犧牲。


另外數十人被炸傷,大使館的建築也損毀嚴重。


因此世界第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一一美國空軍的B-2戰機,是中國人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痛,也是美軍給我們在空中製造的恥辱!

現在,美國連軍艦、坦克都在朝著隱身化方向發展,比如美軍的朱姆沃爾特導彈艦。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把飛機隱身技術,運用到導彈身上的國家。除了把隱身塗料運用到導彈身上,美國從1990年開始對AGM-129型空射巡航導彈的氣動佈局進行了雷達隱形處理,同時也在發動機噴口位置大做文章,進行了如F-117和B-2一樣降低紅外信號等技術處理。


作為美國的對頭,俄羅斯在發展隱身導彈方面當然也不甘落後。俄羅斯在KH-65巡航導彈、Kh-59MK2導彈身上嘗試大量應用隱身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目前世界導彈隱身技術還不成熟,“性價比”還不高,隱身導彈現階段主要還是處於理論研究階段,真正能在實戰中發揮極大作用的隱身導彈還不多。影響和制約隱身導彈實戰運用的有兩大主要因素:第一,隱身和速度的矛盾。導彈是以速度見長的,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要追求導彈隱身化,勢必要破壞導彈的氣動佈局,使導彈飛行速度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在導彈沒有獲得絕對化隱身技術之前,這是得不償失的。


第二,性價比不划算。目前一枚導彈的隱身外衣價格那是要讓人驚掉下巴的,隱身導彈的出場費堪比梅西、C羅,一發隱身導彈可以頂十發普通導彈,還不如導彈雨飽和攻擊來得實在。

所以現階段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對隱身導彈尚處於預研和技術儲備階段,但是在未來,隱身導彈一定會以武庫家族中的明星身份登上世界的軍事戰場!


鴻蒙盤古


隱身導彈有呀,而且還不少型號。但導彈也分類型,有的需要隱身,有的不需要。就像彈道導彈就不需要隱身,因為為這種導彈靠的是高超音速突防和分彈頭技術,當彈頭重返大氣層時的熱量,跟流星似的,電磁隱身有什麼用;其次是各種空空導彈和地空導彈還有部分空地導彈,使用時就和刺客似的,用時就是圖窮匕見了,短時使用,根本不用隱身;大量的隱身導彈都是那種遠航程的巡航導彈,速度慢,飛行時間長就需要隱身了,但巡航導彈還有一個絕活,超低空地形匹配突防,相對於這點來說,隱身好像成本又高了一些,所以對隱身來說,導彈的需求並不急迫,所以隱身導彈有,但不是太多,如果用到了,就是大國之間的戰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