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於連在特定時代下的一場人生悲劇!

長篇小說《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1815年,法國迎來了復辟王朝時期的社會生活。教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新貴的卑鄙庸俗、利慾薰心,填滿了1815年到1830年這十五年的時間。而於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紅"與"黑"相交替的年代。

《紅與黑》:於連在特定時代下的一場人生悲劇!

主人公於連是老木匠索雷爾的兒子。他天生俊美又聰穎不凡,憑著超常的記憶力年紀輕輕就能用拉丁文完整背出《聖經》來。當地市長髮現了於連的這一才能,將於連請到了自己家裡當家庭教師教育自己的三個孩子。就在這段日子裡,於連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過上了逍遙得意的生活。遭人告發後使得事情敗露,於連逃離了市長家,進了神學院。在神學院裡,於連又與神學院院長有了一段不淺的交情。經神學院院長舉薦,於連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了私人秘書,很快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謹言慎行而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侯爵知道後雖氣憤不已,但因為痛愛女兒最終還是給了於連一個軍職頭銜並準備為準女婿的前途鋪路。但在教會的策劃下,與於連曾有私情的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於連。於連的飛黃騰達之路功潰一匱,毀於一旦。一時被怒火衝昏了頭腦的於連,因為開槍擊傷了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臺。

《紅與黑》:於連在特定時代下的一場人生悲劇!

讀罷全篇,我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於連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因此他日後能躋身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中。什麼是幸福?怎樣才能得到幸福?這是個困惑著人類幾千年的問題,它也同樣困惑著於連。在他心目中,幸福並沒有確切的標準,只是在他的心計、在他的警覺、在他的一個又一個的“作戰計劃”及其實施當中的。他因第一次擺脫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為德·萊納夫人面前履行“某種職責”而幸福;為驕傲的瑪蒂爾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為自己的一次次發跡而感覺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發誓寧可死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他渴望能夠擁有尊貴的地位,得到眾人的欽羨。為此,他製造了一個又一個“作戰計劃”,使出各種卑鄙、虛偽的手段,這一切都使他將自己的“超人”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但他畢竟內心還保留著真、善的一面,因此每每在“獲得幸福”之時,他又會捫心自問,陷入深深的自責。所以,他的計劃又總是漏洞百出,總會讓人懷疑!

《紅與黑》:於連在特定時代下的一場人生悲劇!

於連的這種幸福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標準為標準的,是為了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際上,他並沒有獲得多少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反倒使自己時時刻刻都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中,感受不到踏實、安定。僅僅是自己告訴自己感覺到“快樂的到了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就像“野心家實現後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這些所謂的幸福僅僅是表象,暫時的滿足,暫時的安慰!於連得到了表象而犧牲了本質,並最終迷失了自己。當他得知德·萊納夫人的一封揭發信斷送了他的前程,把他歷經千幸萬苦打開的通往上層社會的門無情地封鎖住時,他選取了最直接、卻又最愚蠢的方法——結束德·萊納夫人的生命!這樣也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作為一部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中的主人公,於連,作者給予他的是深切的同情。小說的主旨是希望透過人對慾望的執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現實。這大概也正是《紅與黑》能夠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所在吧!

《紅與黑》:於連在特定時代下的一場人生悲劇!

於連賴以向上流社會“攀爬”的兩次與時代風雲緊密相聯的戀愛就這樣失敗了。在那個時代的法國,貴族階級佔統治地位的上流社會中,是絕不會容許一個平民階層的青年擠進來的。它必然要通過種種方式把這種青年排擠出去,毀滅掉。高貴的出身剝奪了個人性格的力量,而一個沒有個性的人當然也不會被判處死刑 ! 於連想要穿越充斥著平庸的灼熱沙漠,他野心膨脹,費盡心機的利用愛情、利用女人、利用教會。可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卻不能不讓人感到真情的流露。

"紅"與"黑"到底代表著什麼?是拿破崙時代的軍服與復辟時期教會的黑衣?還是德雷納爾夫人的鮮血與瑪蒂爾德小姐的喪服?我不敢確定,但我還是認為: 於連追求人生的意義,是火熱的。而在那樣的一個社會中,那些為了自己利益而拼命奔波,卻並不理解自己存在的真正意義的人,才是真正地被黑暗籠罩著的人吧!

《紅與黑》:於連在特定時代下的一場人生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