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最“疯”、最"狂"的文人,却是时代最真、最勇的大师


他是民国最“疯”、最

“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

——章太炎

他是民国最“疯”、最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越是动乱的年代,越是名人豪杰辈出之时,

两千多年后,与我们而言逐渐远去的民国,

也是诸多学者竞相涌现的时代。

诸如:黄侃、汪东、朱希祖、沈兼士、马裕藻、

钱玄同、鲁迅、周作人、吴承仕等等,

而这些大放异彩的名人身上,

贴着同一个标签:章门弟子。

他们拥有过同一个老师—— 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


他是民国最“疯”、最

章太炎,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

他是民国最特殊的存在,

一生风骨棱棱,意态轩昂,

颇有俯视群流不可一世之概,

民国一个颇有趣的现象,

就是各大报社的标题竞相以章太炎来吸引大众眼球,

如:“章疯子又大发其疯”

如:“章疯子居然没有大发其疯”。


是的,他“恃其绝足,往往奔放”,

常常会做出些令“高级食肉动物”极端头痛和心惊的事情,

他做对联骂慈禧太后“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他骂袁世凯包藏祸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

还画了一只乌龟,上写袁世凯,天天骂。

他骂康有为,专门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更在康有为70寿辰时,特地赠以“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一联加以讽刺。

他是民国最“疯”、最

章太炎不光呈口舌之快,更有包天巨胆,

他不怕杀头,不怕坐牢,

不怕族人将他开除出宗祠,

他曾七次遭通缉,

三次被幽囚,但其勇毅精神却至死不挠。

是的,他的疯是出了名的,癫是出了名的,

狂也是出了名的,

而他的奇异之处又远远不止于疯、癫、狂三味。


他的学问博洽淹通,造诣精深,

是灵光岿然的国学大师,

笔下《訄书》、《小学答问》等煌煌名著,

现代作家、教育家许寿裳在《章太炎传》中评论章氏的学问,

甚高而中肯:

“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批判文化,独具慧眼,

凡古今政俗之消息,社会文野之情状,

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

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

‘千载之秘,睹于一曙。’

这种绝诣,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个人,所以称之为国学大师。”


作为一个文人,他却有那般耿烈的秉性,

想鸣就鸣,想吼就吼,想骂就骂,想咒就咒,

这般勇猛的性子,

却存在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身上。


他是民国最“疯”、最

章太炎的祖上曾是富甲一方的豪绅,

到到了光绪朝的时候。

大清国和太平天国两方打得不可开交,

而章家在连年战争中也不可避免地败落了。

章太炎的父亲章睿一面靠祖传的医术养家糊口,

一面悉心教导四个孩子认真耕读,

“精研经训,博通史书,学有成就,乃称名士,”

章家虽然衰落,但士族大家的格局仍在。


1869年1月12日,儿子章太炎出生,

也许,一个“炎”字,两簇怒火,

就这样蕴含了他的一生。

而父亲的目标很明确:

我要培养的不是求名求利当官的

我要培养的是大师,是名士。

一代国学大师,

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开启了“狂人”的一生。


早在章太炎16岁的时候,

受父命参加“童子试”,

当时试卷的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考场上鸦雀无声,

许多考生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引经据典,寻章摘句,

大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

而章太炎先生想起鸦片战争后,

外国军舰闯入中国沿海城镇,烧、杀、奸、掠;

又想到许多清朝官僚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

这怎能证明清国“灿烂”呢?

他是民国最“疯”、最

少年章太炎

并呼吁“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

不到一个钟点,章太炎便第一个交了卷。

主考官见其他考生有的在咬文嚼字,

有的在抓耳挠腮……

惟独这名考生才思敏捷,不由暗暗称奇。


章太炎正要跨步离开考场,

只见刚阅过他卷子的主考官拍案而起:

“慢,你好大胆!可知罪……”

章太炎不亢不卑,

坦然自若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当今国人之思;

我之所论,桩桩合乎国情之实,何罪之有?”


