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人心裡都有點擰巴?不懂這點,跳進500強企業也白費


跳槽的人心裡都有點擰巴?不懂這點,跳進500強企業也白費

孔子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本意是說,有智慧的人會選擇跟隨明智的主人。現如今,卻被一些有心人當做名正言順的跳槽理由。

就在前幾天,閨蜜小敬又遞交了辭職信。她看到我吃驚的樣子,不免說上一句“辭職有什麼大不了的,跳槽的人多了,年底扎堆兒的就更多了。”

小敬說的倒是不假,身邊90後的朋友一年跳一次的絕不算是新鮮事,一年跳個兩三次的也大有人在。甚至還爆出了金句“跳槽一直爽,一直跳槽一直爽”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真的跳爽了的人估計也沒幾個吧,不然你回他一句“要不我也跳吧”,對方怎麼會回你一個180度大大的白眼“你快歇了吧,要不是沒辦法,誰願意折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你跳槽了嗎”成了一些職場人碰面的寒暄語,於是乎跳槽成了一種潮流,好像一個沒有跳槽經歷的人,就是新新人類。

不過還是有一些糾結、擰巴、顧慮重重的職場人,面對跳槽時,會有諸多顧慮,比如工作多久適合跳槽呢,年前跳還是年後?跳槽後選擇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情況最該跳槽?跳槽了工資沒有以前高,工作比以前累怎麼辦?

看吧,所有問題的背後,“我要跳槽嗎”“我該怎麼跳”才是職場人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

其實,跳槽沒那麼難把握,換個方式問自己,答案就顯而易見了:跳槽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跳槽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跳槽後我的境況會有改變嗎?

你要知道,跳槽不是換工作的顯性問題,而是個人管理的隱性根源,對此,列夫·托爾斯泰就詳細的闡述了他的觀點:人活著要有生活的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間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目標。

而頻繁跳槽的人,恰巧缺失了這種目標。

跳槽的人心裡都有點擰巴?不懂這點,跳進500強企業也白費

對一些人來說,跳槽不過是把對未來的迷茫,轉嫁到了另一種介質上,事實上,它的本質並沒有變!

1、跳槽的人的初心——改變生活現狀

無論是已經跳槽的人,或是正打算跳槽的人,他們最開始的跳槽初心無外乎一個理由——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或者說是生活質量。

從經濟上來說,一個月2、3千的薪水根本不能支付的起一個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如果每月還要還房貸、車貸,估計沒有父母的支援吃喝都是問題。

所以,在遇到一家薪水比較理想的公司時,也就難怪會心動了。

有了相對而言的高工資,不用每月伸手朝父母要錢花,已經是邁出了獨立的一大步。節省一些的話,每月還能送自己一頓大餐或者一件像樣的禮物,這樣的誘惑力其實還是蠻大的。

當然,經濟一上去了,圈子自然也就有變化了,你去廉價小商品城遇到的“買友”肯定跟大商場的專櫃也是有差距的。

曾經的同事大貓兒就是典型的專櫃“發燒友”,雖然她跟富二代無緣,也不是一擲千金的主兒,可就是一有點錢就送給某個專櫃的某個大牌了,美其名曰:“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沒有錢,她的精緻恐怕要缺氧…

人都是上進的高等動物,看到別人穿個貂,自己咬牙買的200塊錢外套就顯得極其寒酸了。別人一支口紅都要上千,自己還在計較10塊錢的唇膏是不是被坑了。

由金錢引發的不只是嫉妒,還有你看事物的眼光,閨蜜馨兒總愛說一句“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在你是窮人的時候,錢的多少,真的跟生活層次掛鉤。”

所以,歸根結底,一門心思的跳槽只是想要一個高水平、高檔次、高層次的生活水平,能在和好友逛街時,多一些底氣和從容。

但,你終究還是未明白,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來源於看事物的格局

跳槽的人心裡都有點擰巴?不懂這點,跳進500強企業也白費

2、跳槽人的虛榮心——洋房跑車富人圈

很多人跳槽是覺得目前的狀態與自己想要達到的高度有一段距離,他們想過上那種電視裡的橋段(灰姑娘遇到落魄王子,自己最終過上闊太太的幸福生活的故事)。

於是,他們放棄穩定的或者發展的還不錯的公司,轉而投入大企業大公司的懷抱。畢竟,帶著王子皇冠的企業會讓她更有機會接近富人圈,甚至一步登天。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把面子看的比生存還要重要。寧可在大公司被職場人打壓的喘不過氣,也不要屈身於一個小公司,至少,說出自己是某某公司的,別人會投來羨慕甚至佩服的目光。

他才不管自己曾因為做不好基礎的工作被上司罵了多久,也不會去想,因為要去討好同事,平白的受了多少白眼。

有人問,融不進的職場圈子,到底該不該放棄,我想,放不放棄都不是錯,只要你覺得值。誰能說的準,你不是在拼一個靠譜的明天呢?

不過,請記得,跳槽不會給你一個安穩的未來。

3、跳槽人的私心——“金子”到哪都發光

有一大部分人跳槽都認為公司已經配不上自己的才華,自己有能力甚至有資格去搏一個更大的平臺。

誰當年沒點闖世界的勇氣?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覺得那時的想法很幼稚?

