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即使再好的軍備武器,一旦出生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那麼它真正的潛力就很難被髮揮出來。輕型坦克就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東線的輕型坦克很快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重型坦克。今天的主題“托爾迪”坦克(Toldi)就是匈牙利第一批大規模製造的自研坦克,其命運和德國眾多的輕型坦克也非常相似。

匈牙利的坦克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匈牙利造成了不可恢復的重創,1920年《特里亞農條約》讓該國喪失了72%的領土和64%的人口,同時匈牙利還失去了百年的出海口“羅地亞海港”。簽完協議後該國忍受著屈辱長達18年之久,直到1938年“維也納仲裁裁決”後失去的領土才得以歸還,一些學生和文人雅士也開始歌頌祖國的新篇章。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1920年匈牙利簽訂的《特里亞農條約》


《特里亞農條約》對匈牙利來說是恥辱的,該條約不僅割據了他們的土地,上千萬名匈牙利百姓一夜間變成了無家可歸;最致命的是條約還禁止匈牙利製造或者購買坦克裝甲車,因此匈牙利在軍事武器方面的起步比協約國晚了將近10多年。

一戰結束之後德國也被禁止“私有”大型軍備武器,所以在1920年匈牙利偷偷的從德國手裡購買了14輛LK.II輕型坦克,很快事情被協約國發現,並試圖收繳這一批坦克。但匈牙利也不傻,14輛LK.II輕型坦克被隱藏得非常好,協約國士兵找了很久一直沒找到。

1927年匈牙利和戰勝國意大利簽訂了“友誼、合作、交流”協議,該協議成為了匈牙利的“通行證”讓他們順利的從意大利購買了一輛原型坦克,到了1928年又從英國進購了一輛。這已經違反了《特里亞農條約》的規定,所以經過再三協商後,於1931年匈牙利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購買武器裝備;同年向意大利購買了5輛菲亞特3000B坦克,1934年至1936年之間又從意大利進口了150輛CV 33和CV 35坦克。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匈牙利正在檢查德國LK.II和意大利菲亞特3000B坦克


從瑞典蘭德斯維克L-60到匈牙利的托爾迪坦克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的軍隊都在暗地裡湧動著,每個國家都能察覺到一場大規模的衝突即將來臨。所以1938年匈牙利也開始變得“膨脹”了起來,他們已經無視《特里亞農條約》的約束,宣佈其武裝部隊進行全面現代化更迭,同時一支裝備齊全的匈牙利裝甲部隊也隨之誕生。

其實匈牙利擁有完整發達的工業體系,所以生產坦克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什麼難事。匈牙利的工程師尼古拉斯·斯特勞斯勒(Nicholas Straussler)在1937年就推出了V-4輕型坦克的原型。這一輛坦克的懸掛系統和V-3坦克一致,並沒有什麼新穎的設計,早在1934年至1935年剛開始設計時就受到了英國和日本的關注,但後來也沒能達成任何合作。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匈牙利的V-4輕型坦克


1937年,匈牙利開始了三種原型坦克的試驗,分別是V-4坦克、1號坦克以及從瑞典引進的蘭德斯維克L-60坦克;V-4坦克使用的是40毫米的主炮、德國1號坦克和蘭德斯維克L-60坦克使用的都是20毫米的坦克炮,火力方面V-4坦克顯然更勝一籌,40毫米的主炮毋庸置疑能夠摧毀同一時期大多數輕型坦克。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瑞典的蘭德斯維克L-60坦克


然而完成初步試驗後,瑞典L-60坦克被證明更實用;L-60坦克的設計更加適合現代戰爭,尤其是坦克的“扭杆懸掛” 系統能更好地提高坦克的機動性;傾斜的前裝甲再加上寬敞的內部空間,足以讓L-60坦克擊敗V-4和1號坦克。尼古拉斯·斯特勞斯勒設計的坦克讓匈牙利軍方拋棄後,他就移居英國並在二戰期間與盟國合作,包括登陸諾曼底時的兩棲坦克都採用了他設計的傳動系統。

