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尋尋覓覓”,到底在尋找什麼?

山野老人


先看《聲聲慢》全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的開篇,李清照便說“尋尋覓覓”,在下文,詞人也沒有明確告訴我們尋什麼東西,而且一個“尋覓”不夠,還是兩個“尋覓”,但是又沒有什麼尋覓的目標,這說明,其實李清照也不知道自己在尋覓什麼,這是一種不知失落的失落感。

我們一直想知道,李清照的這種失落感,為什麼會如此複雜、難以捉摸,且又迷人?下面,我以李清照的生平和其他詩詞為輔證,從以下兩個方面,探究李清照尋覓的目標和這種難以言說的失落感。

一、知人論世:風燭裡尋覓殘年

這首詞,學術界大多認為作於李清照晚年。晚年的李清照,之所以會存在她這種飄忽迷茫的失落感,和深沉的悲鬱,是因為她的一生太曲折。

我們從詩句中看,“濃睡不消殘酒”的少年時光畢竟已經過去,那些歡快與無憂無慮也隨著時間流逝了,留下的是“三杯兩盞淡酒”中的漫漫孤寂和內心的荒涼,歲月給這個老人留下的,不是祥和,而是悲苦。

家國猶在之時,雲中大雁可寄錦書,可是現在,放眼望去,是滿目瘡痍,家國不在,錦書難寄,就算勉強寄去錦書,可是收錦書的人又在哪裡呢?戰火給這個老人帶來的,不是家國興旺繁盛,而是國破家亡,夫死孤寂。

自己也像這憔悴的黃花一樣,慘遭時間的蹂躪,青春不再,活力不再。日子越過越慢,越過越長。

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飄零、再嫁受辱,無子無嗣、青春不在、風燭殘年,李清照的詞,也像她的人一樣,失去朝氣,失去輕快,變得沉重而悲慼

二、內心空虛,試圖尋覓精神上的慰藉

在《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中,她還尚且知道落紅無情,韶華易逝,她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失落的是青春,那時的她還沒有很孤獨,也不悽慘、冷清。

而在《聲聲慢》中,她不但孤獨,冷清,而且悽慘,這種備受煎熬的感覺,一直都是以疊詞的形式出現的,說明詞人內心的悽慘、冷清、孤獨是非常沉重的,悲傷到極致。

她知道,失去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同時也是尋覓不回來的。她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地體驗著、孤獨地忍受著這種失落感,若斷若續,飄飄忽忽,迷迷茫茫。

她沉迷於失落感之中,不能自己,不能自拔。

她的這種失落感,讓她很不好過,心裡空蕩蕩的,所以她說“最難將息”,這種心裡的感覺是最難調理的,但還好,“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清照用了“三杯兩盞淡酒”調理。

可是酒是淡酒啊,不太濃,不能大醉一場,忘卻人間煩惱,說明喝酒不是為了澆愁,而是為了打發漫長的白晝。後來忽然聽到大雁的叫聲,發現自己錦書難寄,這讓悲傷至極的李清照更加神傷。原本想借酒度日的她,被悲鳴的大雁引出往事,心理調整不但失敗,反而令自己更加悲愁鬱悶。

然而,低頭一看,滿地憔悴的黃花,“人老珠黃”這四個字跳入腦海,讓李清照更加無奈、無望。

這一切,讓李清照完全無計可施,但日子畢竟還要過下去,可是漫長的白日該怎麼過呢?只得獨自坐在窗邊,利用外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她完全放棄與老天對抗,接受排遣不了的孤獨。

無論是對自己、老天,她都選擇認命了,不抵抗了,只希望白天快點過去,讓她的視覺能夠休息。但是,雨落梧桐的聲音,還聲聲入耳,將漫長的白日無限延長,無休無止地提醒自己:孤獨、寂寞、失落、悽慘。

心情已經至此,一個“愁”字,哪裡說得出詞人心中的苦呢?整首詞中,李清照都試圖在尋找自己的精神慰藉,淡酒、黃花、大雁、梧桐、細雨,都沒有成為她的精神慰藉,這些年輕時候或歡樂或美好的事物,尋到最後,無一不在告訴她,只能愁上加愁,苦上加苦。可以說,李清照在清冷孤寂中尋覓精神的慰藉,其結果還是無盡的淒冷和悲慼。

綜上,尋尋覓覓,不一定有特定的尋覓目標,只是作者內心的失落感、悲傷感和空虛感的疊加。我們似乎也過這種經歷,有時候心裡空蕩蕩的,總想找點事情轉移注意力,拿起事情之後,又發現毫無心思去做。我想,這種感情應該是古今共有的。

一家之言,請大家批評指正!