顿时,考场里引起一阵骚乱。

主考官想驳又驳不倒,气得脸色铁青,

又怕事态扩大,可能会丢了自己的乌纱帽,

速令两名差役把章太炎挟出考场,

那是他第一次参加清朝的考试,也是最后一次。

少年章太炎,已初露狂放不羁的锋芒,

他“狂”出了真,“狂”出了勇敢。


他是民国最“疯”、最

章太炎幼时深受外祖父朱有虔的影响,

他曾受到朱有虔严格的训练,

除了正常的传授知识

朱有虔还有一些不正常的举动

比如,赤裸裸地对小外孙进行洗脑教育——

常讲一些反清复明的故事给他听,

就这样,

一颗反清的思想种子就种在了章太炎的身体里

只待时日一到,迅速生根发芽乃至枝繁叶茂。

成年后,

章太炎拜师于诂经精舍的经学大师俞樾

研习经史,

度过了八年寒窗苦读的求学生涯,

在此期间,他整理了自己随手涂鸦的读书笔记

编成了两本书,一本是《膏兰室札记》

另一本是《春秋左氏读》,

这两本书,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然而,内忧外患,时变日亟,

动荡的政局已迫使章太炎不能再安心地稳坐书斋了。


1898年,30岁的章太炎决定入世救国,

他告别恩师,奔赴上海,

应《时务报》主编汪康年的邀请,

受到主笔梁启超等人的热烈欢迎。

但在报馆上了一段时间的班后,

章太炎很快就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些康门弟子们有事没事就像苍蝇一样聚在一起,

教徒一样大肆吹捧自己的老师康有为,

极尽肉麻之事,赞康有为如何目光炯炯如何长相不凡,

他是民国最“疯”、最

有一天,章太炎实在听不下去了

就问他们:“康有为能和孔老夫子相比吗?”

此言一出,四座康徒勃然大怒,

于是报馆里的拥康派和非拥康派就打起来了,

这次群殴事件最后以章太炎抽了梁启超一记响亮的耳光结束。

然而章太炎觉得还不过瘾,因为他不屑于和这群人在一起工作,

无论汪康年如何挽留,他还是决意辞职不干了。


1903年,章太炎主笔《苏报》,

一改该报以往保守的政治立场,

大张旗鼓地宣传革命主张。

此时的章太炎才思泉涌,

一篇篇战斗檄文如出膛炮弹,

炸向清政府的要害处。

在一篇文章中,

章太炎对慈禧太后奢华铺张的寿典进行了无情地冷嘲热讽: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

痛赤县邦圻益蹙,全逢万岁祝疆无。


他是民国最“疯”、最

1903年,章太炎写下《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他毫无忌惮地写道:

“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直呼当今圣上之名,且斥其无能,

这在当时不啻是石破天惊之论。

按照刑律,当属杀头之罪。


正因此故,清政府认定章太炎为“反清匪人”,

密电上海道照会会审公廨出票拘人。

别人劝他躲避,

他却说:“革命流血起,流血从我起。”

与革命知己邹容一道慷慨入狱。

而他“章疯子”的外号也得于此时。


身陷牢狱,二人却心系反清大业,

互相往来唱和,此种大无畏之气概实令人景仰!

可惜天不假年,一年后,邹容身患重疾,庾死狱中。

两位革命挚友,不久前还赋诗共勉,

转眼间却已分隔阴阳两界,

章太炎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抱着邹容的尸体,他不禁悲不自胜,痛哭失声。


三年的刑期很快过去,

1906年,章太炎赴日本参加同盟会,

继续从事革命事业。

他继任《民报》主笔,

主持《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此期间,章太炎主张“以国粹激励种性”,

“以宗教发起热情”,其《民报》上的文字,

乃是以佛理说革命,主张“革命之道德”。

撰有《中华民国解》,为“中华民国”国号的创始者。

又参与此期兴起的国粹主义运动。

他是民国最“疯”、最

章太炎在日本期间

在日本,虽然与梁启超等人冰释前嫌,

但他明显感觉到梁启超等人的思想已经落伍,

他寄予了很大希望的维新派和掌握大权的汉族督抚都指望不上了。


他常常在异乡的夜里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他想,要真正的改变中国的现状

还是要依靠武力。

此前,他曾在日本结识了国父孙中山,

国父当时说:“当今中国不流血就不能推翻满清王国”

他就拍着桌子说,中山说的对啊,

共同的志向拉近了章太炎和孙中山的心。

他是民国最“疯”、最

孙中山(左)梁启超(右)

此时章在士林中之声望日隆,

俨然成为义薄云天之楷模。

众人对其敬仰备至,

大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之架势。


而章太炎看到日本人鄙视中国人,

很是愤慨,然又因密谋革命,不能不尽力忍耐,气无处可泻,

有时只好用诙谐幽默的办法出这口气。

一天,日本警察到其寓所调查户口,

要他填一份表格。章太炎写的是:

职业:圣人

出身:私生子

年龄:万寿无疆


这是因为人家都称他为“圣人”,

而私生子则以日本为最多,

面对章这份充满调侃意味的回答,

日警们哭笑不得。


1907年《民报》被禁,章太炎想将《民报》迁往美国,

忙于各地搞武装起义的孙中山,

一面以经费不足为由拒绝了他,

一面又密令汪精卫在东京秘密筹办《民报》,

章太炎得知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

将内部争吵公诸于世,并要求撤销孙中山总理一职。

他是民国最“疯”、最

第一号《民报》及相关人员

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成立

章太炎希望尽早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共御外辱

他扳着指头算了算:

黎元洪号召力不够,孙中山已经和自己闹掰了……

算来算去,长叹一口气:只有袁世凯了,

于是搖动笔杆,开始为袁世凯唱赞歌,

但很快,袁世凯的狐狸尾巴就暴露在世人面前。


在宋教仁被袁世凯政府刺杀后,他幡然悔悟,

主动找到孙中山、黄兴等,商讨如何对付袁世凯,

1913年,二次革命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了,

孙中山、黄兴等逃往日本,

他又一次选择了留下,

决意北上,当面质问袁世凯,

去留之间,更多的体现了他的坚定与执着,

革命的人很多,但革命一旦失败,

大家便纷纷作鸟兽散,独他一人书生意气。

为少年时的志向不管不顾,

纵使单枪匹马,也要如千军万马般勇往直前。

他是民国最“疯”、最

袁世凯(左)黎元洪(右)

“时危挺剑入长安,流血先争五步看”,

1914年1月7日,北京寒风怒号,彤云密布,

章太炎破衣烂鞋、蓬头竖目出现在总统府前,

大冬天摇着一柄破扇,

指名道姓要见总统袁世凯,

卫兵正要轰走这个不知哪儿来的疯子时愣住了、

因为他看见这疯子手中扇上挂着总统亲自颁发的大勋章,

袁世凯躲在总统府不敢出来,

他就在总统府前跳脚怒骂袁世凯“独夫误国,包藏祸心”,

骂的不解气,他就一边骂一边把接待室的器物稀里哗啦全部打碎,

袁世凯怕他闹出更大动静对自己更不利,

毕竟他是革命元勋是国学大家,在社会各界很有影响力的。

于是把他软禁了起来,

软禁期间,他处危不惧,骂声更甚,

在墙壁、窗户、桌子上遍写“袁世凯”三字,

每日以杖击之,称为鞭尸,

又用不同字体在纸上写“袁贼”投入火堆,

一边烧一边拍手大喊:“袁贼烧死矣”,

就这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抗议了两年多近三年,

直到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被释放。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代理大总统,

与段祺瑞为了政治利益斗得不亦乐乎,

章太炎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和惆怅,

这时候,孙中山又一次站出来发动了“护法运动”。

章太炎又毅然加入斗争行列,

奔走全国各地,劝各路军阀参加“护法运动”,

此时的中国已陷入军阀混战的泥淖中,

但他仍然怀着憧憬,希望能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不久这种理想也在军阀的混战中破灭了。


1922年,

55岁的章太炎经历了一次次的梦想破灭后。

终于失去了对政治的热情,

讲学成为了他晚年抚慰心灵的主要方式,

全心埋首于国学研究与讲授当中。

但章太炎本色不改,

在生活中的言行可爱好笑,

对国事时局的评论可歌可赞,趣事多多。

他是民国最“疯”、最

有一次,

章太炎从同福里寓所坐面包车到三马路旧书店去买书。

从书店出来回家时,他叫住一辆面包车,

坐上车后,示意车夫向西面走。

车夫按照他的话,向西走了很长一段路后,

心存疑惑,问道:“先生,你究竟要到哪里去?”

章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上海人都知道我是章疯子,

你只要拉到章疯子的家里就是了!”

这话说得车夫一头雾水,出于无奈,

车夫只好仍旧把他拉回旧书店,

让他另想办法。

章的家人焦急万分,派二十余人在市里四处寻找,

终于在旧书店门口发现了他。


他是民国最“疯”、最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进入弥留状态,

汤国梨和民国元老李根源围绕在他周围,

卧室外的空地上,高高低低跪满了他的弟子,

他们每人手中举着一支点燃的香,低声啜泣着,

7点45分,卧室中传出汤国梨撕心裂肺的哭喊,

弟子们知道他走了,嚎啕大哭,悲声震天,

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留下两句遗言:

“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

这是章太炎先生临死前的一句“狂言”,

意在希望年轻人能够弘扬传统国学的精华,让文化得以传承。

第二句饱含壮怀激烈之感:

“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勿食其官禄。”


7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

弟子们写给他的挽联是:

素王之功不在禹下

明德之后必有达人

他是民国最“疯”、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章太炎一介书生,

却是孤苦奋战的一生,

却是为国为民的英雄。


他既是革命家,也是文学家,

一生中经历了与洋务派、维新派的痛苦诀别

游走于革命派、旧军阀之间,

始终是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穷尽一生追求着自己理想的政治。

他疯头疯脑、不谙世事,理不清复杂的社会,

他一次次周旋在政客间的努力显得可笑而无力,

但这并不是他人生的全部。

他还有学问,

他精通经学、史学、小学、诸子学,

在同时代的国学大师中,

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只有王国维,

胡适说他:“是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他创建的中国第一套汉字注音方案,

一直沿用到1958年,

他的弟子一个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是一代宗师,

鲁迅、周作人、许寿裳自不必说

黄侃与他同开“章黄学派”;

钱玄同是“疑古学派”的精神领袖;

朱希祖使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正是他的这些弟子们,转变了民国初年的学术之风,

在学术规范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革命不输孙中山,学问比肩王国维,

世上大师何其多,章疯子却唯此一个。

有大师如此,后继者当高山仰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