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有5000年的历史吗?有何依据?

人首在做人民在看


有。上下五千年。

這看文明鑑定的標準問題。有專家提出必須出現國家。也有專家提出以出現青銅器、城市、文字、階級分化為條件。

而中國有其特別性。在BC4000年左右出玩多個城址、玉器、初級文字、階級分化。

青銅器在中國🇨🇳出現的一千多年時間裏是被用作禮器的。而玉器同樣是被用作禮器的。其功能一樣,圖騰一脈相承。

2019年7月6日,良渚文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充分說明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被認可。

如果以農耕出現為文明的起始點,那就是上下五千年。


阿孟36142


有,5000年历史不是虚构。


疑古之风不可取

中国人普遍的历史不自信究其根源,应来自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近代的历史因素,学者出现了所谓疑古派思潮,也就是对于历史持不自信的怀疑态度,这一思潮需要辨证地去分析,不能因为某些对历史的质疑出自名家之口就不加思索的认同。


被动考古需耐心

为保护文物,中国不主动发掘地下文物,考古发现主要靠被动甚至是抢救性发掘,殷墟印证了商朝,二里头印证了夏朝,陶寺更是印证了尧都。不能因为没有证据就认定没有,只有耐心等待考古的最终定论方才是更值得人信服的。


地质研究成佐证

众多"沧海桑田"的故事最终被地质工作所印证,就拿大洪水来说,不要说5000年,传说7000年前伏羲时代遭遇了一次大洪水,而地质史上此时正是海侵时代,海平面上涨,淹没众多沿海地区,最终被古人以神话的方式记录下来。不知道圣经里的大洪水有谁考证过,敬请指教。


5000年的历史不会空穴来风,一个谎话即便可以瞒天过海,又怎么可能欺骗一国之人,欺骗一代又一代人?


天目曜变


前段段时间的良储古城遗址相关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争相报道。在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14时42分于阿塞拜疆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老外同志小木槌一敲,良储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那么为什么这个古城遗址会引起如此大的动静呢?那是因为我们终于找到了能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锤证据,在良储古城考古发现前,我们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都只能将中华文明的时间节点证明在3000年左右,所以一直以来,关于中国是5千年文明还是3000年文明,在学术界也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良储遗址表明在公元前3300年到2000年之间,就存在着大型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这也表明早在第一个王朝夏之前,在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古国文明的阶段。良储申遗成功实证了中华具有5000年文明史,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良储遗址群也使得中华文明有了一块与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遗址并列的文明圣地。其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写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时间、方式、途径的重新认识。

  再次回到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文化这个主题上面,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远古原始社会包含前氏族社会和氏族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包含夏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接着就是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后到满清被推翻的封建社会时期。时至今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丰富的古典文学,出现了众多了不起的英才俊杰。这些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精神,人物故事都散发着浓烈的美学气息,悠久的艺术魅力,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深刻影响着后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骚史然


我们经常提及的四大文明古国,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中国的文明是总是靠后的。事到如今,有很多的中国人都认为中国的文明史并没有5000年。往往只认同商朝以后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即便二里头遗址已经发现,但是其与夏朝的直接关联并没有被学界所认可,即便国内也是众说纷纭,更何况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在剑桥文明史当中,中国的文明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这也是国际学术界暂时认可的时间点。

但是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史书,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却明确记载了夏朝的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至今为止,我们也无法找到夏朝真正的国都所在。即便是商朝,我们也只能看看确定商朝中后期的殷商国都在何处。对于商朝前期和中期的国都,我们依然众说纷纭。按照现行的国际标准,文明具备的标志是城市政权等级文字,宗教和祭祀等几个重要因素。否则只能算是一种部落集团,如果按这种标准中国很多发掘出的遗址,也只能称其为文化,而上升不到文明的高度。

这也是为何中国的史前考古一直无法获得突破的原因之一。 甚至有一些学者宁愿走学术捷径,不惜认为夏朝就是古埃及来推出一个颠覆性的结果。中华文明的发端源自于西亚。使得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争端始终纷争不断。但是1936年良渚遗址的发现,逐渐改变了这种状态。受制于当时考古发现活动由于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迟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发掘,良渚遗址所能论证和证明的也只有良渚文化。

在当时我们总是认为良渚文化和当时的龙山文化处于同一时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很难以科学的方式证明两组和龙山文化究竟是什么概念? 但是在之后的考古发掘当中,出土的文物越来越多,良渚遗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到2007年,良渚古城被完整地发掘出来,总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发现了大型的墓葬,祭坛和文字等等,完全符合了现在国际上对于文明的定义。

