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250万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锁,美国如何力挽狂澜?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后,美、英、苏三国正式确定了对德国和柏林的占领。为了便于美英军队顺利进驻西柏林,苏联同意划出三条经过苏占区直飞西柏林地区的空中航线,并为飞机提供雷达服务。可是,1948年3月,苏联突然采取单方面行动,

拒绝给飞入苏占区的飞机提供雷达导航,导致4月5日发生苏联战斗机与英国运输机相撞、机毁人亡的惨剧。

苏联为什么要单方面撕毁协议、封锁空中通道?

01 建立一个亲苏政府的愿望泡汤

1945年5月2日,柏林被苏军攻克。元气大伤的苏联就开始考虑建立一个亲苏的德国政府,确保自己西面领土的安全。1947年德国实际被划成东、西德以后,苏联就得和美、英等国家商量合作才能实现建立统一政府的计划。但是美、英等国并不买苏联的账,1947年7月在巴黎会议上,美国确定把西德纳入马歇尔援助计划的对象,这意味着把西德变成西方阵营中的反苏前沿堡垒。

战后,250万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锁,美国如何力挽狂澜?

图:德国占领区示意图

苏联人想要极力阻止德国脱离自己控制的趋势。1947年11月,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带着庞大的代表团浩浩汤汤赶赴伦敦开会。等他刚在会上说希望能达成建立统一的德国民主政府时,马歇尔就反驳说成立这种政府“是一种欺骗和幻想。”会谈不可避免的破裂。1948年2月23日美、英、法等国再次召开解决德国问题的会议,直接不邀请苏联人,自己就制定了一套建立西德政府完整的计划。

这种明显无视自己的行为极大刺激了苏联。苏联决定采取报复行为,让西方阵营看到一意孤行的后果。

02封锁柏林与空投物资

时隔一月,1948年4月23日,苏联宣布对经过苏占区去往西柏林的车辆一律进行严格检查。美国为了看看苏联人是不是真的动真格了,故意让一辆火车从西柏林地区开出,刚一经过苏占区,就被勒令停下,接受检查。

苏联还以“技术困难”为由切断了水运。除了切断交通,6月30日苏联还切断了由东柏林地区供应的大部分电力。

当时的西柏林地区有250万人口,粮食和煤炭储备只能坚持一个月,封锁却遥遥无期,整个柏林陷入危机。

地面封锁后,苏联人还一度准备封锁空中航线。只是4月15日发生的惨案让西方一下子强硬起来,派战斗机对所有运输物资的飞机护航,这一做法才压住了苏联的报复心,勉强保留住了空中航线。

利用空中航线运输物资的计划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战后,250万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锁,美国如何力挽狂澜?

图:西柏林人们望着运输物资的飞机

6月28日开始,大规模的空中援助便开始了。10月14日前,物资运输全由美军负责,但拥有250万人口的西柏林每天需要8000吨物资,美国的运力难以保证西柏林的全部需求。因此10月14日成立了英美联合空中补给线小组,总指挥就是当年负责中国“驼峰”运输计划的特纳将军。为防止苏联干扰,美军还让B-29战略轰炸机护航。到1949年5月12日封锁解除时,飞机运输的物资达到158万吨,基本满足了西柏林地区的物资需求。

03 封锁失败后被迫妥协

封锁不仅没让西方妥协,反而让苏联自己陷入了巨大人道主义危机中,而飞行员的举动却让美国颇受好评。

空运中,许多飞行员发现很多小朋友总是望着天空,于是自发地购买的一袋袋糖果,并用降落伞空投给他们。1948年的12月,飞行员还发动了个“圣诞老人行动计划”,将成千上万的小礼物空投给小朋友们。这些举动让人们盛赞美国“最具人道主义”。于是,在美国的宣传攻势下,苏联毫无还手之力,眼睁睁看着自己站到了“人道主义”的对立面。

战后,250万人口的西柏林被斯大林封锁,美国如何力挽狂澜?

图:西柏林小朋友欢呼美国飞行员运来的食物

美国又拿起“封锁交通”做靶子,在媒体上大骂苏联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以250万人的生命为代价,顺便把分裂德国的锅摔给了苏联。更要命的是,苏占区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当美国发起反封锁运动以后,苏占区和东柏林根本无法得到煤炭和钢铁,很多工厂被迫关停,工人失业又进一步造成许多东柏林居民逃亡西柏林地区。

面对人道主义危机和美国的反封锁,斯大林选择了妥协。苏联不仅主动恢复对西柏林地区的电力供应,还发还了扣押的全部火车。1949年5月4日达成协议,宣布5月12日零时解除封锁。到这时,建立一个亲苏的德国政府的目标自然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二战后,苏联第一次与西方阵营的“比赛”就这样败下阵来。

参考文献:

1、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

2、牛勇:《英国与柏林空运》,《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