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祕密」伊人究竟在何方

夢想的追尋,總難免經歷考驗;尋訪珍貴的人與事,更需穿越道路崎嶇。當目標彷彿就在前方,卻若即若離,似遠忽近,是否能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可以遵循呢?

《詩經‧秦風‧蒹葭》篇是許多人反覆吟詠的美麗作品,“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深刻描述出了許多人在追尋愛情過程中歷經考驗,伊人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

然而在這首詩中被苦苦追尋的“伊人”究竟是誰呢?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詩詞中的秘密」伊人究竟在何方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回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回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蘆葦密密又蒼蒼,潔白的露水凝結成霜。我思念的那個人哪,就在河水之旁。逆著水流去尋找,道路險阻而漫長;順著水流去尋找,彷彿就在水中央。蘆葦密密又蒼蒼,潔白的露水還沒全乾。我思念的那個人哪,就在河水邊上。逆著水流去尋找,道路險陡而攀升;順著水流去尋找,彷彿就在水中高地上。蘆葦一片密密又蒼蒼,潔白的露水還沒消融。我思念的那個人哪,就在河水岸旁。逆著水流去尋找,道路迂迴而彎曲;順著水流去尋找,彷彿就在水中沙洲上。

在秋日的清晨,晨霧瀰漫,露水還在葉片上呢,雪白的蘆葦隨風搖晃著,那心中思慕的人哪,她彷彿就在水邊,卻不知應該如何才能接近她。……

「詩詞中的秘密」伊人究竟在何方

“蒹葭”就是蘆葦,這首詩分為三段,藉由換用辭彙來營造層層遞進的效果。蒼蒼、悽悽、采采,都是茂盛的樣子,然而又有色彩上愈加明亮的效果。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露水剛結成霜,露水還沒有曬乾、露水即將消融,這顯示出時間的改變,太陽熱度的增加。晨霧終於散去了,伊人的身影也愈加清晰。……“伊人”就是“那個人”,這樣的稱謂也可見追尋的對象在詩人心目中的份量。

但是要怎麼樣才能讓伊人與自己一同歸去呢?詩人先是選擇逆流而上,卻發現道路漫長、道路攀升、道路迂迴不定;最後,他決定順流而下,就看見伊人已經在那水中沙洲上了!

有趣的是,詩中伊人的身影忽遠又忽近,一時在水中,一時又在岸旁;逆流固然可以看見她,順流更能夠接近她,如此飄忽的蒙太奇場景,方向東西南北錯亂,難不成伊人非人,不免讓人心生疑竇了。

其實這正是本詩高明之處,詩人所述並不是一個實景,而是一個心境;因為追尋的過程充滿考驗,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呀。

「詩詞中的秘密」伊人究竟在何方

清朝沈德潛評析〈蒹葭〉這首詩說:“蒼涼彌渺,欲即轉離。名人畫本不能到也。”〈蒹葭〉朦朧的色調,似真似幻的場景,是連最好的畫家都無法描繪出來的呀!

〈蒹葭〉確是一首尋訪伊人的詩,但根據古人的說法,〈蒹葭〉可不是一首情詩,它是描寫“遵禮”與“訪賢”的。

“伊人”是一位隱居在水邊的賢者高士,人們因為仰慕他而想要去見他。而詩中最關鍵的“溯回”、“溯游”兩句,就是在比喻“逆禮”或“順禮”的不同。能夠遵循禮節去尋訪,賢者、高士自然會接近;不懂得順禮,那麼所有的人才都會離棄自己而去。

殷商末年,紂王荒淫無道,姜尚隱居渭水邊終日垂釣為事。西伯姬昌(後來的周文王)出門打獵,與姜尚不期而遇。姬昌向姜尚請教治國的道理,談得非常投機,他說:“您就是太公曾經預言會到來的那位聖人吧!”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同回宮,並拜他為太師,尊稱“太公望”。

姜太公後來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的王業。

漢朝時,高祖劉邦寵愛戚夫人,生下了趙王如意,想要改立他為太子。原配呂后趕緊找張良想辦法。張良教導太子卑辭安車以迎商山四皓。太子果然非常有禮節地請出了這四位隱居在商山上的老人,並時時將他們帶在身邊。

在一次宴會中,劉邦看見了商山四皓,他非常驚訝,問道:“我邀請你們已經好幾年了,你們總是逃避我,現在為什麼卻自己跑來,跟在我兒子身邊呢?”

四位老人說:“陛下,您總是看不起人,又喜歡罵人,我們義不受辱啊,只好躲起來了。但是太子為人非常地仁孝,又對賢士有禮貌,天下人沒有一個不是伸長了脖子等著為太子效命呢,所以我們就來了。”

宴會結束後,劉邦對戚夫人說:“我是想要換掉太子,但是他翅膀上毛羽已經長好了呀,很難再動搖他了!”

尊重與禮節,不正是人倫的最基本道理嗎?不論是愛情的追尋,賢者的探訪,國家的統治,循序漸進,依禮而行,才能贏得對方的真心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