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有5000年的歷史嗎?有何依據?

人首在做人民在看


有。上下五千年。

這看文明鑑定的標準問題。有專家提出必須出現國家。也有專家提出以出現青銅器、城市、文字、階級分化為條件。

而中國有其特別性。在BC4000年左右出玩多個城址、玉器、初級文字、階級分化。

青銅器在中國🇨🇳出現的一千多年時間裡是被用作禮器的。而玉器同樣是被用作禮器的。其功能一樣,圖騰一脈相承。

2019年7月6日,良渚文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充分說明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被認可。

如果以農耕出現為文明的起始點,那就是上下五千年。


阿孟36142


有,5000年曆史不是虛構。


疑古之風不可取

中國人普遍的歷史不自信究其根源,應來自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由於近代的歷史因素,學者出現了所謂疑古派思潮,也就是對於歷史持不自信的懷疑態度,這一思潮需要辨證地去分析,不能因為某些對歷史的質疑出自名家之口就不加思索的認同。


被動考古需耐心

為保護文物,中國不主動發掘地下文物,考古發現主要靠被動甚至是搶救性發掘,殷墟印證了商朝,二里頭印證了夏朝,陶寺更是印證了堯都。不能因為沒有證據就認定沒有,只有耐心等待考古的最終定論方才是更值得人信服的。


地質研究成佐證

眾多"滄海桑田"的故事最終被地質工作所印證,就拿大洪水來說,不要說5000年,傳說7000年前伏羲時代遭遇了一次大洪水,而地質史上此時正是海侵時代,海平面上漲,淹沒眾多沿海地區,最終被古人以神話的方式記錄下來。不知道聖經裡的大洪水有誰考證過,敬請指教。


5000年的歷史不會空穴來風,一個謊話即便可以瞞天過海,又怎麼可能欺騙一國之人,欺騙一代又一代人?


天目曜變


前段段時間的良儲古城遺址相關的新聞在各大媒體上爭相報道。在北京時間2019年7月6日14時42分於阿塞拜疆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老外同志小木槌一敲,良儲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那麼為什麼這個古城遺址會引起如此大的動靜呢?那是因為我們終於找到了能證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錘證據,在良儲古城考古發現前,我們的歷史資料和考古發現都只能將中華文明的時間節點證明在3000年左右,所以一直以來,關於中國是5千年文明還是3000年文明,在學術界也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良儲遺址表明在公元前3300年到2000年之間,就存在著大型巨型都邑、大型宮殿基址、大型墓葬。這也表明早在第一個王朝夏之前,在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比較快的區域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進入古國文明的階段。良儲申遺成功實證了中華具有5000年文明史,得到世界範圍的認可,良儲遺址群也使得中華文明有了一塊與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古美索不達米亞遺址並列的文明聖地。其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寫我們對中華文明起源時間、方式、途徑的重新認識。

  再次回到中華上下5000年曆史文化這個主題上面,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遠古原始社會包含前氏族社會和氏族社會,然後是奴隸社會包含夏商周、春秋和戰國時期,接著就是秦統一六國後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後到滿清被推翻的封建社會時期。時至今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許許多多豐富的古典文學,出現了眾多了不起的英才俊傑。這些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精神,人物故事都散發著濃烈的美學氣息,悠久的藝術魅力,代表著中華文化的精華,也深刻影響著後世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騷史然


我們經常提及的四大文明古國,在很多人看來。似乎中國的文明是總是靠後的。事到如今,有很多的中國人都認為中國的文明史並沒有5000年。往往只認同商朝以後的歷史,也就是說,中華文明只有3700年。即便二里頭遺址已經發現,但是其與夏朝的直接關聯並沒有被學界所認可,即便國內也是眾說紛紜,更何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因此,在劍橋文明史當中,中國的文明史是從商朝開始的,這也是國際學術界暫時認可的時間點。

