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親子關係是什麼?


難道僅僅侷限於孩子兒童時期?


我們一心想建立好幼兒時期的親子關係


卻往往忽略了更為重要的


成年人之間的親子關係

01 當奶奶的愛與媽媽的教育相碰撞,火花就瞬間擦出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段話:

一個是“抱孫子、看孩子”,一個是“教養孩子”


角色不同,責任義務就不一樣,行為自然也不同。


父母對孩子有著直接養育和教育的責任,爺爺奶奶則是把“抱孫子”當成一種享受晚年生活的體力活。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充當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賦予不同的“戲份”但是當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的戲份卻不配合別人的時候,“好的作品”又怎麼能產生呢

正如下面這則讓人無比痛心又令人深思的新聞。鄧女士督促6歲的兒子學習,兒子的心思卻完全撲在玩耍上。媽媽火氣一上來,當著婆婆的面揍了孩子一頓。

婆婆眼看孫子被揍,自己也火冒三丈,護著孫子跟著兒媳吵了起來。面對著婆婆的指責與孩子的大哭大鬧,煩心的鄧女士選擇了傷害自己的身體,連捅了自己胸口7刀。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搶救過來的鄧女士手術後終於平靜下來,後悔不及地對著警察說,“確實是我自己捅傷的,疼死了……”

這樣的悲劇不知道在多少家庭上演著?婆婆只管拿著“奶奶”的劇本生活,兒媳只管當好“媽媽”的主角。這樣一邊脫離整個劇本,另一邊又不顧配角的劇組,註定拍不出好的“家庭作品”。

無獨有偶,前陣子又爆出另外一則婆婆和兒媳因為孩子教育問題產生分歧最終發生拉扯的事件。

14歲的孫女因為沉迷玩手機令媽媽十分崩潰,媽媽奪過女兒玩的手機,教訓起了孩子。女孩的奶奶看到這一幕,就不讓兒媳過多地干預孫女玩手機。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警察看著這一家庭鬧劇,耐心地做起調解,試圖緩和婆婆和兒媳之間緊張的關係。在民警的努力下,雙方也心平氣和地達成共識,認識到各自的錯誤。

有句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一次民警是調解成功了,民警離開他們家關上門的那一刻,雙方也下定決心以後減少矛盾。可是,誰又能保證呢?會不會下次“世界大戰”爆發力更強?

我們每個人都有“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毛病,這一次的“疼痛”會讓我們長點記性,但這樣的記性保質期有點短,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卻不能長久記住。雙方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火藥味還是會迅速蔓延乃至熊熊燃燒。

02 長輩們“抱孫子、看孩子”的心態只會讓孫子真的只是個孩子

現代社會的小朋友們都很幸福,不僅有爸爸媽媽們的疼愛,還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疼愛。甚至可以說老人家對孩子比父母還更加寵愛萬分。

他們不捨得孩子吃點苦,包容孩子的所有缺點。他們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想要什麼都會滿足,就差沒有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摘給他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經看過的一個小視頻。影片中的奶奶想著孩子年齡小,不善於表達,於是總會在第一時間搶先“幫”孫子想好答案。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當媽媽問女兒在幹嘛的時候,女兒照抄著奶奶給她的答案回答了媽媽:

“我在跟奶奶曬太陽。”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當媽媽關心女兒的午餐,女兒同樣複製奶奶給予她的答案粘貼給媽媽:

“我們吃啦,吃了魚肉。”

久而久之,女兒因為有奶奶的“幫助”而減少了獨自思考問題表達想法的機會,當下次奶奶的“幫助”一旦不到位,孩子只能支支吾吾地說,“我……”,然後就沒有了下文

兒媳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跟著婆婆探討起這個問題。卻沒想到,父母以為的“大問題”在公公婆婆老一輩的眼裡都不是問題。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老人家疼愛孩子無可厚非,只是疼愛應該掌握好一個度,就像彈簧,收縮自如。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可以寵寵孩子,但原則性問題就必須拿出長輩的氣勢來,跟著兒子兒媳一起教育孩子

不然這樣導致的後果只會是父母管教越來越難。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頭腦,孩子會選擇對自己“有利”且舒服的一邊。

日後父母教育起孩子,孩子就會第一時間跑向寵他們的爺爺奶奶那邊。然後爺爺奶奶一阻攔,這件“小事”就過去了。

今天一件“小事”過去,明天一件“小事”過去,那些還沒抽打在孩子身上的“鞭子”,終會在孩子出社會後還本付息地還給孩子

到那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反過來埋怨他們的爺爺奶奶。又或者不用等到那個時候,只要你有一次突然反常不偏向他們了,他們也會覺得你“不正常”,然後對著你大聲叫罵。

