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領導靠什麼管理下屬?

要管理好下屬,首先你得是個人,不是那種一門心思想著畫好大餅忽悠手下給你賣命的王八蛋。能考上公務員的都是人精,別拿誰當傻子哄。

帶團隊有兩個點,一是人,二是事。對人講感情,對事講方法。


先說對事,再說對人。

對事的核心是十二個字:護犢子,爭利益,敢放手,擦屁股。


第一是護犢子。下屬犯錯,只要不是涉及到原則性問題的錯誤,可以自己關起門來批評,但絕對不允許外人說三道四,在外護犢子,面子不能丟。除單位黨政主要領導外,其他人批評下屬一概先護犢子,我的人犯錯了我可以批評但你不能。

基層單位是頗有江湖習氣的地方,罩得住手下的人才有人真願意給你做事。

舉個例子,我這以前有任分管民政的領導,謠傳是以前花錢捐來的婦科。他只要在民政辦坐班,遇見群眾與民政專幹發生業務分歧,不分青紅皂白是先批評自己人,來一句:“你這工作態度不對,我們要對群眾如何如何。”不能說這個作風有錯。官樣文章做得一套一套的,表現得自己又貼近群眾又主持工作,可能解決實際問題嗎?出點問題馬上兩句話就是先順著外人來批評自己辦公室的同志,表面上是面上文章做足了,裡子卻爛了。

年輕人堅持原則,就點論事,是對事不對人。你張口就來先對人不對事,這樣能讓手底下的人安心工作嗎?果不其然第二年進行分工組合沒有一個人員願意跟他在一個工作組,當時兩位民政專幹寧可選擇去扶貧組都不願意跟著他,可見有多離心離德。


第二是爭利益。只要有符合條件的榮譽,儘可能給下屬去爭取。只要有符合規定的補助,出公差,下村,外出培訓,該走該報的差旅補貼補助一概籤批,不講二話。對外儘可能爭取利益回來,小到一次單位內部工作考核的表彰,到每年的工作先進個人,優秀黨員,優秀工作者,只要能爭取的哪怕在黨委班子會上就是同其他成員爭到臉紅也要去爭取。能不能爭取到是一回事,這是態度的問題,如果連說一句都不說,那對不起下面的弟兄。對於各級單位組織的所有參賽,我都強迫或是半強迫地要求去參加,不是說一定能撈回來什麼,能讓人出去見見世面也是好的。借調,遴選,考試,只要有向上的機會,有消息的通消息,沒消息的幫忙找路子,讓手下的年輕人眼裡有希望,才有動力。


第三是敢放手。大膽放手讓年輕人去做事,跟工作進度和工作方法,帶著做不是陪著做。不要怕年輕人做事做不好,錯了及時指出來督促改正,關注過程,以過程促結果。不怕做錯只怕不做。去年年初召開年終總結工作會,我這一個組織幹事在裝訂文件的時候出現了順序錯誤,其中一份文件頁碼順序全部裝訂錯誤,負責會務的人大副主席想發飆罵人,我攔著不行,這事情我回去批評他,現在是先糾正錯誤,重新打印文件分發。小錯誤以後提點兩句就行,在外要維護下屬面子。犯錯沒關係,吸取教訓改了就好。去年三次黨建檢查,放手讓他去做,那黨建材料做得滴水不漏,這就是成長。


第四是擦屁股。體制內有個很噁心人的實際情況“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只要做事就肯定容易出錯,下屬做錯事情,大錯小錯當直屬領導的都要能自己出來扛,而不是躲後面愛惜羽毛。人情關係就是這樣一次兩次扛出來的。


對人的核心是八個字“團結、爭取、改造、打擊。“


團結可以團結的,爭取把不團結的團結過來,改造不願意配合和沒有能力的,打擊負隅頑抗的死硬分子。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樣工作就能開展下去了。

具體例子就不能再舉了,建議去讀一下《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對號入座。

在沒有外部關係介入支持,又不能決定升遷不能決定獎金,沒有統一的目標x仰,都是拿著工資搞工作的情況下,要想帶好下屬,只能是搞好內部關係,打感情牌。對人以尊重,培養好自己的私人關係。

應付完一次大型檢查以後,把手底下的弟兄們拉過來,下頓館子。週末得空組織大夥一起搞點燒烤,組織一下團建活動,自己出錢也花不了幾個錢的,搞一次最多開銷不過千八百塊錢,一個辦公室的就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把關係搞融洽最重要。

我給不了你優先發不了你的獎金,但我這以誠相待,有事一起做,有鍋我來背。

會有人說這就是搞“團團夥夥”,沒錯,在沒有外部利益促使團結的情況下,要真想帶好一個部門,只能是搞自己部門的團團夥夥,或許政治不正確,但行之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