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互金行業內人員「跳槽」風?

互金行業跳槽頻繁 平臺要的結果與員工要的發展空間如何平衡?

今天小蝸牛來寫一碗雞湯。最近周圍的很多朋友在和小蝸牛抱怨行業不景氣,工作不好乾,薪資太低。而又有很多的CEO和小蝸牛說現在能招到一個靠譜的有能力的員工真的很難,又讓小蝸牛推薦合適的人選。

隨著備案的延期,互金行業掀起一股離職潮,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高管離職,另謀高就;另一類是普通員工,尤其是公關崗位。

如何看互金行業內人員“跳槽”風?

高管一類一般有著光鮮的背景,這類人才也是各類平臺爭搶的,有從銀行挖過來的,也有華爾街的海歸。公關品牌類人才也是各平臺缺乏和需要的人才,因為現在平臺越來越認識到品牌崗位的重要性。

一個小平臺的品牌負責人告訴小蝸牛,現在選擇跳槽主要是因為備案對平臺的考驗很大,如果平臺備不上案或者因監管和市場因素倒閉或者裁員,那麼不如現在自己選擇提前跳槽主動權還能大一些。

有的朋友則是連續跳槽,每次感覺這個企業沒有發展空間了或者感覺平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就跳槽,結果就會像挖井,每個地方挖了一個小坑卻都沒有出水,有時甚至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是不得不說,每家企業有自己的問題也有自己的優勢,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別人家的企業的福利和高薪,卻容易忽視其背後的邏輯。

根據小蝸牛的觀察,互金行業應該算是薪資偏高的,以前認為銀行工作的人平均工資高,又是鐵飯碗,就連找對象都好找,而現在互金行業的平均工資已經趕超了銀行業

根據網貸之家之前發佈的額數據統計來看,多家平臺的平均月薪超2萬。

如何看互金行業內人員“跳槽”風?

不管上述統計數據是否準確,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互金行業的薪資普遍較高,更有平臺不乏高額獎金和一年14到16個月薪資。

很多朋友和小蝸牛感慨,那都是別人家的薪資。

視野決定格局,這是小蝸牛很喜歡的一句話,有什麼樣的心胸就決定會有獲得多大的成功,如果只在乎眼前的利益,那麼格局就只能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最近在讀了《請給我結果》一書後小蝸牛突然頓悟

如何看互金行業內人員“跳槽”風?

為什麼很多企業缺乏人才,而人才卻在各平臺間流動?明明是平臺有招聘需求,員工有工作需求,為何二者卻統一不起來?因為企業要的是一個工作的結果,員工要的是一個合理的薪資,而這二者卻永遠在博弈。

看到很多創業者不畏辛苦,不拿薪水埋頭苦幹,可能三五年都沒有成果,有時候會想他們如果這三五年在工作可能也有幾百萬的收入了,他們為了什麼呢?

可是有一天會發現,他們的堅持一旦取得成功,無論公司還是個人的估值都將是很大的提升,這就是前段時間流行的,80後,你身邊的人正在和你拉開差距。

其實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如果你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你就會與別人拉開差距。

再來說說工作拿薪水的事情,在這件事上我很佩服一些日韓的員工,雖然很死板但是他們會認為拿一分錢都要做的心安理得,他們加班,井井有條,不管結果如何,至少過程看上去是認真的。而現在很多人認為薪水不高,湊乎著做混日子就可以。但是職場是雙向選擇,你可以選擇更高的職位,更大的企業,更高的薪水,但是你必須得有更高的能被企業使用的價值。但如果你沒有金剛鑽,企業給你再高薪水,過段時間你還是被淘汰。

中國有句古話叫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每個企業都設置了不同的薪水匹配不同的職位有一定的道理,人事往往根據績效核算每個崗位的員工。在其位則謀其職,企業要的是這個職位的員工給出的結果。從現在開始,停止抱怨,盡全力用行動體現自己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光靠勤奮是不夠的,因為不管你再勤奮,但你拿不出來企業滿意的結果,那麼就是沒有價值的勞動,企業要的是結果,並且還有依靠這些結果才能持續生存。

企業與我們員工的關係相互依存的,所謂唇亡齒寒,如果每個員工都混日子,企業得不到良好的結果而持續不下去,那麼最終失去利益的也是員工,所以我們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無論在什麼企業,在什麼崗位,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激烈的競爭中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為企業交出最好的結果

今天就寫到這裡,乾了這碗雞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