良渚遗址的良渚文化由此被定性为文明。其存在的时间大约在5300年前到4500年前。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华夏文明5000年的历史并不是在我们已有的王朝谱系当中寻找夏朝是否存在,反而在长江流域这个不见任何明确记载的地方,发现了真正能够证明5000年文明史的遗迹。即便与同时期的埃及和苏美尔文明相比,良渚遗址所发掘出来的已知范围和文化内涵都毫不逊色。


世界史图鉴



关于中华文明史的时间,一直有各种争议。不过,以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命名的良渚文化遗址,自1936年发现并挖掘以来,开始不断刷新世人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尤其是在2007年11月底,考古人员在杭州正式宣布,一座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在遗址的核心区被发现。更为重要的是,考古证明这座城的建造时间,是在五千年之前。


考古学家认为,这座"中华第一城"的发现,标志着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因此可见,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又一个源头。

国家文物局也因此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如今,良渚遗址公园的一期工程,已经打造完毕。重点是开放了良渚博物院和美丽洲公园。随后的良渚二期和三期工程,也陆续跟上,并最终于今年2018年,将冲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良渚文化遗址能申遗成功,那么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必将随之闪耀在世界的民族之林,让世人惊叹并膜拜。


笔尖上的旅行


三晋之声:中华5000年历史看山西,伏羲的故乡在龙城太原!

晋商印象官方帐号 2018-08-26 15:33:59

晋阳伏羲龙山图

中国神话发生地大多在山西省境内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伏羲后裔。他是一位最早的社会管理者,更是一位天才的科学家。作为人文始祖,传说他和女娲一起创造了人,作为科学家,他观天文,定历法,画八卦和64卦制规和矩,该历法发展为我国的农历,沿用至今。八卦和64卦系列集天文、数学、阴阳于一炉,逐渐发展成为易经,列于《法》、《书》、《礼》、《乐》、《春秋》之先,居六经之首,其崇高地位,它书莫及。他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发明了网罟,指导农耕和渔猎。以佃以渔。他和女娲一起发明了作圆和画方的工具——规和矩。

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人称他是建立社会秩序的王。在后期的传说中,伏羲被神化了,成了东方之神,昊天大帝。人们不禁要问他到底生在哪里?

楚地文化与黄河流域文明的交织

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的历史记载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楚帛书·乙篇》是伏羲身世最明确的记载。帛书说:“曰故风峪伏羲,出自雷泽大人迹。”《路史·太昊纪》:“伏羲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匿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铨之,意有新动,因生伏羲”。意思是说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是风峪部落的女首领,她在做姑娘的时候和她的族叔(伏羲的舅姥爷)领着她的族人在汾河畔放牧,在这里结识了雷泽氏酋长,华胥是在水草丰茂的汾河边踏着这个男子汉的大脚印青春发动,心有所感,向浓密的草丛走去。云雨交和,从此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伏羲。

这两段重要的文献中提到了若干地名均与太原有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风峪”是伏羲的故土。伏羲姓风。风峪位于今太原市晋源镇西峪口,在太山之南,龙山之北的两山之间,中为风峪内河。出峪口地名乱石滩,相传为远古石头城之废墟。在风峪曾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址,1980年6月调查中,在地表共采集石制品10件,其中石核6件,石片64件,圆头刮削器10件,尖壮器3件,均为旧石器晚期遗物。山沟北部山梁上还有原古生殖器崇拜的岩画和雕塑的遗迹。

“雷泽”在古冀洲。古冀洲首府即太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虞舜者各曰重华,冀洲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可见雷泽在冀洲)而《禹贡》”“冀洲之域领五府、十九洲,七十八县,首府太原,号曰晋阳”。至于《路史》中提到的“汾”,《说文解字》:“汾水,出太原晋阳山,西南入河,从水分声,或曰出汾阳北山。”这是确指山西汾河再无它义。汾河在太原境内贯穿南北,伏羲在此出生。

伏羲的母亲为华胥氏,父亲为雷泽氏。华:从草从毕。草为木(故伏羲为木德王;毕为天上“星宿”,为雨神。胥:从正从月,为司月族,观星辰,正月律,定历法之族。据《易经》:华、月方位为西,雷泽方位在东。在这里《易经》的论述,《路史》的传说与实际地名的位置关系,完全印合。

顺便提一下,华是野生麦,即莜麦,燕麦之属。山西是野生麦的故乡,当时华胥族已知种植麦和黍等五谷。故风峪又称风谷。另外,因有正月,可知当时已有十二月建,十二地支,一年十二个月。例如其后人“嫦娥奔月”就是对月亮观察和周年关系的一次天文历法大总结。本文不赘述。

