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建制沿革

 清顺治四年(1647),大盘山区暴发了“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白头军起义。号称义军“三十万”,造成“东南大震”的形势。翌年,清廷一面派重兵镇压,进行血腥屠杀;一面划东阳、永康、缙云、仙居四县交界的大盘山区拟设县治,称“四平县”。编制《十户册》,肃清“盗匪”。康熙初年,白头军被镇压后撤县。光绪十一年(1885)又因“盗贼啸聚”设永仙县丞署,还移金华协都司(亦称八堡山巡防都司)于此。民国初年撤销。民国24年(1935)8月,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划永康、东阳、缙云、仙居、天台五县之边缘山区,设“大盘山绥靖区”,俗称“五平县”。

磐安建制沿革

  民国28年(1939),浙江省长黄绍竑等为了在磐安山区建立“持久抗战根据地”,计划“今后吾浙东抗战军事扩大,则全省之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一切重要机构,将以大盘山为一安布生息之区。保卫大浙江,收复大浙江,其军事政治惟大盘山区域为前方与后方之惟一重要性”。因而撤销“大盘山绥靖区”,改设县治。重新划缙云之双峰、金峰、润川、龙门、湖中5乡,永康之盘峰、五美、翠峰3乡,天台之飞山乡,东阳之33、36、32(部分)28、29、30等都乡为县境,总面积1162.27平方千米。县名初拟仍以大盘山命名,为盘山县。上报后,国民党重庆当局以为,在辽宁省营口市北的辽河平原上已有一个盘山县,不宜重复。将设县报告退回浙江省政府重新拟名。浙江省黄绍竑、阮毅成等,根据荀况《荀子?富国》中“则国安于盘石”之句“盘”者通“磐”,“盘石”即“磐石”,比喻牢固不可摧毁之意,取“磐石之安”义而命名磐安。上报后获得批准。磐安县在抗战烽火中的1939年7月1日诞生,驻地大盘。

  1949年10月30日解放,建立磐安县人民政府,县城从大盘迁至安文镇。1958年在“大跃进”中撤销磐安县,全境并入东阳,历时25年。由于磐安山区与东阳自然条件的差异,再加上长期以来“左”的影响很深,山区优势得不到发挥,山林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8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恢复磐安县。

  磐安350年来,经历了四平县、县丞署(协都司)、 绥靖区(五平县)、磐安县、撤销磐安县、复建磐安县等历史沿革。


磐安建制沿革


 磐安是年轻的山区县。1939年设县,1958年并入东阳,1983年恢复县建制,县名出自《荀子•富国》中“国安于盘石”之说,意为“安如磐石”。县域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人口21.31万人。下辖7镇5乡2街道、216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

  区位独特,活力无限。磐安有“浙江之心”之称,是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辐射圈结合部,到四大都市区都在2个小时之内。正在推进中的金台铁路、杭温高铁、杭绍台高速均过境内。进入“高铁时代”后,40分钟即可到达杭州,不用2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区位条件不断改善为磐安加快发展、后发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现代农业、生态工业、休闲旅游、建筑业、电子商务、清洁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62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16.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621元、17809元,增长9%和10.2%。

  生态大县,天然氧吧。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灵江四大水系的共同发源地,是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9%,林木蓄积量562.6万立方米,森林年生态价值达74.8亿元。出境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98.1%,PM2.5常年平均25 微克/立方米,县域负氧离子平均值3567个/立方厘米,被誉为“浙中水塔、天然氧吧”。

  旅游胜地,养生福地。旅游资源丰富,集原真山水、地质奇观、文化古村和奇特民俗为一身,有百杖潭、十八涡、舞龙峡等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10多处,以及25个古朴优美的古村落,大盘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有“玉山古茶场”“孔氏家庙”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赶茶场、炼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8项,其中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是非遗大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了“樱花谷、杜鹃谷、玫瑰谷”等“五大花谷”,推出了“共享农屋•磐安山居”等项目,大力培育森林生态养生、中药康体养生等系列产品,“乡村慢生活+中医药健康养生”的主体业态加快形成,“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的品牌不断打响。

磐安建制沿革

  千年药乡,特产之乡。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则是全国唯一以中药材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县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种植面积8万余亩,“浙八味”中白术、元胡、玄参、贝母、白芍主产磐安,俗称“磐五味”。“江南药镇”被确定为省首批特色小镇,“浙八味”特产市场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是第二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磐安是“中国香菇之乡”,年鲜菇出口量占全国50%以上。磐安是“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列入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共有茶园面积8.7万亩。磐安还是“中国香榧之乡”“中国高山茭白之乡”。此外,板栗、猕猴桃、山茶油、土鸡、高山蔬菜等绿色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

  平安山城,道德高地。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百姓安居乐业,是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先后涌现了感动中国人物、孝老爱亲模范陈斌强,最美母亲、把儿子背进浙江大学的韦慧娟等道德模范。社会和谐稳定,是首批省级“平安金鼎”县,有望实现省级平安县“十四连创”。

  当前,磐安正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以“往实处干、朝前列走、向潮头立”的姿态,矢志不移推进“八八战略”,朝着实现“五大愿景”、建设“五个磐安”目标迈进,全力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