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間世》說: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它真正意思是什麼?

醉墨客林世偉


“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怎麼去理解它?看看莊子的人生態度就知其大意。莊子一生追尋靈魂的自由,逍遙自在,超脫不入世的人生境界;但他又深知人生命之奧秘:人生在世不稱意、無可奈何之事常有之,即知不可抗逆,就用超然的智慧去坦然接受天命。

莊子是超脫三界之外的“神人”,閱他之說,可以提高我們的人生智慧,從多角度去思考人生,看待生命中的無常。但要如他一般超脫世俗,坦然自若的對待人生中的得失(在莊子心中沒有得失),豁達的胸懷去容納無可奈何,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很難抵達的思想境界。

有一個特別的實例,就能更好的論證“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莊子至樂》中寫道:莊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悼唁,看到莊子正蹲坐著,邊敲著盆子邊高聲歌唱。惠施對他的行為十分不解,就對他說:“你妻子和你生活多年,為你生兒育女,現在老而身死,你不哭也就算了,還要敲著盆子唱歌,這豈不太過分了嗎?”莊子卻說:“是其死也,我獨何能無慨!人且偃言寢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命乎,故止也。”這是說,當她死的時候,我怎會不悲傷呢?可又一想,她原本就沒有生命,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也沒有氣息。在若有若無之間,變化而成氣,氣化而變成形,形變而成生命,現在又變化回到死。這樣的變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一樣。當她靜息於天地之間時,我還啼哭,這樣做是不合自然往復運行的道理的,所以我才停止了哭泣。

莊子對待生死反常人的思維,是我們很難理解和接受的。我們都知生死不可抗逆,但仍然貪戀、仍然惋惜,最親的人去世無不悲痛萬分。

對待莊子的人生智慧我們只能望而卻步、望而興嘆,唯有不斷精進修行,靠近他的智慧,與於益我們的人生。


凌寒獨自開


首先在人間,我們要認識到,確實有許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有秀才遇見兵式的降維打擊,有繁忙都市人忠孝不能兩全的辛酸,也有小人得志必猖狂的境遇,但莊子要告訴我們的恰是如何智慧地處理這些問題。面對這些一時無力解決,但又必須面對的現實,首要在戰略上選擇放下,在戰術上選擇適當的方案。換言之,瀟灑地應對是大前提,要學會站在另一個角度想事情,正所謂,一個人是否真有智慧,就看在他腦中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理論。放鬆,放寬心,灑脫起來,內裡實則蓄積力量,這樣,一方面寬闊了心胸,另一方面鍛鍊自己更強大,如此幾番下來,應對不順眼的人和事就越發自如,德行自然增長,恰所謂厚德載物。莊子教我們想得開,看得遠,心自由。


梔子咖啡cafe


莊子之所以評價一個人“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是因為人們通常“知其無可奈何”,卻還要折騰,無法安之若命。

比如說,人世間最無可奈何的事情就是生死。一切相有生就有滅,大至宇宙,小至微塵,沒有一法不在生滅之中,但人們偏偏就最愛在這“無可奈何”處折騰,妄想能有永恆。人類的所有劣根和煩惱,歸根結底都是因為貪生怕死。攫取財富者要為未來尋求更富足的生活,貪圖權勢者要為未來尋求有利的保障,其本質都是因為不願意相信有生死。如果他們相信並且認命,就會知道財富和權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苦在爭名奪利中,平添人世的紛擾。

能夠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心是安靜的,不隨外境動搖,故說“德之至也”。能安住,不折騰,就是“德”。


邊讀邊聊


臆解:

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可以正精進,以中庸之道(天道?)努力抗爭, 但是結果無可奈何,結局不好甚至很不好,對於這種結局處境看做好像是命運一般,並且安心於當下的每一秒(入定?),這樣才能有更美好的下一秒將來,能夠這樣做的話,才是最有德的。





有點料道


《莊子.人間世》的中心是討論處世之道,不但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同時也揭示了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是說,善於調養心性的人,不受悲傷和歡樂情緒的影響,知道事情是命中註定和義不容辭的自己無法改變它,所以能泰然處之,這就是道德完美心表現。


易學與生態


這段話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一切隨緣,不開的事當做命運安排好的,也就沒什麼不開心了。

莊子的灑脫就在於此。當然 ,這裡有宿命論,不一定正確,但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問,要是有一點點莊子這樣的認識,我們就超脫了,莊子說這段話的時候是發自內心還是無奈呢?


I恕我直言I


《莊子·人間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解釋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註定,因而甘心承受,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童and毓


由於莊子的文章結構比較獨特,變化萬端,文章前後似乎沒有什麼關聯 ,但是思想這條“綱”一直貫穿於文章之中,這就是莊子文章奇妙之處。因此,我認為要理解《莊子》經典句子的內涵 ,還是應對莊子《人間世》通讀,才能體會其真正的含義。


走走看看253838728


大概意境是人生在世,知道世間生活的艱難,有些無法挽救,那就只好順其自然,人生如此,生活如此,道法如此。


李爾勳1


真常應物,應物不迷。事來就主動去面對,不關心結果,事了則不留心,不被事所迷。常能如此,可謂有德,又叫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