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坦克”: 領略21世紀的戰象

2019年3月7日

撰稿人:傑伊·海明斯

翻譯:夫子小譯

不做“坦克”: 領略21世紀的戰象

戰象雕塑


AK-47步槍、火箭榴彈、手槍和左輪手槍、幾門炮和一些自制火器。然而,他們還有戰象。

一提到“戰象”這個詞,人們就會立刻想到古代戰場。

人們會想到偉大的迦太基將軍漢尼拔率領大軍和四十頭大象穿越阿爾卑斯山,或者想到某個的古印度戰場,或者中世紀東南亞某個王國的軍隊。

人們當然想不到有人會把這些體形巨大的動物用於現代戰爭,更不用說用於現在的戰爭了。然而,儘管看似不合時宜,但我們這個星球上仍有一支軍隊擁有戰象,這支軍隊名為克欽獨立軍(KIA),它控制著緬甸北部的大片領土,其中部分控制區一直延伸到北部與印度東北部和中國南部接壤的地方。

不做“坦克”: 領略21世紀的戰象

亨利·莫特在《穿越羅納河的漢尼拔》(1878年)中描繪的戰象


克欽族是一個獨特的民族,由該地區的一些土著部落組成,稱為克欽邦。他們大多是基督教徒,因而成了緬甸的宗教少數派。

他們居住的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玉石,其中大部分走私到了中國。自1961年以來,克欽族為爭取獨立而一直在與緬甸政府作戰。

克欽獨立軍的武器簡陋而且種類有限,使用著許多其他第三世界反叛民兵使用的典型武器類型: AK-47步槍、火箭筒、手槍(彈匣式手槍)、左輪手槍、少量的火炮和一些自制武器。然而,他們還有戰象——世界上可沒有其他軍隊使用戰象了。

克欽邦的地形是地球上最崎嶇不平、無法通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的植被主要由茂密的叢林組成,再加上該地區的地形——多山,有許多峽谷、陡坡和深谷——使得大片地區甚至連性能最優良的越野車也無計可施。

不做“坦克”: 領略21世紀的戰象

克欽邦在緬甸的位置照片,由TUS提供

這給叢林最深處的游擊隊提供補給和武器帶來了極大的後勤困難,因為那裡車輛無法進入。這就是大象的用武之地了。

克欽獨立軍的大象軍團由大約40到50頭大象組成,大象用於向極其偏遠和難以接近的地區的戰士運送武器和物資。

不做“坦克”: 領略21世紀的戰象

克欽獨立軍

因此,它們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當做“中世紀或古代的坦克”用的戰象——當然,用大象對抗裝備有火箭筒、自動武器和強力火炮的現代軍隊是完全自殺的。然而,就叢林中的軍事後勤需求而言,即使在現代科技時代,也難以找到這種身大皮厚的動物的對手。

大象比任何一群人有更大的負重能力,這意味著大象可以讓游擊隊長期駐紮在野外,這對於像克欽獨立軍這樣的寡不敵眾的部隊來說是理想的,克欽獨立軍依靠秘密襲擊和游擊戰去攻擊數量更大、裝備更好的政府軍。

說到隱形,這是大象戰勝車輛的另一個領域。幾英里外都能聽到吉普車或摩托車在叢林中飛馳的聲音,但大象可以悄悄穿過植被,在離人們僅幾碼的地方經過,而不會有人察覺——任何有幸在野外遇到這些大型生物的人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它們不會像汽車一樣陷入泥沼,並且可以輕鬆地穿過漲水的河流,而不需要橋樑。此外,與吉普車或摩托車不同,大象的燃料是叢林,而不是汽油或柴油,後者必須運到偏遠地區。

不做“坦克”: 領略21世紀的戰象

戰象

與克欽獨立軍使用戰象的情況雷同的是,戰象在上個世紀也曾服役於另一支更有名的軍隊: 越南戰爭期間的越共。像克欽獨立軍的大象一樣,越共的大象沒有用於作戰,而是被游擊隊用來運送有價值的物資、武器和彈藥穿過叢林最茂密和最不可滲透的地方。可悲的是,為了切斷越共的補給線,美國駐越南部隊有時會屠殺他們懷疑被敵人利用的整群大象,用攻擊直升機上掃射這些動物。

雖然戰爭中使用大象不應該發生在這個許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時代,但不幸的是,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到克欽衝突得到解決——解決衝突可沒那麼快。

因此,在我們星球上這個偏遠、幾乎無法通行的地區,在可預見的未來,4000年來使用大象作戰的傳統很可能會保持下去。

譯者小記:

不做“坦克”: 領略21世紀的戰象

克欽獨立軍軍旗


克欽獨立軍成立於1961年,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為宗旨的民族自治武裝,部隊主體為克欽族(景頗族)。成立以來,同其他緬北地區自治武裝一樣,一直處於與力圖廢除其自治的緬族控制的緬甸政府的打打停停狀態。《紐約時報》2009年估計克欽獨立軍兵力約為4000人,下轄五個步兵旅和一個摩步旅。大部駐守在靠近中緬邊境一線。克欽獨立軍自稱有兵力10000人,另有10000後備兵源。2012年外界估計克欽獨立軍兵力約為8000人。該軍裝備的武器主要是AK-47步槍、火箭筒、手槍、少量的火炮和一些自制武器。軍費主要來自境內玉礦、金礦和木材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