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谈到武汉美食地图,汉口的万松园雪松路、武昌的司门口、青山的红钢城都有各种神一般的多年美味小店。

而伴随武汉城市建设与发展,隐藏在巷子深处的老街坊美食,也许就这样成为食客们美好的回忆。

今天,就带你探访江湖上一直有传说,但却不知道哪里寻觅的——老武锅美食。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武锅豆皮、刘记牛肉包子、罗记热干面

武锅社区,武汉锅炉集团职工及家属生活区。自从1953年,武锅建成投产,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在武锅社区里,也是美食云集……

余爹爹锅贴、婆婆泡菜、刘师傅清真牛肉包子、邓师傅的豆皮、罗师傅的热干面还有无名鸡冠饺……有人说住在武锅最幸福的事儿,就是上午排队等一锅邓师傅的豆皮,临铺买一笼刘师傅的牛肉包子,转弯端上一碗罗师傅的热干面,下午时看看余爹爹今天心情好不好,有没有出摊做锅贴,最后在武锅菜场上选购一波新鲜蔬果,一整天都被安排的清清爽爽。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搬迁前的武锅社区

在2016年,武锅社区整体搬迁,这些武锅老味道也失去了踪影。而其中的三大金刚——刘师傅牛肉包子、邓师傅豆皮与罗师傅热干面,他们有的还在坚持,有的则又有新一轮改变。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一大早排起长队的罗记热干面

“热干面来一碗!莫忘记加点把海带啊!”“好滴!还是不要葱吧!”早上7点10分,罗记热干面前就排满了等着嗦粉吃面的食客。老板娘罗四爽利落的烫面拌料,不到90秒的时间里,一碗香飘飘的热干面就端到了面前。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在食客中间,有不少是武锅老舍区的邻居们,武锅搬迁后不少人选择了就地还建或就近购买新房,罗师傅的热干面成了距离家门口最近的“老味道”。

罗四爽老家汉川,农家出身的她说到大武汉发展,没有什么文化就靠勤劳打拼,在武汉人熟悉的热干面江湖里闯出自己的路子,征服了老武汉的胃。

回忆起武锅社区的那段时光,她说:大家都挨的近,带给老街坊们吃的东西也全,现在就选择少多了。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时光回到1999年,那年罗四爽刚刚结婚,怀揣梦想与先生一起到武汉打拼。老公在18号码头做水产生意,自己则在家操持家务,安心带娃。

2003年,孩子上幼儿园后,罗四爽时间多了起来,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在武汉干点啥?先生给她支招,说我们码头上有家热干面馆,每天还有人开车来吃,要不然你就学学弄热干面吧!

就这样,经过了1个多月的“拜师学艺”2003年的4月28日罗记热干面在美食竞争激烈的武锅社区正式安了家,面店位置正对着花园。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刚开的一个月里,罗四爽生意并不怎么好。着急的罗四爽又将老师傅请出了山,现场指点自己做的热干面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在师傅的指点下,她才知道,掸面上出了问题——过生,没了热干面Q弹的韵味。

重新改良后,面劲道加上她独门的汤头与舍得把的芝麻酱,这个汉川女人开的热干面馆得到了街坊们的认同,成为武锅过早几大金刚之一。

“之前有一个招牌,安了遮阳棚后,就挡住了,大家都习惯叫花园热干面。”罗四爽笑着说,那段日子里,早上3点不到就要起来,最少也要掸上200多斤面,进百斤米粉,高峰时一天卖出近2000碗粉面,队伍排到门店外。

武锅搬迁后,罗四爽成为坚守到最后一波的店铺之一,门口的花园消失,身边的红砖瓦房不再,但还是有不少已经搬家走了的老街坊回来找她下碗热干面。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这生意还是要做下去!”辗转联系上武锅附近亚贸的一处门面,没想到2个月后被划定成了拆迁楼,经过2次搬家,罗记热干面终于在距离原址不远的瑞景路上安了家。

“面掸的好!卤水味道佳!舍得把佐料(芝麻酱)!”是追随而来的老街坊们对罗四爽做的热干面的点评。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在采访罗四爽时,她对操作台要求极其高,洒出来的酱汁马上要收拾的清清白白

在她烫的热干面里,Q弹有嚼劲,吃到碗底芝麻酱浓厚还有一堆“精华”,罗四爽说,芝麻酱要选纯芝麻的,加上芝麻油调才有那个香气,老熟客要求她还会加上海带高汤与海带结,再加点吧每天现炒的腌菜,配上一包豆奶,简直听了头。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对于秘制汁,罗四爽没有过多透露“秘方”,只说师傅教的,就照着做了。