但是作為中國最偉大的史書,司馬遷的史記當中卻明確記載了夏朝的歷史。但不可否認的是,至今為止,我們也無法找到夏朝真正的國都所在。即便是商朝,我們也只能看看確定商朝中後期的殷商國都在何處。對於商朝前期和中期的國都,我們依然眾說紛紜。按照現行的國際標準,文明具備的標誌是城市政權等級文字,宗教和祭祀等幾個重要因素。否則只能算是一種部落集團,如果按這種標準中國很多發掘出的遺址,也只能稱其為文化,而上升不到文明的高度。

這也是為何中國的史前考古一直無法獲得突破的原因之一。 甚至有一些學者寧願走學術捷徑,不惜認為夏朝就是古埃及來推出一個顛覆性的結果。中華文明的發端源自於西亞。使得國內學術界對於中華文明起源的爭端始終紛爭不斷。但是1936年良渚遺址的發現,逐漸改變了這種狀態。受制於當時考古發現活動由於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遲遲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發掘,良渚遺址所能論證和證明的也只有良渚文化。

在當時我們總是認為良渚文化和當時的龍山文化處於同一時期。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很難以科學的方式證明兩組和龍山文化究竟是什麼概念? 但是在之後的考古發掘當中,出土的文物越來越多,良渚遺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到2007年,良渚古城被完整地發掘出來,總面積達到34平方公里,發現了大型的墓葬,祭壇和文字等等,完全符合了現在國際上對於文明的定義。

良渚遺址的良渚文化由此被定性為文明。其存在的時間大約在5300年前到4500年前。苦苦尋求而不得的華夏文明5000年的歷史並不是在我們已有的王朝譜系當中尋找夏朝是否存在,反而在長江流域這個不見任何明確記載的地方,發現了真正能夠證明5000年文明史的遺蹟。即便與同時期的埃及和蘇美爾文明相比,良渚遺址所發掘出來的已知範圍和文化內涵都毫不遜色。


世界史圖鑑



關於中華文明史的時間,一直有各種爭議。不過,以杭州餘杭區良渚鎮命名的良渚文化遺址,自1936年發現並挖掘以來,開始不斷刷新世人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

尤其是在2007年11月底,考古人員在杭州正式宣佈,一座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在遺址的核心區被發現。更為重要的是,考古證明這座城的建造時間,是在五千年之前。


考古學家認為,這座"中華第一城"的發現,標誌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因此可見,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又一個源頭。

國家文物局也因此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如今,良渚遺址公園的一期工程,已經打造完畢。重點是開放了良渚博物院和美麗洲公園。隨後的良渚二期和三期工程,也陸續跟上,並最終於今年2018年,將衝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如果良渚文化遺址能申遺成功,那麼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必將隨之閃耀在世界的民族之林,讓世人驚歎並膜拜。


筆尖上的旅行


三晉之聲:中華5000年曆史看山西,伏羲的故鄉在龍城太原!

晉商印象官方帳號 2018-08-26 15:33:59

晉陽伏羲龍山圖

中國神話發生地大多在山西省境內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黃帝、堯舜禹都是伏羲後裔。他是一位最早的社會管理者,更是一位天才的科學家。作為人文始祖,傳說他和女媧一起創造了人,作為科學家,他觀天文,定曆法,畫八卦和64卦制規和矩,該曆法發展為我國的農曆,沿用至今。八卦和64卦系列集天文、數學、陰陽於一爐,逐漸發展成為易經,列於《法》、《書》、《禮》、《樂》、《春秋》之先,居六經之首,其崇高地位,它書莫及。他還用結繩記事的方法發明了網罟,指導農耕和漁獵。以佃以漁。他和女媧一起發明了作圓和畫方的工具——規和矩。

作為社會的管理者,人稱他是建立社會秩序的王。在後期的傳說中,伏羲被神化了,成了東方之神,昊天大帝。人們不禁要問他到底生在哪裡?

