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解放軍五大名將: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誰最強

簡評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五大名將

中國的元帥隊伍中,共有十位成員,其中朱德元帥是象徵性的人物;羅榮桓是政治元帥;陳毅元帥雖然一直擔任中共一個戰略方面的軍事主官,但他的作戰指揮都是依靠粟裕來完成的,而且到最後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時,他已經離開了軍事指揮的第一線而被粟裕取代;賀龍元帥雖然也一直是軍事幹部,而且在抗日戰爭中長期擔任八路軍120師師長,但沒有交給他太多指揮作戰的任務;聶榮臻元帥也曾長期擔任115師政委,在華北時作戰上也沒大的建樹;葉劍英元帥一直從事參謀工作,長期擔任八路軍參謀長,沒有直接指揮過大的作戰行動。

中共除粟裕以外的其他九位大將,都沒有擔任一個戰略方面的軍事主官。

在中國高級將領最優秀的名將之中,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徐向前等五人是最為出類拔萃的,但在這五個人中間,誰最有才幹,指揮打勝仗最多,仗打得最精彩呢?這五個人中間差別是不太大的。因為他們各自所處的戰區環境不同,領受的命令不同,戰區的重要性不同,中央所給予的關注程度也不同,當然,這五個人各自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由於這些原因,造成了在指揮作戰的方法和各自的戰績方面有些區別,但僅就這些區別是不能確定這幾位高級將領的指揮水平高低的。這幾位人物在戰爭的指揮藝術和作戰功勞方面各有千秋。

彭德懷元帥

簡評解放軍五大名將: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誰最強

彭德懷,湖南湘潭人,北伐戰爭期間在湘軍當團長,1928年率部與滕代遠,黃公略組織平江起義參加革命。彭德懷元帥在紅軍時期就是赫赫有名的紅三軍團總指揮,這個軍團是彭德懷平江起義的基本部隊。與林彪指揮的紅一軍團同時是紅軍時期是毛澤東手上最有力也是最堅定的基本部隊。

在紅軍長征途中最慘烈的湘江戰役中,他與林彪的紅一軍團同時堅守湘江上下游兩個陣地,控制了湘江30公里長的江面,為紅軍首腦機關中央縱隊安全過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彭德懷是八路軍副總指揮,到抗日戰爭中後期,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壯大形成山東、華東、山西和晉綏地區幾大根據地後,軍事指揮工作已經轉到各方面大員手上,彭德懷不再承擔具體指揮任務。

彭德懷軍事指揮藝術的高水平發揮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那時彭德懷處於中央首腦機關的延安,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力都集中在東北、山東、蘇北、中原這幾大區域。1947年3月,國民黨西北王胡宗南調集二十萬精銳謫系主力進攻延安,延安當時只有所謂的留守部隊兩萬多人。而且裝備極差,但彭德懷主動要求擔任西北地區的軍事指揮任務,就用這兩萬多人與國民黨胡宗南部二十萬大軍對抗,在當時敵我力量如此懸殊的條件下,要作這樣的決定是要很大勇氣和自信心的。在彭德懷的指揮下,解放軍以兩萬多人的力量,經青化貶、羊馬河、蟠龍、沙家店、榆林、宜川等一系列精彩的戰役後,到1948年中旬,解放軍徹底扭轉了西北地區敵強我弱的態勢,併成功收復延安,到1948年底,部隊已由最初的2。6萬人發展到7個縱隊15。5萬人。1949年初全軍整編後,編為兩個兵團。即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然後與華北調入的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和第二十兵團(第十八兵團後入川歸二野指揮)合兵一處,形成強大的第一野戰軍。彭德懷又率領第一野戰軍收復整個西北。並出兵新疆。彭德懷在整個解放戰爭開始時手上的兵力是各大野戰軍中人數最少,裝備最差,敵我雙方兵力對比最懸殊、地理環境最惡劣的一支部隊。仗能夠打成這樣,並形成席捲西北之勢確實非常不容易。

彭德懷軍事指揮藝術的第二次高水平發揮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戰前彭德懷力排眾議,以超人的膽略和極強的自信心承擔起志願軍的領導和指揮任務,入朝與美軍作戰,並創造瞭解放軍以弱勝強、打敗強大美軍的新紀錄。彭德懷在朝鮮指揮對美軍作戰的經典戰例是第二次戰役。1950年底,當時美軍已經逼近中朝邊境。美軍指揮官、也是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率領著裝備精良士氣正盛的美第八集團軍、第十軍和十多萬南朝鮮軍隊,眼望著前面不遠的中朝邊境線,急切地想盡快結束這場戰爭,以取得他戰爭生涯中的又一場輝煌的勝利。彭德懷在第一次戰役取得小勝的基礎上,故意示弱於美軍,其實彭德懷早已在美軍的必經之路上布匹好了口袋。麥克阿瑟果然中計,置已經出現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於不顧,揮兵急進,發起了他號稱的“聖誕攻勢”。待美軍進入袋形陣地後,彭德懷指揮志願軍突然發起進攻,此戰獲得巨大勝利,一舉將美軍趕至三八線附近,而且在戰役進程中多次圍住了美軍的重兵集團,只是由於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無法達成殲滅的目的,致使美軍又多次得以成功地逃脫。彭德懷指揮作戰的特點是勇猛頑強,豪氣沖天,而且也極其善於靈活指揮,避實就虛,以少勝多,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經歷首開了中共軍隊對外作戰並戰勝世界最強大敵人的經典範例。經朝鮮一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之威名遠播世界。