我們在目前的公司,總覺得哪哪也不盡人意,設備老舊,管理跟不上,老闆迂腐,好像沒一個地方入得了自己的法眼,如此一來,也就把潛在的自我提升之路封死了。

於是,從這家跳到那家,發現還不如上家的工作環境好,待遇也差了很多,於是心底暗暗盤算:先湊合幹吧,再有合適的,還得跳。

如此一來,跳槽倒成了家常便飯,該學的沒學到,該沉澱的沒積累下來,青春卻是一去不返了,回過頭來,還得抱怨一句:真是倒黴,沒一份好工作。

所以,工資可憐,老闆可惡,同事可氣,待遇又差的公司,不走還留著幹嘛,不走還不是委屈自己?

索性,跳槽還有一線生機,最差也無非維持現狀唄。

以上種種的跳槽,說實在的,真的毫無意義,當你的目光就著陸在簡單的攀比,吃吃喝喝這些小事兒上時,你就已經失去了最強的戰鬥力——競爭力。

跳槽的人心裡都有點擰巴?不懂這點,跳進500強企業也白費

職場裡,沒有了競爭力,你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你從一個公司進入另一個公司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因為,你還是你,跳槽不過是個形式,你無非是在給迷茫找藉口。

縱使是金子,可你從來沒亮過,不是嗎!

跳還是不跳?跳槽是改變命運的凱旋門,亟待解決的是明確人生目標

車爾尼雪夫欺基說: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人生沒有目標,又哪裡會有動力。渾渾噩噩的過每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猛地一天突然被幾句雞湯文點醒,然後立了個flag,沒幾天自己就洩了氣。

學了幾天的英文,遇到外國人還是張不開嘴,索性把書本統統扔到角落;報了三個月的舞蹈班,因為被同學笑動作僵硬,從此便荒廢了課時;假期想露一手廚藝給父母個驚喜,不小心打翻了一摞盤子,乾脆一抬腿——走人。

有時候覺得人生真的太難了,運氣真是太差了,做什麼也做不好。

每次這種想法一衝進腦子裡時,瞬間就失去了做任何事情的衝動,順便暗自的安慰自己:一切都隨它去吧。

心理學中有一種“習得性無助效應”,說的就是這種現象,這種效應是由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提出的。


他們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首先是經過訓練的狗,它們可以輕鬆越過障礙來逃避實驗人員對它的電擊 。但相反的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確定且不可控的電擊,那麼就算它有機會逃離電擊,也會表現的無力反擊的樣子。


除此之外,狗也會出現一系列的消極狀態,比如感到沮喪和壓抑,缺乏主動性等。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為它們認為無論自己怎麼努力也不會逃脫被電擊的命運,而它無力改變,從而產生一種無助感。

拿跳槽這件事來說,每次遇到工作不順心,或者心理糾結期等等原因,就會用跳槽來解決,它不僅僅是主觀的想要做,而是被動的覺得自己應該這樣做。

因為此時的你,已經在心底產生了一種深切的絕望和無助。而這一切的源頭,只因你缺乏一種目標感。

查爾斯·C·諾布爾就曾說:有了長遠的目標,才不會因為暫時的挫折而沮喪。

那麼,跳不跳槽,本質上說,應該問自己有沒有在為目標服務。換言之,你若有一個長期的堅定的明確的目標,它會帶領著你仔細的走每一步路。包括跳槽,你會清楚的瞭解,“我需要為我的目標做一些準備,去一個專業知識更寬廣的平臺,尋找一群志群道和的夥伴,挑戰有難度的工作…”

當然,不是說因為工資低,待遇差,同事關係緊張跳槽就一定錯,而是說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之後,你的跳槽可以更大化的回報你,甚至你會發現,之前擾你心旋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沒那麼重要了,有的也在進程中解決掉了。

因此,你還覺得跳槽那麼難決定嗎,如果是,請用5秒鐘問問內心你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Anonymous:“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的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嗨,擰巴人,別再拒絕可口的冰激淋啦!

為什麼我會說想跳槽的人都比較擰巴呢,這裡有一個冰激淋事件,一個炎熱的天,小A看到路人吃著可口的冰激淋,也想要一個,走到冰激淋攤位前,拿拿這個,看看那個,突然看到五彩斑斕的棉花糖好有食慾,便忘記了冰激淋挑選起棉花糖,可以想見的是,小A無論到最後是否買了東西,但都不會是最初想要的冰激淋了。

只有懷著初心,為目標去努力拼搏,才能有最後的成功。

有人說,我沒有目標怎麼辦?看見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去做什麼,這種做法當然不可取,你可以複製別人的動作,卻無法複製別人的激情。

但好消息是,你完全可以從別人的目標裡找到自己的目標,美國管理學家W.古特雷就提出過一個“古特雷定理 ”,它主張生活的每一處出口都是另一處的入口。

對沒有目標的人而言,不妨在別人的目標中探索自己的興趣,具體來說,你可以找5—7個人,他們可以是你想要成為的,羨慕的人,把他們共同點寫出來,然後自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假設說你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會盯著手機,看著同一個公眾號的文章,那說明這個公眾號的調性以及說明的觀點很吸引你,那麼你完全可以由此入手,選擇一:自己也開始運營一個公眾號;選擇二:把你的見解寫出來投稿;選擇三:或許你有更多的想法…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修正自己的目標偏差,調整相對於自己正確的航向。每一個修正的目標都是此前目標的延續,這也是古特雷定理所要傳遞的真諦。

總結:別把跳槽想象的多麼可怕,有了目標後的跳槽只是一種策略。最後就用蒙田的一句話跟大家說再見吧: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它就會喪失自己,因為,俗語說得好,無所不在等於無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