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有哪些解題技巧、套路?

Big_Nono


初中語文文體有三種,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


每種文體都有它特定的答題技巧,有它既定的答題格式。

這裡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為例進行講解。

一、記敘文

記敘文考點通常圍繞內容概括、標題含義及作用、詞語含義及作用、句子賞析、主題探究、人物形象、感悟啟發題等類型。

(一)記敘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一條脈落,體現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它把所有材料聯結成一個有機體。

線索類型:物線、事線、人線、感情線、時間線、地點線、見聞線。

技巧:注意題目、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議論抒情的句子。

“線索”是連貫文章始終的脈絡,是文章的綱。

①文章的標題

②反覆出現的詞或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如: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二)記敘順序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或事件過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作用:製造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節更集中。

(三)概括文章內容

(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議論抒情句中)

方法:

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句式:

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

即 “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幹了什麼事,結果是什麼”

(四)品味題目

題型:

①為什麼以此為題?

②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③試分析題目的作用。

④給文章加(換)題目。

示例:

1)《背影》 充當線索、抓住外貌特寫鏡頭表現父子深情。

2)《阿長與山海經》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突出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件事;表現阿長真誠、善良和樂於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懷念。

3)《變色龍》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主人公善變(見風使舵)的性 格。具有極強的諷刺性。

技巧:①先看題目本義:詞語含義概括內容(點明寫作內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②再思考深層含義:主旨:與主旨的關係(揭示了,點明瞭);人物:與人物關係(表現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態度;是作者感情觸發點)結構:線索、懸念;表現手法:象徵。

③最後分析其效果:

運用比喻、化用詩詞、引用歌詞、一語雙關等

生動形象、新穎含蓄、言簡意豐、發人深思、引起閱讀興趣等(議論文的題目一般點明論點或論題;說明文常點明說明對象或特徵)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 ①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五)句子賞析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

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

③總結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

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

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1,修辭

朱自清先生的《春》,語言美得不經雕琢,卻更質樸,打動人心。裡面的修辭比比皆是,比喻,擬人,排比,隨手拈來,便可盡情讓學生分析。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句輕盈有趣,具體生動,色彩鮮明。

2,用詞

再說那用詞,“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偷偷地”一詞有何作用?“鑽”又體現了什麼?

遇到句子賞析時,注意特殊動詞、形容詞、疊詞與擬聲詞等的用法,防止做題時有疏漏,而失掉相應的分數。

3,景物描寫

遇到環境描寫的句子,必定先要記牢環境描寫的作用。

4,人物描寫

(六)段落作用

開頭:開篇點題,渲染氣氛,總領全文,點明題旨,或表達與主旨相關的某種感情;也有的是開啟或引起下文,為故事的情節發展作鋪墊。

中間句子的作用:

結構上:文章中間的句段連接著上下文,所以有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或承接上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併為故事的情節發展作鋪墊。

內容上:要聯繫中心(主題)回答。

結尾:末段一般是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點明題旨,深化中心,昇華感情,或兼而有之;另外末段如果用問句結尾,不僅含蓄地點明全文主旨,昇華作者的感情,還有引發讀者思考的作用。

(七)人稱及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八)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

結合語境分析結合內容分析語意的變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從修辭、語氣、句式、感情色彩、語體色彩、語言風格等方面分析表達效果。

句式:

答:“××”一詞原指…,這裡指…,起到了…的作用。

不能換,“××”用一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如果換成“××”,就沒有這種效果了,所以不能換。

(九)記敘文中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

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於敘、融情於議、借物抒情、借夢抒情等

②記敘文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義,以深化主題。段與段之間的議論,能起到承上啟下和突出中心的妙用。

③說明是為了簡要地解說事物,闡明事理,使所敘之人、事、物更清楚。

(十)分析人物形象

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過對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二、說明文

1、說明文順序

2、說明方法

3、說明文的語言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具有:準確性、科學性、嚴密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在說明文的語言考查上,經常會涉及到的題目是:

句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表達效果)?