现在罗四爽的罗记热干面,依旧有很多老街坊回来照顾生意,也吸了一波周围小区的新粉丝。面对外卖时代,有人问她,怎么不想着开外卖,把降低的销量拉上去?罗四爽说:热干面不能搞外卖,收到的时候面都坨了,这不是砸招牌?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如果说罗四爽是外地人来汉闯入武锅美食圈,那么武锅豆皮与刘记清真牛肉包子这一对“美食好胖友”就撑起了老武锅人自己做美食的半边天。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两家店铺一字排开一个在北头一个在东头,排了武锅豆皮队伍的老街坊们都知道还得顺路向刘师傅定一蒸笼包子,免得拿了豆皮还要排两道队,这才是最耗时间的豪华武锅早餐标配。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上世纪80年代末,刘国君从武锅二厂“下岗”了,面对刚满3岁的女儿与同样失业的妻子,寻求生路成为他的唯一目标,思前想后夫妻两都是回族,自己会和面的手艺,加上妻子调牛肉馅的手艺,刘记清真牛肉包子就在1989年正式开张。

“那时候一天就卖60笼,每天只用和半袋面粉。”刘国君爱人陶巧兰回忆说,刚开张那年,包子一推出就受到了街坊们的欢迎,早上6点开门,不到8点,60笼包子就销售一空。如今近30年过去数量变成了400笼,每天和面就要2袋半面粉,依旧是卖完收摊,时间还是早上6点开门,10点左右便销售一空。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还有没得包子!给我一笼!”老吃客都知道,刘师傅的牛肉包子是得等的,也是值得等的美食。

其实,叫刘师傅的包子是小笼包坐实委屈了它。从个“头上”来说,刘师傅的包子那可是“巨人”级别,但又不是我们平时吃的蒸包大小。

拿出锅的包子,塞满了屉笼,一般姑娘伢吃4个就能管饱。

除了个头上的区别,包子里外食材都有的讲究。刘师傅说,包子皮用的传统老面,加碱而和,这样的揉出来的面蒸出来的包子皮密度够,又不厚,能完美的包裹沉甸甸的牛肉内芯与汤汁,让包子还没有到口,精华汤汁绝不溜走。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清真也是刘师傅家包子吸粉的最大利器,馅料只用牛里脊肉混入骨汤,肥瘦比例1:3,配上香葱等点缀的佐料,一口咬下去,鲜的直流油。

在刘师傅的包子铺里,还有一个不同的细节——面皮与馅料都有过称级别标准。面皮要22克左右,加上馅料42克左右,才是过标过线的合格产品。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面皮22克,加上馅料42克老板娘多年练出的手艺一抓一个准

如此严格标准下的牛肉包子,被称为小笼包届的“爱马仕”一点也不为过。但价格却是平民路线,在牛肉价格飞涨下,4个5元,平均下来一个1.25元,能获得满口牛肉的超满足感,刘师傅说包子价格大概4年左右才会调整一次。

“他屋里滴包子,那个味,别家模仿不来。”号称吃了近20年刘师傅家包子的李爹爹说,住武锅的时候一个星期总要吃上几回,现在搬家了还是要走上两站路找到刘师傅屋里一周吃上几回。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2018年,刘师傅的包子铺还在抖音上狠狠的火了一把。双休两天打卡的“吃货”排的队恨不得要下了坡还要转个弯,古田的、后湖的、就连蔡甸也要一大早开车过来买包子吃,也是急坏了老粉丝,私心里舍不得分享。

刘师傅说他印象里,最疯狂的粉丝一口气买了150笼,1800个牛肉包子,包的一上午都没有缓过劲来,包子堆了一摞。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如今刘师傅的包子铺在新地址上已站稳了脚跟,除了老武锅的街坊外,同样也吸引了众多新地址的粉丝。回忆起老伙伴“武锅豆皮”,刘师傅也很是感慨当年时光:“泡菜,锅贴都没有做了,以后还有几家说不清楚。”包子能做还是会坚持下去。

牛肉包子、热干面和豆皮,寻找传说中的武汉老武锅“三大金刚”

除了刘记牛肉包子,武锅美食还有一家武锅豆皮吸粉无数,小编前去探访时发现,搬迁后的武锅豆皮新地址面临拆迁,目前已经是大门紧闭状态。

“他还是要回来的,说是年后。”刘国君说,当年一起在武锅做餐饮的伙伴,剩下的不多,还有联系的就是武锅豆皮邓师傅,上次交流时,两人均有意向,待老社区上的新商业体建成,还是要回到老地方继续开店。

“能有精力做下去还是会继续吧!”谈及两人是否商量还有做多久?今年已经56岁刘国君感慨说,锅贴的余爹爹与做泡菜的婆婆早就“退休”,能有精力继续干下去的不多,每次看到老街坊们赶过来过早,惦记这口包子味,单冲这点,还是想继续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