林彪元帥

簡評解放軍五大名將: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誰最強

林彪,湖北黃岡人,是中共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為中共奪取天下所立戰功最大的一位,林彪在1949年指揮百萬大軍從東北進關時年僅42歲,1955年被授於元帥軍銜時年僅48歲。林彪在戰爭年代一直是解放軍及其前身紅軍、八路軍的高級將領,號稱從沒當過副職的唯一的人。其軍事指揮藝術和風格以精於算計,奇出巧打而聞名於世,他在戰爭中總結的“一點兩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戰術動作和規則成為解放軍後來的戰術教程。

在抗日戰爭初期的1937年日本侵略軍士氣正盛之時,以一個平型關大捷聞名天下。尤其是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率十一萬裝備低劣的八路軍出東北,三年後的1949年初,成為統領一百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解放大軍的最高軍事長官。由於林彪在戰略戰術和軍事指揮藝術方面的高超水平,在東北的三年中林彪連破國民黨軍杜聿明、陳誠、衛立煌三員大將,一時成為國民黨軍的剋星。林彪麾下戰將奇多,部隊的戰鬥力也非常強悍,其中38軍在朝鮮戰爭中獲彭德懷元帥“萬歲軍”的美譽

林彪的用人也有出奇之處,林彪的心腹愛將李作鵬,有“大燒鍋”之稱,酒量如海,原在林彪的東總司令部當參謀處長,林彪見其為人豪爽,而且膽略過人,參謀處長也當得不錯,是個在前線領兵打仗的軍事指揮人才,後來林彪把李作鵬放到六縱當了司令員。併兼任16師師長,縱隊司令又兼師長,這在解放軍中是罕有的現象。林彪破格提拔任用的另一個人是鍾偉。此人原在東北野戰軍任第五師師長,有“小巴頓”之稱。由於在1947年三下江南戰役時靠山屯一仗不服從命令,調動了東野總部的指揮而打出了名。因鍾偉的出色戰績,林彪破格把鍾偉由五師師長提拔為十二縱司令員。

林彪在中共高級將領中最受毛澤東器重,每每委以重任,在解放戰爭初期,由於國民黨軍隊遠離東北,調軍隊不易,國民黨軍與林彪帶往東北的部隊在數量相比並不佔絕對優勢。國民黨當時進入東北的只有第十三軍、第五十二軍、第七十一軍、新一軍和新六軍共五個正規軍十五萬人,加上一些收編的漢奸地方雜牌武裝,能夠統一指揮的兵力共二十多萬人,八路軍出關的基本部隊是十一萬,而且也是八路軍新四軍中的骨幹力量,到1945年底曾一度達到27萬。與國民黨軍隊在數量上基本持平。只是在武器裝備方面稍遜一籌。1946年國民黨軍在其名將杜聿明指揮下將林彪趕至長春以北後就感覺兵力不足而採取守勢。由於林彪在東北靠蘇聯支持,並隨軍搜帶了大量日本人留下的武器彈藥,利用國民黨軍兵力不足而停止進攻的機會,經過最初的失敗後又在短時期內迅速恢復了戰鬥力,而且在東北解放戰爭初期,整個黑龍江及省內數個大城市都在解放軍的控制之下。後方穩定可靠,這也是中共其他方面軍事主官沒有的優勢。在這樣的有利態勢下,再加上林彪的個人天賦,取得明顯的軍事勝利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由於林彪作戰精於算計,對客觀條件的考慮過分精到,造成他在1950年對抗美援朝作戰的信心不足,拒絕出任入朝作戰最高指揮官,這也成了他在解放初期長期不能得到重用的一個主要原因。

由於在平型關大捷後被閻錫山的友軍開槍誤傷中樞神經,致使林彪長期身體虛弱。他在蘇聯養病期間恰逢蘇聯衛國戰爭開始,據說林彪經常在斯大林面前對戰爭進程和蘇軍的戰略戰術發出奇思妙想,使得斯大林甚愛其才,1950年毛澤東首訪蘇聯時,傳說斯大林願意用十個裝甲師換林彪。這些傳說使得林彪的身世頗富傳奇色彩。

