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霍伊”到底有没有把苏-27“吃干抹尽”


“沈霍伊”到底有没有把苏-27“吃干抹尽”

歼-11

最近,歼-11战斗机经常出现在电视当中,属于中国空军里,同歼-10出镜率一样最高的战斗机。并且在数次军中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众所周知,歼-11是在苏-27基础上的国产型号。自1993年获得俄罗斯提供的零部件和技术进行“联合生产”以来,沈飞作为主承包单位,一直在深入研究这款战斗机,那么27年过去了,“沈霍伊”到底有没有把苏-27的潜力挖掘殆尽?


“沈霍伊”到底有没有把苏-27“吃干抹尽”

先来说说,歼-11的历史根源。歼-11,准确说是歼-11A是获得俄罗斯授权生产的Su-27SK,由沈阳飞机公司建立生产线,由俄罗斯提供主要零件与系统后组装。在学会了组装技术以后,1993年11月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计划正式开始。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沈霍伊”到底有没有把苏-27“吃干抹尽”

不全的型号

其实,在苏-27的引进之初,国家就把苏-27的国产化作为引进、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沈飞在接受了这个任务后,逐步从组装,到自研零件,逐步替换提升国产化率,最后利用我国近年来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领域的进步,完成了全面的国产化,并对原型机进行了现代化改进,最终出现歼-11B,和双座型歼-11BS。


“沈霍伊”到底有没有把苏-27“吃干抹尽”

歼-16

自从歼-11B的出现,苏-27算是比较彻底的被沈飞拿下了。但是,沈飞在歼-11基础上的改进始终未见重大成果,仿佛一时间失去了发展方向,而俄罗斯并没有放弃对苏-27的改进,相继发展了苏-30、苏-35等现代战斗机一齐赚取外汇。于是,中国海、空军再次掏腰包。沈飞根据这两款战斗机的定位,迅速开展了歼-16和歼-11D的研制,现在歼-16终于开花结果,歼-11D号称对标苏-35的战斗机一直扑朔迷离。现在沈飞的产能基本被歼-11B、歼-16和歼-15占领,获得了“沈霍伊”的称号。


“沈霍伊”到底有没有把苏-27“吃干抹尽”

两兄弟成熟了一个

其实从歼-11历程可以看出,现代高科技装备仿制的局限性,沈飞即使自认为吃透了苏-27,但是只能在原型上修修补补,无法做到像俄罗斯一样,把苏-27一会拉长,一会儿拍扁,甚至还能加个座位、装个洗手间什么的。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掌握核心科技”。27年过去了,沈飞还在孜孜不倦的对歼-11平台进行深挖,像歼16这样的明星产品也确实值得骄傲。希望沈霍伊已经将苏-27吃干抹尽,早日开发出自己的经典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