楚地文化與黃河流域文明的交織

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的歷史記載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楚帛書·乙篇》是伏羲身世最明確的記載。帛書說:“曰故風峪伏羲,出自雷澤大人跡。”《路史·太昊紀》:“伏羲母華胥居於華胥之渚,嘗暨叔匿翔於渚之汾,巨跡出焉,華胥決履以銓之,意有新動,因生伏羲”。意思是說伏羲的母親華胥氏是風峪部落的女首領,她在做姑娘的時候和她的族叔(伏羲的舅姥爺)領著她的族人在汾河畔放牧,在這裡結識了雷澤氏酋長,華胥是在水草豐茂的汾河邊踏著這個男子漢的大腳印青春發動,心有所感,向濃密的草叢走去。雲雨交和,從此就懷孕了,後來就生下了伏羲。

這兩段重要的文獻中提到了若干地名均與太原有關,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風峪”是伏羲的故土。伏羲姓風。風峪位於今太原市晉源鎮西峪口,在太山之南,龍山之北的兩山之間,中為風峪內河。出峪口地名亂石灘,相傳為遠古石頭城之廢墟。在風峪曾發現舊石器晚期遺址,1980年6月調查中,在地表共採集石製品10件,其中石核6件,石片64件,圓頭刮削器10件,尖壯器3件,均為舊石器晚期遺物。山溝北部山樑上還有原古生殖器崇拜的巖畫和雕塑的遺蹟。

“雷澤”在古冀洲。古冀洲首府即太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者各曰重華,冀洲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可見雷澤在冀洲)而《禹貢》”“冀洲之域領五府、十九洲,七十八縣,首府太原,號曰晉陽”。至於《路史》中提到的“汾”,《說文解字》:“汾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從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這是確指山西汾河再無它義。汾河在太原境內貫穿南北,伏羲在此出生。

伏羲的母親為華胥氏,父親為雷澤氏。華:從草從畢。草為木(故伏羲為木德王;畢為天上“星宿”,為雨神。胥:從正從月,為司月族,觀星辰,正月律,定曆法之族。據《易經》:華、月方位為西,雷澤方位在東。在這裡《易經》的論述,《路史》的傳說與實際地名的位置關係,完全印合。

順便提一下,華是野生麥,即莜麥,燕麥之屬。山西是野生麥的故鄉,當時華胥族已知種植麥和黍等五穀。故風峪又稱風谷。另外,因有正月,可知當時已有十二月建,十二地支,一年十二個月。例如其後人“嫦娥奔月”就是對月亮觀察和週年關係的一次天文曆法大總結。本文不贅述。

除了伏羲的身世,還有若干關於他的其它活動的記載也都與古太原地名及現存的上古遺蹟有關。

記載伏羲的蛇身石刻壁畫

伏羲與龍,中華民族的象徵

伏羲與龍。《左傳》“太昊氏以龍紀,故龍師而龍名”。然而什麼是龍?《爾雅翼·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聞一多在《伏羲考》中說:“龍是一種圖騰,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融合了許多它族圖騰。形成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生機勃勃、團結向上,活靈活現的龍。他表明早期由氏族,胞族向民族的發展,標誌著民族的形成,它是圖騰融合的最高產物。是向心力、凝聚力、團結、和諧、共存、共榮、高尚精神的體現。它代表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是當時民族發展中改革開放的產物。

聞一多說:“龍圖騰的主幹部分和基本形態是蛇圖騰。而伏羲正是人首蛇身圖騰氏族的首領。他對龍圖騰的形成,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伏羲故鄉的太原,始名龍城。城西有龍山為伏羲觀天象制八卦之所。

繫辭曰:“古之伏羲氏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於是始作八卦”。太原龍山之龍觀、古名昊天觀,昊天為伏羲之名。《永樂大典·太原府志》:“昊天觀在縣西龍山之頂”。今天,古昊天觀遺址,院中有唐槐兩株。觀前門兩側有上古柏樹兩株(一公一母),柏樹應是古時建昊天觀或修昊天觀所載,年代十分久遠。

伏羲仰觀俯察,創造出八種神秘的符號,代表著天地自然和人及一切事物的演變。稱之為八卦。(八卦是華夏族書寫文字的起源)。伏羲用八卦演示自然界和人的變化規律,制定了人類社會的法則和規範,伏羲以八卦制天下,天下伏而開化。故名伏羲。易曰:乾坤屯蒙,太原縣西有蒙山、開化寺。啟蒙開化之義。