林彪的另一個傳奇身世是林氏有三兄弟先後在中國共產黨內任高級領導人。林彪在家鄉的名字叫林育容。其堂兄之一林育南,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即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是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早期領導人和理論家之一,後因叛徒出賣被捕。1931年在上海 龍華被國民黨殺害,時年33歲。堂兄之二林育英,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擔任中共全國總工會常委兼海員工會總書記。1933年1月奉中共中央委派前往蘇聯,並擔任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最為重要的是在林育英的努力下,張國燾取消了偽中央,並同意接受陝北中共中央的領導。最終促成了三大紅軍主力的大會師。1937年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林育英出任首任129師政委。因林育英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身體受到嚴重損害,於1942年病逝於延安。林育英的去世令毛澤東非常難過,並親自為之抬棺送葬,他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位親自抬棺送葬的人。

劉伯承元帥

簡評解放軍五大名將: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誰最強

劉伯承,四川省開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後留學蘇聯,先後在高級步兵學校及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是中共內少有的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高級指揮人員。劉伯承意志堅定,作戰勇敢,在川軍中素有“軍神”之美譽。

劉伯承在紅軍時期由於沒有直接擔任作戰部隊指揮官而少有建樹。

1937年劉伯承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師長,並長期擔任一個方面的軍事最高指揮官。最能說明劉伯承軍事指揮才華的是1945年8月抗戰結束之時與國民黨閻錫山部隊打的上黨戰役。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為了搶奪抗戰勝利果實,閻錫山按蔣介石密令於8月16日命令第八集團軍副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1。6萬餘人襲佔了八路軍從日偽軍手中解放的以長治為中心的上黨地區六座城市。劉伯承隨即調集太行縱隊的陳錫聯部、太嶽縱隊的陳賡部、冀南縱隊的陳再道部三個軍區的主力及地方兵團共3。1萬人,於9月上旬展開了共產黨軍隊自建立以來首次較大規模的與城市攻堅戰相結合的運動戰--上黨戰役。八路軍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一直都是分散作戰,部隊還沒有進行大兵團集中進行城市攻堅作戰的經驗。但在劉伯承的指揮下,用20天時間全部攻下除上黨中心城市長治以外的5座城池,殲敵五千餘人。並將長治之敵一萬多人團團圍住。閻錫山為了解上黨之圍。派第七集團軍副司令彭毓斌率2。2萬人,攜帶24門山炮從太原南下解長治之圍。劉伯承巧施“圍城打援”之計,以其大膽而又精到的戰略戰術和預測能力,除留一個團一千多人看住長治之敵一萬多人之外,將攻打長治的所有主力部隊悉數北調參與圍殲敵援兵的戰鬥。並將敵軍合圍於屯留縣老爺山地區。激戰5日,全殲敵援軍,主將彭毓斌自殺身亡。用一個團一千多人看住長治城內的敵人一萬多人,這是一個非常大膽而又奇妙的創舉,也是解放軍高級將領用兵史上的一個奇蹟。這說明劉伯承在作戰指揮過程中對敵我雙方的態勢、心裡活動、部隊的作戰能力、戰場的地形地物的瞭解和掌握達到了十分準確的程度。援敵被全殲,安守長治的史澤波在耽誤了寶貴的五天時間後才如夢方醒,率餘部一萬多人棄城西逃。按劉伯承的預先佈置太嶽部隊司令員陳賡立即率部隊取捷徑,經三天追趕,在沁河東岸的將軍嶺、桃川村一帶截住西逃的史澤波萬餘人,激戰6小時全殲逃敵,史澤波被俘。至此,上黨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3.5萬人。這次戰役創造瞭解放軍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國民黨軍隊的首次大規模運動攻堅殲滅戰,並創造了在一個月內以3.1萬人全殲3.5萬人的以少勝多戰爭奇蹟。

解放戰爭全面暴發後,在劉伯承指揮下,接連取得聞(喜)夏(縣)、同蒲、臨(汾)浮(山)、呂梁、汾(陽)孝(義)戰役和滑縣、巨(野)金(鄉)魚(臺)等戰役的勝利。到1947年6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已發展到42萬人。在這一時期內,劉伯承通過戰爭的手段極大地發展和壯大了部隊,在1947年的時候,二野部隊有這樣的大發展,這在解放軍的各戰略集團中也是少有的。

1947年6月1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遵照黨中央打到外線去的指示,率部執行挺進中原的戰略任務。劉伯承是個黨性原則很強的人,對中央指示堅決執行。劉鄧部隊千里跋涉前出大別山窮困地區,脫離根據地作戰,有多少戰略意義那是中共中央戰略家的事,但對於劉伯承及部隊來說,確實受到了很大的損失,重武器全部丟失,人員損失也很嚴重。

到了大別山區以後,劉伯承又取得了一連串的戰役勝利。在1948年中連續進行了洛陽、宛西、宛東、豫東、襄樊等戰役,其中襄樊戰役被朱德譽為“小型模範戰役”。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戰軍主力又憑藉不足的重武器,和受到極大削弱的部隊,相繼攻克了鄭州和開封兩大堅固設防的城市,這是劉伯承指揮城市攻堅戰的又一次酣暢淋漓的發揮。