(圖片源於網絡)


書文小品


聲聲慢\r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r

這首詞是李清照後期作品中最被後人稱道的名篇。詞中通過殘秋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詞人飽經憂患,在國亡家破之後的哀苦之情。詞的上片一開頭就在十四字中用了七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是對自己淒涼心情的複雜描寫。前四字說尋找精神寄託,表現內心的孤寂;中四字是外在環境傳達給作者的感受,是尋覓後的失望;而後六字是精神極端苦痛的總概括。慘然傷殘的心境偏又逢上這種“乍暖還寒時候”,自然特別需要注意身體。“最難將息”是說自己本來體質單弱,在冷暖無常的時節,更加難以調養。其實這不單指季節的影響,聯繫開始三句,心情的鬱悶也是將息不易的原因。在這種天氣,這種心情的影響下,難免有借酒去寒暖暖身體,並以酒解愁的打算,可是飲了“三杯兩盞淡酒”結果如何?酒量少,酒味淡,敵不住那“晚來風急”。以上都沒有直接進行景物描畫,只是通過強烈的抒情來表達心緒。上片最後三句突然引出秋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裡的“雁”既是作者親見的物象,也帶給詞人想象的空間。舊雁的飛翔能否捎來家鄉的音信?到此為止,抒情主人公的寂寞悽苦似乎已經盡情抒發,但更為煎熬悲痛的哀傷還是留給了下片。\r

詞的下半闕,緊接上片,開頭用三句描繪最具有時令特徵的菊花:“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第一句說菊花凋謝之多,第二句說莉花零落的形態,第三句說菊花無人賞玩的苦況。這都可以看作是作者如今的真實寫照。既然陷入這種境地,自有度日如年的感慨。下面好象是自言自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語氣極為沉痛。不說長夜漫漫,卻言天黑難捱,可見愁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然而這時偏偏又逢悽風中的苦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上句取意於白居易《長恨歌》中的“秋雨梧桐葉落時”及溫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但“兼”字和“細”字,更為細膩地寫出了愁人的苦悶,不用滴到天明,已是滴透作者的悲涼之心,終於引出了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聯繫上面一系列的渲染,顯然下ー個“愁”字是遠遠不夠的,可是除了“愁”又能用什麼呢?以愁字收束,餘韻無窮。\r

《聲聲慢》之所以流傳不衰,是因為它最真切地表現了李清照晚年的悲傷,甚至相當消沉乃至絕望的心情,詞中最為後世激賞的又是開頭的十四個字。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這種“創意出奇”,確實如賙濟所論:“是鍛煉出來,非偶然拈得也”(《介存齋論詞雜著》)。它雖字數僅佔全詞的七分之一,但卻為全篇奠定基調,起到統領全局,直貫篇終的作用。不但準確地表現出作者感情活動的層次,而且使後面的景物都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結尾的疊字“點點滴滴”也照應開篇,使全詞渾然一體,這些疊字都用的是唇齒音,聲情口吻與詞的內在情緒和諧統一,表現出作者駕馭語言的傑出才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稱起始的疊字手法是“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貴耳集》)也並不是過分的讚美之詞。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落葉歸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亮點,是有著家國情懷的詩人眷戀故國熱土不變的痴情。晚年的李清照,不但經歷了國家破碎,親人死別的悲殘遭遇,而且在流亡逃難的途路上歷盡千辛萬苦和無端的災難。她最後只落得一無所有:“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腔悲楚孤苦無處可訴,惟有手中之筆,方能排遣內心的孤獨之感,抒發自身的遭遇和對故國熱土的思念之情,“尋覓”逝去的一切,可又是“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的長唳。

