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這是司馬光·宋·《資治通鑑》裡的一句話,意思是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因為戰場上的戰機是瞬息萬變的,特別是在通信的不暢的情況下,必須果斷決策,不必事事請示彙報。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翻開歷史,凡是有名的戰將,往往都是主動作為,不太拘泥上級劃定的框框,因為在戰場上,打贏才是硬道理,而我軍的戰將粟裕就是典型的一位。

1944年3月上旬的一天,蘇中區黨委書記陳丕顯走進了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新四軍1師師長粟裕的辦公室,這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房子,外面有幾行標語,其中有一條是:慶祝車橋戰役取得偉大勝利。在駐地,陳丕顯可以明顯感覺到駐地軍隊還沉浸在車橋戰役勝利的喜悅中。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然而走進粟裕的房間後,陳丕顯卻感到了一種反常的沉悶氣氛,猶如一首雄壯歡快的英雄交響曲中突然冒出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只見粟裕站在地圖前沉思,見陳丕顯進屋,說道:“桌上有一份電報,你看看吧!”

陳丕顯拿起桌上的電文便看了起來,這份電報是新四軍軍部發來的,電報內容比較長,電報剛開始表揚了1師車橋戰役取得的成績,但緊接著便是批評的語氣,有以下幾點: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1.發起車橋戰役欠考慮,因為車橋戰役暴露了我軍的實力,對戰役全局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

2.目標選擇不當,如果發起戰役,應選擇日軍的要害堅決打擊,而車橋的日軍指揮系統屬於華北,不是蘇中,發起車橋戰役對蘇中的敵情影響不大。

3.發起車橋戰役前沒有向軍部報告。

4.責令1師和區黨委幾位負責同志對此作出檢查。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車橋戰役是新四軍第1師打的一個大勝仗,但是新四軍軍部為何卻批評呢?讓我先來看看車橋戰役的有關情況。

車橋是江蘇省淮安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一個鎮子,明朝末年鎮子興起時,因鎮邊無橋,以水車代橋,所以被起名為車橋。1944年,車橋位於蘇中(新四軍1師戰鬥地域)、蘇北(新四軍3師作戰地域)、淮南(新四軍2師作戰地域)、淮北(新四軍4師作戰地域)交界的戰略機動位置。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因為日偽軍佔據了車橋,分割了蘇中、蘇北、淮南和淮北根據地,新四軍1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粟裕認為,如果拿下車橋鎮,新四軍的四個根據地將連成一片。另外一方面,當時日軍的力量不足,我軍可以攻克車橋。

1944年,日本軍國主義為扭轉戰略被動局面,決定孤注一擲,實施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作戰。但是由於兵力不足,日軍不得不從華中佔領區的14個作戰師團中抽走8個師團,使華中地區僅剩下6個師團和一部分新組建的部隊。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車橋於1943年被日軍佔領後,不斷加固據點,但是兵力不斷被調走,到1944年,這裡駐有日軍一個小隊40多人,偽軍一個大隊500多人,戰鬥力不強,而華中新四軍已經發展到了12.5萬人,民兵發展到62萬人。相比較而言,新四軍1師有絕對兵力優勢。

關於發起車橋戰役是否會引起日軍報復,粟裕說:

“日軍已是窮途末路,在我發起攻勢作戰後,難以對我進行大規模報復掃蕩,即使有些小動作,在我軍有所準備的情況下,影響也不會大。”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關於發動車橋戰役是否會暴露我軍實力,粟裕對比了1940年的百團大戰,說1944年的戰略形勢已非常不同於1940年,日軍已經江河日下。另一方面,車橋戰役的規模比百團大戰要小得多,不存在暴露我軍實力的問題。

但是粟裕知道,正是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他決定先不請示中央軍委和軍部,萬一請示不被批准的話,這個戰役只能放棄,但這又是一個非常好的戰役機會,所以粟裕決定先斬後奏,打個大勝仗再彙報,因為他相信此戰必贏,會使鬥爭局面大為改觀,這確實體現了粟裕的責任擔當。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在粟裕的精心組織下,車橋戰役新四軍共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0餘人,一次性俘虜日軍24人、偽軍480餘人(內俘168人)。新四軍傷亡200餘人。據總政治部《抗戰8年來八路軍新四軍》一書記載:

“在抗戰史上,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戰役中生俘日軍最多的一次。”

戰役結束後,1944年3月8日,師長粟裕、副師長葉飛致電軍部張雲逸、饒漱石、賴傳珠和在延安的陳毅,並報中央軍委,詳細報告了車橋戰役的發起原因、戰鬥經過和戰果。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很快軍部的電報到了,總體上這是一份批評的電報,但粟裕認為將在外君令不所不受。令粟裕和1師官兵欣慰的是,車橋戰役得到了延安的肯定。延安新華社向全國播發了“新四軍大捷,收復車橋”的消息,讚揚新四軍“以雄厚兵力”打了一個“大殲滅戰”。《解放日報》也發表社論表示祝賀,在延安的陳毅和劉少奇也發來賀電錶揚,嘉獎1師。

粟裕之所以被稱為戰神,一方面是由於他出色的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在於他的責任和擔當,是對“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理解最深刻的人之一。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鉅著,它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全面總結了歷朝歷代的政治智慧,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總共1362年曆史發展的軌跡。展示了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曾經出現的諸多王朝興衰交替的滄桑歷史,揭示了其中蘊含的歷史發展的規律,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今天給大家推薦《資治通鑑正版白話文版》。

粟裕先斬後奏打了大勝仗,被軍部批評,粟裕: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這本書不貴,只須36元,歡迎選購。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