劉伯承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並不象粟裕那樣搶眼,整個二野部隊幾乎都是在為三野當配角,主要原因是粟裕的三野部隊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幾乎都是在自己長期經營的根據地江淮地區作戰。沒有受到二野脫離根據地前出大別山那麼大的損失。而淮海戰役的規模是巨大的,動輒是十幾萬幾十萬人的大規模集團作戰,而劉伯承帶入淮海的部隊只有十幾萬人,而且重武器十分缺乏,但這並不能說明劉伯承指揮作戰能力的高下。

粟裕大將

簡評解放軍五大名將: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誰最強

粟裕,湖南省會同縣人。1924年3月,十七歲的粟裕考入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師範讀書,並在此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夏,許克詳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常德也受到影響,粟裕深夜潛出學校,前往江西參加了南昌起義,從此走上他波瀾壯闊的從軍道路。1955年他被授予的解放軍大將軍銜時,是所有十位大將中年齡倒數第二的一位,僅超過比他小的許光達大將一歲。也是十位大將中唯一擔任解放軍一個戰略集團最高指揮員的人。

粟裕在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將領中屬於年齡小,資歷淺的人,1927年剛參加革命隊伍時只是一名普通戰士。

但粟裕憑藉自己超人的才幹以及對戰爭理論超常的悟性,使其很早就在紅軍中脫穎而出。他1928年4月隨朱德陳毅上井崗山,1930年12月即任紅65師師長。31年9月又任紅軍王牌,紅四軍參謀長。紅軍長征時,他與陳毅都留在江西老根據地,沒能與紅軍主力同行。這也為他日後與陳毅的默契配合以及對戰爭指揮藝術行雲流水般的發揮埋下了最初的伏筆。

粟裕最終引起中共高層領導的注意是在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40年7月由他指揮新四軍一部與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進行的黃橋決戰。向他進攻的國民黨韓德勤部是三萬人。而當時粟裕手上只有5千人。此戰的最後結果是粟裕的五千人打敗了韓德勤的三萬人。延安的毛澤東得知此事後興奮地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今後可以指揮四五十萬人馬”。

粟裕的第二次戰爭指揮藝術的大手筆地發揮是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戰役展開的時間是1947年,這時解放戰爭開始剛剛一年,敵強我弱的現狀並未改變,而且面對的是國民黨軍的頭號主力,號稱御林軍且全部美式裝備的敵整編第74師。戰爭打到中途時,形成了解放軍5個縱隊包圍著74師3.2萬人,外圍國民黨25萬大軍又正在收攏對解放軍的包圍圈。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是考驗指揮員作戰意志、作戰技巧和部隊素質的最關鍵時刻。最後粟裕經受住了考驗,不僅全殲了74師,而且還帶著繳獲的大量美式裝備,押著2萬多名俘虜,成功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過後陳毅對粟裕在此戰中的評價是:“有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的勇氣和才幹,陳毅的此番評價對於粟裕來說毫不過分。

粟裕戰爭指揮藝術的最高水平發揮是在淮海戰役。是他首次向中央提出了展開淮海戰役的建議。這說明,粟裕不僅具有一般戰役指揮員所應該具備的戰役眼光,而且具有極其深遠的戰略眼光。中央也對粟裕有著充分的信任。為了讓粟裕真正地全面指揮好這次戰役,事先將三野司令員陳毅調到了二野當副司令。粟裕在淮海戰役表現中第二個令人佩服之處是,當時解放軍對國民黨軍是60萬對80萬,人數不佔優勢。而且淮海戰役是由“小淮海”打成“大淮海”的,也就是說這次戰役是在進行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事先並沒有預案或預測,這就要求作為最高指揮員的粟裕有高超的應變能力;對自己部隊有最真實的瞭解與掌控;對敵我態勢及其發展有最清晰的判斷;對戰爭理論有最深刻的領悟和運用。顯然這幾點粟裕都做到了。所以淮海戰役是粟裕勝利了。

淮海戰役的勝利,使三野部隊一下子發展到了四個兵團,80萬人,而且裝備精良。成為解放軍中另一支與林彪部隊齊名的最有實力和戰鬥力的部隊。

對於粟裕高超戰爭指揮藝術的展現還有解放戰爭開始時的蘇中七戰七捷。正是粟裕具備了許多方面的優秀品質,使得其在新四軍及後來的三野部隊中由一名不起眼的支隊長、師長成長為統領80萬大軍的一代名將。

徐向前元帥

簡評解放軍五大名將: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誰最強

徐向前雖然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但並不是如彭、林、劉、粟等中共名將一樣負責一個戰略方面的軍事主官,但由於他曾經擔任過很長時間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這一要職,而且在解放戰爭時期又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獨自一人完成了拿下整個山西重任,在中共元帥的行列中,徐向前仍不愧為一代名將。

徐向前,山西五臺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混成旅教導營教官、參謀、副團長。1927年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第十團黨代表、師參謀長、師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師副師長,紅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軍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代校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