為了增強詞作的表現效果和抒發詩人內心深處痴熱的情感,李清照用了一連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重疊詞,通過自身悲慘淒涼的遭遇,把滿懷思念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清照是古代詩歌史上絕無僅有的著名女詩人,“婉約派”詞風的開創者。她後期的詞作老成持重,一脫纏綿婉約之氣,盡顯滄涼悲壯之感。

李清照的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她晚年所作,此時她自覺回鄉無望,又孤苦伶仃,日夜借酒澆愁,麻痺自己。所以,這首詞詞意哀婉悲愴,落寞淒涼,如泣如訴,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晚年的李清照,在孤獨落寞中所能尋覓的,惟有“落葉歸根”般的故國情懷,和思親念舊之間對往昔生活的追憶。


黃土情愫




從李清照的名句【東籬把酒黃昏後…………人比黃花瘦】可以看出李清照尋的是東籬陶淵明,覓的是黃花。




李清照在黃婚去東籬,或許去赴月下之約,遲到的阿明,讓李清照左顧右盼,有牧童經過,李清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黃花村。李清照看著一路的黃花鋪向天涯,微風輕撫綢裙,暗香盈袖,頓感自己纖纖玉體宛如黃花之瘦美。



李清照以東籬入句,可見對陶淵明崇拜之餘又多一層暗戀,陶淵明喜菊,李清照愛黃花,二人可謂志同道合,於藝術境界而言,正是此唱彼隨的天作之合。李清照黃婚私約東籬且把酒,美人微醉,桃面如春,體若黃花,美哉淵明,樂哉東籬。



從李清照自比黃花,暗喻自己雖然歷經婚姻,還是個黃花大閨女,從這裡可以看出她的丈夫趙明誠前列腺有問題,後來趙明誠英年早逝,也是死於前列腺。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尋的是愛,覓的是心中男神陶淵明。詞義哀怨淒涼,根據專家估計,陶淵明就是讀了李清照這首蕩氣迴腸的詞作,痛哭三天三夜,避世桃花源。



李清照的詞,深情之處憾人心脾,催人淚下,美麗多才的李清照,縱然尋尋覓覓,這朵天涯的小黃花依然在風雨中搖拽,孤獨於炎涼的世間。



陶淵明走出桃花源時,踏破鐵鞋,尋尋覓覓,兩個惺惺相惜的人終於尋覓到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二人相逢,無言淚多,華山古道,殘陽如血,李清照依偎在陶淵明懷抱,遠處傳來一曲高山流水,一人站於華山之巔,哈哈大笑道,好一對恩愛人,陶兄一向可好?陶淵明道,黃兄安好。山巔之人正是桃花島主黃藥師。黃藥師道,李妹愛黃花,淵明愛黃兄,哥是閒雲野鶴之人,明弟勿歸桃花源,哥把桃花島送與弟作為賀禮,願你們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笑聲漸行漸遠。



白這個顏色


李清照“尋尋覓覓”一句出自其詞《聲聲慢》,《聲聲慢》一詞寫於其晚年。

李清照的晚年可謂無依無靠,晚景淒涼,如果一生都在這種狀況下度過,那麼也許感覺會麻木或無盡的痛苦。

但曾經的快樂與幸福,相思與離愁,背叛與欺騙,國破與家亡,奔逃與流落,交織纏繞,也就釀出了複雜的情緒,因此也使得《聲聲慢》一個愁字道不盡。

此詞最為人反覆咀嚼地莫過於首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賙濟認為此十四字乃鍛鍊而成,非偶然拈得之。除音樂上的刻意安排之外,更隱含的豐富複雜的情感。

尋尋覓覓,尋什麼 ,覓什麼?於本詞中所呈現的物象,所可見者是舉頭見到飛雁?是園中盛開的菊花?還是那黃昏中的秋雨梧桐?