L-60坦克是匈牙利獲得了瑞典授權的第一批量產坦克,並在後來命名為“托爾迪”坦克(Toldi);托爾迪本身是匈牙利民間傳說的英雄人物,用此人命名坦克也代表著匈牙利軍方對坦克寄予了更多的厚望。完成試驗比較後,軍方委員會對托爾迪坦克進行了幾處改進;懸掛系統和車體保持不變,拖帶輪比之前更低,炮塔形狀經過了略微調整,武器使用的還是原來的20毫米麥德森坦克炮。

最初匈牙利對20毫米的麥德森坦克炮還頗為滿意,但是原廠對該炮授權生產的要價太高,所以匈牙利軍方用25毫米的博福斯炮(瑞典產)或者國產的“格鮑爾”(Gebauer)坦克炮來代替,同時37毫米和40毫米的坦克炮也成為了他們的備用武器。

以上的設計方案看似已成定局,怎料坦克生產時配備的卻是瑞士索洛圖恩20毫米反坦克炮,而且匈牙利還獲得了該炮的授權生產。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瑞士索洛圖恩坦克炮是屬於德國萊茵金屬的產品,鑑於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所以該炮被瑞士的“傀儡”公司所生產。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瑞士索洛圖恩反坦克炮,100米時可以穿透35毫米的裝甲,300米時可以穿透27毫米的裝甲


托爾迪坦克的重量為8.5噸,使用的是德國155馬力的比辛-NAG發動機(Busing);另外該坦克使用的是5檔“行星式齒輪變速箱”足以讓坦克的最高時速達到50公里/小時;油箱的容量為253升,在公路上可以連續行駛220公里左右。坦克內部的備用彈藥一般為208發反坦克彈藥、2400普通機槍彈藥;炮塔上還可以額外安裝一挺機槍;潛望鏡等光學器件都是從德國進口的。

托爾迪坦克有3名機組人員,戰鬥艙和駕駛室具有非常良好的通風性能;車長可以在炮塔右側的指揮塔內工作,裡面配有7個觀察裝置,其中包括潛望鏡在內,可以做到有效的觀察戰場動態;駕駛員的觀察口則在坦克左邊裝甲上,需要時可以打開。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匈牙利的托爾迪坦克正在試圖穿越河流


托爾迪坦克的大規模生產

匈牙利兩大軍工企業是甘茨工廠和馬瓦格工廠,在1937年12月下旬和軍方簽訂了第一批坦克訂單之後,並沒有馬上生產;第一是他們嫌棄軍方購買坦克的價格過低,第二匈牙利國內缺少很多坦克必要的配件,所以坦克的生產任務被迫停止。直到1939年2月雙方才達成共識,軍方定製的80輛坦克分別由馬瓦格和甘茨工廠共同製造;這一批坦克在1940年4月開始陸續移交給軍方,最後一輛也在1941年3月完成生產。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托爾迪1號坦克在東部戰線時正在橋上行駛


第二批生產的坦克被命名為托爾迪2號坦克(Toldi II),該坦克的大部分零配件都 是由匈牙利自己製造,而且還在坦克上增加無線電通訊系統,炮塔上的裝甲也比之前更厚。第一代坦克和第二代坦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第二代”增加了可見的無線電天線,但是第一代坦克在後來也逐漸裝上通信系統,所以兩種坦克的區別也越來越小。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托爾迪2號坦克,增加了無線電,炮塔裝甲也更加厚


托爾迪2號坦克總共製造了110輛,在1940年後期索洛圖恩20毫米反坦克炮已經不能滿足戰爭使用,所以匈牙利軍方把80輛托爾迪2號坦克的武器改成40毫米的火炮,其中彈容量為55發。這種火炮是從突朗坦克上的42毫米火炮改進而來的,火力比之前的索洛圖恩反坦克炮強很多。另外,坦克的炮塔後面還增加了一個置物架,而且還標有“Toldi IIA”的英文字樣,坦克的重量增加到了9.3噸,比之前足足重了1噸。