從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到後來一直沒有擔任什麼重要軍事職務,但徐向前仍然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天才。首先是他在1931年11月以30歲的年齡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沒有極高的軍事才幹和作戰經驗是不可能的。其次是1933年徐向前率紅四方面軍2萬餘人隨鄂豫皖蘇區領導轉移到川陝根據地,僅僅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作戰,部隊又發展到了8萬人。

由於張國燾的原因,抗日戰爭開始後,徐向前一直沒有擔任重要軍事指揮職務。而且身體一直不好。解放戰爭打響後,在他的要求下,中央軍委任命徐向前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主持山西方面的作戰任務。山西一直是二野劉伯承的根據地,當時的狀況是,山西的解放軍正規部隊幾乎都被劉伯承帶走了,留在山西的全部是地方部隊和游擊隊。經過半年的整編,徐向前硬是在這些游擊隊的基礎上拉出了一支5萬人的正規軍。由此可以看出,徐向前不僅指揮作戰有一套,對於部隊的組織和訓練也有著很高的水平。

部隊整訓完成後,徐向前面對的是山西閻錫山20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從1947年中旬開始,徐向前用這區區5萬地方部隊,在山西連續指揮了精彩紛呈的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打得閻錫山節節敗退,最終攻下整個山西,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通過這些戰役,徐向前不僅拉出了一支十多萬人四個縱隊(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第十三縱隊、第十四縱隊、第十五縱隊)的第十八兵團。還打出了“臨汾旅”這樣的王牌部隊。山西的城市多半有堅固的城牆,在奪取山西全省的作戰過程中,也由徐向前發明了在沒有重武器的條件下用土工作業的方式攻破堅固設防城市的經典戰例。

山西王閻錫山曾經無奈地嘆道:“我山西是個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這兩個人都為我所用,我就可以統治全中國,可惜他們都跑到共產黨那裡去”。

對五大名將的基本評價

簡評解放軍五大名將: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徐向前誰最強

將帥合影

一支勝利的軍隊,總會有一大批戰功卓著的將軍,但是在這些將軍中絕不會是千遍一律的樣子,一定會是各自有其鮮明的個性特點的。只有這樣,這支軍隊才會是一支成功的軍隊,一支豐富多彩的軍隊,一支可能應付各種複雜局面的軍隊。在上述五位中共名將中,也是這樣各有特點。

1、彭德懷指揮作戰的特點是不畏強敵、勇猛頑強、豪氣沖天、而且也極其善於靈活指揮、避實就虛、以少勝多。這與彭德懷性格耿直、脾氣暴燥有很大的關係。

這種性格往往容易造成戰役結局的大起大落。比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二次戰役取得大勝後,第三次戰役越過三八線向南進攻,造成戰線太長,補給不利,攻擊能力不足。由於這些原因使志願軍在第四和第五次戰役中受到了比較大的損失。志願軍第180師幾乎全軍覆沒也就是發生在第五次戰役。據後來的資料反映,這與中央盲目樂觀,決策失誤有直接原因,但是彭德懷作為前線最高指揮官,沒有準確判斷情況,或是根據實際情況沒有據理力爭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林彪指揮作戰的特點是算計精到,細緻入微,機智靈活、善於總結,但也有過分謹慎的缺點。林彪指揮作戰很少直接上前線,但他對戰場和部隊的情況卻掌握得非常準確。他在整個東北期間,一直呆在哈爾濱以南的雙城那個不起眼的小城市裡。只是到了戰略決戰的遼瀋戰役攻打錦州時才到了前線視察。林彪在東北指揮作戰的過程中經常直接指揮到師一級,而且戰機把握非常準確。所以才有四野那麼多強悍無比的將軍們對林彪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林彪過分謹慎的個性格卻容易造成喪失戰機,遲緩戰役進程的結局。比如在遼瀋戰役攻打錦州之前,林彪見葫蘆島國民黨的東進兵團增加了四個師,他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我只準備了一桌飯,卻來了兩桌客”,意思是無法阻擋敵東進兵團的進攻,企圖臨陣退縮。

林彪過分依懶其精到的算計也讓其吃虧不小。林彪在東北時打了兩次大的敗仗。而且都是在四平。一次是四平保衛戰,另一次是攻打四平,兩次都是失敗於過分依懶自己精到的算計。另一次失敗是在四野大軍南下的過程中,林彪坐鎮武漢,遙控指揮遠在湖南中部的四野大軍。在湖南邵陽的青樹坪那個地方,被另一個精於算計的國民黨名將,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指揮有“鋼軍”之稱的謫系第7軍和第46軍打了個解放軍慣用的口袋圍殲戰,要不是四野部隊超強的戰鬥力,終於突出一部分來,險些把四野第136師全部和137師一部全殲。這次是精於算計的小諸葛算計了同樣精於算計的林彪。林彪在性格上的過分謹慎,也讓其對一些通過努力可以取得勝利的戰爭抱有畏懼心理,比如抗美援朝戰爭。象這樣的戰爭從表面上看誰都知道確實無法打贏,但這又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象這樣的戰爭只有彭德懷這樣性格的人才願意去打。