其實,一切景語皆情語。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舊時”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這是對丈夫的相思;

亦是”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徵鴻“的哀怨;

也有”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的友情期盼,

更是南渡後”歸鴻聲斷殘雲碧“的無盡鄉愁。

雁來鉤沉,雁過還空。也許這滿園菊花可以慰藉心靈吧,

詞人曾贊過菊本是”“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的清幽高潔。這何嘗不是易安的自比呢,但再美好的心靈也不能如願與所鍾愛之人“無限依依”,終是“淚灑紈扇”,一度見棄於明誠。

還有那相思離苦,與菊在西風中相對,見證著她的”人比黃花瘦“。

如今更是家破人亡,所可望者,隱隱還有那鄉國。

詞對鄉國的思念亦如“仲宣懷遠更淒涼”,如果向時還有那“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的強自開解。

此時卻是菊花雖盛,人盡憔悴。在潛意識中,作者當是對歸鄉不抱希望了吧。

再有那黃昏中的雨打梧桐,易安有詞《憶秦娥》中有句雲:“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又有《鷓鴣天》句雲: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這是一種無邊的寂寞一次次來襲,伴著對往日的離愁與今日的鄉思。

在詞人一生中,所重者乃少女時的歡樂無憂的生活,與婚後曾經的志同道合,亦兼著士大夫對家國的關注。所傷者乃明誠曾經的離棄,二婚的被歁騙,更是鄉國已遠,故國難復的痛苦。這也就使得詞人南渡後的詞基調沉鬱憂傷。

但一個在童年時得到滿足的人來講,既使晚年生活中安全需要不能滿足,愛的需要不能滿足,也不會讓她放棄追求人生的價值。

這也就有了詞人為什麼敢於開啟第二段婚姻,又在第二段婚姻不得意的情況下也敢於離婚。

也就有了她在國破家亡孤苦寂寞的情況下還是想著開解自己,哪怕一杯酒,”也莫負東籬菊蕊黃“,哪怕”物是人非事事休“,但”聞道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由此,其《聲聲慢》中的這首句”尋尋覓覓“,焉又不是其不甘於這悽苦悲愁,要在這有限的空間裡得到些安慰?儘管擬在雙溪泛輕舟,又”只恐 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儘管要 ”尋尋覓覓“些聊可慰藉的物事,最終卻也不過”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羅大經《鶴林玉露》:起頭連疊七字,以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

顯然,這是一種男性視角下的評論,也就是古代文人並不是不知道女子能詩文,但從來是一種“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心態,也因此,《聲聲慢》一出,“婦人能創意出奇如此“,從未有過男性文人會想到如此的創意,這其中包含著多少羨慕激賞。

因此,張端義《貴耳集》贊: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


茶香燉魚


李清照“尋尋覓覓”,是晚年心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並不是真的為了尋找什麼,這和她晚年的不幸遭遇關係密切。

1、晚年的不幸遭遇

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李清照遍嚐了國破、家亡、夫死、收藏的文物丟失的慘痛經歷,不僅如此,更讓她痛苦不堪的,還有再嫁張汝舟並與其離婚。趙明誠死後,張汝舟以趙明誠同學的身份接近李清照,對其百般呵護,博得李清照的好感,其實他是為了得到李清照夫婦收藏的金石字畫。結果他與李清照再婚後沒有達到目的,於是對其拳腳相加,簡直是赤裸裸的家暴。

李清照忍無可忍,向官府檢具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的欺君之罪,最終離婚成功。按照當時法律,李清照被關押,後得綦崇禮相救,得以出獄。

2、尋找什麼

此時的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文物丟失、再婚失敗、坐牢等等,她“尋尋覓覓”,在尋找什麼?這只是她當時心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的下意識動作,並不是真的在尋找什麼。家庭幸福能找回來嗎?不能!趙明誠能找回來嗎?不能!丟失的藏品能找回來嗎?也不能!損失的清譽能找回來嗎?更不能!她所失去的東西都是找不回來的。“尋尋覓覓”四個字,生動細緻地刻畫了李清照此時百無聊賴的心態。

3、尋找的結果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尋尋覓覓”的結果,就是冷冷清清。她獨自一人,找來找去,什麼也找不到,找到的只有這“冷冷清清”。這種孤寂,是徹骨的寒冷,就像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悽悽慘慘慼戚”是她的心裡感受。她是才女,曾經有過幸福的生活,現在和命運抗爭,得到的也只是“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綜合來看,李清照“尋尋覓覓”,是晚年心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並不是真的為了尋找什麼。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素有名家好評,然多是著眼起頭十四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或評“無斧鑿痕”,或評“創意出奇”,更有好評認為“氣機流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些評價當然不能說不對,然只觀表現手法,不顧詞中悲意,此乃捨本逐末,不懂易安心思。

幸有梁啟超先生,算是讀懂了此詞,他感慨:

“這首詞寫從早到晚一天的實感。那種煢獨悽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嚥下。”

梁先生說的“煢獨悽惶”正是此詞的感情基調,“一字一淚”可見他感同身受,“咬著牙根嚥下”更非無情者所懂,對此,六甲番人深以為然,十四疊字不過是營造悲傷氣氛,道出清照內心的空虛寂寞、百無聊賴,此時雖有悽慘悲意,但意象仍不完整,只能算是鋪墊,我們也只能遠遠看到清照孤寂的身影,隱約聽到她在低聲傾訴。

接下來清照方才補敘季節,“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有人根據下句黃花、大雁等意象理解成秋天小陽春,但六甲番人還是認為這是春天,江南花開得早,清明前後已有花謝了,春季乍暖還寒,最易感染風寒,清照此時已是中年,孀居獨處,無人照顧,甚是可憐,所以“最難將息”,即便“三杯兩盞淡酒”,又“怎敵他、晚來風急?”,正傷心時,又見舊時大雁北飛,“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正是她另外一首詞《武陵春·春晚》所說的感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至此,我們彷彿看到冷清天氣,清照獨處孤寂,正借酒澆愁,睹物思人。

下片明顯難寫,上片已悲甚,悽意盡出,不過清照卻另起重寫眼前景物,似乎剛目送大雁歸去,低頭卻見花落紛飛,“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不禁顧影自憐“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而細雨偏又不解風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最後清照只能一聲低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欲說還休,即使說了無人懂,其中悲婉悽楚,無情者不能懂,不經孤獨者不能懂,而有情之孤獨者卻不忍再讀,再讀已是淚流滿面。

細細體會全詞意境,再回到起頭十四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清照在尋尋覓覓什麼呢?《詩詞庫》解釋“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雖然不能說不對,但總覺公式化,六甲番人認為,清照此時應是在尋覓內心的溫暖,尋覓不得才會出現內心的冷清,才會面帶悽慘悲慼。

想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溫暖的,可終其一生,又有幾人能尋到內心的溫暖呢?我的你若在,溫暖自然在,你若不在了,世界便只剩了冷清。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這是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詞《聲聲慢》,大家都很熟悉了。最有名的是開頭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連串的疊詞,瞬間就把人帶到一種孤獨無助、情態淒涼的意境之中。李清照的一生,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以北宋危亡作為分割線。在國家還是太平的時候(雖然已經是表面現象),她的生活還是過得不錯的。出身好,年輕貌美有才華,還嫁給瞭如意郎君,沒事就寫上一首詞打發時間。那時候的詞風,滿紙透出的都是閒情雅緻。看過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點都看不出憂傷的影子,倒感覺有一種幸福爆棚的“慵懶”。等到國破山河碎,匆匆南渡,最後只剩下孤身一人,晚景淒涼,寫出來的詞,無不流露出極度的感傷和悲哀。這首《聲聲慢》就是她後半生的代表作。處在這種環境下的她,還在尋找什麼?其實已經沒什麼可以尋找的了,她哪裡會不知道,不過發出一種絕望的沉吟罷了。曾經經歷過的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此時此刻,她能抓住的,也許只有回憶,也許只有空氣……



與君未央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作於南渡以後。此時國破家亡,山河凋零,李清照的詞一改往日的明媚活潑,變得悽婉哀傷。

整首詞彷彿一個傷心人在絮絮傾訴。天氣涼了,一個人冷冷清清的,喝杯清淡的酒吧,可也抵禦不了寒氣逼人。空中飛過的大雁,是曾經給我捎過信的那隻吧?菊花開得正盛,可我卻沒有心緒去採摘。黃昏飄起了秋雨,點點滴滴,打在梧桐葉上,如滿懷的愁緒在心底氤氳。

這詞極富音律感,文字優美,餘韻嫋嫋,讀來口齒噙香。連用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開首,一個孤寂、無所適從的女子如在眼前。她尋尋覓覓,在尋找什麼?