除了伏羲的身世,还有若干关于他的其它活动的记载也都与古太原地名及现存的上古遗迹有关。

记载伏羲的蛇身石刻壁画

伏羲与龙,中华民族的象征

伏羲与龙。《左传》“太昊氏以龙纪,故龙师而龙名”。然而什么是龙?《尔雅翼·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龙是一种图腾,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融合了许多它族图腾。形成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生机勃勃、团结向上,活灵活现的龙。他表明早期由氏族,胞族向民族的发展,标志着民族的形成,它是图腾融合的最高产物。是向心力、凝聚力、团结、和谐、共存、共荣、高尚精神的体现。它代表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当时民族发展中改革开放的产物。

闻一多说:“龙图腾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图腾。而伏羲正是人首蛇身图腾氏族的首领。他对龙图腾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伏羲故乡的太原,始名龙城。城西有龙山为伏羲观天象制八卦之所。

系辞曰:“古之伏羲氏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于是始作八卦”。太原龙山之龙观、古名昊天观,昊天为伏羲之名。《永乐大典·太原府志》:“昊天观在县西龙山之顶”。今天,古昊天观遗址,院中有唐槐两株。观前门两侧有上古柏树两株(一公一母),柏树应是古时建昊天观或修昊天观所载,年代十分久远。

伏羲仰观俯察,创造出八种神秘的符号,代表着天地自然和人及一切事物的演变。称之为八卦。(八卦是华夏族书写文字的起源)。伏羲用八卦演示自然界和人的变化规律,制定了人类社会的法则和规范,伏羲以八卦制天下,天下伏而开化。故名伏羲。易曰:乾坤屯蒙,太原县西有蒙山、开化寺。启蒙开化之义。

山西太山龙泉寺美景

作为龙图腾的实物遗存,需要提到太山龙泉寺。

太山位于风峪沟北,黄帝合鬼神之所,《韩子》:“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上,驾象车,交六龙,毕方并馆,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乃作清角之乐。”是黄帝代神农后,合鬼神封禅于西太山的壮观场面。太山在今太原市晋源区西三公里处。

龙泉寺始名昊天祠。太昊、昊天均为伏羲之名。祠为宗祠。是黄帝等伏羲后人祭祠伏羲的宗祠。寺北山岗前有古洞,名老虎洞。(按伏羲风姓从龙、从虎、易曰:云从龙,风从虎)。

明嘉靖《太原县志》载:“太山有龙池”牞“龙泉池”在太山寺东,池后有龙宫。龙池水从石雕龙嘴流出,水清甘甜。饮之长寿。池前东南有古柏一株,形如飞龙。古柏年代十分久远。

龙泉寺内立一巨碑,半在地下,地上字迹已不可辨,碑额上雕两条螭龙,龙身在碑顶互相缠绕,头在两旁各向一边,龙腹部下生出小龙。巨碑顶部中央一轮红日由两龙之手擎天托起。(此为伏羲、女娲之像,与各地出土的伏羲女娲绢画、帛画、石刻等纹相似)碑背面石纹印迹清晰似龙身俯仰、龙鳞有序,整个石碑栩栩如生。像在讲述万年的沧桑。

由此可知,太原始名龙城,源于伏羲时代,与伏羲龙、中华龙同时产生。


晋商印象官方帐号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其实,文化和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用多说,文化史和文明史当然也是不同的嘛。文化的对立词是愚昧,而文明的对立词则是野蛮,差别明显吧?! 当然啦。过去我们总是把两者不加区分,笼统地胡扯。现在,专家学者提示得分门别类。

文化的标志是文字,所以文字越出现得早,文字史也就越早。中国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人类发现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应有五千多年,所以我们如果说“中国的文字史有五千年”,无疑是正确的。但文字不等同文明,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何时结束野蛮行为,一般认为脱离动物野蛮生存方式就算是获得文明了,大多数标志物是找最早的城邦遗址,以城市的出现为文明的开端。

形成早期社会。由是说来,许多民族是分别在不同时期进入文明的,以华夏民族来说,目前发掘最早的城邦遗址是在河南某地,经碳14测定法检测,距今也就3700年。这也就是说,中国人常说的华夏文明史已有三千七百多年,根本不是五千年之说。风语者简单答复,一家之说,欢迎吐槽评论转发关注,看官谢过!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佛学文摘