坦克最後一次改進是托爾迪3號坦克(Toldi III);裝甲比上兩代更厚,炮塔裝甲和前部裝甲的厚度達到了35毫米;彈容量也增加到了87發,可能是這種改進型坦克並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最終只生產了12輛。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托爾迪3號坦克,上面的數字代表裝甲的厚度


戰鬥中的托爾迪坦克

第一批托爾迪坦克在1941年4月首次參加戰爭,就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簽訂完“和平友好”條約的4個月後,匈牙利軍隊就入侵了南斯拉夫。其中,匈牙利軍隊有兩個機動旅和一個騎兵旅,每個旅各有18輛托爾迪輕型坦克。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入侵南斯拉夫時,領頭的是托爾迪1號坦克,第二輛是意大利的L3 / 35戰車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匈牙利總共有81輛坦克參加戰鬥,其中包括一部分是39M Csaba裝甲車,但絕大多數都是托爾迪坦克。到了1941年10月,又有14輛托爾迪坦克被運往東線,但是在這一批坦克中有兩輛還未投入戰鬥就已經出了問題,所以由同一趟列車運回工廠維修。

在整個東線戰爭中,早期生產的托爾迪坦克很快就被軍隊嫌棄;原因是索洛圖恩20毫米反坦克炮剛開始還可以應付BT、T-26等輕型坦克,隨著蘇聯的中型坦克陸續抵達戰場,托爾迪坦克的武器變得越來越沒用。雖然在戰鬥中沒什麼用,但是托爾迪坦克還有良好的通訊系統,所以後來被當作偵察車來使用。

托爾迪坦克最根本的問題是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可靠性差,特別是在東線戰爭中,坦克一旦進入泥濘道路就會越陷越深,比辛NAG發動機雖然可以達到155馬力,但是它根本無法帶動9.3噸重的坦克。匈牙利設計師們也無法解決坦克機動性低的問題,所以軍方把一部分維修員調到前線去維護坦克。1941年11月維修員返回匈牙利時報告裡寫著:60%的坦克故障都是自然發生,而非戰鬥造成;而且在1942年時,有17輛托爾迪坦克參與蘇德戰爭,到了1943年返回匈牙利時只剩下兩輛坦克。由此可見托爾迪坦克的可靠性是多麼的不盡人意。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在東部戰線發生故障的托爾迪坦克,由一輛德國運兵車託著,該車使用的也是155馬力的比辛NAG發動機


在蘇聯反攻戰役中,各種類型的托爾迪坦克都被匈牙利用來對抗蘇聯;1944年6月,仍然有129輛托爾迪坦克在服役,其中包括66輛托爾迪一代,63輛托爾迪二代。這些坦克在蘇聯的T-34-85、IS-2重型坦克面前不堪一擊,所以到了1945年匈牙利戰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被蘇軍擊毀的托爾迪坦克,用幾塊石頭還可以把它固定住


“托爾迪”坦克,匈牙利突破困境的無奈之作

在布達佩斯被蘇軍摧毀的托爾迪坦克,背景的列車上是一輛匈牙利的突朗2號坦克


其實托爾迪坦克的原型“蘭德斯維克L-60”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坦克(我上幾篇文章中講過),它被譽為是同一時期最好的輕型坦克。蘭德斯維克L-60坦克服役於各國軍隊很長的一段時間;在瑞典服役至1950年代中期,在愛爾蘭服役至1960年,在多米尼加共和國一直服役到2000年左右。同時蘭德斯維克L-60坦克還不斷的進行現代化演變,比如瑞典的Strv.74中型坦克就是在此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而且L-60坦克的扭力杆懸掛系統也一直沿用至今。

反觀托爾迪坦克的失敗,是因為匈牙利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改進坦克;匈牙利不像瑞典,它處於戰爭的中心位置,很多武器還沒有設計成型就被送往前線。而托爾迪坦克在東部戰線中也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蘇德戰爭後期重型坦克和反坦克炮已經非常飽和,而托爾迪坦克的作用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要防禦沒防禦,要火力沒火力,托爾迪坦克只是德軍在東線的炮灰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