尋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夏五月,金兵攻破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俘,連同皇族貴胄、皇親國戚、文武重臣,約三千餘人,被押往金國,北宋亡。秋八月,李清照載書十五車南下,與先期到金陵的趙明誠會合。他們再也沒有歲月靜好的生活了。

此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根本不想收復北方失地。朝廷沒志氣,縱有仁人志士慷慨激昂又能如何?此時的李清照寫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尋家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破何以家為?李清照在青州的家,十餘屋書冊因兵變被焚。李清照夫婦隨官兵南下,開始了飄搖的生活。開始趙明誠在建康做知府,但是發生兵變,他們逃離建康,到了浙江。期間飽受顛沛流離之苦,藏書、金石几乎丟失殆盡。

尋夫

公元1129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當時李清照四十六歲。趙明誠和李清照不僅是夫妻,還是靈魂的伴侶。趙明誠的去世,使李清照深深地沉浸在憂傷裡。再也沒有“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歡愉,再也沒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的雅緻。剩下的只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刻骨思念。

國破,家亡,夫死,李清照怎能不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淡看雲起,靜觀花落,我是知天命之年的70後女子淡看雲起,歡迎批評指正!


淡看雲起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抒寫永恆的愁緒,表現出作者高超抒情藝術。

李清照的作品,分為前後兩個時期。該詞是作者的後期作品,寫於國破,家亡,夫死之時。


尋尋覓覓,尋找的是:國家和平穩定,家庭幸福和諧,夫妻琴棋書畫相唱和的生活。


觀點如下:


李清照的詞具有極高的語言藝術。她善於運用經過提煉的口語入詞,而且用白描的手法驅辭造意,形成淺淨暢達的特色。這方面與柳永有相似之處。


但由於經過了加工和提煉,因而不像柳詞那樣俗甚至庸俗。而是更接近李後主俗中見雅、淡而有韻的風致。從而使李清照詞的語言具有通俗、優美、清新、富有表現力等特點。


她的生活道路與那個亂離的時代緊緊連在一起,而她的文學創作又與其生活道路緊密相連。因此,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很自然地以靖康二年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以下對這個時期分別作介紹和論述。


前期(1084-1126)。


李清照18歲時,嫁太學生趙明誠為妻。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學家。他們的婚姻非常美滿,感情尤其深厚,確是一對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妻。婚後,二人雅好詞章,常相唱和。並共同從事金石學研究,校勘古籍、賞玩字畫。


他們把整個生活都建築在藝術的基礎上。十年之間他們所收集的金石書畫、文物古籍、竟多達十餘屋。李清照就在這樣一個藝術化了的家庭裡過著悠閒安逸、優裕舒適的生活。


後期(1127-1151至1156年間)。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44歲。東京淪陷,金兵擄走徽、欽二宗。北宋滅亡。即發生了有名的“靖康之難”。五月,趙構在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開始。


金人的兵火,毀滅了李清照與趙明誠美滿的家庭生活和藝術空間。他倆只得帶著最珍貴的一部分金石書畫,匆匆避兵江南。


從此,一件又一件不幸的事接連發生。亂世之際,趙明誠病死於赴任潮州太守的途中。時為建炎三年(1129)八月,李清照年僅46歲。


趙明誠的去世,對李清照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也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轉折。從此之後,李清照一身承受著國破和家亡的雙重痛苦。在奔亡道路中,金石文物又損失殆盡。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中,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走了約三千里的路程。她隻身流落於杭州、越興、台州、金華一帶。過著孤獨離沛的流亡生活。


此間,又發生了改嫁的悲劇。李清照晚年定居杭州,過著孤苦淒涼的晚年生活。在極盡寂寞悽楚中走完了人生的道路。


李清照後期的詞作,雖然直接反映社會現實的不多。但是,她丈夫的死去、自己的貧窮流浪以及改嫁的悲劇,都是那個亂離時代和封建勢力直接給她的迫害。她是一個歷史的受難者。靖康以後,國破、家亡、夫死的慘痛,使李清照憂憤深廣。


在其詞中以時代的大悲劇為背景,把個人沉重的不幸與社會的災難,個人的顛沛流離之苦、煢獨悽惶之悲、與國家的山河破碎之恨、生民塗炭之劫、緊緊結合起來。形成憂憤深沉、悽愴悲壯的格調。


綜上所述:尋尋覓覓,尋找的是國家和平穩定,家庭幸福和諧,夫妻藝術唱和的生活。

個見淺陋,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文友參與探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