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粟裕在1948年“挺進江南”一事上“斗膽直陳”,向來被人們津津樂道,口口相傳甚至成了“頂命陳言”的範例。實際上,粟裕將軍在過江問題是另有一番思量的。今天,

我們通過分析原始電報,來說一說歷史上的粟裕對過江“斗膽直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頂”的到底是什麼,延安和粟裕最終誰是對的?

(一)“挺進江南”,毛主席給了三個方案,粟裕沒有照辦,而是建議直接過江

劉鄧挺進中原後,給蔣軍心臟插了一刀,從根本上扭轉了整個中原戰局。但中野在大別山十分艱苦,劉鄧部隊連集中都十分困難。這時,延安從整個戰略局勢上考量,提出讓粟裕挺進江南、策應中原的計劃。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1948年1月27日,延安給粟裕發了一份電報,提出由粟帶3個縱隊過江,並說了渡江的三個方案,要粟裕仔細考慮之後答覆。電報如下:

“關於由你統率葉、王、陶三縱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我們與陳毅同志研究,有三個方案……醜、寅、卯三月至伏牛、長江之間作戰,辰月全軍北返,你率葉、王、陶擇地休整兩三個月,秋季渡江……至於你率三縱渡江以後,勢將迫使敵人改變部署,可能吸引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你們以七八萬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應使休息時間多於行軍作戰時間,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達到閩浙贛,使敵人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防不勝防,疲於奔命。”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接到來電,粟裕於1948年1月31日回了一電。

這是十分關鍵的一封電報,歷史事實有力證明了粟裕並非如一些文章中所說的“極力反對”,實際上他不僅當即服從了延安的過江戰略,還就行動時間和渡江路線,各提出兩個建議供延安參考——

關於行動時間特建議:

1.即將葉王陶縱調至隴海線附近繼續休整一個半月,至三月下旬即可出動。

2.葉王陶各縱照目前部署,仍隨三、八縱及陳謝南下,參加一至兩個戰役後再行北返,三月中旬進入休整,休整一個半月或兩個月,至五月中旬即可出動。

以上兩案,以第一案為最好,以便趁熱打鐵繼續休整收效較大,究應如何,請即示。”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1948年1月,朱總司令在華野一兵團視察】

關於渡江路線,粟裕也提出了兩個方案,建議走中路湖口、當塗之間,採取寬正面的分路與分梯隊偷渡。

此外,粟裕還特意提到,渡江的3個縱隊裡南方人較多,渡江向南行動的情緒很高。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從上述電報我們可以看出,粟裕並非向一些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從一開始就反對過江。

相反,對於過江的行動,粟裕是贊成的,過江的具體方案也是由粟裕主導的。

但是,延安提出“在江北打幾仗再渡江”的方案,被粟裕否定了,他建議“不打仗直接渡江”。

粟裕對於分兵向南調動蔣軍這個戰略的優勢,是有清醒認識的。也就是說,到1948年3月份,粟裕也沒有傳說中的不過江、留在江北打大殲滅仗的想法。

相反,江北打大殲滅戰,粟裕認為正是通過自己帶隊過江會吸引走敵人,使得敵人調動而減少數量之後,才能形成打大殲滅戰的機會。

(二)否定延安的計劃後,粟裕突然變卦

方案得到了延安的肯定後,粟裕開始著手準備渡江的具體工作了。甚至連攜帶什麼武器都周密計劃:得知中原野戰軍過黃泛區被迫丟棄重炮,粟裕考慮過江後要把大部分重武器留下,準備以炸藥代替炮彈。

此時發生意外:預計過江的葉(飛)王(必成)陶(勇)三個縱隊,部隊卻面臨諸多現實困難。粟裕只好屢次致電延安,申請推遲,從3月下旬推遲到4月中旬,到了4月中旬又建議推遲到5月15日。

延安一次次地同意了,由此可見我軍相比於蔣軍,指揮中樞對於戰將是完全信任和理解的。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粟裕剛剛請示讓部隊休整到5月中旬,這時陳老總從延安開會回來了。粟裕突然語出驚人:不過江了。

這個突然變卦讓陳老總十分震驚,之前屢次請示,要人給人,要槍給槍,要休整就休整,現怎麼突然說不過江了?

