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亲子关系是什么?


难道仅仅局限于孩子儿童时期?


我们一心想建立好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


却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


成年人之间的亲子关系

01 当奶奶的爱与妈妈的教育相碰撞,火花就瞬间擦出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

一个是“抱孙子、看孩子”,一个是“教养孩子”


角色不同,责任义务就不一样,行为自然也不同。


父母对孩子有着直接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爷爷奶奶则是把“抱孙子”当成一种享受晚年生活的体力活。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充当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戏份”但是当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戏份却不配合别人的时候,“好的作品”又怎么能产生呢

正如下面这则让人无比痛心又令人深思的新闻。邓女士督促6岁的儿子学习,儿子的心思却完全扑在玩耍上。妈妈火气一上来,当着婆婆的面揍了孩子一顿。

婆婆眼看孙子被揍,自己也火冒三丈,护着孙子跟着儿媳吵了起来。面对着婆婆的指责与孩子的大哭大闹,烦心的邓女士选择了伤害自己的身体,连捅了自己胸口7刀。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抢救过来的邓女士手术后终于平静下来,后悔不及地对着警察说,“确实是我自己捅伤的,疼死了……”

这样的悲剧不知道在多少家庭上演着?婆婆只管拿着“奶奶”的剧本生活,儿媳只管当好“妈妈”的主角。这样一边脱离整个剧本,另一边又不顾配角的剧组,注定拍不出好的“家庭作品”。

无独有偶,前阵子又爆出另外一则婆婆和儿媳因为孩子教育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发生拉扯的事件。

14岁的孙女因为沉迷玩手机令妈妈十分崩溃,妈妈夺过女儿玩的手机,教训起了孩子。女孩的奶奶看到这一幕,就不让儿媳过多地干预孙女玩手机。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警察看着这一家庭闹剧,耐心地做起调解,试图缓和婆婆和儿媳之间紧张的关系。在民警的努力下,双方也心平气和地达成共识,认识到各自的错误。

有句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一次民警是调解成功了,民警离开他们家关上门的那一刻,双方也下定决心以后减少矛盾。可是,谁又能保证呢?会不会下次“世界大战”爆发力更强?

我们每个人都有“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毛病,这一次的“疼痛”会让我们长点记性,但这样的记性保质期有点短,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却不能长久记住。双方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火药味还是会迅速蔓延乃至熊熊燃烧。

02 长辈们“抱孙子、看孩子”的心态只会让孙子真的只是个孩子

现代社会的小朋友们都很幸福,不仅有爸爸妈妈们的疼爱,还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甚至可以说老人家对孩子比父母还更加宠爱万分。

他们不舍得孩子吃点苦,包容孩子的所有缺点。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都会满足,就差没有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摘给他们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经看过的一个小视频。影片中的奶奶想着孩子年龄小,不善于表达,于是总会在第一时间抢先“帮”孙子想好答案。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当妈妈问女儿在干嘛的时候,女儿照抄着奶奶给她的答案回答了妈妈:

“我在跟奶奶晒太阳。”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当妈妈关心女儿的午餐,女儿同样复制奶奶给予她的答案粘贴给妈妈:

“我们吃啦,吃了鱼肉。”

久而久之,女儿因为有奶奶的“帮助”而减少了独自思考问题表达想法的机会,当下次奶奶的“帮助”一旦不到位,孩子只能支支吾吾地说,“我……”,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儿媳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跟着婆婆探讨起这个问题。却没想到,父母以为的“大问题”在公公婆婆老一辈的眼里都不是问题。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老人家疼爱孩子无可厚非,只是疼爱应该掌握好一个度,就像弹簧,收缩自如。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可以宠宠孩子,但原则性问题就必须拿出长辈的气势来,跟着儿子儿媳一起教育孩子

不然这样导致的后果只会是父母管教越来越难。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头脑,孩子会选择对自己“有利”且舒服的一边。

日后父母教育起孩子,孩子就会第一时间跑向宠他们的爷爷奶奶那边。然后爷爷奶奶一阻拦,这件“小事”就过去了。

今天一件“小事”过去,明天一件“小事”过去,那些还没抽打在孩子身上的“鞭子”,终会在孩子出社会后还本付息地还给孩子

到那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反过来埋怨他们的爷爷奶奶。又或者不用等到那个时候,只要你有一次突然反常不偏向他们了,他们也会觉得你“不正常”,然后对着你大声叫骂。