(1)限定範圍:詞語是表示哪一類的詞語——表時間、範圍、程度、數量、估計,起修飾、限制作用

(2)解釋詞語在句中的意思或者所表達的內容

(3)該詞具體(準確、有力、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怎樣…”的特徵、事理。

(4)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

例:夸克還能再分下去嗎?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無法再分了。

答:“目前”,屬於限制性詞語 ,說明現有技術手段還不能分解夸克,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句中加點詞語能否刪去,為什麼?

答題方法是:

(1)不能,

(2)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

(3)該詞表時間(範圍、程度、估計等),起到了修飾(限制、強調)作用,

(4)若刪去,則與原意不符,或與事實不符,或說法太絕對,

(5)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或科學性

例:據說,這種炒豆芽有強身健體之功效。“據說”一詞能否刪掉?

答:不能,“據說”是“聽說”的意思,表未經考證,不確定,說明這種“炒豆芽”有可能有“強身健體的功效”,也有可能沒有這功效,刪去後,就變成這種炒豆芽“一定有功效”,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這個詞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解題方法步驟:

(1)不可以

(2)解釋詞語的含義

(3)該詞表時間(範圍、程度、估計等),起到了修飾(限制、強調)作用,

(4)替換後,則與原意不符或與事實不符

(5)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或科學性

例:森林能夠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問:“緩解”改為“消除”,好嗎?

答:不好,“緩解”是“減輕、消除”的意思,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輕溫室效應;改成“消除”意思就變為森林能夠吸收所有溫室氣體,使溫室效應消失,與原意不符,“緩解”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所以不能替換。

這幾個詞語不能調換順序,為什麼?

答題格式:①不能,②這幾個詞有先後順序、遞進關係,或與後文……內容相互照應,③具體寫出各個詞語的意思和相互關係。

總之,只有把閱讀技巧進行詳細整理,然後在做題過程中學以致用,並把做題中的難點和好的方法及時整體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在閱讀上取得高分,有所突破。


敏家的小淘氣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的技巧:

(1)瀏覽標題,領悟基本內容:標題有時暗示主旨,有啟迪文章思路,提供答題方向的作用等。

(2)辨識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分析重點文意。

(3)精讀首尾,揣摩主題思想:首尾往往發現作者所表達的中心。

A.摘錄材料中的原文、關鍵詞語或語句(諸如抓住議論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辭句、文段中的關鍵形容詞和動詞)。

B.提煉篩選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話或材料中的語句來概括歸納,再加以合併濃縮,留下重點語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審題,領會出題者意圖,圍繞題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問。

2.辨識文體,根據文體知識作答;答題應有條理、書寫規範。

3.遇到開放性或談看法感受的題目,必須結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論點)來發散,可適當摘錄文中重點語句回答,並儘量結合實際感受,引用的相關名言警句或古詩句精練概括。

四、答主觀題要有創意

解答要求談“個人的主觀感受”的題時,要想答出創意,從語言上給評卷老師留下較好印象,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靈活引用出新意

在答題時,靈活引用古詩文、名言警句,使答案具有文學美。

如閱讀《牽著母親過馬路》一文,要求考生談談受到的啟發或教育。我們藉助引用作以下回答: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天底下最偉大的愛是母愛,正是這樣偉大的母愛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我當孝敬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而‘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獸猶如此,人何以堪?不盡孝道,不及禽獸,枉稱為人!”

2、巧用修辭閃亮點

在答題時,恰當地運用對比會使說理鮮明、透徹,比喻的運用會大大增強語言的生動形象性,而運用排比能增強語言的氣勢,使答案具有節奏美。

例如讀《人生》一文,要求寫出對人生的感悟,綜合運用排比、比喻可作如下回答:

“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詩,應該多一些熱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嘆息;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人生如一本書,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再比如讀《羞辱是煉獄》一文,要求談談對文章的理解和體會。此題可用對比、比喻作如下回答:

“人生在世,難免遭受羞辱。得意處,羞辱促人猛醒,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失意時,羞辱是當頭一棒,定會激發鬥志,催人奮進。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把羞辱當作奮進的動力,你的人生之路定會越走越寬闊!”

