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奖励是教育孩子的良方?错!用好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昨天我看到了某空问答中的一个问题:孩子洗一次碗给20元,拖一次地给十元,倒一只垃圾给五元,赞成这种奖励吗?

说实话,看了这个题目,我内心一惊,这不是我们平常很多家长的所作所为吗?

金钱奖励是教育孩子的良方?错!用好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请看:

孩子,如果今年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我带你到云南去旅游……

孩子,把练习做好了,得到了表扬,我给你买鸡腿吃。

孩子,上午把作业全部做好了吧,如果完成了,下午我带你去逛超市。

孩子,能帮我把家里地扫一下吗?扫一次五块钱,那你就可以有很多的零花钱了。

……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的家长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激起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更多的人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刺激孩子努力学习。

所以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反应非常敏锐,这样做对吗?我在反复的思考。

这让我突然想起,前几天一位同事说的。你如果用这种办法来刺激孩子,你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差。

那么,到底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呢?我们该不应该用奖励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做事情呢?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教育孩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金钱奖励是教育孩子的良方?错!用好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奖励固然没错,但不是交易

我们都说干了什么之后我给你什么?咋一看,挺好。这不,很多时候也很奏效。

这好比很多人让孩子到超市里去买一瓶酱油,给20元钱,买完酱油,剩下的钱归孩子,算跑路费。孩子乐意,非常高兴的去买了酱油,多好的事情。

然而,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一旦你某一天突然没有多给钱,他就不乐意了。她觉得你应该多给钱,因为他给你做事了,不给跑路费不应该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心理惯性。

所谓心理惯性就是指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某种方式,一旦这种方式发生变化,就会无法适应,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正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长期的某种行为,让孩子认为他做了这件事,就应该给他一定的报酬,否则,他就不愿意去做。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导向都是极为不利的。我们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便利,或者我们虽然能够取得短时的效果,但是,却不利于孩子长期的心理认识的培养。

这表面上看好像是对他做好某件事的一种奖励,但慢慢的,却变成了这一件事情的交易。这就容易让孩子产生没有交易,就不愿做事的心理。不利于它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金钱奖励是教育孩子的良方?错!用好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奖励未必不可,但有奖必有罚

有人说,给孩子一定奖励,不是也很好吗?虽然可能有些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奖励,孩子就没有动力,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吗?

有时,或许真是这样,孩子是需要鼓励和奖励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奖励,而没有惩罚,就会让孩子觉得我做好了有奖励,做错了或做的不好也没关系。这样,就会给他们造成错误的方向导向。就会让他们对任何一件事情变得更加无所谓。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采用有奖也有罚的方式。

有奖也有罚,奖罚分明,就能让孩子们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这样,奖罚就成为了引导他们成长的一种手段。

比如,孩子见到了熟人,礼貌的叫一声叔叔或阿姨,爷爷和奶奶,家长立马表扬一句,孩子真棒。他就会明白,这样做是正确的。当某一天,孩子见了熟人不愿意叫了,你就应该批评他,见到熟人应该打声招呼,下次再不叫人的话,我就要打你屁屁了。这样,通过几次的对比,孩子就明白,见到熟人,我该怎样做。

同样,就从扫地洗碗来看吧!这是家庭小事,一般应该让孩子养成习惯。你要明确的告诉他,这是他应该做的。如果偶尔也给一点奖励的话。那么,一旦他有几天不做了,你确定该给他处罚。这样,他才明白,我应该这样做。

孩子考试考的好,家长可以满足她一个小小的愿望,但一定要适度,同时,如果他考的不好,没有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我们也要对他进行批评,甚至要进行处罚。

这样,通过奖和罚来让孩子正确判断事情的是非,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从而有利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

金钱奖励是教育孩子的良方?错!用好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奖罚不是目的,责任和担当才是培养的目标

现在的家庭教育甚至甚至学校教育,都过于重视功利,而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必备的素养。

就如上面所说的,洗碗扫地都给钱,他们所做的目的就是,我要奖励你,你给我把这件事情做好。但他们却没有想到,孩子可能会这样想:我大不了不要钱,我就是不愿意做。如果这样,他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

但是,我们给他钱的目的,不是要让他懂得做家务的重要性吗?

是啊!如果他有钱就做,没钱就不做,他还懂得是责任吗?

如果他想做就做,不想做也没影响,他还会知道这是责任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担当,不是靠钱买来的。我们要让他们在心理有那一种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这样的告诉孩子。

劳动是一种美德,而扫地洗碗是最简单的劳动,你愿意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吗?那么请从简单的劳动开始。这是从大的角度上的理论教育。

我们可以这样来告诉孩子。

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你心疼他们累吗?如果你心痛了,你帮他们一起扫下地吧,洗洗碗吧!这也是你爱父母的一种方式。父母爱你,为你操劳,你也要爱父母啊!这是用爱来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让孩子知道,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是为父母分忧,就是爱父母的一种方式。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你想做大事情吗?给你讲一个古代的故事吧!东汉时期有一名臣叫陈蕃,学识非常的渊博,从小就胸怀大志,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他住的屋子里头,到处都是杂草,满地都是脏东西,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打扫一下客屋来招待宾客?她回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当即就反驳他说: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而今,让你扫地洗碗,做一些家务,正是为了培养你成为将来的栋梁之才,正是希望你将来能够成就事业。

我们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和孩子说,我们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成长、成才!

不以奖罚为目的,而要以责任和担当作为教育的目标,那才是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式。

金钱奖励是教育孩子的良方?错!用好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面对孩子,教育往往是最具有挑战性。任何方式都可能有利弊,但是,我们一定要准确的把握我们所作所为可能达到的效果。我们要注意孩子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方向,不能拘泥于一时的短期效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家庭教育更是孩子的启蒙。

从小开始,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去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去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

如果这样的话,你还会用金钱去刺激孩子吗?勿以事小而为之,孩子的性格,习惯,志向的培养都是从小事着手,所以,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真的需要三思而后行。

做人难,做父母更难。但做了父母,我们就要好好的做好父母,不是吗?

金钱奖励是教育孩子的良方?错!用好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