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近百年過去了,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名字,以及他的文學作品和民主戰鬥精神,仍然留在我們的心裡。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有人對於他曾經說過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一句話,總是感到十分不能理解。那麼,魯迅先生當時為什麼要這麼說?是什麼道理?究竟又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呢?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其實,人們經常看到和聽到的魯迅的這句話,完全是斷章取義造成的,所以就很難理解了。而他的這句話整段文章是這樣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我是自身受漢字苦痛很深的一個人,因此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譬如說一個小孩子要寫一個生薑的[薑]字或一個[鸞]字到方格子裡面去,能夠不偏不歪,不寫出格子外面去,也得要化一年功夫,你想漢字麻煩不麻煩?”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漢字要從繁體字向簡化字轉變。從魯迅這一段關於漢字問題的具體論述來看,顯然所談是說,要想推進漢字文化的進步,必須進行改革,要把不太好學好寫很麻煩的繁體字,變成簡單一些易學易寫的簡化字,才能讓全中國人民都能夠學會識字寫字,進而學習社會文化科學知識,從而才能夠讓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不因為文盲沒文化而走向衰亡的道路。當時的魯迅正處在社會時代向近現代轉化的歷史轉折時期,作為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奠基式人物,提出把繁體字變成簡化字的主張,是相當進步合理的。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漢字文章要由八股文向白話文改變。我國古代,特別是明清的科舉制度,全都採用的是僵硬老套的八股文,古人的語氣語調,行文的死搬教條框框,沒有一點生機和活力。因此,魯迅先生在新文化運動中,扛起了改革當時漢字和僵死八股文的新文化大旗,積極主張把漢字簡化,變八股文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今天看來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大好事情,可以讓普通老百姓都能夠打破腐朽沒落的舊文化舊思想的桎梏,從而都能夠識文斷字寫文章,接受新文化新思想,開始新的生活,讓民族和國家更具有活力和希望。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文字文化決定民族的生死存亡。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文字就是生死存亡的符號和象徵。因為文字是具有民族文化和精神特徵的產物,她既代表了民族的風格特質,又是國家的淵源所在,比如我國的從甲骨文最終形成漢字就是如此。如果一個民族一旦喪失了屬於自己的文字文化,被其他人所侵略,進而取代之,國家則會淪陷為殖民地,受別人的統治了。由此可見,當時如果由於漢字的原因,阻礙了大多數中國人民向前進步的時代步伐,那麼,長此以往,則可能真的會國將不國的。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魯迅當時怎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話的呢?原來如此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