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二三事——居功不傲,滄海一粟

解放上海後,正當粟裕揮兵橫掃東南沿海時,朱德和周恩來專程來南京,找到這位勇武善戰、謀略出眾的大將軍,請他去總參謀部工作,並徵求他的意見。

粟裕想,在面臨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由戰爭到和平的兩個重大轉折時期,最好能有機會加強一下學習,較系統地整理一下二十多年戰爭的經驗體會,研究一下未來戰爭。因此他對兩位老總說:

“感謝中央對我的信任。不過,總部的工作我恐怕難以勝任,最好讓我到一個學校去工作。”

1951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為副總參謀長的命令下達。不幾天,楊尚昆代表毛澤東打電話催他上任。粟裕立即表示:“既然組織決定了,我只有服從。”10月初,粟裕帶著簡單的行裝,在南京上火車,前往北京上任。


粟裕大將二三事——居功不傲,滄海一粟

車行至半路,粟裕的右臂忽然發出鑽心的疼痛,他竭力咬牙忍住,汗水一會兒就溼透了衣服。“你們不要著急。”他安慰隨行人員,“這是一處老傷發作了。1934年,我參加北上抗日先遣隊,在閩東被敵人打了伏擊,彈頭一直沒取出來。”

到北京後,隨行人員立即把粟裕的病情報告了中央。經毛澤東親自批准,粟裕住進北京醫院治療。著名的醫學教授沈克非先生親自為粟裕動手術,取出了那顆埋藏在他右臂中達十七年之久的彈頭。傷愈後他即赴總參上任,協助聶榮臻代總參謀長,掌管作戰、訓練、海空軍和陸軍特種兵建設。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明確地指出:我軍建設的當務之急,是搞好海空軍和特種兵的建設。並認為,從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的經濟狀況以及我軍的戰略戰術等多種因素考慮,建設的重點應當首先放在空軍。

1952年7月,毛澤東主席向粟裕索要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以來的情況07月20日,粟裕如實地向毛主席報告了空軍建設和參戰情況,同時提出了加強空軍建設的建議。他認為,必須大力加強航空工業的建設。如果僅僅依靠向外國購買飛機,而外國又在數量、時間、零配件以及配套裝備上處處限制我們,甚至大修也要“回孃家”,付出一大筆修理費,長此下去,“我國亦將沒有飛機”。他還建議多辦幾個航空學校,有計劃地培訓飛行員,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航空俱樂部,培訓飛行員後備力量。毛澤東主席當即表示,同意粟裕的建議。

1954年12月,。也就是粟裕就任副總長三年以後,毛澤東親自找粟裕談話,向他宣佈:“中央已經決定,任命你為總參謀長。”

粟裕十分吃驚,說:“主席,我不能勝任!”

毛澤東說:“你可以勝任。不過牡丹雖好,還需綠葉扶持,你努力幹吧!”

這個職務粟裕擔任了四年,直到1958年10月。加上三年副總長,他一共在總參謀部工作了七年。粟裕到總參工作之初,正值朝鮮戰場戰火瀰漫,全黨全軍眼光都集中在朝鮮戰場。粟裕冷靜地向中央提出建議:目前應該防備敵人的突然襲擊,除志願軍在朝鮮作戰外,我軍民急需制定在各種可能情況下的作戰方案,要準備敵人從陸上、海上或空中來。並強調在敵人擁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首先要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構築防禦工事時,要充分考到這一點。


粟裕大將二三事——居功不傲,滄海一粟

有一次,蘇聯軍事顧問團提出:海岸炮要構築暴露陣地,打三百六十度。蘇聯顧向一定要中方接受這一做法,具體負責的同志感到壓力很大。粟裕得知後,嚴肅地對蘇聯顧問說:“我們的飛機沒有你們多,海岸炮沒有掩蔽陣地,如果被敵人打掉了,三百六十度連一度都不度!”