山西太山龍泉寺美景

作為龍圖騰的實物遺存,需要提到太山龍泉寺。

太山位於風峪溝北,黃帝合鬼神之所,《韓子》:“黃帝合鬼神於西太山上,駕象車,交六龍,畢方並館,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乃作清角之樂。”是黃帝代神農後,合鬼神封禪於西太山的壯觀場面。太山在今太原市晉源區西三公里處。

龍泉寺始名昊天祠。太昊、昊天均為伏羲之名。祠為宗祠。是黃帝等伏羲後人祭祠伏羲的宗祠。寺北山崗前有古洞,名老虎洞。(按伏羲風姓從龍、從虎、易曰:雲從龍,風從虎)。

明嘉靖《太原縣誌》載:“太山有龍池”牞“龍泉池”在太山寺東,池後有龍宮。龍池水從石雕龍嘴流出,水清甘甜。飲之長壽。池前東南有古柏一株,形如飛龍。古柏年代十分久遠。

龍泉寺內立一巨碑,半在地下,地上字跡已不可辨,碑額上雕兩條螭龍,龍身在碑頂互相纏繞,頭在兩旁各向一邊,龍腹部下生出小龍。巨碑頂部中央一輪紅日由兩龍之手擎天托起。(此為伏羲、女媧之像,與各地出土的伏羲女媧絹畫、帛畫、石刻等紋相似)碑背面石紋印跡清晰似龍身俯仰、龍鱗有序,整個石碑栩栩如生。像在講述萬年的滄桑。

由此可知,太原始名龍城,源於伏羲時代,與伏羲龍、中華龍同時產生。


晉商印象官方帳號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其實,文化和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用多說,文化史和文明史當然也是不同的嘛。文化的對立詞是愚昧,而文明的對立詞則是野蠻,差別明顯吧?! 當然啦。過去我們總是把兩者不加區分,籠統地胡扯。現在,專家學者提示得分門別類。

文化的標誌是文字,所以文字越出現得早,文字史也就越早。中國殷商時期出現的甲骨文,是目前人類發現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應有五千多年,所以我們如果說“中國的文字史有五千年”,無疑是正確的。但文字不等同文明,文明的標誌是人類何時結束野蠻行為,一般認為脫離動物野蠻生存方式就算是獲得文明瞭,大多數標誌物是找最早的城邦遺址,以城市的出現為文明的開端。

形成早期社會。由是說來,許多民族是分別在不同時期進入文明的,以華夏民族來說,目前發掘最早的城邦遺址是在河南某地,經碳14測定法檢測,距今也就3700年。這也就是說,中國人常說的華夏文明史已有三千七百多年,根本不是五千年之說。風語者簡單答覆,一家之說,歡迎吐槽評論轉發關注,看官謝過!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佛學文摘


文化的出現最直接的表現肯定與文字有關,與歷史記載有關。不說再往前的結繩記事,那段歷史很有可能是後人推測出來的。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同時也是有文字記錄歷史的第一個朝代。這裡的文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甲骨文,現在已知甲骨文文字有4500多個,能認識的有1500字左右。這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大多記錄了當時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問卦的事情。是中國文字的雛形,也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有據可查、有史可查的。

從那時起到現在,粗略估算,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但是甲骨文的出現也不是偶然現象,不是一朝一夕的突然事件,它肯定有一段漫長的過程,這樣推測,可以將中國有文字的歷史往前再推五百到一千年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甲骨文是目前被發現的中國最古老文字,在此之前是不是還有文字?可能有,只是沒有被保存下來,或是沒有被發現而已。

甲骨文的發現肯定了中國文化的出現歷史。這是有據可查的。更不用說史學家還在不斷髮現在商朝以前就實際存在的文化現象,因此可以毫無誇張地說,中國文化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這不是虛指,是實實在在的歷史。


宇璽龍


當下,人們能把人類歷史追溯到8-12萬年前。其依據是2010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們在道縣境內的福巖洞發掘出的47枚人類牙齒化石以及大量動物化石。這些“道縣人”牙齒尺寸都較小,牙齒齒冠和齒根呈現典型現代智人特徵,這證明他們確實已經是現代人類。所以這個發現把人類歷史大概提前了3-7.5萬年。

