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起亞K5當年有多火?大概就像流量明星一樣火,街頭巷尾都能尋見它的身影。然而,與多數流量明星難逃過氣的命運一樣,K5漸漸淹沒在迅速擴張的中國B級車市場。翻看了一眼上月銷量數據,K5賣了不到一百臺。這不是個別現象,今年從年初到年尾,這一數字也鮮有三位數的時候。

這兩天,它重回人們視野,因為全新第五代K5在韓國正式發佈了,而且長的還挺吸引眼球。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它有著低矮的車頭、流暢的溜背、緊湊的車尾,看起來是有一定運動感的。這種視覺效果不僅源於車身線條的走向,比例的拿捏,還有實際尺寸的功勞。全新K5比現款長約5cm,寬約2.5cm、矮約2.5cm,使得它更有趴在地上的感覺。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前臉設計我個人覺得挺棒的。內凹式的中網,減弱了車頭的厚重感,也使它看起來更緊湊。同時大燈的位置儘量往外靠,形狀奇特的日行燈延伸至前輪拱上方,顯得車頭很寬。前槓的設計算是比較剋制,沒有弄得張牙舞爪,不至於讓前臉元素過分繁雜。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側面和尾部同樣暗含巧思。鍍鉻飾條從A柱到C柱,繞尾廂蓋到另一面,仔細看,尾廂蓋為了配合這一手筆,還特意整成拼色。

從製造的便利性上說,這圈鍍鉻理應在尾窗玻璃上,而不是延伸到尾廂蓋上,起亞最終把這一設計落到實處,著實體現了對外觀的追求。無論喜不喜歡這個設計,我都希望各位能看到廠方的用心。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關於貫穿尾燈和後槓的設計,個人持保留意見,如果能再簡潔點就好了。

內飾佈局簡潔大方,基本都是常規線條,採用大尺寸液晶儀表和中控大屏,形成“連屏”設計。空調有獨立的操作區域,看起來很普通,用起來會很方便。換擋機構則是旋鈕式。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有趣的是,液晶儀表的背景會根據車輛所在地天氣實時變化,用處不大,最多就讓車廂氛圍更活潑吧。就像蔚來中控臺上那個小Nomi,你說它晃來晃去有什麼實質作用嗎,沒有,好玩罷了。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動力方面,據說未來由東風悅達起亞國產的全新K5將搭載1.5T、2.0T和2.0L混動發動機,和海外版的1.6T、2.0L有所區別。另外,國產版有望加長。

行文自此,不禁要想,全新K5該以怎樣的姿態在中國重整旗鼓。

早年第三代K5在中國名噪一時,銷量火爆,一方面靠顏值——彼時它的主要對手凱美瑞還在第六代,雅閣在第八代,天籟在第五代(從風度算起),相比之下K5那修長、有稜有角的造型,加上炫目的鏡面輪轂,讓人很難不為之動容。出自設計大師彼得·希瑞爾之手的第三代K5,可以說是巔峰。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另一方面,當時市場上可選產品不算多,且韓系車的技術實力和日系的差距還沒被明顯拉開,國內的消費者還處在仰視韓系車的階段。即便幾年後K5式微,仍憑藉性價比高的優勢在屌絲三寶中佔有一席之地——銷量至少是不用發愁的。

可如今起亞乃至韓系車,在中國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很難指望一上來就和主流B級車正面交鋒。說難聽點,K5淡出視野太久了啊。要綜合素質高的,大有邁騰、帕薩特、凱美瑞、雅閣等;要優惠大的,有君威、邁銳寶XL,甚至自主品牌GA6、博瑞。豐儉由人,似乎輪不到K5。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打價格戰取勝的概率同樣不高,最近的經驗表明,中國B級車市場已不只看價格這一維度了。凱美瑞一點也不便宜,照樣月月熱賣,邁銳寶XL都快和A級車一個價了,銷量仍不及前者一半。消費者不是捨不得花錢,多花了錢,要得到價碼相匹配的東西才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釋,為啥車市不景氣,有些車型還能逆勢增長。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不過,對全新K5的登陸有利的一點是,目前網上多數聲音還是十分認可全新設計的外觀的。樣子好看,或者說讓人能記住,很多事情就好商量。這恐怕是目前韓系車突圍,為數不多的辦法。比如索納塔九,在韓國本土也銷量平平,所以索納塔十(本文第五代K5的姐妹車)乾脆整了個激進的外觀,不求你喜歡,但求你印象深刻。

這麼勁爆的B級車,還會再月銷兩位數嗎?

想想菲斯塔,又何嘗不是此思路,有爭議的外觀,加上實打實的性能,然後吸引一批粉絲。依在下拙見,全新K5也按這一套路,打造一臺看起來帶勁,開起來過癮的B級車,成功的幾率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