在總參工作時,粟裕的身體依然很不好。工作人員時常見到他大冬天把窗戶打開,把頭緊貼在玻璃上散熱,或把臉緊貼在桌面的玻璃板上,以減輕頭痛的痛苦。有時病得起不了床,就躺在床上看文件思考。即使在身體再差的情況下,只要有重要的工作,或是黨中央、毛澤東交給他什麼任務,他立即就會精神抖擻、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1957年4月,中央交給粟裕一項艱苦的任務:為了保障金沙江以東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由粟裕率領有關人員前往四川。粟裕到達四川后,越過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翻過海拔三四千米的大山,在重巒疊嶂、逶迤崎嶇的道路上前進,在茫茫的風雪中紮營露餐。冒險翻越雪峰。先到西昌,後抵涼山。一路上向沿途的解放軍指戰員問寒問暖,每到一地,都召開座談會了解情況,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強調要以“政治爭取為主,與軍事打擊相結合”的方針來平息叛亂。被當地軍民稱為“解放後我們見到的第一位北京來的首長”。

經過實地考察,粟裕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作了報告,並提出了建議。返回成都後,又親自主持召開了西南五個地區的軍事聯席會議。會後再次向中央作了專題報告。

粟裕雖然赫赫戰功,卻從不居功自傲。在總參期間,他對軍委首和元帥們非常尊重,處理重大問題都要事先請示,事後彙報,從不擅作主張。對上級的每一個指示,都要認真研究,貫徹執行。對陳賡、黃克誠、張宗遜、張愛萍、李克農等副總長也十分尊重,遇事總在一起商量。為了加強集體領導,他建議成立了總參黨委。

在外出期間,每逢碰到攝影記者,粟裕總是遠遠地躲在後面。他自己不抽菸不喝茶,但有幹部戰士到他宿舍時,他總要請他們抽菸喝茶,不抽菸的吃糖果。到了開飯的時候就留下一起用餐。下部隊或去其他單位時,被哨兵攔住,就自己下車,通報姓名和工作單位,還怕戰士聽不懂湖南話,常常摘下軍帽,把帽子裡寫的名字亮給戰士看。

每逢有人提及粟裕在革命戰爭年代所建立的巨大功勳時,粟裕總是淡然一笑,說:“我是滄海一粟啊!”談到勝利原因時,他總是歸結為三個方面:第一,黨中央毛主席的正確指揮;第二,參戰指戰員的英勇頑強;第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粟裕晚年時,有一次去看葉劍英元帥。臨別時,葉帥堅持要送他出來。粟裕反覆懇求:“不要送了,不要送了!”


粟裕大將二三事——居功不傲,滄海一粟

葉帥說:“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將軍了,怎麼能不送呢!”

粟裕說:“我只是把毛澤東和黨中央的指示同具體情況結合起來,起了個聯絡員的作用。”

葉帥說:“那就很不簡單了!”

粟裕平生最心愛兩樣東西:槍和地圖。戰爭年代,他腰裡總帶著左輪手槍;建國後,家裡還收藏著不少各色各樣的槍。趕上星期天有空,就帶上兩個兒子到靶場實彈射擊。他的槍法很好,有一次他在一根樹枝上放了半個乒乓球讓兒子打,兩個孩子都沒有打中,他接過槍,一槍就擊中了目標。

地圖更是粟裕珍愛的東西。戰爭年代,他的時間大部分是在地圖前度過的。每到一個宿營地,他立即就站在地圖前,邊看邊沉思,有時能連續看上幾天幾夜,有時在行軍的路上,他也會突然停下來,掏出地圖,蹲在地下,邊看邊想。他大約是解放軍將領裡花在地圖上時間最多的一個。建國後,雖然不打仗了,但他依然在辦公室、臥室等牆壁上佈滿了地圖,一有空就拿著放大鏡細細地看、默默地想。

女兒問他:“爸爸,你天天看地圖,上邊到底有什麼奧妙?”粟裕:“奧妙無窮啊!不諳地圖,何以為宿將嘛!”

女兒便和他開玩笑,從地圖上挑了十幾處偏僻的地名問他,粟裕一回答,準確無誤。有些還加上地圖上沒有的說明,如“豐鎮,四面環山,中間有條河,河上可過小木橋,有兩座橋,一座木頭的,一座石頭的。”等等,把女兒聽傻了。

對北京的大街小巷,粟裕也是瞭如指掌。有時家人上街不知如何走法,粟裕會像導遊一樣提供一條最佳路線。這就不僅得益於地圖了,還來自他每次外出留心。

有一次,在部隊工作的長子帶回一張用的確良印製的華北地區交通圖,精製耐用。粟裕特別喜歡,看了又看,十分珍惜地收進了自己的書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