還好陳老總有個優點,就是聽得進下屬的意見。陳毅聽了粟裕的建議,同意把這個新想法向中野和延安提出來。於是粟裕鼓足勇氣,先給中野發了封電報,闡明態度。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劉鄧還是支持延安的過江戰略,但又考慮到粟裕提出的建議,於是回電:可以先在江北打幾仗再過。

這時,粟裕才向延安發出了那封著名的“斗膽直陳”電報。

(三)粟裕“斗膽直陳”闡述理由,最終還是以延安最初的計劃為準

這封廣為人知的電報,闡述的理由大概有幾點:

1.“我大兵團進入新區,遠離後方作戰,在群眾與地方工作上,得不到較好的配合”“大兵團在新區運動,最嚴重的事為糧食問題。”即外線作戰太困難;

2.“如不要重武器,則在敵人築城能力較強的現狀下,不僅難以速決,甚至不可能攻克。”即沒有重武器,無法攻堅;

3.“如以兜圈子中付出的巨大減員,作為有後方依託打殲滅戰的傷亡,則每一萬人的減員,至少可殲滅敵人一個主力師,如是對戰局較有利。”即兜圈子減員太嚴重,不如把這些損失用在江北打仗上;

4.“桂頑之七師、四十八師等部,蔣不至縱虎歸山,仍可能留於大別山;五師及十一師則因系美械重裝備,亦可能留中原,以發揮其作用。”

即過了江也調不走中原蔣軍精銳,過江干嘛?

這四點理由,粟裕實際上在之前同意過江的時候,都已經逐條考慮過了,表明不是問題,現在又開始猶豫,前後反差很大。這一點和林彪打錦州和打長春時猶豫的那封“動搖電”有些相似。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第一個困難,關於外線作戰。當時粟裕說,“江南江北離我們工作地區均不遠,且蘇中沿江地區仍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渡江前易於佈置……且該三個縱隊過去流動地區較大,南方人較多,南去情緒很高”

。表明外線作戰不是問題。

第二個困難,沒有重武器。當時粟裕說,“此外僅擬帶一批炸藥去,以代炮彈使用……我們當愛惜物資,不會帶去沿途拋棄,祈放心”。當時他已經考慮過沒有重武器不能攻堅了,並且延安說過江是“以兜圈子調動敵人為主”,並沒有要他攻堅奪城市。

第三個困難,兜圈子減員太大,不如用在內線打仗。當時粟裕說,“如是則使敵人機動兵力大為減少,而我軍在機動兵力的數量上,則將逐漸走向優勢”,並且延安一開始方案就是打幾仗再過江,粟裕自己建議直接過江的。

第四個困難,延安最初的方案也是在江北尋殲蔣軍精銳後再渡江,沒有被粟裕採納。

之前說直接過江沒問題,困難不是困難;現在又說過不了,把之前的困難又羅列了一遍。這前後翻天覆地的變卦,如果放在蔣軍,恐怕早就被打入冷宮了。可是,毛主席沒有怪罪,而是從善如流,要求陳粟二人當面彙報,並且必須是同時過來。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到了延安,大家當面商談,最終還是以毛主席最初的意見為準:在江北打掉一二個蔣軍主力再過江,可以暫緩,但還是要過江。因為中原局勢需要過江來緩解壓力。

延安拒絕了粟裕帶華野主力北迴山東的建議,因為這樣會讓中野在中原更加困難。最後決定:山東依然交由許、譚內線兵團負責,粟裕繼續指揮西兵團主力留在中原,陪著實力較弱的劉鄧陳謝打邱清泉,打掉第五軍再過江。

粟裕“斗膽直陳”,否定毛主席3個過江方案,為何突然變卦

於是,歷史上著名的“斗膽直陳”過江故事,粟裕前後經過反覆糾結,最終還是以高瞻遠矚的延安意見為準。毛主席“打幾仗再過江”的方案,從一開始就是對的。

所以,真實的“斗膽直陳”,並非像有的文章所說的在“過不過江”上爭執,而是“打幾仗再過江”還是“直接過江”之間的反覆糾結。

最後的結果,還是證明了毛主席的考量是真正的通盤戰略。粟裕並非影響了毛主席的戰略,而是最終被毛主席更為高明的戰略所說服。在此事件中展現出來的統帥的從善如流、戰將的主觀能動,確實讓人崇仰。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歡迎文創作者加入,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