3、遣詞造句細推敲

試題答案寥寥數語,要想吸引評卷老師,就得儘量選用成語或四字詞語,努力使句式整齊劃一,讀來琅琅上口,使答案具有音樂美。

下面是某同學答案中的一句話:“這個故事很感人,我讀後受到了震撼,我終生不會忘記。”很顯然,此答案算不得上乘之作。如若添上幾個成語,變換一下句式便會大有改觀:“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它使我的靈魂得到了洗滌,使我的人格得到了昇華,我將永銘心頭,沒齒不忘!”

五、文體知識備忘錄:

記敘文閱讀

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先寫出來,然後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倒敘作用:一般是為了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敘述有波瀾、或為了造成結構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插敘作用:(1) 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2) 有時會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3) 使文章脈絡清晰。(4)推動情節發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 突出主題。(6) 為下文作鋪墊。(7) 突出中心思想。(8)豐富文章內容,使情節更加完整。(9) 補充說明了有關文章的具體內容。(10) 讓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11)使結構緊湊。

2、記敘的線索

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某物、地點的轉換、感情的變化、“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

3、記敘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展開敘述)寫法的作用: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使故事顯得真實(作為故事的見證人)、自然、有親切感。

(2)第三人稱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起來開闊充分。

(3)第二人稱記敘,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

4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

5描寫方法:分兩類: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和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1) 人物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3)側面描寫:用他人的反應、與其他人物對比表現人物

6、以寫景抒情為主的記敘文,要理清寫景的順序,找出觀察點(定點觀察或移步換景)

(1)觀察角度:平視(遠視)、仰視、俯視。(2)觀察的手段: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3)感受的形式:形、色、聲、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8、品味藝術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說)的構思、佈局、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回答時看它的構思是否新穎巧妙;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運用對比、諷刺、誇張、烘托、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象徵、託物言志等表現手法;

9、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結構,神指中心意旨

寫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的象徵手法。

10、當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有何作用時可從三個方面考慮

(1)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2)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3)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11、標點符號的作用:

引號: (1)表引用 (2)反語,表諷刺否定(3)表強調(4)特指

破折號:(1)表解釋說明(2)表意思的遞進或轉折

(3)表聲音延長 (4)表插說或中斷。

省略號:(1)表內容的省略(2)表靜默或思考(3)表語言的中斷

(4)表說話斷斷續續(5)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12、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新聞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小說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新聞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前三者很重要,尤其是導語,擬標題及概括新聞主要內容都要依據導語,格式為“誰+幹什麼”)

13常見寫作方法

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動靜結合、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小見大、鋪墊、烘托、襯托、對比、象徵、,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卒章顯志、聯想、想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照應、巧設懸念。

14語句在文章結構、內容上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內容上的作用)。

15、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16語言特點評價用詞:

準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瞭、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富有感染力等。

17、圍繞短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或感受:

答題模式:先用1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2-3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若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結合親身經歷。

18、常見修辭方法

兩問兩比一反覆,誇張擬人與對偶,八種修辭記清楚。

(兩問:設問、反問。 兩比:比喻、對比。)

說明文閱讀

1.明確說明對象:

a. 看文章題目;

b. 根據說明語段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

2.概括說明內容:

事理說明文說明內容一般可概括為:本文主要說明(說明對象)的構造、形態、性質、特點、變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視具體說明對象的內容而定)

3.明確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從因到果、從主到次、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一般)。

事理說明文一般都採用邏輯順序的說明順序。

4、明確說明方法

(1)說明方法: 作(作詮釋)、下(下定義)、打(打比方)、分(分類別)、引(引用),作(作比較)、畫(畫圖表)、摹(摹狀貌)、列(列數據)、舉(舉例子)。

(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a、先指明所用的說明方法;

b、再聯繫說明內容分析該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徵。

示例:這個句子運用了……說明方法,生動形象(更好、突出、準確)地說明了……

5、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示例:(1)不能刪去 (2)“xx”表示…… (3)去掉後就……