就像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則小新聞:之前外婆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外孫的各種需求,這次孩子越來越獅子大開口,外婆就想著拒絕一次。卻沒想到,孩子居然給予她這樣的回應。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滾!離開我們家”這幾個字會深深地刺痛外婆的心吧。我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了孫子,孫子卻覺得還可以更好。正是因為長輩們首次的寵愛加上後續的寵溺,才讓逐漸長大的孫子還只是一個不懂感恩的“小孩子”。

03 重視成年人之間的親子關係,才能更好地建立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

兒媳和婆婆這層成年人之間的親子關係因為一個兒子而搭建起來,卻往往又因為一個孫子而導致根基不穩。既然雙方各自的“愛孩子”可以摧毀這層關係,那麼我相信“愛”也同樣可以把它修復回來。

作為兒子兒媳,應當感恩婆婆的幫忙

《龍門鏢局》裡有這麼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

“你為什麼愛他,是因為他有責任心,有擔當,他的這些品質就是因為我的教育。


你一面享受著我帶給你的好處,一面批評我的教育方式,我真不知道應該說你傻還是說你壞!”

簡單明瞭的幾句話,卻很透徹地道出了真理和頗具智慧。有人常說,“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老人幫忙帶是情分,老人不帶是本分。”

當然,如果夫妻倆雙方都忙於工作,婆婆又恰好有時間幫忙帶孩子,我覺得作為婆婆也可以適當地幫忙。只是我們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幫忙,不能把它認為是理所當然。

兒子兒媳可以在跟婆婆發現教育分歧的時候,首先肯定婆婆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愛,然後感謝婆婆一直以來的付出。婆婆也是個小女人,她也希望她的付出可以被你們看到,被你們肯定

一旦你們認可了婆婆的付出,婆婆自然會衡量到底是跟你們繼續吵一架好還是雙方共同為了孩子不爭吵好。

婆婆反過來也應該把教育孩子的主導權交給兒子兒媳

很喜歡知乎有位網友的留言:

奉勸各位婆婆們,你們只管爸媽不在的時候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爸媽在的時候你們就閒下來休息休息吧。”

這樣的方式,何嘗不是最好的呢?婆婆們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人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讓條路給兒媳,讓兒媳也享受在自己的培養下孩子茁壯成長的幸福

就像綜藝《新生日記》裡麥迪娜的婆婆一樣。有一次,麥迪娜和婆婆談到現在的小孩子出生後都會有學習的壓力,兩三歲就要學習鋼琴、畫畫或者跳舞等。

婆婆則認為孩子從小學習一些技能是好的,麥迪娜便問婆婆“你是不是已經給他規劃好了。”

婆婆聽到麥迪娜這樣問,便趕緊說,“那你跟兒子姜潮肯定規劃好了。”婆婆一句話,很聰明地把孩子的主導權交給兒子兒媳。甚至在後來的交談中也直言: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婆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教育孫子還是應該以兒子兒媳為主導,自己就負責照顧吃喝拉撒睡等方面

因為婆婆的尊重,節目裡麥迪娜對婆婆也非常尊敬,兩個人的相處方式令無數的婆婆和兒媳十分羨慕。

幫助我們的婆婆成為與時俱進的家長

有時候兒媳與婆婆之間育兒觀念出現分歧,並不代表婆婆的教育方式就一定不好。只是她們積攢起來的那些寶貴經驗,可能在今天不適用了。社會發展太快,無關乎婆婆的對錯

作為兒媳的我們,更不應該代表這個時代淘汰我們的婆婆們,而應該更多地接納她們,幫助她們。就像傅首爾在《奇葩說》裡講的:

婆婆與兒媳育兒分歧: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蹤影?

兒媳們接受著新時代給予的科學育兒觀,進入各種傳授育兒方法的分享群,或者聽著各種專家的育兒經。但是婆婆呢,婆婆搜索不到這方面的資源,互聯網信息的龐雜讓她們望而退卻

因此,作為兒媳的我們可以嘗試把婆婆也加入我們的分享群,聽聽專家的意見,增長點現代育兒的知識。久而久之,她們也會被先進的思想打動,跟我們的距離也會慢慢靠近

因為我們是一家,所以只有夫妻倆的步伐跟上這個時代不會是最好的結果。只有帶著我們的爸媽一起,讓父母覺得他們和我們一起擁有這個精彩的時代才是最好的。

能夠成為一家人是緣分,兩個陌生的女人因為一個男人能夠搭建起親子關係也不容易,兒媳和婆婆雙方都應該珍惜且重視

因為只有成年人之間的這層親子關係良好建立,才能給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做個優秀的榜樣

試想一下,孩子整天看著媽媽和奶奶因為自己大吵大鬧,孩子會覺得幸福嗎?更多的是不幸吧。



文/沒有感情的情感。喜歡洞察人情世故,喜歡用文字打動內心,喜歡說出自己的聲音。喜歡就請關注我吧,保證撩動你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