文化的出现最直接的表现肯定与文字有关,与历史记载有关。不说再往前的结绳记事,那段历史很有可能是后人推测出来的。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同时也是有文字记录历史的第一个朝代。这里的文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甲骨文,现在已知甲骨文文字有4500多个,能认识的有1500字左右。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多记录了当时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问卦的事情。是中国文字的雏形,也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有据可查、有史可查的。

从那时起到现在,粗略估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甲骨文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突然事件,它肯定有一段漫长的过程,这样推测,可以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往前再推五百到一千年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甲骨文是目前被发现的中国最古老文字,在此之前是不是还有文字?可能有,只是没有被保存下来,或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甲骨文的发现肯定了中国文化的出现历史。这是有据可查的。更不用说史学家还在不断发现在商朝以前就实际存在的文化现象,因此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这不是虚指,是实实在在的历史。


宇玺龙


当下,人们能把人类历史追溯到8-12万年前。其依据是2010年以来,中国科学家们在道县境内的福岩洞发掘出的47枚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大量动物化石。这些“道县人”牙齿尺寸都较小,牙齿齿冠和齿根呈现典型现代智人特征,这证明他们确实已经是现代人类。所以这个发现把人类历史大概提前了3-7.5万年。

而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可以称之为“文明”的人类的创造,出现在至今至少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都是对这片土地的历史的证明。

而这片土地第一次出现“中华”这样的文明,则是到黄帝时期。

黄帝统一炎黄两个部落,华夏族便有了雏形。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开端和主体,属于“中华”的文明也随之诞生。所以追溯“中华”的历史,回到黄帝时期,是相对合适的。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轩辕,就是指黄帝。按照传说推算,公元前2717年,在中原土地上,黄帝降生。据说黄帝出生后不久就能说话,志于学的年纪就已经无所不知。二十岁时,黄帝就继承了有熊国的王位,成为了氏族部落的首领。部落在黄帝的带领下日益壮大,成为中原地区的一股强大力量。

当时正处于炎帝统治后期,其对原本归附的大小部落控制力减弱。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各部落相互征伐,社会一片动荡。此时已经十分强大的黄帝部落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击败众多小部落,成为中原地区的领头羊。

后来,黄帝甚至拿下了炎帝的部落。两个庞大部落的融合,造就了华夏族的主体。这也可以认为是“中华”的起点。而我们所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也是以此为起点。

而要具体到一个时间点的话,则可以以黄帝登基为帝的时间作为节点。黄帝在战胜蚩尤部落以后,统一了中原部落。战后,黄帝进入原本属于蚩尤部落的九黎地区,登上泰山,会见各部落首领,举行了盛大的封禅仪式。这也是我国在泰山封禅即位的大礼的开端。而这一年,即是公元前2697年。在道教的历法中,这一年也被定为道历元年。

今年是公元2019年,所以按照这样的算法,“中华”已有4716年。四舍五入,还是可以称作五千年的。

事实上,国际学术界对于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说法一直有争议。为了回应来自各国学者的质疑,1995年,在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提议开展夏商周断代工程,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证明我们拥有五千年历史。

后来,项目在正式确立之后,提出了四点目标。

1.对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划定。

2.对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划定。

3.提出比较详细的商代前期年代框架。

4.提出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经过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七个单位与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的近五年努力,得出了《夏商周年表》。

虽然时至今日,对于年表和中国历史的争论还未曾休止。但我们早已迈出了步伐,也还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拥有更有利的证据,为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正名。


邓海春


风语者也来说说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大都爱说“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和传统,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事实上大家都是和你我一样,被说法自我陶醉了,没有细思。

其实,文化和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用多说,文化史和文明史当然也是不同的嘛。文化的对立词是愚昧,而文明的对立词则是野蛮,差别明显吧?! 当然啦。过去我们总是把两者不加区分,笼统地胡扯。现在,专家学者提示得分门别类。

文化的标志是文字,所以文字越出现得早,文字史也就越早。中国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人类发现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应有五千多年,所以我们如果说“中国的文字史有五千年”,无疑是正确的。但文字不等同文明,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何时结束野蛮行为,一般认为脱离动物野蛮生存方式就算是获得文明了,大多数标志物是找最早的城邦遗址,以城市的出现为文明的开端,形成早期社会。由是说来,许多民族是分别在不同时期进入文明的,以华夏民族来说,目前发掘最早的城邦遗址是在河南某地,经碳14测定法检测,距今也就3700年。这也就是说,中国人常说的华夏文明史已有三千七百多年,根本不是五千年之说。风语者简单答复,一家之说,欢迎吐槽评论转发关注,看官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