3、劉伯承指揮作戰的特點是服從性好、性格溫和、指揮準確,戰機把握非常之好。劉伯承的服從精神好從他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決策在戰略上的優勢現在也不太好考證,但對劉的部隊來說卻是個巨大災難,但劉伯承還是堅決地執行了。劉伯承的這個性格也許是一部分二野將領不太願意直接在其手下作戰的主要原因。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一個就是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中共名將陳庚。陳庚名義上是二野的人,其實他直接在劉伯承手下作戰的時間很短。只有45年的“上黨戰役”和49年的“渡江戰役”兩次。上黨戰役後陳庚直接去了豫西,成了有名的“陳謝大軍”。渡江戰役後又一直獨立地在江西、廣東、廣西、雲南這一線作戰,沒有隨劉伯承的二野主力從湖南進入大西南。而陳庚的部隊卻一直是劉伯承二野部隊中實力最強的一支。抗戰勝利之初他的四縱就有四個旅。劉伯承作為一個戰略方向的軍事主官,在淮海戰役時中央卻沒有叫他擔任總前委的書記,而是安排了鄧小平去擔任這一職務。劉伯承在解放後也沒有繼續擔任重要軍職,而是去做了軍事教育工作,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劉的個性確實有較軟弱的一面。

4、粟裕的作戰指揮風格在某些方面與林彪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只是粟裕也許更大膽,戰略眼光更強一些。也就是說粟裕在某些方面也許比林彪來得更優秀一些。這從他在1947年那個敵強我弱的年代,就敢於深入虎穴,在敵人的叢林之中割裂出國民黨御林軍整編第74師這樣的強敵來予以全殲就完全可以看出。而且粟裕能夠在1948年中旬以華東野戰軍副司令的身分向中央提出展開淮海戰役的天才建議,這種現象在林彪身上也是極少看到的。粟裕在個人性格方面也有與林彪的某些相似之處就是也敢於抗命。粟裕的兩次重大抗命中的第一次是1948年上旬抵制中央讓其帶不少於三個縱隊十萬人的主力部隊渡過長江江,脫離根據地向江南發展的命令,如果粟裕執行了這一次命令,也許又是一次損失慘重的“千里躍進大別山”式的作戰行動。但粟裕卻沒有執行,而是反覆向中央說明情況,最後中央同意了粟裕的意見。第二次抗命是淮海戰役開始前,中央要調陳毅去二野當副司令,而叫年輕而又資歷甚淺的粟裕接任強大的三野司令員兼政委。這次粟裕抗命的原因不是因為謙虛,而是因為三野當時有相當一批與粟裕有著相同資歷甚至高於粟裕資歷的高級將領。比如55年同時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譚震林和張雲逸;比如黃埔一期出身,抗日戰爭時期就擔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又擔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的宋時輪;比如1945年成立華中野戰軍時任司令員的張鼎丞(當時粟裕還是副司令);比如曾經擔任過八路軍王牌軍115師參謀長和新四軍參謀長的陳世渠。還有四方面軍出身的悍將許世友。這些人個個都不是簡單可以擺平的。在這種情況下粟裕選擇留下陳毅這個資格老,為人豪爽,對自己又有知遇之恩的老師兼摯友是非常合適的。後來的結果也證明了粟裕的選擇是十分正確而明智的。

5、徐向前的性格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這主要是因為其有四方面軍總指揮這個歷史汙點。在長征途中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四方面軍曾經一度想挾持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作為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不論怎樣,都難以洗清其身上的不乾淨。因為這些原因,造成了徐向前在其後的歷史中為人十分謹慎,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徐向前在解放戰爭中憑藉幾萬地方部隊獨自一人完成攻佔整個山西的軍事指揮藝術的驚人傑作。

軍功比較

1.紅軍時期:

徐向前的軍功最大,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其蘇家阜戰役等戰役,以及後來的反六路圍攻等,在革命戰爭初期就獨擋一面,打出許多出色的戰役,有極大軍功。但西路軍時期由於政治軟弱,沒有衝進新疆,而是在甘肅被來回調動,最終失敗。彭德懷,林彪,軍功次之,只是軍團總指揮,在毛的領導下才有卓越表現,很少獨自組織指揮大型戰役,相當於解放戰爭中的縱隊司令,限於戰役戰鬥層面,劉伯承軍功次次之,擔任南昌起義參謀長,紅軍參謀長,長征中擔任先遣隊司令才指揮紅軍作戰。

粟裕的軍功最小,士兵成長為軍團參謀長,後指揮游擊戰。

2.抗戰時期:

彭德懷的軍功最大,八路軍副總指揮,負責戰鬥指揮,發動指揮百團大戰等,對抗強敵日軍,還有偽軍,國軍頑固力量等。劉伯承軍功次之,129師師長,其七亙村之戰,神頭嶺之戰,長樂村之戰等堪稱游擊戰經典,還有麻雀戰,敵進我進等游擊戰術。神頭嶺之戰更是游擊戰最高境界。其晉冀魯豫根據地極為強大,戰鬥行動也多,抗戰殲滅日偽42萬,部隊發展到30萬(115師消滅18萬,部隊發展到23萬,120師消滅12萬,部隊發展到9萬,新四軍殲敵32萬,部隊發展到26萬)。粟裕,徐向前,林彪的軍功次次之。粟裕的的軍功是新四軍先遣隊,黃橋戰役,車橋戰役,蘇南根據地,新四軍1師,殲10萬日偽(佔新四軍1/3),部隊發展到6萬。天目山反頑戰役殲敵3萬。徐向前是129師副師長,指揮了一些戰鬥,後任1縱司令,指揮山東蘇北的所有部隊,在山東站穩了腳跟,1940年回延安;1946年也被陳毅要求來山東指揮作戰。林彪的貢獻是平型關戰鬥,廣陽伏擊戰。然後負傷去蘇聯,1942年回國在延安,抗戰軍功最小。

3.解放戰爭時期:

粟裕的軍功最大,華東戰場始終是國共對攻的戰場,粟裕的蔣軍壓力最大,仗打的又多又大又好,殲敵最多,同時其重要性最強,對戰局的影響最大。山東是中共軍事根據地,同時缺乏彈藥,重武器,後勤壓力大。3野殲敵245萬。林彪,劉伯承次之。進入1947林彪實力最強,部隊多,彈藥多,裝備好,在遼瀋戰役前很少有拿的出手的經典戰列,沒有粟裕那些奇仗,妙仗,沒有殲滅國軍兵團,沒有攻下大城市。也少有劉伯承的各種戰術的戰役,千里躍進,但其後來有了中共最強大的野戰軍與炮兵部隊,坦克裝甲部隊,2大戰役殲敵近100萬,遼瀋戰役前只殲敵45萬。4野殲敵180萬,減掉2大戰役中20萬水貨,還有160萬戰績。劉伯承2野在中原平原戰場與蔣軍大踏步進退,但遠沒有林彪,粟裕退的那麼遠,在黃河邊上縱橫進退,十戰十捷,擊退了25萬敵軍進攻。大躍進到圍殲黃維兵團,由於受部隊後勤,彈藥等限制,2野的規模基本在12萬量級,渡江時才28萬。但打的仗不少,殲敵2萬級別的很多。經典的上黨,邯鄲,定陶,滑縣,魯西南,襄樊等等,2野殲敵222萬,減掉西南戰役中的60萬水貨,還有162萬戰績。彭德懷,徐向前次之。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由於長期力量較小,條件又艱苦,取得的戰功較小,華野增援後才取得較大戰功。但以2萬周旋於胡軍25萬之中,彭的本事不小,還能擊退胡軍攻勢,宜瓦戰役是其經典,有重兵後的戰役打的不錯。1野殲敵50萬徐向前靠4萬地方部隊起家,1年半橫掃山西,2戰運城,久攻臨汾,晉中戰役以6萬迎戰13萬殲敵10萬。10萬圍攻太原12萬,一氣呵成。如果不是身體原因,由他指揮華北野戰軍,定可以幹掉傅部,閻部。聶指揮不敢恭維,3年就石家莊戰役,清風店戰役像樣,其運動戰不強。1949年終於由徐向前指揮華北野戰軍全軍進攻太原。徐部殲敵30萬。

4.抗美援朝時期

彭德懷軍功最大,他讓全世界知道了人民解放軍的強大。

粟裕,劉伯承,林彪,徐向前次之。

戰略戰術對比——

1.戰略:粟裕最強,解放戰爭中,他指揮3野的作戰行動,走一步,看三步。

孟良崮,豫東,淮海等都是他提出,組織實施,毛都跟著他的思路,這點無人能及。彭,劉,徐,林都是一個檔次。彭在西北苦苦經營,是有頭腦的,他在朝鮮戰場的第一次戰役的遭遇戰思想,第二次戰役的誘敵深入,雙層迂迴的,第三次戰役的37度線停止追擊等表名他掌握了朝鮮戰爭的戰略等。劉是長期獨擋一面,軍事素養,其游擊戰戰略戰術,運動戰戰略戰術,大兵團作戰,追擊戰的大迂迴等,其戰略術很不錯。徐在紅軍時期很快就獨擋一面,自己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擊戰,運動戰戰略戰術,足以說明,以及反六路圍攻的誘敵深入,大縱深防禦,收緊陣地,適時反擊戰略;已經席捲山西的表現足以說明他的戰略。林是在東北開始獨擋一面,其經營東北還是有一套,但在遼瀋戰役中的表現實在讓人失望,對錦州的決心幾度動搖。在中南的追擊戰中戰略眼光不及陳賡,汗顏。

2.游擊戰術:彭,劉最強這是由於他們在抗戰中表現傑出。徐,粟,林,都親自打過小遊擊,徐後來打大遊擊,又與日軍交手。粟在抗戰中的遊擊表現小而多,其殲滅的日偽佔新四軍的1/3。林在紅軍時期的遊擊表現較好,抗戰表現少。