(不符合實際情況或過於絕對化) (4)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6、明確說明文的結構(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

常用的結構模式:

 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層次劃分一般要抓住一些提示性詞語,如“首先”、“其次”、“又”、“再”等詞語。

議論文閱讀

1、找準論點:

一般在標題、開頭、篇末找,不明顯就需精練概括。還可以通過分析論據來找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或者分析題目,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證話題,作者對論題的看法就是中心論點。

2、分析論據類型:

事實論據(用名人的事例作論據)、道理論據(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作論據,或作者自我分析的話)。

考點:補充一個論據;(要緊扣論點,選取真實典型的事例)

3、明確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

考點:分析論證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論證方法;2.分析該論證方法證明了作者的哪個觀點。(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或所採用論證方法的前一句)

4、論證結構:

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

本論部分:並列式,遞進式(層層深入、逐層深入)

5、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準確性、嚴密性、邏輯性、概括性 (有說服力,增強了說服力)

6、議論文一般開頭由某件事、一則名言、寓言故事等生髮議論

其作用是:作為引子,引出論證的話題。

7、議論文常用設問句作過渡,反問句式以示強調

(1)設問(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讀者注意,啟發讀者去思考,發人深思。(2)反問(手法)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強調作者的觀點,發人深思。

8、議論文的分類:

立論——從正面論述其觀點、說明其觀點的正確。駁論——批駁錯誤觀點,然後確立其正確觀點。議論文按論證方式分類可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


如水美文精讀


自己做完閱讀題後,一定要跟答案進行對正,用紅筆把自己答題的答案和標準答案有區別的地方寫出來。

對於每一類閱讀題,可以自己總結出答題的要點。因為閱讀題,都是按點給分的。

例如“某句話在文中作用”類的題,答題要點是:

1.文首 :開編點題 ,渲染氣氛(散文) ,埋下伏筆(記敘類散文) ,設置懸念(小說) ,為下文做鋪墊 ,總領下文。

2.文中 :承上啟下, 總領下文 ,總結上文。

3.文末 :點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題(記敘), 照應開頭(議論,記敘,小說)。

例如“修辭手法的作用”類的題,答題要點:

1.句子本身作用 。

2.結合句子語境。

比喻 ,擬人 ,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寫出了 + 對象+特徵。

有氣勢 ,加強語氣, 一氣呵成, 強調了+對象+特徵。

設問 :引起讀者思考,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就像這樣,進行總結。


禾頁老師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題在試卷中佔有不小的比重,分數不低,可以說沒有哪一個語文老師不重視。可是這個環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考試中丟分的環節,因為它有很強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有些老師甚至說,這個環節要考滿分、甚至考高分是不可能的,他們對有些學生考出的高分甚至滿分很難理解。其實這些老師不知道這類題目的解答是有技巧和套路的。下面我說說解答理解題的總體思路,技巧方法。

初中閱讀理解題總的來說有三種題型,我把它叫做死題,半死題,活題。不管那種題型,在答題的時候,都要遵循下面的思路:

第一步,閱讀選文(最好讀兩遍),做到熟悉情節內容,把握主題(論點、說明對象等)。只有做到這些,做題時才會做到把握全局,胸中有數。

第二步,帶著問題,找到答題位置。答題的位置可能在某幾句,可能在某一段過或幾段,或者在整篇。把握了答題的位置在哪裡,答題時就圍繞這些位置去思考,去組織答案。

第三步,找到關鍵句、提示句。有很多題目的答案就是選文上的句子,或者圍繞幾個句子組織答案。所以有答題的關鍵句、提示句的,一定要找到,這對答題非常關鍵。

第四步,組織答案。熟悉了選文,找到了答題位置,找到了關鍵句、提示句,就可以組織答案了。

這是閱讀理解題的答題總體思路,方法。到組織答案時,還要遵循這樣一些思路、方法:

1 用原文回答。這種題目是閱讀題中最簡單的一種,常常出現在初一、初二年級的試卷中。回答這種問題時,只消找到那些句子,直接用那些句子回答即可。這也是閱讀題中常常得滿分的題目,我把它叫做送分題。可是有些老師不懂這個方法,沒有把這種方法教給學生,導致很多學生丟分,這是很不應該的。

2 增刪原文回答。用原文回答是死題,答案是確定的。增刪原文回答的題目,要難一點,有些句子用原文,有些要自己補上去,否則不通順,不合邏輯。這種題目,我把它叫做半死題。答這種題目時,找到關鍵句,提示句後,用這些句子增加一些或者刪去一些句子,組織答案。做到句子通順,符合邏輯,符合題義。

3 用自己的話回答。這種題目是閱讀理解題的高難題,我把它叫做活題,它的答案有很強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所以容易造成丟分。回答這種題目,只能儘量做到不丟分、少丟分了。

以上是答題的總體思路,方法。具體到某一種文體,某一種題型,又有不同的答題技巧,也可以說是套路。這種技巧套路太多太多,這裡不能一一列舉,只講一種。比如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類的題目,就有答題的套路。例如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答題時就有它特定的句式和術語。

句式:應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

這個答題句式中的“生動形象”就是本題的答題術語,沒有它,答得再好,也是要被扣分的。答題時,只消套上這個句式,補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即可。這種題有一部分是死的,一部分是活的,所以也是半死題。

還是那句話,閱讀題答題技巧套路太多了,不同文體,不同題型有不同的答題方法,要在這篇文章裡都講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裡只能略講一二。覺得有道理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我在其它文章裡介紹給大家。


令狐老老師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就閱讀理解而言,考查的方面還是比較廣泛的,但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主觀類、客觀類。而閱讀理解的出題規律、解題思路、答題套路更多針對的是其客觀類方面。我舉幾個例子:

一,人物分析。可以從人物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及環境描寫方面著手分析,套路為: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地位或處境,或反映心理狀態,或反映思想性格等方面。推動情節發展,揭示人物品質,描寫人物活動的場景等等。

二,語言特色。或樸實無華或優美生動,要結合具體語句分析,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可從下節語句中選擇:簡潔凝鍊、準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三,修辭手法賞析。常考的有比喻、擬人、誇張。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動,簡潔凝鍊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擬人的作用是賦予事物人的特徵,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誇張的作用是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董董老師育兒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談到語文,不得不談到“閱讀理解”,因為它是語文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決定語文成績高低”的部分。

閱讀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稱。

狹義的閱讀理解自不必多說,也稱“現代文閱讀”,主要包括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有的地方為“文學類文本”)。

廣義的閱讀理解,包括古代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其中古代文閱讀包括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鑑賞。

今天,穆老師就在這討論“狹義”的閱讀理解,即現代文閱讀。

同學們,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夠做好初中語文的現代文閱讀呢?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讀考綱,明考點

〖1〗說明文閱讀

〖2〗議論文閱讀


〖3〗記敘文閱讀

🎀二、掌握考點對應知識點

如:記敘文——人物與人稱




具體知識點參考穆老師之前回答。

🎀三、準備錯題集,時常翻閱

🎀四、訓練逆向思維和邏輯思維

根據答案倒推答案設置過程

🎀五、具備命題者思維和反命題思維

🎀六、積累答題“慣用術語”

如“生動形象、具體準確、條分縷析、不蔓不枝、豐富內容……”

🎀七、勤練習、善思考、會總結

🎀八、提高文章閱讀速度

平時訓練時,注重速度,不可散漫

🎀九、先看試題,再讀文章

🎀十、瞭解中國文章和外國文章情感表達上的區別

中國文章,常考民族心理;


外國文章,則偏向於人文精神。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具體套路要看你問的是什麼題?下面就從記敘文各種題型為你解答。

