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炮可以“客串”間瞄壓制火炮麼?

坦克炮可以“客串”間瞄壓制火炮麼?

通常來說,對地面目標實施間接瞄準火力壓制都是大口徑榴彈炮、加農炮以及迫擊炮的專長。不過,以直射打擊敵方裝甲目標為主的長身管坦克炮,偶爾也會客串起間接瞄準火力壓制的角色。

以裝備設計定位來看,主戰坦克最重要的使命是對付敵方主戰坦克、裝甲戰車或固定火力點,基本上以直瞄射擊為主。我們談到主戰坦克的主炮射程時,多指直射距離,加之車內空間有限,因此坦克炮的最大射擊仰角都很小。例如,蘇聯D-10系列100毫米坦克炮的最大射擊仰角為17°,2A46系列125毫米坦克炮為14°。歐美各國裝備的坦克炮最大射擊仰角相對要大一些,如萊茵金屬120毫米系列坦克炮達到了20°。

坦克炮可以“客串”間瞄壓制火炮麼?

在最大射擊仰角的狀態下,坦克炮發射榴彈、碎甲彈或者多用途彈是完全可以實現遠距離間瞄射擊的。比如,蘇聯D-10系列100毫米坦克炮在射擊仰角17°、發射榴彈時的最大射程可達16千米,比D-30型122毫米榴彈炮早期型號發射普通殺爆榴彈時的射程還遠。2A46系列125毫米坦克炮雖然最大射擊仰角只有14°,但是在這一狀態下發射榴彈的最大射程也達到了9.4千米。從這一點來看,主戰坦克以大口徑主炮射擊數千米距離上的目標,確實可以充分發揮出裝備的最大潛力。

坦克炮可以“客串”間瞄壓制火炮麼?

不過,從火炮本身的性能、火控系統的設計,以及部隊裝備體系、戰術來說,坦克如果作為“兼職自行榴彈炮”使用,還需要克服幾個難點。首先,各國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的大口徑主炮,除了英國“挑戰者”系列依舊採用線膛炮,其他採用的都是滑膛炮。作為坦克主炮,滑膛炮相比線膛炮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壓、更適合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壽命長等,但是隻能發射尾翼穩定榴彈,不能發射自旋轉穩定彈。因此,如果是發射榴彈間瞄射擊同樣遠距離上的目標,滑膛坦克炮的精度不如採用線膛身管的榴彈炮。

此外,因為膛壓高,滑膛坦克炮的身管壽命也遠遠低於榴彈炮,而造價卻高於後者。如同樣發射榴彈,大口徑滑膛坦克炮的身管壽命一般只有2000發,而D-30型122毫米榴彈炮據稱可達20000發,是前者的10倍。以達到同等作戰效果計算,使用坦克炮的效費比要遠遠低於榴彈炮。

坦克炮可以“客串”間瞄壓制火炮麼?

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的先進綜合式火控系統是為了直瞄射擊而設計的,也不適合進行遠距離間瞄射擊。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採取的辦法是:指揮員在指揮車內利用專門開發的坦克間瞄射擊諸元計算器進行射擊諸元解算,然後以口述的形式下達給各輛坦克。每輛坦克的炮長將火控系統轉換到人工裝表工況,手動輸入射擊諸元參數,再按下擊發按鈕。也就是說,裝甲兵使用炮兵技戰術,實現了坦克曲線射擊。

其實,這一解決辦法採用的還是最落後的炮兵技戰術。因為坦克的火控系統無法像自行榴彈炮那樣對遠距離間瞄目標實現自動解算諸元、自動調炮,只能採用人工口述、手動裝表調炮這種非常落後的模式。而且,如此多的主戰坦克密集排成一線以靜對靜的方式進行間瞄集火射擊,如果遭到敵方反坦克火力的快速反擊,損失會相當慘重。

應該說,在現代戰場上,部隊編成和戰術日益強調多軍兵種聯合作戰、合成化,根本不可能出現需要主戰坦克“遠近通吃、包打天下”的局面。如果要對付10千米距離上的目標,既可以使用高大上的攻擊機、武裝直升機近距支援以及遠程多用途導彈系統實施“斬首”,也可以中規中矩地由各型122毫米榴彈炮“出面擺平”,最不濟也可以叫來各型120毫米迫榴炮依靠高射速密集覆蓋“清場”。在這種情況下,坦克主炮發射榴彈打擊遠距離目標多半會淪為難有用武之地的“屠龍技”。

與之類似,歐美曾經計劃為主戰坦克裝備可編程制導炮彈,憑藉主炮較遠的間瞄射程用於反武裝直升機,後來也是不了了之。原因無他,反武裝直升機已經超出主戰坦克的能力範疇,還是交給其他更能夠勝任的武器平臺吧。因此,主戰坦克在應急情況下偶爾客串執行遠程火力壓制任務問題不大。只是不能將這一做法全面推廣,成為主戰坦克的主業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