3.運動戰術:都是運動戰高手,看其經典戰例,強行分級粟裕最強,其詐術,欺敵術無人能及。其餘多是利用敵人出現的錯誤,他是調動敵人犯錯誤,再抓住錯誤,消滅敵人。劉,徐的次之,劉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戰役花樣很多。徐在紅軍時期就表現傑出,解放戰爭中的晉中戰役是解放軍的經典戰役。彭由於解放戰爭中力量小,表現不多,宜瓦戰役是其經典戰役。林在紅軍時期是在毛等領導下負責戰鬥,解放戰爭中遼瀋戰役是經典戰役,其餘的東北攻勢很少大的經典戰役,後期更是多有強大兵力,少有以少打多殲多。

4.基本戰術:林彪最強,其野戰三三制,攻堅四組一隊,等營連排級基本戰術十分強,這是由於在東北由11萬擴軍到100萬,中間基層戰鬥力開始下降使自己的總結提高戰術。

5.攻城戰術:林彪最強,其包圍四快一慢,攻城一點兩面,快速穿插分割等戰術,土工作業,集中炮火轟擊城牆突破口,使用裝甲部隊突破等,其攻炮兵部隊及其強大,攻錦州,天津的漂亮足以奠定地位。粟,劉,徐,彭次之,粟在濟南(許具體指揮),上海(不用重炮)大規模攻城,炮兵強大。劉部攻襄樊的不攻外圍高山工事,直攻城牆,快速突破,經典。徐在臨汾採用大規模坑道爆破,劣勢兵力強攻太原等,強。彭在蘭州大規模攻城,其餘不多。

6.圍殲兵團戰術:粟裕最強,其在豫東,淮海圍殲敵5個兵團,在平原包圍阻擊敵援兵團,淮海的土工作業,穿插分割等強。劉在雙堆集對黃12兵團的圍殲也十分強,弱兵圍強敵,一次攻一個村,一口一口啃,土工作業,拋射炸藥包。林在遼瀋戰役中以亂對亂,運動中40多萬衝擊亂戰殲滅廖兵團10萬。彭在扶眉戰役圍殲敵18兵團,等,但小。徐在晉中圍殲過敵兵團級敵軍。

7.多兵種戰術:林彪最強,其對炮兵,裝甲兵的集中使用與配合不錯,海南戰役組織不錯。粟對炮兵的使用也很多,但缺乏林那種典型使用,渡江戰役打的好。彭的炮兵也小,後在咸陽炮吃馬,在朝鮮運用技術兵種較強。徐使用過飛機,坑道爆破。劉的炮兵較小,發明了拋射炸藥包。

8.訓練部隊:徐向前最強,將紅四方面軍發展壯大到8萬,以5萬內線地方部隊橫掃山西30萬敵軍,帶出10萬大軍。林彪次之,11萬發展到100萬,但由東北人才多,他主要打仗,訓練靠羅等。劉帶兵很有一套,講究戰術,其2野的仗很多都很漂亮。彭,粟在部隊訓練壯大方面表現還可以。但中共發明的述苦運動,三查等,極大調動部隊鬥志。思想動員等很強。

9.硬仗,惡仗能力:徐向前,彭德懷,粟裕最強,徐的紅四方面軍打了許多惡仗,其手下部隊很能打(2野也是4方面軍出身)。其在運城,臨汾的堅持最後5分鐘,很強。彭生來能打惡仗,在紅軍,抗戰,西北面對強敵,在朝鮮面對超級強敵,都打的好。粟在華東很多是硬仗,惡仗如孟良崮等。劉在定陶,千里躍進,雙堆集等也說明了其能打,能攻堅,其15軍更是揚名上甘嶺。林在四平幾次表現不好,後來兵力優勢,不怎麼吃力,但部隊也能打,38軍就是證明。

10.部將:劉手下的陳賡最強,抗戰,解放戰爭時期多次獨擋一面,還有傳奇人生經歷。其386旅是抗日勁旅。其部負責山西南部作戰,挺進中原,後是超級大迂迴從安慶打到廣州再打到雲南。粟的許世友,負責山東內線作戰,膠東,兗州,濟南等表現搶眼。林手下的肖勁光,程子華,鄧華等還可以,但獨擋一面的少,程在先遣兵團,肖在南滿表現不錯,鄧在朝鮮表現好。黃克誠的戰略眼光也不錯(搶佔東北,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等)。彭的王震不錯,其359旅在抗戰後期從延安遠征到湖南南部,已及後來的中原突圍足以說明其能力。徐的王樹聲在紅軍時期表現不錯,李先驗在抗戰中獨擋一面(許世友,陳賡都是他部下),在山西時主要靠自己。

五大名將各有優點,不能說誰最強,誰軍功最大,他們對中國革命事業立下了巨大的漢馬功勞,有他們是中共的福,中國的福,他們在中國戰爭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他們是中國名將。他們記入了中國軍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