而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可以稱之為“文明”的人類的創造,出現在至今至少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都是對這片土地的歷史的證明。

而這片土地第一次出現“中華”這樣的文明,則是到黃帝時期。

黃帝統一炎黃兩個部落,華夏族便有了雛形。華夏成為中華民族的開端和主體,屬於“中華”的文明也隨之誕生。所以追溯“中華”的歷史,回到黃帝時期,是相對合適的。

“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軒轅,就是指黃帝。按照傳說推算,公元前2717年,在中原土地上,黃帝降生。據說黃帝出生後不久就能說話,志於學的年紀就已經無所不知。二十歲時,黃帝就繼承了有熊國的王位,成為了氏族部落的首領。部落在黃帝的帶領下日益壯大,成為中原地區的一股強大力量。

當時正處於炎帝統治後期,其對原本歸附的大小部落控制力減弱。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各部落相互征伐,社會一片動盪。此時已經十分強大的黃帝部落便抓住了這個機會,擊敗眾多小部落,成為中原地區的領頭羊。

後來,黃帝甚至拿下了炎帝的部落。兩個龐大部落的融合,造就了華夏族的主體。這也可以認為是“中華”的起點。而我們所說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也是以此為起點。

而要具體到一個時間點的話,則可以以黃帝登基為帝的時間作為節點。黃帝在戰勝蚩尤部落以後,統一了中原部落。戰後,黃帝進入原本屬於蚩尤部落的九黎地區,登上泰山,會見各部落首領,舉行了盛大的封禪儀式。這也是我國在泰山封禪即位的大禮的開端。而這一年,即是公元前2697年。在道教的歷法中,這一年也被定為道曆元年。

今年是公元2019年,所以按照這樣的算法,“中華”已有4716年。四捨五入,還是可以稱作五千年的。

事實上,國際學術界對於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的說法一直有爭議。為了回應來自各國學者的質疑,1995年,在國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提議開展夏商周斷代工程,最初的出發點就是證明我們擁有五千年曆史。

後來,項目在正式確立之後,提出了四點目標。

1.對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劃定。

2.對商代後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劃定。

3.提出比較詳細的商代前期年代框架。

4.提出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經過國家科委、自然科學基金會、科學院、社科院、國家教委(今教育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協七個單位與歷史學家李學勤、碳-14專家仇士華、考古學家李伯謙、天文學家席澤宗的近五年努力,得出了《夏商周年表》。

雖然時至今日,對於年表和中國歷史的爭論還未曾休止。但我們早已邁出了步伐,也還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進。相信有一天,我們會擁有更有利的證據,為我們引以為傲的歷史正名。


鄧海春


風語者也來說說這個問題。我們過去大都愛說“中國有悠久的文化和傳統,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事實上大家都是和你我一樣,被說法自我陶醉了,沒有細思。

其實,文化和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用多說,文化史和文明史當然也是不同的嘛。文化的對立詞是愚昧,而文明的對立詞則是野蠻,差別明顯吧?! 當然啦。過去我們總是把兩者不加區分,籠統地胡扯。現在,專家學者提示得分門別類。

文化的標誌是文字,所以文字越出現得早,文字史也就越早。中國殷商時期出現的甲骨文,是目前人類發現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應有五千多年,所以我們如果說“中國的文字史有五千年”,無疑是正確的。但文字不等同文明,文明的標誌是人類何時結束野蠻行為,一般認為脫離動物野蠻生存方式就算是獲得文明瞭,大多數標誌物是找最早的城邦遺址,以城市的出現為文明的開端,形成早期社會。由是說來,許多民族是分別在不同時期進入文明的,以華夏民族來說,目前發掘最早的城邦遺址是在河南某地,經碳14測定法檢測,距今也就3700年。這也就是說,中國人常說的華夏文明史已有三千七百多年,根本不是五千年之說。風語者簡單答覆,一家之說,歡迎吐槽評論轉發關注,看官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