1.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變式:請梳理文章的線索】

策略1:採用標題填充法,在標題上擴充“誰幹了什麼”,或是“什麼怎麼樣”。

策略2:採用六要素法,講清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變式策略:先從文章中找到所給的線索對應的部分,然後再看剩下部分對應段落,最後用所給線索同樣的表達形式概括。

2.賞析句子。

策略:角度+內容+情感

角度:修辭手法的角度【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描寫方法的角度【人物的描寫方法,環境描寫】,詞語運用【動詞,形容詞,疊詞等】

內容:即是這句話寫出了什麼。

情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詞語的含義。

含義:從詞語本意及語境意兩個方面去思考。

4.句子的含義及作用。

含義: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說句子的含義。

作用:從內容上和結構上兩個方面去思考。

5.段落的作用。

策略:內容上+結構上作用。結構上作用要看所問段落在文章中的具體位置,如果在開頭那麼總領全文,在中間就是承上啟下過渡,在結尾就是總結全文。

6.跟文章中心主旨有關的題目。

去文章中找主旨句,結合主旨句來回答。

7.標題的含義及作用。

含義:一方面,去文章中找到與標題字樣相關的段落概括其主要內容;另一方面,結合文章主旨概括其深層含義。

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文章線索,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等等。

以上講述的是記敘文的各種題型,如有遺漏請留言,將為你詳細解答。還有說明文及議論文的各種題型接下去為你解答。

說明文中的各種題型:

1.開頭第一段的作用:引出說明對象,概述說明對象的特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如果用詩歌那就增加了文章的典雅美。

2.從說明方法角度說劃線句的作用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引用等

作用:找到劃線句所在段落的中心句說其作用或是就近原則。

3.加點詞語可否刪去,為什麼?

策略:不能刪。加點詞意思。說明了……【此處將加點詞意思替換加點詞,抄寫一遍】。如果刪去就與原文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議論文中的題型:

1.第一段的作用。

引出文章的論點,吸引讀者閱讀興趣,作為文章的事實或道理論據。

2.論證方法及作用。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作用:找到所問段落的中心句分論點,或是就近原則,進一步證明文章中心論點。

以上就是這三種文體的解題策略,如有不盡,請指出,將為你詳細解答。


滄浪之水0101


我們知道,閱讀理解包括古詩詞賞析、文言文閱讀、現代文文閱讀。其中現代文閱讀包括記敘文閱讀、說明文閱讀和議論閱讀。不同的文體,答題技巧有所不同,但總體規律還是有的。

1.優化心態,保持信心。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狀態,解答閱讀題也是這樣。在教學中,我不時發現,有些同學不是不會,而是沒有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和細緻思考。要相信,任何問題都有答案,需要的是信心、靜心和耐心。這是所謂技巧的前提。

2.總體瀏覽,心中有數。建議面對一篇閱讀題,不要急於下筆答題,首先要快速瀏覽文章內容和相關試題,確定文體、大致內容、問題角度等,然後再用心答題。有些學生常常把現代文的三種文體混淆,致使答題語言運用失當。

3.在原文中找答案。許多問題的答案就在文中,答題時沿著相關線索認真尋找即可,千萬不可捨近求遠,自己瞎編亂造。同學們容易丟分的是,淺嘗輒止,答案尋找不全面。

4.注意文中的關鍵語段和句子。具體有首段或首段尾句;段落的首句或尾句;文中結構相似的語句;記敘文結尾部分議論或抒情的句子。往往會設置問題或作為試題的答案。

5.熟練掌握答題語言。在學習過程中,老師一定會講某種類型的試題應該怎樣解答,甚至提供了答題公式。這就要求我們熟練運用。如果這些都掌握不好,那就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了。

6.多多訓練,善於總結。熟能生巧,優秀的人大都來自平時的努力,沒有一定的做題量,就沒技巧。探討技巧是在尋找捷徑,但捷徑首先來自於勤奮付出。用力能把事情做成,用心才能做好。

親子語文”,讓你我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我是雨景,歡迎關注。


親子語文


初中語文考試中最常見的閱讀理解題型一般有三種: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種題型考查的知識點不一樣,答題技巧有所區別。