就像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小新闻:之前外婆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满足外孙的各种需求,这次孩子越来越狮子大开口,外婆就想着拒绝一次。却没想到,孩子居然给予她这样的回应。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滚!离开我们家”这几个字会深深地刺痛外婆的心吧。我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了孙子,孙子却觉得还可以更好。正是因为长辈们首次的宠爱加上后续的宠溺,才让逐渐长大的孙子还只是一个不懂感恩的“小孩子”。

03 重视成年人之间的亲子关系,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

儿媳和婆婆这层成年人之间的亲子关系因为一个儿子而搭建起来,却往往又因为一个孙子而导致根基不稳。既然双方各自的“爱孩子”可以摧毁这层关系,那么我相信“爱”也同样可以把它修复回来。

作为儿子儿媳,应当感恩婆婆的帮忙

《龙门镖局》里有这么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你为什么爱他,是因为他有责任心,有担当,他的这些品质就是因为我的教育。


你一面享受着我带给你的好处,一面批评我的教育方式,我真不知道应该说你傻还是说你坏!”

简单明了的几句话,却很透彻地道出了真理和颇具智慧。有人常说,“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老人帮忙带是情分,老人不带是本分。”

当然,如果夫妻俩双方都忙于工作,婆婆又恰好有时间帮忙带孩子,我觉得作为婆婆也可以适当地帮忙。只是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的帮忙,不能把它认为是理所当然。

儿子儿媳可以在跟婆婆发现教育分歧的时候,首先肯定婆婆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爱,然后感谢婆婆一直以来的付出。婆婆也是个小女人,她也希望她的付出可以被你们看到,被你们肯定

一旦你们认可了婆婆的付出,婆婆自然会衡量到底是跟你们继续吵一架好还是双方共同为了孩子不争吵好。

婆婆反过来也应该把教育孩子的主导权交给儿子儿媳

很喜欢知乎有位网友的留言:

奉劝各位婆婆们,你们只管爸妈不在的时候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爸妈在的时候你们就闲下来休息休息吧。”

这样的方式,何尝不是最好的呢?婆婆们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人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让条路给儿媳,让儿媳也享受在自己的培养下孩子茁壮成长的幸福

就像综艺《新生日记》里麦迪娜的婆婆一样。有一次,麦迪娜和婆婆谈到现在的小孩子出生后都会有学习的压力,两三岁就要学习钢琴、画画或者跳舞等。

婆婆则认为孩子从小学习一些技能是好的,麦迪娜便问婆婆“你是不是已经给他规划好了。”

婆婆听到麦迪娜这样问,便赶紧说,“那你跟儿子姜潮肯定规划好了。”婆婆一句话,很聪明地把孩子的主导权交给儿子儿媳。甚至在后来的交谈中也直言: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婆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教育孙子还是应该以儿子儿媳为主导,自己就负责照顾吃喝拉撒睡等方面

因为婆婆的尊重,节目里麦迪娜对婆婆也非常尊敬,两个人的相处方式令无数的婆婆和儿媳十分羡慕。

帮助我们的婆婆成为与时俱进的家长

有时候儿媳与婆婆之间育儿观念出现分歧,并不代表婆婆的教育方式就一定不好。只是她们积攒起来的那些宝贵经验,可能在今天不适用了。社会发展太快,无关乎婆婆的对错

作为儿媳的我们,更不应该代表这个时代淘汰我们的婆婆们,而应该更多地接纳她们,帮助她们。就像傅首尔在《奇葩说》里讲的:

婆婆与儿媳育儿分歧:成年人的亲子关系在多少家庭看不到踪影?

儿媳们接受着新时代给予的科学育儿观,进入各种传授育儿方法的分享群,或者听着各种专家的育儿经。但是婆婆呢,婆婆搜索不到这方面的资源,互联网信息的庞杂让她们望而退却

因此,作为儿媳的我们可以尝试把婆婆也加入我们的分享群,听听专家的意见,增长点现代育儿的知识。久而久之,她们也会被先进的思想打动,跟我们的距离也会慢慢靠近

因为我们是一家,所以只有夫妻俩的步伐跟上这个时代不会是最好的结果。只有带着我们的爸妈一起,让父母觉得他们和我们一起拥有这个精彩的时代才是最好的。

能够成为一家人是缘分,两个陌生的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能够搭建起亲子关系也不容易,儿媳和婆婆双方都应该珍惜且重视

因为只有成年人之间的这层亲子关系良好建立,才能给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做个优秀的榜样

试想一下,孩子整天看着妈妈和奶奶因为自己大吵大闹,孩子会觉得幸福吗?更多的是不幸吧。



文/没有感情的情感。喜欢洞察人情世故,喜欢用文字打动内心,喜欢说出自己的声音。喜欢就请关注我吧,保证撩动你们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