第一種:記敘文答題技巧。

記敘文往往以時間、人物、事物或時間為線索,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對作者所描寫的人物、事物、事件的把握,以及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文章的記敘順序:有順敘、倒敘和插敘。

倒敘:文章(或哪個自然段)運用了……的記敘順序,製造了懸念,引人入勝;或是更加突出了中心內容。

插敘:文章(或哪個自然段)運用了……的記敘順序,將事件發生的原因交待清楚了;或是使文章內容變得更充實;或是使文章結構更緊湊。

2、考查表達方式,記敘文一般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議論、說明、抒情為輔。

答題:文章運用了……的表達方式,作用:突出了哪個人物……性格特點(形象);揭露了文章中心;烘托了……的氛圍,推動了情節發展。

3、考查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擬人、排比、對偶、誇張、引用、反問、設問、反語、對比、反覆等。

答題: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再答作用。

比喻:將描寫的對象或表達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加深了讀者的理解。

擬人:把物體當做人來寫,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物體富有生命力。

排比:加強了語氣和表達效果,增強了語言的氣勢,抒情效果好。

對偶:句式整齊均勻,節奏感強,富有韻律感和音樂美。

誇張:加強了環境的渲染力或突出了物體的……特點,揭示了事物的本質。

引用:引用名言或諺語加強了表達效果,增強了說服力。

設問:更加突出了……內容,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反語:揭露諷刺了……人/事/物,加強了語氣。

對比:運用對比強調突出了某一方……的特點,表達了……的情感。

反覆:突出強調了某個內容,表達了……情感,富有感染力。

4、考查文章詞語、句子、段落的作用。

從語言運用方面:突出了……特點,生動形象,活潑生動,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

從內容方面:突出了中心,點明瞭主題,深化了主題,突出強調了感情。

從結構方面:總領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首尾呼應。


第二種:說明文答題技巧。

1、考查說明對象:a.看文章標題、b.找出文章內容圍繞說明的事物或事理。

2、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事物說明文: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3、考查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引資料、作比較、摹狀貌、列圖表、分類別等。

答題:文章(哪個自然段)運用了……說明方法,再答作用。

舉例子:舉出具體的事例,說明了事物……的特徵,增強了說服力。

打比方:運用打比方的方法,使說明對象(事物或事理)通俗易懂、生動形象。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字來說明,增加可信度,增強了說服力。

引資料:引用……名言或諺語,強調說明了事物……特徵。

作比較:將……兩種事物進行比較,突出說明了……事物……特徵。

摹狀貌:對事物進行外形說明,突出了……事物……特徵。

列圖表:運用列圖表的方法直觀形象地說明了……

分類別:條理清晰地說明了……

4、考查說明文語言的特點:……一詞(或句子)可以換成其他詞語/去掉嗎?為什麼?

答:a.明確態度:不能去掉。b.……詞語(句子)生動(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


第三種:議論文答題技巧。

1、考查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方法。

2、找論點:a.從文章標題找論點。b.閱讀文章概括總結論點。

3、找論據: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文中為了證明論點舉出的某個事例;道理論據:文中引用的名人名言、諺語、俗語等。

4、考查論證方法:比喻論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答題:文章哪一段運用了……論證方法,再答作用。

比喻論證:用……比喻證明……觀點,使論點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道理論證:引用……的精闢見解,突出證明了……觀點。

舉例論證:列舉……的事例,更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

對比論證:用正反兩面論據來對比,從正反兩面證明了……論點。


風吹過柳林


閱讀以記敘文為例

由於現在的學生普遍課業負擔過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很小,閱讀能力普遍欠缺。短平快的辦法就是,先熟悉答題的基本套路,再找來優秀的中考試題反覆演練,把幾個基本題型和自己容易出錯的題型突破。

(一)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二)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三)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1、內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 ,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2、在結構上 :在文章開頭:(1)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標誌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3、表達效果上: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